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质量和 2h摄碘对青少年 Graves甲亢 131I治疗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 100 例 Graves甲亢患者根据甲状腺质量(﹤ 50 g、≥ 50 g)、甲状腺 2h 摄碘(< 60 %、≥ 60 %)进行分组,观察相关指标。 结果:按甲状腺质量分组, 甲状腺质量、 131I剂量对比存在差异( P<0.05 ),临床治愈无统计学意义 ;按 甲状腺 2h 摄碘,对比 2h 摄碘、 131I剂量 、 临床治愈差异明显( P<0.05 ) 。结论:甲状腺质量不会对 131I治疗疗效造成影响,甲状腺 2h 摄碘会影响疗效 。

  • 标签: 青少年 Graves甲亢 131I 甲状腺质量 2h摄碘率
  • 简介: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切开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脱离呼吸机的气管切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湿化氧疗组(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常规组(传统人工面罩湿化吸氧)各35例,对比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pH值、气道湿化满意、并发症发生等影响。结果治疗前,湿化氧疗组和常规组的PaO2、PaCO2、SaO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h、治疗24h后,湿化氧疗组患者的PaO2、SaO2均高于常规组(P〈0.05),PaCO2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对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情况进行评价,湿化氧疗组的气道湿化满意度80.00%高于常规组54.29%(P〈0.05);湿化氧疗组过度气道湿化0.00%低于常规组的11.43%(P〈0.05);治疗过程中,湿化氧疗组的并发症11.43%低于常规组40.00(P〈0.05),湿化氧疗组发生生院内获得性肺炎6例(17.14%)低于常规组的14例(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可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维持稳定的血气水平。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肺炎 细菌性 交叉感染 氧吸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降低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方法由9名医、护、技、管人员共同组成新希望圈,对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院内血流感染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提出实施对策,运用“PDCA-SDCA”程序,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为活动主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从改善前7.14%下降至2.22%,完成目标设定值。结论在NICU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不仅有效降低了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的发生,还减轻患儿痛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了医护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了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中呈现阳性的结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择取 2015 年 5 月至 2016 年 5 月我院临床中 1100 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参照组,并择取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我院临床中 1200 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组,对这两个时间段检验呈现阳性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 2015 年 5 月至 2016 年 5 月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为 15.91% 、尿液标本检验阳性为 38.89% 、伤口分泌物标本检验阳性为 40.13% 、血液标本检验阳性为 12.78% ;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建立及规则制定,探讨微量泵在输注药物过程中,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的改变。方法2014年3月至7月根据心脏外科专业特点,根据品管圈小组成员的投票,确定“如何减少微量泵使用过程中患者安全隐患发生”为主题,依据品管圈的建立及活动的方式逐曾递进并全面开展,比较在运用该手段前后,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的改变。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安全隐患发生明显降低,提高了在微量泵过程中,护士对危险因素的控制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不断规范微量泵操作流程,逐步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在原有护理工作基础上,使之更加系统及规范,确保了医疗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微量泵 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ESR)对临床诊断术后感染的意义。方法选取70例于本院行阑尾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以术后正常愈合者为对照组(术后未感染,52例)与观察组(术后感染,18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后血WBC、CRP及ESR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血WBC、CRP及ESR水平分别为(7.79±1.25)×10-9/L、(42.87±4.16)mg/L、(45.98±3.22)mm/h,明显高于对照组(5.72±0.95)×10-9/L、(6.98±0.77)mg/L、(17.48±2.27)mm/h,t=(7.32,60.08,41.01),P=(0.00,0.00,0.00)。血WBC、CRP及ESR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0.74、0.73,三者相比较,Z=0.52,P=0.49。血WBC、CRP及ESR临界值分别取7.83×10-9/L、14.98mg/L及36.97mm/h时,三者均以Youden指数最大,分别为0.34、0.47、0.38。结论阑尾术后检测血WBC、CRP及ESR水平对临床诊断术后感染具有指导价值,从而为临床及时防治提供参考,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白细胞 阑尾手术 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 NICU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中的影响观察。 方法 随机选取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呼 100 名 ,护理人员将 100 名患儿按照患儿入院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着重于对观察组的患儿加强优质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取最为传统的简单护理, 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2% )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14%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护理实验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我院 NICU 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加强优质护理干预,能大大降低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促进患儿疾病的好转,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N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40例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进行高分辨核磁共振诊治,探究高分辨核磁共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成像研究,并面向大众推广。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8月我我院收录治疗的40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高分辨核磁共振诊断方法,诊断结束之后观察诊断成像,并对结果进行整理探讨。结果40例患者均发现明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厚度超过1.5mm的斑块共有55个,厚度最大4.7mm,最小1.6mm。I~Ⅱ型5例,占12.5%,III型19例,占47.5%,IV~V型16例,占40.0%。结论运用高分辨多序列核磁共振技术能准确地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定位和初步分型,对临床诊断有益,值得面向大众推广。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 成像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 循证护理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16 年 2 月 -2017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52 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 1:1 比例分为对照组( 26 例,行常规护理)和试验组( 26 例,行循证护理),对 2 组心绞痛发生情况及心理状态进行比较。 结果:试验组心绞痛发生及护理后 SAS 、 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改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中普及推广。

  • 标签: 心绞痛 冠心病 循证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镜下金属钛夹和内镜下注射不同剂量肾上腺素治疗出血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复发出血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就诊的150例具有主要出血征象但溃疡处无出血性血管(ForrestIIa)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肾上腺素组(15-25mL注射组,组1,n=50),大剂量肾上腺素组(30-40mL注射组,组2,n=50)和金属钛夹组(组3,n=50)。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为复发出血,比较研究中各组患者间的复发出血。次要指标为各组的初始止血、永久止血、紧急手术需求、30d死亡和出血相关死亡、住院时间以及输血需求等。结果所有患者初始止血均成功。小剂量肾上腺素组(组1)和大剂量肾上腺素组(组2)的早期复发出血分别为30%(15/50)和16%(8/50)(P=0.09)。金属钛夹组(组3)复发出血为4%(2/50),与小剂量或大剂量肾上腺素组患者相比,该数据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分别为P=0.0005和P=0.045)。输血需求甚至30d死亡没有差异。但金属钛夹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肾上腺素治疗的患者。结论内镜夹在预防消化性溃疡患者早期复发性出血方面优于注射小剂量和大剂量肾上腺素。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出血 金属钛夹 肾上腺素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进行急性当囊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术后感染明显更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进行急性胆囊炎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术后感染,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胆囊炎,手术,系统化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机式护理管理理论在产妇分娩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随机抽取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共4083例作为本次探究的对象,全部孕妇均采用危机式护理管理,观察全部孕妇产程时间以及分娩方式。结果产程时间低以及自然分娩为35.19%,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危机式护理管理在产妇分娩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优于其管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危机式护理管 产妇 分娩 安全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对于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入的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使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动静脉瘘并发症发生有效降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 维持性血透患者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降低患者血透治疗中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小组,开展品管圈活动,以评价法选定活动主题,制作流程图与查检表,分析可能造成渗血发生的原因,绘制鱼骨图,制定科学、有效地改进对策并切实执行,包括采用个性化的穿刺方法、改良穿刺针的固定方式、加强患者内瘘知识的宣教、弹力绷带和棉球的使用。对比品管圈活动应用前后的渗血。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的渗血为14.8%,开展后为5.5%,开展后明显低于开展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在降低患者血透治疗中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血透治疗 动静脉内瘘穿刺 渗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感染发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2017年0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4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为4.55%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0.45%,住院时间为(7.56±2.13)d明显短于参照组的(9.07±1.3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3例患者对我院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满意度为93.18%,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急性胆囊炎手术 感染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在开展CT增强扫描中减少造影剂外渗现象的影响。方法抽取时间段为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原理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各35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与参照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参照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造影剂发生外渗的几率,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 标签: CT扫描 预见性护理 造影剂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胰岛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尿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糖尿病肾病患者就诊时间情况,将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对照组(n=55)。观察组采用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治疗,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比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HbA1C、MAGE水平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UAER水平实行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通过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和尿蛋白排泄,值得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不同类型胰岛素 糖尿病肾病 血糖 血尿蛋白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