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神经镜治疗儿童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效果,为儿童蛛网膜囊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6例儿童颅蛛网膜囊肿患者在神经镜下行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与囊肿沟通术和囊肿壁部分切除术.结果14例癫痫患者,11症状未再发作,3例仍发作,继续药物控制.颅骨局部隆起1例及头颅增大1例随访3个月,未见继续增大.行CT和MRl扫描囊肿近消失3例,囊肿体积缩小1/2以上9例,另4例缩小1/3.结论应用神经镜治疗儿童颅蛛网膜囊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肯定.

  • 标签: 神经内镜 儿童 蛛网膜囊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血肿患者接受穿刺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急性颅血肿患者100例开展研究,结合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常规组应用传统手术,实验组应用穿刺颅血肿清除术。回顾分析患者的手术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颅血肿患者采用穿刺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手术效率高并且安全稳定,术后并发症风险低,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颅内血肿 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跟骨移位性关节骨折(DIACF)切开复位固定手术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跟骨移位性关节骨折患者46例(57足),用PACS图文分析系统测量手术前后的关节面移位距离、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长宽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进行分组统计,手术疗效按Maryland标准评定。结果除跟骨长度外,其余各指标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Sanders分型、术后关节面移位距离、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Gissane、术后Bohler角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Bohler角和Sanders分型为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切开复位固定治疗DIACF可以取得满意疗效。术后Bohler角和Sanders分型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避免不利因素,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跟骨移位性关节内骨折 内固定 手术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关节置换术(UKA)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80例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单关节置换术,以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单关节置换术(UKA)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恢复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术前治疗效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4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肌力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关节活动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周观察组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WOMAC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周观察组WOMAC指数中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对照组为10.00%,两组均较低,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膝关节炎使用单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可更好的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单髁关节置换术(UKA) 创伤性 膝关节炎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上骨折的临床效果并作出评价。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 2013年 6月 - 2015年 2月在本院儿童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 36 例 Gartland-III型儿童肱骨上骨折的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8 例。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用的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在治疗后的 3~12 个月,对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进行回访复查,并以 Flynn评价标准作出评价比较其临床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经手术治疗后肱骨上骨折处均愈合,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部位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恢复评定等级为优的 20例,良 15例,一般 1 例,对照组患儿评定等级为优的 10例,良 18例,一般 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儿的优良率( 97.2%)明显高于对照组( 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无感染例数,对照组有 2 例恢复较差,出现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 Gartland-III型儿童肱骨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佳,患儿术后恢复情况的优良率较高,骨折部位愈合所需时间短,感染率低,无其他并发症,患儿家属普遍愿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克氏针固定
  • 简介:目的对使用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膝关节内侧单假体置换术的疗效差异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OvidMedline和Pubmed(1966年至2013年3月)、Embase(1980年至2013年3月)、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2013年)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1990年至2013年),检索全部有关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膝关节内侧单假体置换术后的疗效对比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篇,回顾性对照研究4篇。因数据不足无法对术后临床结果,影像学及运动学评估进行Meta分析。两种假体术后聚乙烯衬垫磨损发生率(风险差0.11,95%可信区间[0.02,0.61],P〈0.05)和衬垫脱位发生率(风险差7.10,95%可信区间[1.51,33.43],P〈0.0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翻修率(风险差1.05,95%可信区间[0.67,1.64],P〉0.05)及其它翻修原因两种假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估发现活动平台假体术后下肢力线通过中央区的例数明显高于固定平台假体(P〈0.05),非正常的力线分布两种假体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Meta分析发现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内侧单假体置换术后的临床结果和手术翻修率均无差异。两种假体术后聚乙烯衬垫磨损和衬垫脱位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平台假体在恢复下肢正常力线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单间室 活动平台 固定平台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单置换术前采用胫骨解剖轴体表定位法确定下肢力线的精确性.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12月—2017年2月采用OxfordⅢ单系统进行初次单侧膝关节内侧单置换(UKA)的26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13例采用胫骨解剖轴体表定位法辅助进行UKA手术.对照组13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UKA手术.术后第3天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假体内外翻角(E角)及相对于胫骨轴线的胫骨假体后倾角度(F角).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未发生腓总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第3天复查膝关节正侧位片测量观察组E角绝对值1.25°±0.52°、F角绝对值1.08°±0.51°,对照组E角绝对值4.02°±0.53°、F角绝对值3.88°±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51、13.592,P值均〈0.01).两组力线均良好.结论通过胫骨解剖轴体表定位法辅助进行UKA的患者假体安放更加精确,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单髁置换 定位标记 胫骨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牛津第三代单系统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患者术后临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关节科行牛津单置换术治疗的30例(30膝)明确诊断为膝关节内侧自发性坏死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10膝,女性20例20膝;术后随访。收集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坏死部位、大小、Koshino分期和坏死部位/比例、坏死面积等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有无单置换术(UKA)术后并发症出现;同时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最大活动度(ROM)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再者手术前后均行患侧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评估下肢力线。采集资料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导入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术前术后的数据均值比较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股骨骨坏死,Koshino分期Ⅲ期20例,Ⅳ期10例。平均年龄(65.7±3.2)岁;平均体重(64.9±1.3)kg;坏死部位宽度和的比例20%~60%,其中24例〈50%,6例〉50%;病变体积4.3~31.3cm3,小面积坏死22例,中面积坏死6例、大面积坏死2例;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无输血、感染、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假体周围骨折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14.8±2.4)个月(3~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减轻,与术前比较,KSS临床和功能评分(临床t=14.09,功能t=12.62)、HSS评分(t=13.05)、膝关节活动度(t=5.77)、股胫角(t=3.49)等均有明显改善(均为P〈0.01)。结论对于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患者,利用第三代牛津单系统,采用微创单技术行手术治疗,术后疗效满意,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坏死
  • 简介:目的探讨单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与骨关节炎病变膝关节及正常膝关节在正常平地行走中的三维运动学差异。方法在瑞金医院骨科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间进行的7例单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和10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步态分析比较。7例单病例中,男1例,女6例,平均年龄65.3岁(53~73岁),步态分析时间距手术后平均7个月(4~12个月),所有单膝关节置换均使用Oxford(BiometLtd)活动平台内侧单膝关节假体,手术病例对侧膝关节也存在内侧间隙骨关节炎并等待进行手术。10例健康人中,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56.8岁(53~6l岁),所有健康人对照组均无髋膝关节疼痛和髋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病史。本研究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MX.F40,Vicon,OxfordUK),对多点体表标记点进行步态数据记录,计算股骨相对于胫骨的旋转和移动运动学数据,比较单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在上述三维运动中与对侧病变膝关节和正常膝关节的差异。结果在步态周期内,单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三维运动学表现与对侧病变膝关节及正常对照组膝关节均存在不同的差异。其中,在矢状面屈伸运动、水平面的内外旋运动、冠状面内外翻运动以及前后方向平移运动中,单置换后膝关节运动曲线都与正常膝关节更为接近。结论单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运动学表现上比对侧病变膝关节在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中,更接近与正常膝关节的运动学特性。

  • 标签: 关节成形术,单间室,膝 膝关节 运动活动 运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镜下可吸收铆钉对小儿间棘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9月-2020年6月收治的间棘撕脱骨折患儿48例,以掷硬币法分为研究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另给予膝关节镜下可吸收铆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膝关节功能评分、复位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复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可吸收铆钉对小儿间棘撕脱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患儿膝关节功能复位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可吸收铆钉 膝关节镜下治疗 髁间棘撕脱 小儿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镜下可吸收铆钉对小儿间棘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9月-2020年6月收治的间棘撕脱骨折患儿48例,以掷硬币法分为研究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另给予膝关节镜下可吸收铆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膝关节功能评分、复位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复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可吸收铆钉对小儿间棘撕脱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患儿膝关节功能复位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可吸收铆钉 膝关节镜下治疗 髁间棘撕脱 小儿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题示患者的术后康复中应用三期量变康复方案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时间段收治的52例肱骨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施以单双号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早期无痛康复治疗,观察组则执行三期量变康复方案。将组间肘关节功能及康复效果展开比对。结果:康复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40.22±2.08)分、(40.15±2.26)分,两组比对无差异,P>0.05;康复治疗以后两组评分均上升,观察组的评分(81.69±5.83)分,较对照组的(75.96±4.41)分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优良率96.15%同对照组的73.08%相比较,明显占更高水平,P<0.05。结论:三期量变康复方案于肱骨间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中应用,所获效果显著。

  • 标签: 肱骨髁间骨折 三期量变康复 肘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上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儿的数量为100例,研究起始时间为2022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份,研究时间为期一年,将其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甲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乙组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中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乙组患儿的血氧饱合度控制的更好,其心率更稳定,术后疼痛和苏醒时间短于甲组P

  • 标签: 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肱骨髁上骨折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上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儿的数量为100例,研究起始时间为2022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份,研究时间为期一年,将其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甲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乙组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中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乙组患儿的血氧饱合度控制的更好,其心率更稳定,术后疼痛和苏醒时间短于甲组P

  • 标签: 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肱骨髁上骨折 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