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方式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近期与远期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胃上部癌患者共169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近端胃切除治疗,观察组接受全胃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年生存率及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及血清清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2年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可提高生存率并降低转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胃切除 近端胃切除 胃上部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食管胃吻合与双通道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72例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1岁。172例病人均行消化道重建,其中83例行食管胃吻合,设为食管吻合组;89例行双通道吻合,设为双通道吻合组。病人均由胃部肿瘤科主诊医师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联合D1+淋巴结清扫术。消化道重建由主刀医师决定行食管胃吻合或双通道吻合。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线上App等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个月进行第1次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采用反流性食管炎问卷调查、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判断病人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2月1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食管胃吻合组病人手术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淋巴结转移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4例、9例、0,2枚(0~15枚),(12±4)d;双通道吻合组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5例、15例、9例,3枚(0~28枚),(11±3)d,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0.887,Z=-1.058,t=3.284,P<0.05)。(2)随访情况:172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食管胃吻合组和双通道吻合组病人随访期间胃食管反流、吻合口狭窄分别为58例和14例、10例和1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51.743,7.219,P<0.05)。结论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吻合更适用于胃大弯侧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或位置偏下肿瘤;双通道吻合与食管胃吻合比较,不增加并发症,且术后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降低。

  • 标签: 胃肿瘤 胃上部癌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双通道吻合 食管胃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胃上部癌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观察组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比较,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优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上部癌 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联合双通道吻合技术治疗胃上部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胃上部癌行近端胃切除联合双通道吻合技术(PG-DT)和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TG-RY)的中英文文献。文献纳入标准:(1)公开发表的关于胃上部癌行PG-DT及TG-RY的前瞻性或回顾性对照研究;(2)研究对象为胃上部癌;(3)纳入文献必须至少包含以下一项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白蛋白、术后1年血红蛋白、术后1、3及5年生存率。排除综述、病例报告、会议摘要和其他非对照研究的文献资料和重复发表的研究以及数据提取不完整或无法提取的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21年2月。采用卡斯尔-渥太华(NOS)、Jadad改良文献质量评价量表分别对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对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制作森林图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采用Egger检测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共检索385篇文献,最终纳入18篇文献,其中2篇为随机对照研究,16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计纳入1 521例患者,其中PG-DT组692例,TG-RY组829例。对纳入指标进行Meta分析,疗效指标比较显示:与TG-RY组比较,PG-DT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OR=-54.58,95%CI:-57.77~-51.38)、术后排气时间早(OR=-0.21,95%CI:-0.29~-0.13)、住院时间短(OR=-0.98,95%CI:-1.31~-0.64)、清扫淋巴结数少(OR=-6.07,95%CI:-7.14~-4.9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OR= 0.32,95%CI:0.24~0.43)、术后1年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高(分别:OR=1.90,95%CI:1.08~2.77;OR=5.07,95%CI:2.83~7.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手术时间(OR=0.08,95%CI:-4.24~4.39,P=0.97)、术后进食时间(OR=-0.05,95%CI:-0.15~0.06,P=0.39)、术后1年生存率(OR=1.61,95%CI:0.69~3.75,P=0.27)、术后3年生存率(OR=1.31,95%CI:0.81~2.10,P=0.27)及术后5年生存率(OR=1.50,95%CI:0.86~2.63,P=0.15)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G-DT治疗胃上部癌安全可行。相比TG-RY,PG-DT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营养指标上具有优势。

  • 标签: 胃肿瘤,近端 双通道 胃上部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D2根治术淋巴结获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收治的319例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00例未行新辅助治疗、直接行胃癌D2根治术患者设为直接手术组,88例行新辅助化疗患者设为新辅助化疗组,31例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设为新辅助放化疗组。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3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比较。肿瘤分期参照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指南。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精确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χ^2分割法。结果:3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比较:直接手术组患者术后病理学T分期中T0期、T1a期、T1b期、T2期、T3期、T4a期、T4b期例数分别为0、2、10、24、99、58、7例,新辅助化疗组分别为5、1、2、11、41、26、2例,新辅助放化疗组分别为5、1、2、8、10、4、1例。直接手术组患者术后病理学N分期中N0期、N1期、N2期、N3a期、N3b期例数分别为56、41、34、47、22例,新辅助化疗组分别为29、17、27、10、5例,新辅助放化疗组分别为18、10、2、1、0例。直接手术组、新辅助化疗组、新辅助放化疗组患者有脉管癌栓分别为124、43、6例,无脉管癌栓分别为76、45、25例;淋巴结检出总数分别为31枚(15-87枚)、30枚(15-62枚)、21枚(15-36枚);淋巴结转移数目分别为3枚(0-39枚)、2枚(0-37枚)、0(0-7枚);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2%(0-91.3%)、7.7%(0-78.7%)、0(0-30.4%)。3组患者术后病理学T分期、术后病理学N分期、脉管癌栓情况、淋巴结检出总数、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

  • 标签: 胃肿瘤 胃上部癌 根治术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放化疗 淋巴结获取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上部癌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合理手术入路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确诊胃上部癌患者78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经不同手术入路行脾门淋巴结清扫。A组29例,采用左侧入路法,B组26例,采用胰后入路法,C组23例,采用右侧入路法。针对三组患者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脾门淋巴结数目、恢复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后病理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7.2±20.7)ml]明显少于B组[(54.5±17.8)ml]和C组[(45.6±25.5)ml](F=3.750,P=0.024)。A组脾门淋巴结清扫数目[(4.6±2.3)枚]均明显高于B组[(3.2±2.6)枚]和C组[(2.8±1.7)枚](F=8.543,P=0.001)。结论左侧入路法是腹腔镜下脾门淋巴结清扫有效、安全的手术入路,更有利于初学者对脾门淋巴结清扫技术的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上部癌 腹腔镜 脾门淋巴结清扫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打叶复烤生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现在,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防治重点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法等方法对生产企业进行评价。结果该新建项目的总体布局、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设施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该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梗包装岗位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打叶风分机和除尘室噪声强度超标。结论该烟叶复烤生产企业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可行、有效,但部分作业场所仍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 标签: 烟叶复烤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分析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胃上部癌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7),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研究组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APTT、Fg、D-D)均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上部癌 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胃上部癌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观察组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比较,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优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上部癌 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全胃Roux-Y切除术)、近侧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外科腹腔镜治疗的137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其中全胃Roux-Y切除术71例(A组)近侧胃切除术66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但A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B组(P〈0.05),两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63.38%vs43.94%,χ2=5.205,P=0.023);A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B组(32个月vs29个月,χ2=5.802,P=0.016)。结论:腹腔镜全胃Roux-Y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疗效更佳,患者生存时间更长。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全胃Roux-Y切除术 近侧胃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胃上部癌的临床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本院2014年02月-2016年02月期间收治的23例晚期局部晚期胃上部癌病人,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新辅助化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3例局部晚期胃上部癌症患者中有22例完成三周期化疗,一例两周期后手术治疗,其中完全缓解患者有2例,部分缓解患者有14例,稳定患者有4例,进展患者有3例,总有效率为69.56%,中位生存率为十一个月。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15例,行姑息切除术患者5例,行短路术患者2例,行开关术患者1例。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及脱发等。结论对局部晚期胃上部癌症患者实施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较好,可以为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 替吉奥 辅助化疗 局部晚期胃上部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胃上部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期间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胃上部癌患者34例,统计其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34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53%(25/34);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外周神经炎、神经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6%(4/34)、5.88%(2/34)、5.88%(2/34)、2.94%(1/34);34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表现明显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胃上部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多西他赛 奥沙利铂 替吉奥 胃上部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网膜血管弓内入路优先离断脾胃韧带的腹腔镜保脾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技术在胃上部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胃肠外一科因胃上部癌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的患者20例,采用胃网膜血管弓内入路先离断脾胃韧带的技术进行清扫脾门淋巴结。记录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脾门淋巴结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总清扫淋巴结数目及转移性淋巴结数目;脾门淋巴结清扫总数及转移淋巴结数目;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如腹腔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出血及是否中转开腹、脾缺血及脾坏死等脾门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采用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等方法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全胃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总手术时间(240.8±31.7)min,范围200~268min;术中出血量(90.4±43.8)ml,范围50~200 ml;脾门淋巴结清扫时间(18.5±4.0)min;脾门淋巴结清扫出血量(10.2±5.8)ml,范围5~20 ml;清扫总淋巴结数目(37.68±3.89)枚,范围25~58枚,转移性淋巴结数目(4.31±2.54)枚;脾门淋巴结(3.51±1.79)枚,范围2~10枚;转移性脾门淋巴结(0.98±1.19)枚,范围0~4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5±1.9)d,术后进食流质时间(4.5±1.7)d,术后住院时间为(7.5±1.5)d。术后并发症:腹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无中转开腹、脾缺血及脾坏死等脾门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未有患者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胃网膜血管弓内入路优先离断脾胃韧带的腹腔镜保脾的原位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有效。

  • 标签: 胃癌 腹腔镜 胃网膜血管弓内入路 脾门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曲妥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治疗老年Her-2过度表达胃上部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老年Her-2过度表达胃上部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B组。A组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龄(66.37±2.64)岁;Ⅲb期29例,Ⅳ期26例;体质量指数(22.38±1.62)kg/m2;B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47.78±7.65)岁;Ⅲb期27例,Ⅳ期27例;体质量指数(22.61±1.63)kg/m2。B组接受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治疗,A组于B组基础上加用曲妥珠单抗治疗。对比2组客观缓解率与治疗前、治疗4周期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SPSS 22.0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客观缓解率为72.73%(40/55),较B组51.85%(28/54)高(χ2=5.060,P=0.025);治疗4周期,A组血清CA242为(32.56±4.96)mg/L、CEA为(18.45±2.25)mg/L、CA199为(195.68±13.54)mg/L,均较B组[分别为(56.35±4.18)mg/L、(27.65±3.08)mg/L、(282.43±18.35)mg/L]低(t=27.054,P<0.001;t=17.831,P<0.001;t=28.121,P<0.001);治疗4周期,A组血清MMP-9为(213.53±27.85)bg/ml、VEGF为(15.09±3.26)pg/ml、SDF-1α为(17.65±5.78)pg/ml,均较B组[分别为(286.17±30.23)bg/ml、(22.27±3.46)pg/ml、(25.20±6.33)pg/ml]低(t=13.051,P<0.001;t=11.153,P<0.001;t=6.505,P<0.001);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为10.91%(6/55)、恶心发生率为12.73%(7/55)、骨髓抑制发生率为5.45%(3/55)、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5.45%(3/55)、四肢麻木发生率为5.45%(3/55),对照组分别为7.41%(4/54)、18.52%(10/54)、1.85%(1/54)、9.26%(5/54)、1.85%(1/5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763;χ2=0.694,P=0.405;χ2=0.241,P=0.624;χ2=0.155,P=0.693;χ2=0.241,P=0.624)。结论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治疗老年Her-2过度表达胃上部癌患者基础上,加用曲妥珠单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调节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且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高。

  • 标签: 奥沙利铂 曲妥珠单抗 卡培他滨 Her-2过度表达胃上部癌
  • 简介:目的探讨囊外左侧入路在中上部胃后壁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网膜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针对中上部胃后壁cT3或cT4胃癌患者实施囊外左侧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网膜囊切除术12例,分析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术后结果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完整网膜囊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无脏器损伤及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无腹腔出血、胰瘘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为(295.2±47.9)分钟,术中失血量为(105.7±39.4)ml,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2.1±9.4)枚,其中淋巴结阳性数目为(4.2±2.3)枚,网膜囊淋巴结数目为(3.2±1.2)枚,未见阳性淋巴结,肿瘤分期:ⅡA期1例(8.3%),ⅡB期2例(16.7%),ⅢA期4例(33.3),ⅢB期3例(25.0%),ⅢC期2例(16.7%)。术后1例(8.3%)切口感染和1例(8.3%)炎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3~22月,中位随访时间17月,1例发生术后腹腔、腹膜转移,其余11例均无瘤生存,无一例出现吻合口复发。结论囊外左侧入路在中上部胃后壁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网膜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为实现腹腔镜下完整网膜囊切除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 中上部胃癌 囊外左侧入路 完整网膜囊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新辅助化疗应用于胃上部癌局部晚期的价值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诊治的24例局部晚期胃上部癌患者,常规给予抗过敏处理,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例,基础用药均为多西他赛与奥沙利铂,实验组患者配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对照组联合氟尿嘧啶化疗治疗,共化疗2个周期(21d为1个周期),在规定疗程结束时测定患者肿瘤病灶发展情况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生存率83.33%,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在骨髓抑制与胃肠道等毒性反应上,实验组Ⅲ~Ⅳ度毒性反应仅有25%,同样优于对照组的50%,上述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为局部晚期胃上部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有效提高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弱,是目前值得应用且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多西他赛 奥沙利铂 替吉奥 晚期 胃上部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系膜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膜完整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患者术前经胃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腺癌;(2)术前经腹部CT检查证实为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3)术前全身浅表淋巴结超声以及胸部和全腹部CT等检查无肝、肺、腹膜后淋巴结等远处转移,无肿瘤直接侵犯胰腺、脾脏、肝脏、结肠等;(4)行全胃或近端胃加D2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后病理学证实为R0切除。排除标准:(1)术中腔镜探查见肿瘤腹腔播散或远处转移;(2)No.10淋巴结明显肿大或者融合成团;(3)病理学诊断资料不全。根据以上标准,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基于间隙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膜完整切除+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本组患者年龄(59.8±8.0)岁,体质指数(23.9±3.5)kg/m2,术前化疗8例(22.2%)。分析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脾门淋巴结及左上腹系膜清扫,在术后切除标本的检视中发现光整的胃上部后方系膜边界,均达到系膜完整切除的效果,无中转开腹者。淋巴结清扫和系膜切除总时间为(34.2±11.4)min,出血量为(44.8±21.3)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45.6±17.6)枚;No.11p+ No.11d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1±2.8)枚,其中7例(19.4%)发生淋巴结转移;No.10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9±2.5)枚,其中2例(5.6%)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3.8±0.6)d,拔除胃管时间为(1.9±0.7)d,首次进流质时间为(3.0±0.4)d,拔除引流管时间为(6.0±1.2)d,术后住院时间为(12.8±4.0)d。术后出现肺栓塞1例(2.7%),胃瘫1例(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2/36)。无手术部位感染、术后出血及术后30 d内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8(12~28)个月,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7例(3例为术后1年内发生),另有1例患者于术后17个月时发现结肠癌。结论基于系膜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膜完整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脾脏 胃系膜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中上部进展期胃癌的分子学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90例中上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CA125、CA199、CA724的水平和阳性率,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和复发率等)。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CA199、CA724水平和阳性率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9%vs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结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中上部进展期胃癌,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D2淋巴结清扫术 腹腔镜 开腹全胃切除术 进展期胃癌 分子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与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R-Y吻合)这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早期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早期胃上部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同一手术治疗团队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或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的80例早期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及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双通道吻合组(32例)和R-Y吻合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30 d内的早期并发症和术后30 d后出现的远期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包括生存情况及营养状态)。生存情况用肿瘤相关生存率表示;营养状态的评估包括术后1年及2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血红蛋白和维生素B12水平以及体质量的变化,采用降低率表示,降低率=(术前值-术后观测时间点值)/术前值×100%。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的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除年龄和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联合脏器切除或早期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近切缘距肿瘤上缘、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花费、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Y吻合组相比,双通道吻合组远端切缘更短[(3.2±0.5) cm比(11.7±2.0) cm,t=-23.033,P<0.001]、手术时间更长[232.5(63.7) min比185.0(63.0) min,Z=-3.238,P=0.001]、吻合时间更长[62.5(17.5) min比40.0(10.0) min,Z=-6.321,P<0.001]、术中出血更少[(138.1±51.6) ml比(184.3±62.1) ml,t=-3.47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术后中位随访18个月,2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为97.5%,双通道吻合组为100%,R-Y吻合组为95.8%,两组术后2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3)。术后1年时,与R-Y吻合组患者相比,双通道吻合组患者的体质量、血红蛋白及维生素B12降低率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时,与R-Y吻合组患者相比,双通道吻合组患者的维生素B12降低率仍更少(P<0.001);两组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体质量及血红蛋白的降低率相近(均P>0.05)。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用于早期胃上部癌的治疗安全可行。术后短期营养状况及长期维生素B12水平优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

  • 标签: 胃肿瘤,早期,胃上部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Roux-en-Y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