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并探讨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4年 12月— 2016年 2月医院诊治的牙龈增生患者 8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42例。对照组采用牙龈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进行治疗。把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每组经过各自方法治疗后,采用传统牙龈切除术的对照组的有效率为 81%,在有效率方面远远低于采用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的实验组的有效率( 95%)。同时,在患者满意度的方面,实验组治疗满意度为 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2%( P<0.05)。结论 在临床上,牙龈增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口腔疾病,通常情况都是采用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牙龈增生患者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的有很高的治疗效率,并且效果明显,安全还可靠,非常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  

  • 标签:    [ ] 内斜切口 牙龈切除术 牙龈增生 疗效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牙龈增生治疗中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的具体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主要围绕牙龈增生治疗,具体分为两个阶段,选择2018年12月到2019年3月来开展对照组研究,为患者提供常规牙龈切除,同时选择2019年4月到2019年8月来开展研究组研究,为患者提供那些切口牙龈切除,两组所选患者均为38人,在治疗后从有效率、复发率、咀嚼功能、生活质量几方面来对两种手术模式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4.74%,复发率为2.63%,咀嚼功能评分为(92.35±5.41)、生活质量评分为(91.15±4.3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58%,复发率为7.89%,咀嚼功能评分(78.59±4.91)、生活质量评分(82.53±4.72),上述数据中,前一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更具适用性,能够在有效治疗牙龈增生的基础上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牙龈增生 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 咀嚼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 分析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我院口腔科 2017 年 5 月 - 2019 年 7 月 收治的 牙龈增生患者 11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55 例。 对照 组 患者 采取常规牙龈切除手术治疗, 研究 组 患者 采取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 患者的 治疗总有效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前后患者咀嚼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6.3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后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的临床疗效确切,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 进行大力的临床 推广。

  • 标签: 牙龈增生 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牙龈增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采用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和牙龈出血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具有广泛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牙龈增生 内斜切口切除术 临床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牙龈增生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研究组采用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菌斑指数和牙龈出血指数。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牙龈增生 内斜切口切除术 临床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牙冠延长牙龈切除术用于残根残冠桩冠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2008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因外伤或龋坏致患牙断面达龈下的患者50例(58颗患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牙龈切除术(30颗牙)与牙冠延长(28颗牙)完全暴露断面,6周后行常规桩冠修复,评价两组在术后2周的疗效及桩冠修复后6个月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术后2周,牙冠延长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牙龈切除术组总有效率为71.43%(2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桩冠修复后6个月,牙冠延长组总有效率为93.33%,牙龈切除术组总有效率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能有效恢复患牙生物学宽度,有利于修复后牙周健康的维持。

  • 标签: 牙冠延长术 牙龈切除术 牙体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龈增生治疗中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的具体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主要围绕牙龈增生治疗,两组所选患者均为38人,在治疗后从有效率、复发率、咀嚼功能、生活质量几方面来对两种手术模式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4.74%,复发率为2.63%,咀嚼功能评分为(92.35±5.41)、生活质量评分为(91.15±4.3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58%,复发率为7.89%,咀嚼功能评分(78.59±4.91)、生活质量评分(82.53±4.72),上述数据中,前一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更具适用性,能够在有效治疗牙龈增生的基础上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牙龈增生 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 咀嚼功能
  • 简介:株洲市二医院 412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牙周炎合并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予以牙龈切除术 +根向复位瓣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期间 90例慢性牙周炎合并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龈下刮治 +根面平整)与综合治疗组(牙龈切除术 +根向复位瓣),各 45例。比较两组患者牙周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附着水平与角化龈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综合治疗组垂直探诊深度、菌斑指数以及牙龈出血指数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为 6.67%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 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牙龈切除术 +根向复位瓣在慢性牙周炎合并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可显著降低垂直探诊深度、菌斑指数以及牙龈出血指数,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Ⅲ度根分叉病变 牙龈切除术 根向复位瓣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牙周炎合并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予以牙龈切除术+根向复位瓣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90例慢性牙周炎合并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龈下刮治+根面平整)与综合治疗组(牙龈切除术+根向复位瓣),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牙周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附着水平与角化龈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垂直探诊深度、菌斑指数以及牙龈出血指数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切除术+根向复位瓣在慢性牙周炎合并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可显著降低垂直探诊深度、菌斑指数以及牙龈出血指数,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Ⅲ度根分叉病变 牙龈切除术 根向复位瓣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龈瘤患者治疗中应用改良式牙龈切除的治疗有效性及复发率。方法:采集研究对象:牙龈瘤患者,研究资料采集42例,资料采集开始时间2022年01月,截止时间2024年02月,住院编码1:1分组,对照组(21例,传统牙龈切除治疗法),实验组(21例,改良式牙龈切除治疗法)。对照两种治疗法的治疗有效性、复发率的结果。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统计的治疗有效率95.24%,复发率9.5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讨论:牙龈瘤患者治疗中执行改良式牙龈切除疗法,治疗成效更为显著,有效降低复发概率。

  • 标签: 改良式牙龈瘤切除术 牙龈瘤 治疗有效率 复发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甲状腺切除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分别行传统甲状腺切除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除手术时间外,微创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常规组(4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更为确切,微创优势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切除术 小切口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病人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胆囊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后护经验。结果胆囊切除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前予以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疼痛的评估,观察伤口渗液、渗血情况,做好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等。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有效术后护理,能促进胆囊切除病人尽早康复。

  • 标签: 胆囊切除治疗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颌骨囊肿切除牙龈沟切口翻瓣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7年2月收入的50例均行颌骨囊肿切除治疗的颌骨囊肿患者分为采取传统入路的对照组及采取牙龈沟切口翻瓣入路的观察组各25例,对两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颌骨囊肿切除牙龈沟切口翻瓣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颌骨囊肿切除术 牙龈沟切口翻瓣 围手术期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l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与传统剖腹阑尾切除(openappendectomy,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阑尾炎病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210例行LA,另一组190例行OA,比较两种式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镇痛剂应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等指标。结果LA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镇痛剂应用率、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与O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与OA比较,有手术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大多数阑尾炎的首选手术方式。

  • 标签: 阑尾炎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