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易栓症相关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易栓症实验室检测阳性的 3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易栓症检测呈蛋白 S缺陷,其中一例伴蛋白 C联合缺陷。影像学检查提示均累及多个静脉窦或静脉。结论 易栓症是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潜在病因,尤其对不明原因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进行易栓症实验室检测有助于及早诊断,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 易栓症 蛋白 C 蛋白 S 抗凝血酶 II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总结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心得与体会。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2例患者溶栓前和溶栓中、溶栓后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后观察患者康复情况,总结护理心得。结果42例患者经过临床的精心护理与康复锻炼,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显效率78.57%,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经过超早期的溶栓治疗,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致残率与死亡率,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舒适护理在健康体检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健康体检静脉采血者中120例(在2016年10月19日至2017年10月19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舒适护理,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00.00%)、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8.33%)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67%)、疼痛评分(1.05±0.63)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健康体检静脉采血者运用舒适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舒适护理 健康体检 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并以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评价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发现有50例患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48例,诊断准确率为96.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具有无创、高效、可反复操作且经济实惠的优势,是临床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施行效果的评定。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0名需要进行小儿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40人。对照组患儿继续沿用原有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输液的配合度、疼痛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并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的影响。结果在患儿配合度、疼痛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儿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情况,两组患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儿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比常规护理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患儿输液配合度、降低患儿疼痛感、患儿和家属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因此,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护理干预 效果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护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2月至12月我院的100例静脉留置针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儿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有50例,试验组患儿接受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进行科学的护理观察,对照组使用基本护理观察,对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和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几率是1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是48%。静脉留置针可以应用于病重患儿,需要反复穿刺的患儿,降低了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结论静脉留置针的操作简单,穿刺部位比较广泛,可以让患者的疼痛大幅度减轻,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也得到了简化,尤其是婴幼儿患者。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接受度均比较高。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小儿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进后的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8月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新生儿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股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斜穿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组采血技术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完成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标本溶血率和穿刺部位组织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后的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可以明显地缩短操作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血标本溶血率和穿刺部位组织损伤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 标签: 股静脉 穿刺 采血方法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低年资护士浅静脉置管的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低年资护士50名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讨论影响低年资护士浅静脉置管成功的因素,列出降低浅静脉置管失败的对策,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实施,比较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浅静脉置管失败率。结果实施穿刺置管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处理的低年资护士比实施前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患者因素、护士操作技术因素、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低年资护士浅静脉置管成功,对其操作技术训练和指导,以期降低浅静脉置管失败率。

  • 标签: 低年资护士 浅静脉置管失败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40例胃癌术后患者应用颈静脉置管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40例胃癌术后患者采用颈静脉置管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在采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事件在14~180天之间,发生静脉血栓1例,导管堵塞2例,无导管滑脱,无静脉炎发生,8例置管后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现象,2例由于体内感染发热导致拔管。其余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均能够较顺利的使用颈内静脉置管直至疾病痊愈或者带管出院接受化疗。结论采用有效的方法对颈内静脉置管的维护,为胃癌术后患者的静脉营养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式,避免由于需要大量补液造成四肢浅静脉损伤的风险,突出颈内静脉置管在外科手术术后患者护理中广泛应用的优点。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胃癌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4月90例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组进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比较两组老年麻醉效果;头痛、眩晕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呼吸指标、心率指标等。术后恢复呼吸的时间、平均睁眼时间、恢复定向力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老年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痛、眩晕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呼吸指标、心率指标等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呼吸指标、心率指标等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呼吸的时间、平均睁眼时间、恢复定向力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维持手术中各项指标稳定,加速术后麻醉恢复速度,并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 标签: 老年患者 瑞芬太尼 芬太尼 静脉麻醉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本中心60例锐针法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隧道形成和钝针穿刺失败的状况。方法选择本中心2016年10月~2017年4月成功行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专人穿刺组和小组成员穿刺组,比较两组锐针法扣眼穿刺隧道形成的时期以及钝针穿刺最初3个月内失败的情况。结果固定一人行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28例,有26人锐针穿刺6~10次形成扣眼隧道,钝针穿刺3个月内有8次穿刺失败。小组成员行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32例,有30人锐针穿刺6~10次形成扣眼隧道,钝针穿刺3个月内有9次穿刺失败,每周一次透析的患者建立扣眼隧道的时间长,钝针穿刺失败率高。结论每周一次的透析患者不建议使用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穿刺手法和透析频次是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隧道形成和穿刺失败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扣眼穿刺 皮下隧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随机收治的160例肝胆手术之后持续进行静脉自控镇痛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采用镇痛泵护理、饮食调节、心理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然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并且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80例患者当中,有50例表现出较好效果,26例表现出一般效果,4例没有明显效果表现出来,总有效率高达95.0%,对照组的80例患者当中,有40例患者效果明显,22例患者效果一般,18例患者没有明显效果,总有效率为77.5%,该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7.5%,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2.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进行肝胆手术之后,采取持续静脉自控镇痛的治疗方式,在护理的过程中选择采用镇痛泵护理、饮食调节、心理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护理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肝胆手术 持续静脉自控镇痛 临川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用介入微创技术治疗创伤性肾动静脉瘘(RAVF)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0例不适宜做外科治疗的创伤性肾动静脉瘘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外伤性损伤10例,医源性损伤10例。16例行经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内钢丝圈栓塞术,4例行被覆膜支架置入患侧肾动脉内封闭瘘口。结果血管造影显示肾内型动静脉瘘10例,累及肾动脉段-亚段级分支;主干(肾外)型动静脉瘘10例。治疗均获成功,治疗结束时复查血管造影显示瘘口被封闭。结论介入技术,包括经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内栓塞术和被覆膜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创伤性、复杂型创伤性肾动静脉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治疗创伤性肾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12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87.10%),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84%)明显低于对照组(11.29%)(P<0.05)。结论在新生儿的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价值高,腋下静脉留置针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分析急性脑梗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同时阐述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期间收取的40例急性脑梗死病患,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病患,两组病患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但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护理组给予护理干预,将两组病患在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阐述。结果护理组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5.25±2.26分,优秀)远远优于对照(82.56±3.16分,良好),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病患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提升治疗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亦能尽快恢复病患的神经损伤、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对缓解目前紧张的护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些年在临床肺癌的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深静脉置管在肺癌中的应用以及护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本文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深静脉置管肺癌的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肺癌 应用进展 护理进展
  • 简介:电子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肠疾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该项检查具有一定的侵入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痛苦或配合欠佳,而导致检查失败。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诊疗质量,我科自2005-03开展了无痛肠镜检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结肠镜检查/护理 麻醉 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和常规分次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症伴中等量咯血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支气管扩张症伴中等量咯血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分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均予以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采纳常规分次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纳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比较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可有效改善老年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咯血症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微量泵静脉输注 分次静脉滴注 垂体后叶素 支气管扩张症 咯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68例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2)和心理组(n=36),对照组患者予以老年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心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7.5%低于心理组护理满意度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结果显示,心理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能有效的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量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