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白蛋白对12h内就诊的缺血性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选取以胸痛为主诉的12h内发病的疑诊急性心肌梗死1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AMI103例。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将AMI患者分为0~3h、4~6h和7~12h组,检测其前白蛋白、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前白蛋白及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发病0~3h,前白蛋白诊断AMI的敏感性为23.70%[95%可信区间(CI):17.00%~31.94%]、特异性73.33%(95%CI:57.79%~84.90%)、阳性预测值0.89、阴性预测值1.04;随发病时间延长,前白蛋白诊断AMI的敏感性增加,发病7~12hP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3.33%(95%CI:44.58%~61.90%)、57.78%(95%CI:42.24%~72.01%),同期hs-cTnT及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56%(95%CI:90.16%~98.18%)、80%(95%CI:64.95%~89.91%)、78.52%(95%CI:70.45%~84.92%)、73.33%(95%CI:57.79%~84.90%),与hs-cTnT及CK-MB相比,发病7~12h前白蛋白诊断AMI的准确性低于hscTnT及CK-MB。结论前白蛋白在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预警价值,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性、特异性较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前白蛋白 预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实施不同护理策略,重点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的应用策略,以及发挥的最终 效果。 方法:本研究 以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3 月作为调研期间,将我院收治的 88 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腹痛缓解时间、血清蛋白酶复常时间和住院平均时间 上分别为( 5.68±1.35 ) d 、( 7.42±2.18 ) d 、( 18.39±3.05 ) d ,对照组则为( 3.04±1.85 ) d 、( 5.37±1.87 ) d 、( 16.13±2.88 )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此外, 观察组 护理满意率为 97.72% ,对照组则为 75.00% , 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应用 肠内营养干预 作为主要的护理支持方案,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用时,还可以提升治疗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肠内营养干预 重症急性胰腺炎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对胎膜早破与胎盘早剥间关系进行探讨分析,探究其早期诊断与治疗良策。方法选取2007年3月一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46例:合并胎膜早破18例,非胎膜早破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回顾性分析发生胎盘早剥的常见诱因,胎膜早破与胎盘早剥之间的联系和疾病对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胎膜早破为胎盘早剥临床常见诱因(39.1%)。胎膜早破发生胎盘早剥率为8.7%(18/207),胎膜未破发生胎盘早剥率为2.6%(28/1086)。胎盘早剥导致血性羊水和新生儿轻度窒息。结论胎膜早破极易引发胎盘早剥,临床医师要对此提高警惕,确诊时要注意临床表现结合B型超声检查、胎心监护情况,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减少母婴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

  • 标签: 胎盘早剥 胎膜早破 诊断 治疗
  • 作者: 邓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邓燕心脏是生命的引擎,每时每刻都在跳动,所以组成心脏的心肌细胞需要大量的营养和充足的氧气。负责向心肌输送血液,以满足心肌细胞氧气和营养需求的血管称为冠状动脉。当我们的血脂、血压和血糖异常时,很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血流量减少,不能满足心肌的需要。由于缺氧,有害的代谢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并积聚在心脏中,从而导致疼痛、挤压和窒息。一般来说,这种感觉发生在心前区。然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在我们的心脏中,这些神经与人体的不同部位有复杂的联系。当心肌的某一部分发生梗塞时,该部分的神经受到刺激并反射到身体的不同部位,导致疼痛,这被称为“放射痛”。例如,下壁心肌梗塞的特征通常是上腹痛或腰痛和腿痛,而前壁心肌梗塞的特征是放射性牙痛。因此,你的牙痛、胃痛、肩痛、背痛和腹痛都可能是心肌梗塞的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析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后,根据Gesell量表检测两组患儿在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大运动、精细动作情况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在语言表达力、环境适应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方面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表达力、环境适应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切实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CR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 5月 ~2018年 8月我院 9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 47例,主要为常规护理,观察组 47例,早期康复护理,对比整体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显著更优,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误吸性肺炎和营养不良更少,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和不良状况,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营养不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89例,患者均先采取双重超声造影检查,然后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为64.0%,显著高于超声造影检查的43.8%,P<0.05。结果可以看出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与超声造影检查相比更加准确;89例早期胃癌患者中67例无淋巴结转移,22例有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CT诊断敏感度为77.3%,诊断特异性为86.6%,超声造影诊断敏感度为68.2%,诊断特异性为77.6%,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能取得理想效果,必要时可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以提高确诊率。

  • 标签: 多层螺旋CT检查 早期胃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早期实行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截取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7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其中3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并设为常规组,另外35例患者接受早期循证护理,并设为研究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舒张压及收缩压指标分别为(75.12±3.81)mmHg、(120.18±3.05)mmHg,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94.29%)相对更高,不良反应几率(2.86%)相对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压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循证护理 满意度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将早期营养干预应用在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接受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来自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将此次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按照术后先后顺序细化分为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和B组,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早期营养护理。同时借助统计学相关工具将两组患者在进行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并判断此次检验是否有意义。结果:在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后,B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效果均比A组好,其中包括营养指标、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且(P<0.05),表明此次研究有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论述表明,将早期营养护理运用到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效果显著,故此方法可广泛推广并使用。

  • 标签: 胃癌 早期营养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 6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各 32例。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护理后,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 HSS评分以及 VAS评分均更优( P< 0.05)。结论:给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模式对于提高老年患者在骨科手术后开展早期功能锻炼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08月至 2020年08月期间入住我院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以入院顺序为依据,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参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以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功能锻炼知识掌握情况、康复情况评分、术后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锻炼知识掌握度、康复情况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骨科术后 功能锻炼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62例慢性心衰患者,均为院内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治疗者。遵照掷骰子法平均分组,31例/组。基础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实践组: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干预下的心功能状况、康复训练依从率。结果:在干预后,实践组的心功能状况好于基础组(P<0.05);实践组的康复训练依从率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使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同时,还可提高康复训练依从率,加快病情恢复,适合普及。

  • 标签: 慢性心衰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心功能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PICU患儿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受试对象选入于2019年6月-2020年7月于本院接诊的80例PICU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病情评估,研究组采取PEWS评估病情。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病情评估时间、住 PICU 时间、评估潜在风险预测准确率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病情评估时间及住PICU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会评估潜在风险预测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PICU患儿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病情评估 评估潜在风险预测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浴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干预,实验组给予中药浴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首次排胎粪时间、胎粪转黄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新生儿出生后第3天、第5天实验组经皮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首次排便时间、胎粪转黄时间以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中药浴干预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

  • 标签: 中药浴 新生儿 黄疸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以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12-2021.02之间,将8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40例)。对比组常规营养护理,实验组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2组营养状况、并发症率及满意度。结果:2组对比营养状况、并发症率及满意度等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经统计数据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降糖复方治疗形式对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问题的实际效果,探索中药降糖复方治疗工作的主要对策与形式。方法:采取统计学随机区域分组的形式,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进入本医院接受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工作的共计217名患者之中随机选取100名患者参与此次临床医学研究工作,随后采取统计学随机抽签的形式,将100名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固定人数为50人。在对照组与观察组之中将采取不同的疾病治疗对策以及后续研究模式,随后采取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的方法,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观察之后,观察组患者对于此次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以及相关疾病治疗工作较为满意,观察组内部大部分患者并未出现疾病复发问题以及相关并发症,结合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进行合理比对,判断实际治疗效果。结论:开展中药降糖复方治疗工作有利于帮助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健康,合理研究中药降糖复方治疗工作的主要治疗模式具有较为典型的临床医学研究价值。

  • 标签: 中药降糖复方治疗 早期糖尿病肾病 临床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6-2021.6)收治我院的76例患者,采用随即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具有明显成效,护理效果最佳,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用早期营养支持疗法对预后的积极影响。方法 疾病为重症肺炎,随机抽取98例患者,其中最早就诊于我院的时间为2020年10月,最晚就诊于我院的时间为2021年11月,通过抽签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例数为49、方案为常规抗炎治疗,观察组的例数为49、方案为早期营养支持联合常规抗炎治疗。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炎性因子、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指标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均较优;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指标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均较低;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均较低。结论 早期营养支持疗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患者的营养指标得以改善,炎症水平得以好转,治疗效果显著,且预后良好。

  • 标签: 重症肺炎 早期营养支持 预后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