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1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控制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对其妊娠结局造成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在孕前期经过了系统的检查并给予早期血糖控制,血糖控制较好者为治疗组;13例患者孕期确诊了糖尿病并给予血糖控制,但控制效果不理想,15例患者在妊娠期间没有经过系统筛查和血糖控制,而是在分娩时发现糖尿病,一共28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患者、剖宫产、羊水过多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新生儿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死亡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血糖控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早期血糖控制 妊娠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儿童气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效果。方法选用孕周32周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儿童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采用儿童气质问卷与家庭环境量表来评价儿童气质与家庭环境,同时借助儿童行为问题来评价儿童学龄期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婴儿期气质节律性、学前期气质反应强度、2岁时家庭父母参与、8岁时家庭父母情绪对学龄期儿童行为具有直接性的关系,其结果可共同解释56%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在婴儿时期,可通过预测母亲年龄、气质节律性与情绪性、1岁家庭环境总分来判断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且可解释33%的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在学前期可利用气质反应强度、3岁时家庭父母参与、母亲年龄来预测血量儿童行为问题,可解释学龄期34%儿童行为问题;而在学龄期则可借助气质适应性、坚持性、家庭教育等各方面来解释学龄行为问题。结论保障儿童健康,避免儿童行为问题的出现,可对高龄母亲、家庭教育环境与积极气质来预防儿童行为问题的出现。

  • 标签: 儿童行为问题 儿童气质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诊断早期肺癌的应用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80例疑似早期肺癌的患者,分别实行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检查,对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选取的患者中经过病理学检验的结果为有50例为早期肺癌,其中有25例为中央型的肺癌,有25例为周围型的肺癌;有30例为肺部疾病,其中有10例为肺结核,有6例为肺部感染,有6例为肺部纤维瘤,有8例为纵膈恶性淋巴瘤。以病理学检验为准,多层螺旋CT检查的符合率为96.67%,胸部X线检查的符合率为75%。多层螺旋CT检查的符合率大于胸部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肺癌的检查中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更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胸部X 线 早期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校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护理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6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4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基础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术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腹胀程度,胃肠功能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出院时评估两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与疼痛程度均轻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正常进食的时间、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自主排氣时间、正常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胃乏力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身体功能、角色功能、症状以及整体健康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88.24%,常规组为55.88%,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胃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尽早恢复,降低术后早期疼痛与腹胀程度,预防继发性心理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全面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于胃癌术后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术后早期护理 综合护理 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使用循证护理可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护理。观察组需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对先兆流产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使用循证护理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护理效果,其安全性也更高,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早期先兆流产 护理应用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对脑梗塞患者早期实施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价值分析。方法研究对象筛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7例脑梗塞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分析,对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 康复疗法 脑梗塞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在慢性心衰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心力衰竭程度分为II级26例、III级24例、IV级20例,同时与健康人员进行对比,分析红细胞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健康人群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力衰竭的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临床上可通过红细胞检查疾病预后情况,利于疾病的治疗,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慢性心衰 红细胞分布宽度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早期综合干预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以及治疗的妊娠高血压患者106例,将其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接受基础护理,乙组接受早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分娩情况以及妊娠并发症情况。结果乙组阴道分娩数明显高于甲组,P<0.05。乙组妊娠并发症明显低于甲组,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帮助患者顺利生产,值得临床上广泛推进。

  • 标签: 早期干预 妊娠高血压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彩超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60例6月龄内婴幼儿进行髋关节发育的超声筛查,具体检查方法为Graf法。对婴幼儿进行形态学评估的主要参数是超声测量得出的α角和β角,并最终得出先天性髋关节的具体发育情况。结果超声诊断髋关节发育性异常的准确率为100.00%;女性出现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概率为8.0%(6/75),男性为2.35%(2/85)(P<0.05)。男女发生左侧关节发育不良的概率为7.05%(11/156),右侧则为1.86%(3/162)(P<0.05)。结论对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进行诊断时采用超声筛查法准确率较高,且得出的测量结果能够提供给临床早期、准确、全面的影像学参考,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先天性发育不良 髋关节 早期 彩超筛查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主要方法是在医院随机抽取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之间的急诊内科并且留院观察的12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症状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同时在患者的评分卡上采用红、黄以及蓝三种颜色进行标注,其中,蓝色代表0到5分,黄色代表6到8分,红色代表9分以上。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这次随机抽取的病例中,有60例患者得分在0到5分之间,有40例患者得分在6到8分之间,另外20例患者得分在9分以上。还有2例患者由于一些其他原因要求转入外院,18例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得分在0到5分之间的患者治愈率为100%,得分在6到8分之间的患者,死亡病例有4例,好转的患者有6例,治愈率为86%,而得分在9分以上的患者,有8例死亡,5例好转,治愈率为60%。文章结论是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主要是对急诊患者的症状进行分值化处理,它可以为急诊护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数据,从而进一步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护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8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对常规护理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进行相同的常规康复护理,此外,对早期康复护理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运动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为(84.74±9.55)分高于常规护理患者运动功能评分(76.58±10.37);早期康复护理组满意率(96.55%)要高于常规护理组(72.4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康复及恢复日常活动能力,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偏瘫患者 肢体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mplantablecontactlens,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患者的术前、术后眼前节参数、拱高及角膜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40例(74眼)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1周,1月,3月随访观察,使用iTrace像差仪测量角膜曲率K1、K2值,角膜像差参数角膜总像差(CTA)、角膜高阶像差(CHOA)、角膜低阶像差(CLOA)。使用Pentacam眼前节全景分析仪测量前房角宽度(300~900方位)(ICA)的变化。使用眼前节OCT检查测量前房深度(ACD)的变化、ICL拱高的变化。结果ICL植入术后1周,1月,3月患者的角膜曲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L植入术后1周,1月,3月患者的角膜波前像差参数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CL植入术后1周,1月,3月患者的前房角宽度较术前明显变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CL植入术后1周,1月,3月患者的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CL植入术后1周,1月,3月患者的ICL拱高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植入术使高度近视患者眼前节参数发生改变,改善了患者的视觉质量,ICL拱高位置也比较稳定。

  • 标签: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眼前节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脑出血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脑出血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1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达到有效率92.5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达到有效率81.03%,同时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出血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脑出血 吞咽障碍 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CT与磁共振两种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并依据临床各类数据分析CT与磁共振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各自临床特点。结果32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CT、磁共振检查,CT敏感性84.37%,特异性71.87%,MRI敏感性96.87%,特异性90.62%。结论CT和磁共振是不同的两种检查手段,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CT在骨质结构检查方面好,利于分期;而磁共振扫描切面的选择方式可以是任意的,能够很好地看出股骨头坏死组织学变化的过程,是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的有效方法,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CT。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磁共振 成像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早期先兆流产采用血清HCG和孕酮水平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4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时期所收治的健康孕妇40例为参照组,对2组患者血清HCG和孕酮水平进行检测,对比2组患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以及阳性率。结果对比2组患者血清HCG和孕酮水平,研究组患者血清HCG和孕酮水平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2组患者检查结果阳性率,研究组患者血清HCG阳性2例,孕酮阳性7例,参照组孕妇血清HCG阳性35例,孕酮阳性37例,研究组患者血清HCG阳性率5%低于参照组孕妇血清HCG阳性率87.5%,研究组患者孕酮阳性率17.5%低于参照组孕妇孕酮阳性率92.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采用血清HCG和孕酮水平对早期先兆性流产情况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作用。

  • 标签: 早期先兆流产 诊断价值 孕酮水平 血清HCG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我院治疗的30例甲状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0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有1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67%(14/30),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占35.71%,手足抽搐占21.43%,喉返神经损伤14.29%,喉上神经损伤7.14%,术后出血占14.29%,乳糜漏7.14%。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甲状腺癌 术后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中选取94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给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47)单纯采取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n=47)则应用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以及脑血管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脑血管平均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其神经功能以及脑血管循环状态,值得借鉴。

  • 标签: 早期康复 依达拉奉 急性脑出血 脑血管循环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晚期结肠癌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晚期结肠癌术后病人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各20例,护理组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的护理,对照组给予普通肠内营养的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采用Zung焦虑自评表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主观舒适感以及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结肠癌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能够大大缓解病人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晚期结肠癌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进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为肠内营养治疗。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