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管切开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展开分析,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根据简单随机法,将5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插管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气管切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带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应用呼吸机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重症脑外伤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展开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均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干预效果,但是合理使用气管切开可以提升重症脑外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减少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气管插管术 重症脑外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复杂肛瘘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与肛瘘切开挂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复杂肛瘘患者80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乙组与甲组,各40例,分别采取肛瘘切开挂线(乙组)治疗与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甲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以及疼痛程度。结果甲组治疗痊愈率为97.50%,与乙组的95.0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乙组VAS评分高于甲组,Wexner评分高于甲组(P<0.05)。结论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应用于复杂肛瘘患者的治疗中,可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患者的肛门功能。

  • 标签: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肛瘘切开挂线术 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括约肌间瘘管结扎切开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复杂性肛瘘患者60例,收治时间为2010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并将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治疗,观察组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治疗,比较两组复杂性肛瘘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复杂性肛瘘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切开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相比较,括约肌间瘘管结扎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疼痛时间,减少中出血量。

  • 标签: 切开挂线术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复杂性肛瘘
  • 简介:目的:探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乳头括约肌切口联合球囊扩张治疗(EPB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收治的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研究组行乳头括约肌切口联合EPB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取石成功率为97.2%,对照组为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括约肌切口联合EPBD较EST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能够提高取石成功率,且安全性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在产钳中采用阴道右-后侧切开时双手保护会阴伤口的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1年间经阴道分娩的2337例产妇中使用产钳的81例产妇为观察对象,使用产钳的患者占总阴道分娩患者的3.47%,将其选为观察组;选取2008-2009年间我院使用产钳的81例产妇为对照。观察组产钳中使用阴道右-后侧切开并双手保护会阴伤口;对照组采产钳中采用阴道左-后侧切开并单手保护会阴伤口。两组产妇术前均排除合并其他系统的并发症,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在中出血量、会阴部损伤、术后发生感染的差异。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中的出血量及会阴部损伤,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出血量及产妇会阴部的损伤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产术后发生感染的情况,观察组术后感染率2.47%,对照组术后感染率9.88%,观察组产妇术后发生感染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产钳中使用阴道右-后侧切开双手保护会阴伤口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产妇阴道的损伤,缩短伤口渗血时间及减少出血量,并且降低伤口感染率,所以应积极推广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产钳中。

  • 标签: 产钳术 阴道右-后侧切开术 双手保护 会阴伤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会阴正中切开与会阴侧切用于阴道助产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3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会阴侧切,观察组行会阴正中切开,比较两组产妇中切口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新生儿体重及产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I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裂开及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住院天数为2d,显著少于对照组4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体重不是选择会阴正中切开及会阴侧切的关键因素,会阴正中切开具有中出血量少,患者创伤,术后愈合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会阴正中切开术 会阴侧切术 阴道助产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使用有限切开和闭合复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2例下肢骨关节复杂骨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56例接受有限切开治疗的病患为观察组,56例接受闭合复位治疗病患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76.22%(43/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1.79%(29/56)(P<0.05);观察组病患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病患采用有限切开进行手术治疗优良率较高,可显著减少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且治疗后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 闭合复位术 有限切开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較肛瘘切开与切除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该院所收治的120例明确诊断为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肛瘘切开组(n=60)和肛瘘切除组(n=60),两组采用相同的术前准备、麻醉方式和术后管理。对比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和中出血量,研究分析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切口并发症(疼痛、出血及感染)、复发率、早期排便次数、大便失禁和狭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肛瘘切开组手术操作时间为(16.1±2.3)min,肛瘘切除组手术操作时间为(13.8±3.2)min,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08,P=0.0131);肛瘘切开组手术切开愈合时间为(22.5±4.5)d,肛瘘切除组手术愈合时间为(28.8±4.6)d,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1,P=0.0101);肛瘘切开组早期排便次数为(1.5±0.5)次,肛瘘切除组早期排便次数为(2.5±1.5)次,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P=0.002)。而两组在中出血量、术后因切口疼痛导致的镇痛药使用率、切开疼痛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肛瘘切开组患者术后复发率高于肛瘘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便失禁和狭窄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切除与切除在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方面,操作简单,伤口较小,手术操作时间短、恢复快,但远期复发率高于肛瘘切除

  • 标签: 肛瘘 肛瘘切开术 肛瘘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POEM治疗并定期随访的22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传统POEM治疗100例,Liu-POEM治疗60例,简化POEM治疗60例,O-POEM治疗3例,对比这4种式的手术前后症状评分(Eckardt评分)、手术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这4种POEM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且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Eckardt评分均≤3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POEM、Liu-POEM和简化POE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POEM相比,Liu-POEM和简化POEM手术时间和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OEM手术时间最短,无皮下气肿。所有患者术后无复发。结论这4种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均具有较好疗效,Liu-POEM和简化POEM相比传统POEM具有操作较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对于既往有外科手术史、反复球囊扩张、POEM术后复发等黏膜下粘连而无法建立黏膜下隧道的患者,可考虑O-POEM作为补救治疗。

  • 标签: 贲门 食管失弛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定制式舌侧矫治技术联合应用骨皮质切开治疗成人严重双颌前突,可否安全有效地实现上前牙压入及根尖部牙槽骨改建。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正畸科门诊就诊双颌前突病例14例,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应用定制式舌侧矫治器及系统化力学设计,并于治疗中接受上前牙区唇侧骨皮质切开。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锥形束CT,测量并比较上颌切牙切缘到腭平面距离,牙根不同水平处牙槽骨厚度的变化。结果头影测量分析发现治疗后上下前牙唇倾度减小,软组织颏部前移[治疗后上中切牙点-前颅底平面(U1-SN)减小13.09°±1.26°,P<0.001,下中切牙-眶耳平面角(FMIA)增大9.31°±3.11°,P<0.001,零子午线-软组织颏前点(0-Mer-Pog′)增加(3.22±1.43) mm,P<0.001]。锥形束CT影像测量显示治疗后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切缘点到腭平面距离减小,中切牙治疗后压入(1.42±0.66) mm,P<0.001,侧切牙治疗后压入(1.35±0.70) mm,P<0.001。治疗后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根尖部唇侧的牙槽骨厚度增加,中切牙增加(1.02±0.68) mm,P<0.001,侧切牙增加(0.89±0.63) mm,P<0.001。上切牙根中部腭侧的牙槽骨厚度减小,中切牙减少(1.28±0.85) mm,P<0.001;侧切牙减少(1.20±0.69) mm,P<0.001。根尖部腭侧的牙槽骨厚度也减小,中切牙减小(1.39±0.92) mm,P<0.001,侧切牙减小(1.35±0.94) mm,P<0.001。而上切牙冠方、根中部唇侧的牙槽骨厚度以及冠方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定制式舌侧矫治器及系统化力学设计,辅以牙槽骨唇侧骨皮质切开微创手术,优化前牙内收过程中的垂直向控制,实现成人严重双颌前突患者上前牙压入及根尖部牙槽骨改建,达到面下1/3及唇部美学重塑。

  • 标签: 严重双颌前突 定制式舌侧矫治技术 拔牙正畸 骨皮质切开术
  • 简介:摘要消化道肌层障碍会引起多种临床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难治性胃轻瘫,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法有药物、球囊扩张,外科治疗等,但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消化道内镜下肌切开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创伤性、简单方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可作为传统治疗方法的替代治疗,本文将总结经消化道内镜下肌切开的各种式的特点及其与传统疗法的比较,对其现状与进展做一回顾性的概述。

  • 标签: 括约肌切开术,内窥镜 食管狭窄 食管失弛症 胃肌轻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是一种紧急解除上气道阻塞的方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ercutaneous dilatation tracheotomy,PDT)具有快捷、微创、安全的特点,在临床得到应用,尤其在重症医学科。天津市环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引入PDT技术已经十余年,手术例数逾千例,并且成功应用到困难气道中,对比传统气管切开,PDT安全、并发症少。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我们积累了数例PDT手术失败及并发症的病例资料,本文主要介绍PDT手术失败及严重并发症的5例患者资料,并探讨其发生原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皮器官切开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经皮气管切开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76例,利用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对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2%明显低于对照组21.1%,且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后,其临床效果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安全性较高,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经皮气管切开术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ICU内54例危重患者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的应用及护理配合体验。方法43例经皮徽创气管切开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择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患者64例作为片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操作时间短(P<0.01),并发症少(P<0.01)。结论经皮微创气管切开创伤,手术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可用于需要行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

  • 标签: 经皮穿刺 气管切开 危重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经尿道膀胱颈部分切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及价值。方法从2008年~2010年采用经尿道膀胱颈部分切开16例,术前常规行细菌学检查,给予足量、足疗程抗菌素治疗,患者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无好转,部分患者出现尿潴留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中采取切开膀胱颈3~9点处膀胱颈前列腺组织至精阜平面。结果16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45min;除1例发生5天大出血,再次留置尿管持续膀胱冲洗等治疗后好转,余患者1周后拔尿管出院,术后继续服用抗菌素4~6周,术后随访3~18个月,患者尿频、尿急、会阴区胀痛等症状明显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经尿道膀胱颈部分切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肯定,可作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膀胱颈部分切开 慢性前列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在危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中的应用。方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患62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者32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者30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中及术后出血量等情况,对比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危重症患者中,经皮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损伤、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提高危重病医学科医师气道管理的主动性,可以作为ICU医生标准治疗技术。

  • 标签: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 危重症患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对因61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