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8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以钙素为细胞分化指标,探讨商用纯钛表面牙周韧带细胞形成物的特征。方法:将牙周韧带细胞和纯钛进行复合培养,分别在第8天,第16天和第24天取材,免疫荧光染色原位观察钙素的表达,结果:第8天后,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即可形成复层生长,并持续高表达钙素,结论: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有向成样细胞分化的趋势,表现为形成高度表达钙素的类组织。

  • 标签: 纯钛 牙周韧带细胞 骨钙素 口腔种植材料 免疫荧光染色
  • 简介:的:探究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在体外对人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hPDLSCs)增殖及成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扩增hPDLSCs,流式细胞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73、CD90和造血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34、CD45的表达。选取第二代生长良好的hPDLSCs,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使用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对照组使用人间充质干细胞成诱导培养基,实验组使用含1μmol/LDAPT的人间充质干细胞成诱导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CCK8检测hPDLSCs增殖能力,绘制增殖曲线;实时定量RT-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COL-Ⅰ)、钙素(OCN)、骨桥蛋白(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等成骨相关基因及Notch信号通路下游基因(Hes-1、Hey-1)和Notch信号通路配体JAG1的表达;茜素红染色显示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原代培养hPDLSCs表面标记物表达CD73(94.49%)、CD90(98.74%)、CD34(2.07%)、CD45(0.62%);实验组在各检测点的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成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Notch信号通路下游基因表达降低,配体表达升高(P<0.05),细胞染色见实验组矿化结节增多增大。结论:DAPT可提高hPDLSCs体外成分化能力,但对增殖无明显影响。

  • 标签: NOTCH信号通路 DAPT 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成骨分化
  • 简介:正颌外科在我国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1],这对于颅面部严重性畸形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严重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就是一类常见牙颌面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发音和咀嚼功能,甚至影响心理健康,有研究[2]表明此类人群常有敏感多疑、自卑、对人不信任等表现,所以进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性畸形严重,单纯正畸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也有采用非手术治疗严重性Ⅲ类错(牙合)的报告[3],但矫治难度大,对正畸医师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所以对于严重性Ⅲ类错(牙合)成年患者而言,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矫治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错(牙合)畸形 联合治疗 正畸治疗 正颌手术 外科联合矫治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要弄清周围神经参与局部代谢以及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对生成的作用。八只重约2.5kg日本大耳白兔选作实验对象。实验期限为14天,双色标记技术用于的荧光染色。双侧下颌第一磨牙,施力100g用螺旋弹簧向近中方向牵引。下颌双切牙联合作支抗。标记物,Calcein10mg/kg和四环素25mg/kg,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完成,动物处死取材前一天行肌内注射。不脱钙标本通过磨片技术至20μm后,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周围神经参与了局部的代谢,尤其是影响新的生成。下牙槽神经切断后,对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的新生成产生了部分的抑制作用。但对于失去神经支持的牙齿,正畸牙齿移动仍是可行的。

  • 标签: 下牙槽神经 正畸 骨标记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患者下颌为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上颌为全口义齿修复时是否会出现类似联合症侯群的情况。材料和方法在悉尼联合牙科医院种植中心选择11名符合要求的无牙颌患者,按临床的标准测量步骤对其义齿的适合度、咬合的完整性及上颌前部牙槽的丢失进行测量。结果上颌前部牙槽嵴年均丢失量为0.17mm,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P>0.05)。然而,所有患者均出现在咬合时前部牙槽嵴的压力增加,在后退位时单侧或双侧后牙有脱离咬合接触的情况。结论后牙咬合的丧失可能与上颌前部牙槽的丢失无关。然而,为保持修复体的完整性,维持支持组织的健康,定期的咬合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下颌 种植 固定 修复 上颌总义齿 颌骨
  • 简介:目的探讨人形成蛋白-2(BMP-2)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重组子构建方法。方法采用Trizol法从人髁状突组织中提取制备总RNA,利用逆转录技术转录出BMP-2cDNA,以其为模版,PCR扩增出BMP-2全长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建真核表达重组子pcDNA3.1(+)/BMP-2.经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重组子的构建情况。结果PCR扩增产物在1200000处有扩增条带.与目的基因大小相符.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XbaⅠ双酶切后。得到5400000和1200000的BMP-2条带,BMP-2基因已成功克隆且成功与pcDNA3.1(+)连接。结论成功克隆出人BMP-2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重组子pcDNA3.1/BMP-2,为进一步研究BMP-2的功能、BMP-2基因在骨髓间充质细胞(hMSCs)中表达以及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骨形成蛋白-2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 简介:目的探讨排龈和自酸蚀技术联合治疗楔状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初诊楔状缺损患者35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颗患牙),试验组患牙使用排龈线排龈,暴露龈壁后使用倒锥钻在龈壁交界处和壁上分别制备固位沟,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系统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对照组患牙在壁上预备釉质斜面,3M全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结果充填后有6颗患牙有冷热敏感加重症状,试验组2例,对照组4例,1周后均恢复。随访2年,试验组充填成功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楔状缺损排龈后预备固位沟再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效果好。

  • 标签: 排龈 自酸蚀黏结剂 楔状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已完成鼻牙槽塑形矫治患儿在初期唇裂修补中同期行鼻畸形矫正对术后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已完成术前鼻牙槽塑形矫治患儿69例,均采用改良旋转推进唇裂修复实施手术。中根据患侧外鼻形态恢复状况,确定是否行鼻畸形矫正,其中32例行鼻畸形矫正,37例未行鼻畸形矫正。2组均采用术后第4~5年面容照片打分方式进行鼻外形评定。评定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唇裂修复同期行鼻畸形矫正组和未行鼻畸形矫正组患儿,术后第4~5年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性平均得分为70.66±10.89和64.14±10.63.鼻畸形矫正组术后鼻外形显著优于未行鼻畸形矫正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唇裂修复中同期行鼻畸形矫正的患儿,其术后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性进一步改善,且对外鼻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 标签: 单侧完全性唇裂 鼻畸形 鼻畸形矫正 鼻牙槽塑形
  • 简介:目的比较牙冠延长与牙龈切除用于残根残冠桩冠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2008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因外伤或龋坏致患牙断面达龈下的患者50例(58颗患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牙龈切除(30颗牙)与牙冠延长(28颗牙)完全暴露断面,6周后行常规桩冠修复,评价两组在术后2周的疗效及桩冠修复后6个月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术后2周,牙冠延长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牙龈切除组总有效率为71.43%(2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桩冠修复后6个月,牙冠延长组总有效率为93.33%,牙龈切除组总有效率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能有效恢复患牙生物学宽度,有利于修复后牙周健康的维持。

  • 标签: 牙冠延长术 牙龈切除术 牙体缺损
  • 简介:目的应用自身增强聚乳酸接骨板治疗颌面部骨折,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35例颌面部骨折病例,均行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中共使用自身增强聚乳酸接骨板67块,下颌颏孔区骨折术后辅以牙弓夹板固定。术后观察并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固定稳定,咬合关系良好。其疗效评价:优22例(62.86%),良13例(37.14%),无效果较差病例;远期随访未出现骨折移位、瘘管形成和固定材料排出等现象。结论自身增强聚乳酸接骨板可广泛应用于上颌骨折和下颌正中线性骨折;颏孔区线性骨折需辅以牙弓夹板固定。

  • 标签: 颌骨骨折 自身增强聚乳酸接骨板 应力遮挡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并观察Osterix对iPSCs成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和病毒转染的方法,结合定量RT-PCR以及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在成诱导的条件下,iPSCs中成骨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iPSCs经悬滴培养可以形成拟胚体,在成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病毒转染并不影响iPSCs的多向分化潜能;与对照组相比,转染Osterix的iPSCs形成的矿化结节、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成诱导液培养条件下,小鼠iPSCs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且过表达转录因子Osterix可以进一步促进iPSCs的成分化。

  • 标签: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OSTERIX 成骨分化 组织工程学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一侧上颌缺损应用赝复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收治的10例一侧上颌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制作上颌赝复体修复缺损部分。分别于修复前与修复后1个月,采用宋兆峻法测定咀嚼效率、主观语音清晰度测试法测试语音清晰度值,并进行患者的自我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一侧上颌缺损应用赝复体修复1个月后,咀嚼效率与语音清晰度值均得到明显的提高,患者自我临床效果评价良好。结论赝复体修复一侧上颌缺损可以得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赝复体
  • 简介:目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在调节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结构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与正常BMSCs比较分析,探讨CCD患者BMSCs的体外增殖、成分化、干性及衰老特征。方法:分离培养CCD患者及正常同龄人BMSCs;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及流式细胞周期分析其增殖能力;成诱导后采用Westernblot及茜素红染色分析其成能力;检测多潜能转录因子及克隆形成,分析其干性能力;检测衰老调控关键基因p16、p21表达及通过β-gal衰老染色分析其衰老特征。结果:与正常BMSCs相比,BMSCs-CCD增殖活性低,且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G2的细胞比例较低;两组细胞成诱导1、3、7d后,BMSCs-CCD组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水平较正常组低;成诱导14d后,BMSCs-CCD组形成的钙化结节较正常组少;BMSCs-CCD组中多潜能转录因子Oct4、Nanog、Sox2表达及克隆形成率均较正常组低;相反,BMSCs-CCD组中p16、p21等衰老标记分子表达及衰老细胞阳性染色比例均较正常组高。结论:同正常BMSCs比较,CCD患者BMSCs的增殖能力、成能力、干性强度均较差,且更易衰老。这些特征可能是CCD患者易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 标签: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 干性 衰老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以成分化为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静脉注射水合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无菌条件下,局麻后抽取兔髂骨骨髓,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及培养,分别对2组细胞行MTT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以及ERK、AKT信号通路表达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posthoc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实验组糖尿病兔BMSCs细胞增殖活性、成基因表达、ALP活性及成血管基因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兔BMSCs的增殖活性、成分化能力及成血管基因表达能力均受到损害。

  • 标签: 糖尿病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活性 成骨分化 成血管分化
  • 简介:目的:研究唑来膦酸(zoledronicacid,ZOL)对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osteoclastic0C)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兔破骨细胞,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破骨细胞计数、图像分析计算吸收陷窝面积、吖啶橙染色计算破骨细胞凋亡比率观察不同浓度唑来膦酸对细胞影响。结果:随着唑来膦酸浓度增高,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量减少,吸收陷窝数量、陷窝面积亦减少;凋亡OC数目增多,凋亡率亦升高。结论:唑来膦酸通过抑制OC活性而直接抑制OC吸收功能,随其浓度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

  • 标签: 唑来膦酸 破骨细胞 凋亡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磷酸钙(CaPO4)涂层一阳极氧化钛表面在体外和体内的有效性。材料和方法:光滑表面作为阴性对照组.喷砂/酸蚀表面和阳极氧化表面作为阳性对照组.磷酸钙涂层一阳极氧化(CaPO4-coatedandanodized,CPA)表面为实验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行表面特性分析。在体外,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价成分化。在体内.收集来自六只兔子2周和4周的标本,用-体接触(bone—to—implantcontact,BIC)比值和面积(bonearea,BA)来分析反应。结果:光滑对照组的平均高度偏差(Sa)和表面积比值(Sdr)的均值和标准偏差分别为0.32±O.03μm和36%±15%.喷砂酸蚀组为1.36±0.11μm和56.7%±16.1%,阳极氧化组为0.68±0.02μm和50.9%±2.9%.CPA组为0.67±0.11μm和50O%±169%。各组在7和14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着差异。在体内实验中.2周后.CPA组表现出的BIC比值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阳极氧化组和CPA组表现出的BA值显著高于其他组。在4周.各组之间的BIC比值和BA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个磷酸钙(CaPO4)涂层一阳极氧化表面可以促进一种体界面快速形成结合并在体表面有更多的形成。

  • 标签: 磷酸钙 牙种植体 骨结合 氧化 表面性能
  • 简介:目的:探讨作为修复材料的无机活性元素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止血机制。方法:体外测试无机活性元素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吸水率和膨胀度;将无机活性元素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置人血液浸泡后.通过血流变实验和血小板聚集实验,检测血液粘度的变化和血小板的聚集情况,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对血小板的黏附情况及血小板形态的影响。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无机活性元素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比表面积为210m2/g,孔隙率90%,吸水率34%,膨胀度5.6%;置入血液后,在中、高切变率下导致血液粘度增高(P〈O.05),并对血小板有一定的聚集和黏附作用。结论:无机活性元素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止血特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修复材料。

  • 标签: 无机活性元素 支架材料 止血
  • 简介:目的研究在小鼠颌发育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谱变化情况。方法利用lncRNA-seq测序技术检测孕18d及出生后14d的C57小鼠下颌组织样本中的lncRNA表达谱差异,经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达到均一化后,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进行分析。结果孕18d与出生后14d的C57小鼠下颌组织样本相比较,2倍以上变化并有显著差异(FDR≤0.001)的lncRNA,确定为差异表达lncRNA。2倍以上变化的共6617条,占所有lncRNA的17.16%;2倍以上升高的共3720条;2倍以上降低的共2897条;5倍以上升高的共714条;5倍以上降低的共288条;10倍以上升高为共645条;10倍以上降低的共211条。结论孕18d与出生后14d的C57小鼠下颌组织样本相比较,lncRNA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提示差异性表达的lncRNA可能参与了小鼠颌发育的调控。

  • 标签: 颌骨发育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测序
  • 简介:成人严重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性错(牙合)畸形最为常见的一种,不仅存在牙性问题,同时还伴有颌形态、位置的异常,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口颌功能及心理健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适应证选择、手术时机、对软硬组织侧貌及稳定性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牙合) 稳定性
  • 简介:目的:了解种植体挤压植入后界面的早期组织学变化.方法:18颗Compress种植体挤压植入3头小型猪的下颌中,在植入4小时、3天、7天处死动物,切割含种植体的下颌,制作HE染色的脱钙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3天时髓腔内大量纤维样间充质细胞增生,并部分替代凝血块,7天时在间充质细胞中及切剖面有新形成.结论:种植体挤压植入后的结合一周内已开始形成.

  • 标签: 种植体 骨挤压 小型猪 组织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