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口腔并非转移肿瘤细胞定居常见部位,但肿瘤远处转移至口腔则是其广泛转移证据。在673例病例中,25%肿瘤临床广泛转移首发证据。23%远处恶性肿瘤首先在口腔表现。颌骨,尤其下颌骨较软组织更易受侵犯(2:1)。口腔附着龈软组织最易受累及部位(54%)。肿瘤原发灶,男性为肺、肾、肝及前列腺,女性为乳腺、生殖器官、

  • 标签: 口腔肿瘤 非转移性 肿瘤远处转移 广泛转移 肿瘤细胞 肿瘤临床
  • 简介:目的:此前瞻随机配对对照试验旨在评价根据平台转移概念设计内倾平台转移型种植修复体边缘骨水平和软组织改建情况.并与外六角形种植体比较。材料方法:传统外六角形种植体(对照组)内倾平台种植体(试验组)种植体几何外形相同.长度都是13mm.按标准方法植入40例患者上颌后牙区。修复负重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后由2名独立检测者测量放射影像学骨水平。在基台连接时及18个月后测量颊侧软组织高度。结果:负重18个月后.40例受试患者所有80颗种植体均有临床骨结合。放射影像学评价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平均骨丧失分别为05mm±01mm(范围0.3~0.7mm)及16mm±0.3mm(范围11~22mm)。与试验组种植体减少约06mm软组织高度比较,对照组平均显著减少24mm。结论:18个月后.采用传统外六角型种植修复治疗方案者比平台转移型种植修复者骨丧失显著。另外,与平台转移种植体比较.外六角形种植体颊侧软组织高度明显减少。

  • 标签: 骨吸收 牙科种植体 随访研究 种植体连接 种植体平台 平台转移
  • 简介:原发性乳牙不萌出即乳牙固留(retention)一种在萌出前阶段牙齿停止萌出、嵌入牙槽骨深处萌出异常现象。它应与继发性不萌出相区别。后者萌出到口腔后萌出停止,因牙槽骨支持组织生长破坏而低He。原发性磨牙不萌出对牙列生长发育有很多影响,如错He,阻生,继承恒前磨牙异位萌出;还可能出现前磨牙与其前身乳磨牙易位。第二乳磨牙原发性固留还可导致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本文对原发性乳牙不萌出特点、病因后果进行综述,并提供一个5岁健康女孩右下第二乳磨牙原发性不萌出病例报告。这个女孩没有外伤、感染家族史。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拔除不萌出乳磨牙,制作间隙保持器定期复查。

  • 标签: 原发性乳磨牙不萌出 病因 病例报告
  • 简介:40岁女性患者.右上中切牙拟行种植修复。二期暴露种植体时,发现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外形不佳,相邻侧切牙大量牙周附着丧失,行结缔组织移植后也未能重建丧失牙周附着。本文将详细讨论该病例最初治疗中存在问题错误.包括种植体植入位置不准确,没有事先分析可能导致牙周附着丧失因素,并介绍下一步治疗几种可供选择方案,最后,展示后续治疗过程治疗结果。

  • 标签: 后续治疗 病例报告 种植失败 牙周附着丧失 种植体植入 右上中切牙
  • 简介:该文旨在报道接受再照射头颈癌患者长期疾病控制状况放疗后毒副作用。1986—2013年间,137例复发或二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被纳入研究,这些患者接受再照射剂量均≥45Gy。评估指标包括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OS)晚期并发症≥4级[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标准]。

  • 标签: 疾病控制状况 毒副作用 再照射 头颈癌 恶性肿瘤患者 放射治疗
  • 简介:隐形义齿近年来出现一种新型修复方法.其显著优点在于没有传统义齿所固有的金属卡环,美观舒适,磨除牙体组织少,但在临床应用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现对我科1996年以来隐形义齿戴入后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原因和解决对策,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随访牙列缺损修复420例,其中男性196例,女性224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36岁,单个前牙缺失修复140例,单个后牙缺失修复123例.连续2个以上上前牙缺失86例,连续2个以上后牙缺失37例,牙

  • 标签: 隐形义齿 软组织疼痛 固位不良 人造牙脱落
  • 简介:修复体临床表现与其负载力、材料形状等密切相关。了解修复体在口腔中行使功能时受力情况,有助于口腔临床医生对修复体运用有着更深刻理解。AlexFok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牙学院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主任,作为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兼职客座教授,他围绕“口腔修复体固体力学(solidmechanicsofdentalrestoration)”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进行了系列学术小讲座。

  • 标签: 受力分析 种植体 口腔医学院 口腔修复体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平衡
  • 简介:目的探讨成年单侧完全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收治16例未伴有唇裂成年单侧完全腭裂患者(腭裂组),通过拍摄标准头颅定位X线片,测量相关头影指标,并同时与20名正常成人(正常组)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其上颌骨在三维方向上发育情况。结果男性女性研究群体中,上颌骨相对于颅底位置关系以及上颌骨长度与颅底长度比值、面中份高度与全面高比值、上颌宽距与上面宽比值,腭裂组与正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年单侧完全腭裂患者上颌骨长度、高度宽度发育基本正常。

  • 标签: 腭裂 上颌骨发育 头影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实型成釉细胞瘤分期治疗可行。方法对13例实型成釉细胞瘤患者采取分期手术治疗,一期采用刮除术加开窗术治疗,二期手术去除残余组织并磨除相邻骨质,术后定期X线片追踪观察疗效。结果13例患者中3例患者一期手术后失访。10例经术后1~4年追踪观察,9例效果满意,原肿瘤区骨质恢复良好,未见复发,1例患者在二期手术后24个月复发。结论实型成釉细胞瘤采用分期治疗法确切可行。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刮除术 开窗术 分期治疗
  • 简介:患者,男,19岁。因下颌前突,要求手术治疗。一、临床检查颜面部左右基本对称,面中线居中,侧貌为凹面型。双侧颞下颌关节未闻及弹响音,无压痛,开闭口运动无异常,运动对称。恒牙(牙合),双侧磨牙为近中尖对尖关系,前牙反(牙合),下颌牙列轻度拥挤,下切牙舌倾,17、27颊倾,46、36、37、26(牙合)面均可见银汞充填体(图1)。无口腔不良习惯,否认家族史,有两年正畸治疗史。

  • 标签: 错(牙合)畸形 心理障碍患者 手术治疗 前牙反(牙合) 骨性 口腔不良习惯
  • 简介:目的:探讨纯钛作为全口义齿上颌腭托材料在口腔内长期应用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由同一全口义齿专家多次镶配全口义齿患者11例,最后一副义齿为钛制上颌腭托,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及义齿检查.结果:采用传统PMMA制作全口义齿重做原因,主要是上颌基托折裂(72.7%),其次为不舒适(27.3%)固位差(27.3%),改用钛制腭托义齿后,平均戴用2.95年未出现折裂;72.8%患者认为钛制腭托义齿优于PMMA腭托义齿,主要表现在异物感小,固位好,舒适,质轻,可以改善口干症状,18.2%患者认为两种义齿使用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别.钛制义齿磨光面45.4%出现色素沉着,27.2%颜色变暗.腭部粘膜末见明显炎症.在咀嚼功能、发音、冷热刺激敏感性及味觉方面两种材料义齿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全口义齿上颌腭托采用纯钛制作,其抗折性能、舒适优于传统PMMA,但长期应用后,部分腭托磨光面出现色素沉着及颜色变暗,对固位及适合影响因受个人因素、义齿制作质量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上颌钛制腭托 全口义齿 临床应用 纯钛 调查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不同临床条件下应用情况。材料与方法12名存在支抗控制问题患者(13~52岁,3名男性,9名女性),治疗前获取患者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照片及研究模型。根据相应标准,确定每个患者不同植入位置。共计植入19枚微螺钉,以实现不同类型牙齿移动。结果微螺钉应用在多种不同临床条件下都获得成功,例如:压低前牙,压低后牙,伸长并排齐阻生牙,作为远中移动牙齿支抗,作为远中移动后保持,前移磨牙,在后牙支抗不足情况下用以内收上下颌前牙,在后牙缺失时唇倾并压低下颌前牙以及在关闭间隙过程中加强后牙支抗。结论本研究所展示新型微螺钉作为一种非牙支抗,在很多传统支抗无法应用情况下显示了优良治疗效率。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牙齿移动 临床应用 治疗效率 螺钉 下颌前牙
  • 简介:目的研究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应用于成人严重双颌前突,评价所采用数字化排牙,个性化舌侧矫治器、拔牙模式、支抗设计等,是否可以满意地改善侧貌美观。方法纳入15例严重双颌前突病例,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应用横腭杆腭部种植支抗,用统一治疗设计进行舌侧矫正。其中1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25.5±3.1)岁,平均疗程(28.9±3.3)个月。治疗前后X线进行传统头影测量,同一坐标系重叠CBCT图像进行3D测量,研究前牙内收,牙槽骨改建,牙长轴,牙弓宽度,面下1/3垂直向改变等与面部美学有关数据。结果治疗后头影测量结果显示U1-SN减小(-13.2±5.2)°,上下切牙切缘平均内收7.5、6.3mm,上下唇突点平均内收4.0、6.3mm,P〈0.01;上颌突度A点平均内收1.2mm,P〈0.05。CBCT测量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切缘后移7.1~7.8mm,尖牙牙尖后移6.4~6.6mm,P〈0.05;切牙、尖牙根尖点后移3~4mm,无显著差异。磨牙0.5~1.0mm近中移动、-0.2~0.6mm垂直向移动以及宽度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为成人严重双颌前突个性化舌侧矫正治疗模式三维力系统提供临床参考数据,能够简单有效地大幅度内收前牙,有满意垂直向横向控制。

  • 标签: 个性化舌侧矫治器 严重双颌前突 拔牙正畸 种植支抗 三维测量
  • 简介: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非龋颈部硬化性楔状缺损。在这些缺损中牙本质都存在病理性改变,常常会有牙本质小管部分或全部闭塞。这些缺损对酸蚀粘接反应与正常牙本质不同,常常在临床治疗中产生一些并发症。本文回顾了文献上最常引用致病因素、临床诊断以及形态化学特征:同时详细地就最新粘接剂与此类牙本质粘接潜在问题进行综述。文章还重点讨论了提高牙本质对粘接剂适合方法近期进展,并讨论了这些方法主要缺陷。

  • 标签: 树脂 非龋性 牙颈部缺损 粘接性能 病理性 硬化性缺损
  • 简介:双膦酸盐相关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OsteonecrosisoftheJaws,BRONJ)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出现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颌面部不愈合瘘管,暴露坏死颌骨。BRONJ作为一种新出现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也未统一,本文就BRONJ新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 发病机制 诊断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实验正畸牙移动保持期动物模型,以利于研究保持期骨改建规律。方法于2008年4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动物实验室,选用36只8周龄雄性Wister大鼠,以上颌前牙为支抗牵引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加力21d后去除加力装置。以每只大鼠左侧牙弓为实验侧,右侧牙弓为对照侧。在实验侧安装保持装置,分别保持1、3、7、14、21、28d;对照侧不做任何处理。在加力结束后保持结束后即刻制取上颌石膏模型,测量所有模型第一磨牙面近中沟与第二磨牙面远中沟距离,计算加力结束后与保持结束后距离,比较实验侧与对照侧牙齿移动距离,评价保持装置有效。结果实验侧在保持结束后第一磨牙复发距离明显小于对照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Wister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正畸结扎丝结扎法建立正畸牙移动保持期动物模型有效

  • 标签: 正畸 牙移动 保持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通过术式改良找到一种既能手术治愈老年重症慢性阻塞腮腺炎又能利用自体组织减小术后面部畸形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1例重症慢性阻塞腮腺炎老年患者,采用保留腮腺表面后区腮腺咬肌筋膜及相应筋膜下少量腺体组织瓣方法,修复切除腮腺病变组织后所致凹陷畸形。结果:21例老年重症慢性阻塞腮腺炎患者手术后疾病全部治愈,新术式不但修复了腮腺区术后畸形,部分患者术后腮腺区形态恢复到发病前正常面型。结论:新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既解决了患者痛苦又避免了腮腺区术后凹陷畸形发生,治疗老年重症慢性阻塞腮腺炎较佳术式选择。

  • 标签: 老年人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手术方式 腮腺咬肌筋膜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手术先行”矫治骨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10年7月至2017年6月接受“手术先行”正颌外科治疗37例骨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治疗过程,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手术先行”正颌外科治疗程序,除1例有轻微复发,其余患者均获得较为满意面部外形及咬合。整个治疗周期为6~19月,平均13.8月。结论:“手术先行”矫治策略可以用于矫治骨Ⅲ类牙颌面畸形,并可缩短治疗周期,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 标签: 手术先行 正颌外科 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添加剂量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锌离子释放规律及浸泡1个月后抗菌活性。方法:制备不同添加剂量(1wt%,5wt%,10wt%)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试件,充分光固化后浸泡于无菌三蒸水中,分别于24h,1周,2周,1个月时使用锌(Zn)测定试剂盒对各组试件浸析液锌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浸泡1个月试件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不同时间点检测各组试件锌离子释放量均随nano-ZnO添加剂量增加而增加,10wt%nano-ZnO添加组改性复合树脂在1个月时仍保持较高锌离子释放水平,并且其同期抗菌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10wt.%nano-ZnO添加组改性复合树脂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锌离子释放水平,从而达到更加长效抗菌作用。

  • 标签: 纳米氧化锌 复合树脂 锌离子释放 抗菌
  • 简介:目的:观察渗氮类金刚石膜应用于纯钛支架义齿后临床效果以及对义齿表面润湿影响。方法:为8例上下牙列均有缺失患者镶配纯钛支架义齿,随机选取每例患者上下义齿支架中一个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膜,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改性后试件接触角并计算表面自由能。结果:纯钛活动义齿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薄膜后,在临床上得到了患者认可;对比未镀膜纯钛义齿,镀膜组义齿在改善色素沉着,颜色变暗口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渗氮类金刚石膜表面自由能大于未改性组。结论:纯钛表面经渗氮类金刚石膜修饰后提高了表面润湿戴用舒适

  • 标签: 纯钛 表面改性 类金刚石膜 润湿性 接触角 表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