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居男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美国,前列腺癌是危害男性健康的第一位肿瘤。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2]。前列腺癌的研究已经成为医学关注的热点。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抵抗性 转移性 治疗 去势
  • 简介:泛素一蛋白酶途径(theubiquitin-proteasomepathway,UPP)是细胞内蛋白质代谢的一个重要通路,精确地控制着细胞中多种蛋白质成分的降解,包括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内的80%的细胞内蛋白质均通过此途径降解,参与基因转录和细胞周期的调节以及细胞凋亡、抗原递呈等细胞生理过程。蛋白酶抑制剂已经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蛋白酶体抑制剂 肾脏疾病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细胞内蛋白质 UBIQUITIN 肿瘤细胞凋亡
  • 简介:阳痿是男子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多发病,直接影响着现代家庭的和谐和稳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素质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男性病的就诊率日渐提高。近十余年来,我国不断拓宽在男性病方面的研究,被众多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所重视,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法及海绵注射技术治疗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的阳痿病证,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海绵体 阳痿 治疗 注射法 男子性功能障碍 医务工作者
  • 简介:目的:观察高脂血症对单侧肾切除大鼠留存肾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单侧肾切除组,高脂组,高脂+单侧肾切除组。观察各组大鼠血脂、尿蛋白和肾功能变化,肾脏病理学改变,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高脂+单侧肾切除组大鼠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和尿蛋白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显著降低(0.71±0.18vS1.17±0.24,P〈0.01),在血脂升高和肾功能损害同时,肾组织内TGF-β1mRNA(1.24±0.18vS0.78±0.11,P〈0.01)和TGF-β蛋白(2.88±0.37VS1.39±0.09,P〈0.01)显著上调,Ⅳ型胶原表达增加,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多。结论:高脂血症可通过上调肾切除术后留存肾内TGF-β表达,导致留存肾功能损害进行性恶化,加速肾硬化进程。

  • 标签: 高脂血症 单侧肾切除 留存肾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在5/6肾切除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复制5/6肾切除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和5/6肾切除模型组,在1、2、4、8和12周,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肾脏Ang-1和CD31表达变化以及RT-PCR观察肾脏Ang-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2、4和8周时肾脏Ang-1mRNA表达显著上调,12周时低于假手术组;模型组2周~8周免疫组化显示肾小球Ang-1阳性着染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峰值在4周~8周,12周后逐渐下调;模型组2周~12周肾小球CD31表达逐渐减少。结论:5/6肾切除大鼠肾脏存在Ang-1和CD31表达的改变,此改变参与了残肾微血管结构的变化。

  • 标签: 5/6肾切除 促血管生成素-1 CD31 微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低流量麻醉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评价低流量麻醉在此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应用安全.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肾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新鲜气体流量为2.5L/min,B组新鲜气体流量为0.5L/min.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充气后及拔管前的生命体征,抽取各时段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测定各时段血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同时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测量围麻醉期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吸入七氟烷的容量.结果A、B两组患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单位时间内七氟烷用量明显低于A组,两组患者围麻醉期的生命体征均平稳.结论七氟烷低流量麻醉可以安全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患者.

  • 标签: 七氟烷 低流量麻醉 腹腔镜
  • 简介:酶:精子的顶实际是一个大的溶酶体,腔内或顶体内膜上含有多种酶,在顶体反应时,这些酶释放出来,帮助精子穿过卵细胞表面的透明带结构,因此顶酶的含量和活性大小对精子的受精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发现顶酶有:顶素、前顶素、性顶酶、放射冠钻透酶、磷脂酵A.N-Z、酰葡萄糖芳基硫酸酶、芳基硫酸酶、

  • 标签: 顶体酶 顶体反应 精子顶体酶 加减治疗 生精汤 衰减
  • 简介: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腔镜组)42例与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开放手术组)4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组2例输血。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9个月,后腹腔镜组1例发生肝转移死亡,开放手术组2例出现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T1~2N0M0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肿瘤 腹腔镜 根治性肾切除术
  • 简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目前对局部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评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对于开放手术而言是否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将118例Ta-3N0-3M0期膀胱肿瘤患者分为2组,开放手术组(58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的开放手术治疗,机器人辅助组(60例)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行体外尿路改道。

  • 标签: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机器人辅助 腹腔镜 浸润性膀胱癌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隧道式电切治疗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其对近距离照射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间,利用经尿道前列隧道式电切术治疗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反复尿潴留患者共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例近距离照射治疗患者术后1.5~4.5个月,行经尿道前列隧道式电切,手术时间30~50min,取出粒子o~5颗。采用美国近距离治疗协会推荐分级表评估电切术后尿道症状,随访6~19个月,尿道症状0级2例,Ⅰ级6例,较术前(Ⅳ级)显著改善。前列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生化复发患者1例,加用内分泌治疗;其余患者PSA为(0.42±0.40)ng/ml,无PSA生化复发。结论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反复尿潴留,早期行经尿道前列隧道式电切是安全有效的,且电切后对近距离照射治疗疗效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近距离照射治疗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
  • 简介:叶的验证绿激光前列汽化(PVP)可以降低治疗前列腺癌导致的下尿路梗阻过程中前列腺癌细胞播散入血液循环的危险性。方珐4例前列腺癌患者和22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因患有下尿路梗阻接受PVP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取静脉血,用反转录PCR技术探测患者血液中的前列特异抗原(PSA)mRNA,以间接探测术后血液中是否有来自前列的上皮细胞。培秉PVP治疗前列腺癌导致的下尿路梗阻过程中由于前列血管得到较好封闭,没有前列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结论应用PVP治疗前列腺癌不会导致前列腺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 标签: 激光治疗 前列腺癌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点及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分析1例于我院接受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膀胱憩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男,51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2个月”入院。CT增强提示膀胱左侧壁憩室并占位;尿动力学及尿流率检查提示下尿路梗阻;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梗阻,膀胱左侧壁近输尿管开口处见一4.0cm×3.0cm憩室,其内可见一约1.0cm×1.5cm菜花样新生物,活检提示为尿路上皮癌(T1G1)。行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左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患者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无复发再行二期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结果术后病理为膀胱尿路上皮癌(T1G3),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双肾及输尿管也未见明显扩张积水。结论影像学、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膀胱憩室癌(≤T2期)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膀胱憩室癌 膀胱部分切除术 3D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高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肾切除法制作慢性肾衰竭的大鼠模型,再分别给予大鼠不同含量的蛋白饮食喂养2个月,观察不同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检测肾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酶(eNOS)、神经型一氧化氮酶(nNOS)、诱生型一氧化氮酶(iNOS)的表达。结果给予肾衰竭模型大鼠高蛋白饮食,可导致大鼠大量蛋白尿的产生,同时降低肾组织eNOS、nNOS的表达,增强肾组织iNOS的表达。结论高蛋白饮食可导致肾衰竭模型大鼠大量蛋白尿,降低eNOS、nNOS对大鼠肾的保护作用,增加iINOS对大鼠肾的损害作用,加速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 标签: 高蛋白饮食 鼠肾组织 5/6肾切除 一氧化氮合酶(NOs) 慢性肾衰竭 一氧化氮酶
  • 简介:作者首次报告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UCB)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RC)术后2、3年无疾病生存率(DFS2、DFS3)与5年总生存率(OS5)之间的关系。德国10家泌尿外科中心协作,收集1989年至2008年欧洲8家中心UCB行RC患者2483例,前期研究中纳入研究者为pT2~4a及软组织切缘(STSM)阴性患者1738例,前期被排除者为切缘阳性或其他分期(pT0~T1、pT4b)患者745例。

  • 标签: 无病生存率 全膀胱切除 切除术后 根治性 预后指标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凯时(前列地尔,PGE1)阴茎海绵注射(ICI)及夫妻协同治疗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效果.方法对17例心理性ED患者进行12周的治疗观察.ICI前对患者的妻子/固定性伴侣进行性教育,具体解释心理性ED的诱发因素等.性需要前0.5hICI凯时0.2~0.4mL(PGE12~4μg),完全勃起后完成性生活.次日及时反馈性生活满意度,并给予鼓励性心理暗示.结果凯时ICI后平均6.9min即能完全勃起,12周后16例患者不再依赖ICI治疗.17例患者的妻子/性伴侣都能良好地协同治疗,双方的性满意度均为良好.结论凯时ICI及夫妻协同治疗心理性ED效果良好.患者的妻子/性伴侣在协同治疗中起着医生不能替代的作用.

  • 标签: 凯时 阴茎海绵体注射 夫妻协同治疗 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 前列腺素E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评估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7年3月,共有168例≤7cm肾肿瘤患者在本中心接受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分为肾门肿瘤组和非肾门肿瘤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数据、并发症、肾功能、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肾门肿瘤组肿瘤直径(4.6vs.3.6cm)及R.E.N.A.L.评分均高于非肾门肿瘤组(P<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肾门肿瘤组相较于非肾门肿瘤组,两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阳性切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月eGFR较术前降低水平无差异[13.8mL/(min·1.73m2)vs.11.3mL/(min·1.73m2,)P=0.609]。两组并发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肿瘤(≤7cm)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并发症及近期预后与非肾门肿瘤类似。

  • 标签: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肾门肿瘤 安全性
  • 简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glomerularsclerosis,FSGS)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较为常见的一种肾小球疾病,其病理是局灶性节段性系膜基质增多并取代相应的毛细血管袢,临床上少见合并新月体形成。新月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损伤和断裂,常见于新月肾炎、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甚至膜性肾病中亦有报道,但是在FSGS中鲜有报道。其对FSGS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文就伴有新月体形成的FSGS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探讨。

  • 标签: 新月体 系膜基质 肾病综合征 狼疮性肾炎 膜性肾病 SEGMENTAL
  • 简介:目的探讨7号和17号染色数目异常增多能否用于预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方法应用7号和17号染色荧光探针,通过在石蜡切片标本上进行细胞核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反应,分析随访3年以上经病理证实的25例复发和15例未复发浅表性膀胱癌中7号和17号染色的拷贝数。结果7号和17号染色数目同时异常增多有10例,仅存在于复发的膀胱癌组织中;在7号或17号染色数目增多的19例中,复发性膀胱癌显著高于未复发癌(P〈0.05);7号和(或)17号染色数目异常增多在G2/3中显著高于G1(P〈0.05),在临床分期和复发次数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7号和(或)17号染色数目异常增多和浅表性膀胱癌复发有关,可以作为预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用指标。

  • 标签: 膀胱癌 复发 染色体 荧光 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