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5例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收治的22例单纯艾滋病患儿为对照组,均采用HAART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TBIL、AST以及ALT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是CD4+T细胞和HIV-RNA水平比较无区别(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缓解患儿病情。

  • 标签: 肝功能 儿童 艾滋病 HCV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26岁。右腰部丘疹、结节、斑块20多年。皮肤科情况:右腰部见多发、正常肤色的丘疹、结节和10.0cm×5.5cm融合性斑块,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平呈脑回状,质地柔软,活动可,境界清楚。采取局麻下分次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案,首次切除大部分皮损。皮损组织病理:轻度角化过度,局灶性角化不全,皮突延长,真皮胶原纤维增粗,真皮浅层见团块状成熟脂肪细胞。诊断:多发型浅表脂肪样痣。

  • 标签: 浅表脂肪瘤样痣 皮肤错构瘤
  • 作者: 胡军常建王中新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医院胡军常建王中新患者男,68岁。因“发现右侧阴囊增大10天”于2018年1月15日入院,体检:阴囊皮肤不红,皮温未增高,右侧阴囊较左侧明显增大,能触及肿大附睾及睾丸,分界不清,无触痛,阴囊托举痛阴性,左侧睾丸及附睾未及明显异常,双侧精索无增粗。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7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1.0%,血红蛋白146克/L,血小板139*109/L。HCG:β-人绒毛促性腺激<1.20IU/L。甲胎蛋白4.70IU/ml。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48U/L,肌酸肌激酶31U/L,肌酸酶同功酶9U/L,乳酸脱氢酶198U/L,羟丁酸脱氢酶168U/L。血凝四项:凝血酶原时间11.7S,国际标准化比值1.02,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0.1S,纤维蛋白原2.13g/L,凝血酶时间18.4S。尿常规、生化及免疫八项基本正常。阴囊彩超检查:右侧睾丸内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多发不等的低回声区,境界尚清晰,内回声欠均匀,可见多发细密点状回声,大的范围约44*25mm。CDFI示其内血流信号较丰富,并可探及动脉频谱(图1)。超声诊断:右侧睾丸多发低回声区,结合病史,考虑:1.占位性病变可能,2.炎症不除外。其后行右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右侧睾丸)考虑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倾向B细胞来源伴浆样分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无技术操作中器械护士进行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收的150例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75例患者。实验组在无技术操作中器械护士进行护理配合,对照组在无技术操作中并未进行护理配合,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关资料,并且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手术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满意度72例(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例(66.67%),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73例(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54例(72.00%),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而言,器械护士在无技术的操作中行护理配合措施,能够达到十分理想的手术效果。

  • 标签: 无瘤技术操作 器械护士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淋巴(PLB)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19例经病理证实的PLB患者。行X线检查8例,CT平扫19例,MRI平扫13例,MRI增强扫描6例。结果:19例中单骨受累16例,多骨受累3例。8例X线检查中,骨质破坏呈溶骨型6例,混合型2例。19例CT检查中,骨质破坏溶骨型16例,混合型3例,其中15例病变周围伴明显软组织肿块。病变在T1WI上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中度明显强化。结论:PLB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PLB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骨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采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患者后经手术证实40例,采用MRI、MRA检查诊断,对MRI、MRA的影像表现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进行比较。结果对MRI和MRA检查对小于5mm的小动脉的检出率情况为,经手术或DSA确诊的小动脉23个,MRI检查检出小动脉13个,检出率为56.52%;MRA检查检出小动脉17个,检出率为73.91%;MRI加MRA检查检查检出小动脉22个,未检出的小动脉1个,检出率为95.65%。结论颅内动脉MRI显示动脉与其血流、血栓、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有关。动脉在MRA上显示为与载动脉相连的囊状物,其大小约与动脉造影所显示相仿。两者结合诊断,检出率较高。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转移的C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肺转移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通过对90例患者检查,90例肺转移中,血行性肺转移46例占51.11%,淋巴管性肺转移8例占8.89%,胸膜转移16例占17.78%,气道转移11例占12.22%,混合转移9例占10.00%。结论血行性和淋巴肺转移是肿瘤主要的转移方式。CT是肺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肺部CT检查对肺转移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CT检查对肺转移的诊断价值较大,CT增强比平扫更能明确肺转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信息,利于对患者的治疗。

  • 标签: 肺转移瘤 CT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原发性恶性黑色素发病占到恶性肿瘤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皮肤多发,然后是眼部,第三位是肛门和直肠部位。近些年,恶性黑色素病发率明显增加,这是由于患者对其不够重视,对恶性黑色素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造成的,导致患者只是因为一颗“小黑痣”而失去性命。所以在发现“小黑痣”时重视他,并做到立刻就医且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科2018年1-12月,收治恶性黑色素患者16例,经过治疗与护理,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治疗 护理
  • 作者: 杨绿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通江县中医医院四川巴中636700)【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02-01肝血管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家不必担心恐惧,通俗讲就是肝脏内有一个血包;肿瘤发展缓慢,一般不会发生恶变和转移;若需手术,不会对患者造成什么巨大影响,且手术很容易切除干净,复发的可能性也极少见。少数肝血管瘤可能会破裂出血,可危及生命,但这种发生率常低。肝血管瘤多发生在中年女性身上,且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是男性的2-6倍。在人们生活水平与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这种病的发现率也提高了很多,发现后人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处理,需要进行手术的肝血管瘤有哪些呢?1肝血管瘤的发病原因其实对于肝血管瘤确切的发病原因并不是很明确,但有人总结三种因素:一是先天性发育出现异常导致的,在胚胎发育的时候肝血管的发育就出现了异常,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异常增生,肝脏末梢血管出现畸形,就形成了肝血管瘤;二是受激素刺激影响,女性在进入青春期或是怀孕后,或是口服避孕药都会引起肝血管瘤的快速生长,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女性激素也可能是促进肝血管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三是一些其他原因,毛细血管组织受感染后会出现变形,毛细血管不断扩张,一些坏死的肝组织在血管扩张后出现了空泡状,周围的血管不断充血而逐渐扩张,造成肝内部分区域血循环不畅通,而出现海绵状血管瘤。2肝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对于肝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在医学界中一直存有很大的争议,在20世纪70年代初肝血管瘤的直径仅在4厘米左右,后来慢慢到5厘米,最大的手术指征竟然达到15厘米,肝血管瘤的手术指征跨度在医学界中很是罕见。肝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其实就是对于手术而言的适应症,当有些疾病通过常规治疗并无好转或是不采用手术方式就无法痊愈的,要采取手术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时,所要使用的手术治疗。肝血管瘤的治疗指征存在很大争议,从肿瘤直径4厘米大小到直径15厘米大小,每一次有肿瘤大小数据在更新时,都会认定这就是最大的肿瘤了,一定要实施手术切除,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肝血管瘤的大小也在不断更新,但对肝血管瘤的是否进行手术,应慎重考虑。近些年,人们对于肝血管瘤的产生关注度也是度越来越高,了解的越来越详细,很多人对肝血管瘤的治疗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保守观察治疗;确诊为较小的(4厘米以下)或多发的血管瘤,且无临床症状的,每隔3-6个月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皮肤混合主要发生在面部和颈部,很少发生在四肢。恶性皮肤混合是侵入性的,生长迅速,复发率高。在文献中从未报道过双叶皮肤混合侵犯足趾。一名69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左足第三趾出现肿块并逐渐增大2年。肿块占据了该趾尖的大部分并伴有轻微的疼痛。X片显示左足第三趾有一个较大的软组织肿块,未见明显骨质破坏。B超显示病灶内有2个部分融合的低回声肿块,综合病史及病理诊断考虑良性皮肤混合伴增生活跃。我们在局部麻醉下切除该肿块及所在足趾。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细胞增殖活跃的双叶皮肤混合。术后随访两年,肿瘤未见复发。皮肤混合也可以呈现为多个相邻的肿块。完整的手术切除和长期随访是必不可少的。

  • 标签: 皮肤混合瘤 手术切除 足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型”胼胝体胶质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手术,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2例“脑室型”胼胝体胶质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外科手术方式及病理结果;评价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临床效果。采用电话、门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肿瘤次全切除患者9例,大部分切除者3例。术后病理检查示,9例患者为胶质母细胞(WHOⅣ级),2例患者为弥漫性星形细胞(WHOⅡ级),1例患者为间变型星形细胞(WHOⅢ级)。术后,颅高压症状改善者7例,言语障碍改善者1例,认知功能障碍改善1例,大小便失禁改善2例。术后KPS评分>60分者7例,<60分者5例。随访3个月—3年,2例患者存活,其余患者均死亡。结论“脑室型”胼胝体胶质多合并颅内压增高症状、认知功能障碍、梗阻性脑积水;肿瘤侵犯结构广泛,手术部位深、难度大、风险高,肿瘤难以全切;病理类型多为胶质母细胞,预后差。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近期效果较好,能有效缓解颅内高压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室型”胼胝体胶质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adenomatoidtumors,AT)的临床病理特征,漏诊误诊的原因,进而提高AT的诊断能力。方法分析75例A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75例子宫AT占同期子宫标本(3926例)的1.91%,合并平滑肌瘤和/或腺肌症占48%(36/75)。肿瘤细胞CR、MC和CKpan、CK18、CK7、D2-40均(+),CD34、SMA、CK14、CEA、EMA(-),CK5/6只有3例(+),Ki-67增殖指数≤5%。结论子宫AT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无特殊,术前诊断困难,且常合并子宫其他病变,易漏诊,当出现印戒样细胞的时候,易误诊。掌握AT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全面取材,对减少或避免漏误诊,有效提高子宫AT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子宫肿瘤 腺瘤样瘤 诊断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16层螺旋CT在夹层主动脉和主动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4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患者40例,均接受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检查,探讨分析该检查方法对夹层主动脉和主动脉的诊断价值。结果经图像数据诊断分析,所有患者中经16层螺旋CT检出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23例,主动脉患者8例,诊断结果比较确切,16层螺旋CT检查出的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的累及分支血管数为(4.52±0.86)个,夹层血栓形成率为75.0%,动脉壁钙化率为22.5%。结论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可清晰明确的显示夹层主动脉、主动脉的征象,可为二者临床诊断、病情判定提供合理参考。

  • 标签: 16层螺旋CT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血液制品能够为有需要的病患提供治疗帮助,但是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血液制品有传播病毒的风险,因此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以及去除是对其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人们思想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对血液制品的质量也越加重视,本文对血液制品病毒灭活以及去除工艺的进展进行了研究探讨。

  • 标签: 血液制品 病毒灭活 去除工艺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