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门诊所收治的50例老年焦虑症患者,并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下两组病患焦虑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司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用于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老年焦虑症 文拉法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应用普拉唑治疗的效果及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0例)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30例)用普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药物经济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33%、0.00%,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成本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埃索美拉唑相比,普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相当,但普拉唑不良反应成本更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艾普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 药物经济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用药方案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5年—2017年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予以米氮平联合草酸司西酞普兰治疗,n=48)和对照组(予以米氮平单用治疗,n=4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为93.75%和79.17%,P<0.05;组间HAMD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相互比较,观察组所得结果较比对照组更具有优越性,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草酸司西酞普兰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米氮平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度洛西汀与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2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度络西汀进行治疗,采用HAMD与TESS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观察到两组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均出现不良反应,但是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要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司西酞普兰,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更为明显,药物反应速度较快,不良反应轻,因而该种药物治疗抑郁症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度洛西汀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草酸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两组均采用草酸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奥氮平和草酸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奥氮平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草酸司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的11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8周,运用HAMA评分标准判定疗效,运用TESS判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在第1、2、4、6、周末时HAMA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发生不良发应的概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草酸司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坦度螺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续命煮散加减联合地苯醌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救治的2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给予续命煮散加减联合地苯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BI评分、HAMD评分。结果治疗后BI评分、HAMD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续命煮散加减联合地苯醌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评分,提高自理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续命煮散加减 艾地苯醌 脑卒中后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就Cv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QTc间期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方法自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符合本次研究病例纳选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口服Cv司西酞普兰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电解质各项指标值与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组间治疗前QTc间期延长值与治疗后QTc间期延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电解质各项指标值与对照组近似(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QTc间期受常规口服剂量Cv司西酞普兰药物影响较小。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 QTc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此研究中的6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焦虑症患者,依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司西酞普兰,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25%,而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经对比后统计学意义产生,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对比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采用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有助于病情的缓解,减少复发率,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认知行为疗法 焦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体会。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75例静脉留置针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对其进行综合护理,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75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平均留置时间为(5.56±1.28),穿刺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静脉留置针患者予以综合护理,有助于相应治疗计划的顺利开展,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应用效果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管技术的实施方法及对患者的护理。方法对60例重症患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患者的实施操作方法及对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0列患者实施股静脉置管技术,穿刺成功率为100%,置管后可带管活动,置管时间最短70小时,最长60天,拔管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操作程序规范,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使用安全,并发症少,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血管的损伤以及精神上的痛苦,护理便捷。

  • 标签: 静脉置管技术 实施操作 护理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患者以及其家属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者疼痛,尤其对于连续性或每日静脉输液治疗,留置针具有较大的优势,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 乡镇医院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手指静脉输液的技巧。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手指静脉输液。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40例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掌握手指静脉穿刺技巧后,一次穿刺成功的患者36例,穿刺成功率为90%。结论老年患者手指静脉穿刺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在临床研究中需要掌握手指静脉穿刺的技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 技巧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也是我们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护理操作。穿刺能否一针见血,直接影响着病人的诊断、治疗和身心健康,也反映了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穿刺能否成功,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 标签: 静脉穿刺 失败 原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静脉输液一次性排气成功率。方法总结改良排气法在临床中进行实践应用,与传统排气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应用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一次排气成功率达到95%,传统排气法一次排气成功率为70%。结论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提高了护士操作效率,避免了药液浪费,防范了护患矛盾,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 标签: 改良 静脉输液排气法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