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icastrin(nct)基因对斑马鱼黑素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吗啉代寡核苷酸(MO)技术针对斑马鱼nct基因mRNA设计nct-MO序列,同时设计对照MO序列(ctrl-MO),并构建5′端为MO靶序列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mRNA,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将nct-MO或ctrl-MO与EGFP mRNA共注射入斑马鱼胚胎中,验证nct-MO的沉默效率,观察其表型变化。以野生型斑马鱼作为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黑素合成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itfa、tyr、tyrp1a、tyrp1b、dct、pmela、notch1a、notch1b、hey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斑马鱼受精后8 h,ctrl-MO+EGFP mRNA组斑马鱼胚胎中均有绿色荧光表达,而nct-MO+EGFP mRNA组及空白对照组胚胎均未见绿色荧光。受精后48 h,nct-MO组幼鱼尾部色素沉着区面积占比(0.169 ± 0.083)低于ctrl-MO组(0.258 ± 0.042,t=3.202,P=0.005),且nct-MO组色素分布紊乱。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nct-MO组、ctrl-MO组、空白对照组间pmela、tyrp1a、hey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mitfa、tyr、tyrp1b、dct、notch1a、notch1b mRNA相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nct-MO组pmela、tyrp1a相对表达水平(0.708 ± 0.028、0.558 ± 0.136)低于ctrl-MO组(1.023 ± 0.142、1.016 ± 0.134,均P < 0.05)。结论nct基因可能通过调控斑马鱼黑素合成影响黑素细胞生物学功能。

  • 标签: 色素沉着异常 化脓性汗腺炎 Nicastrin基因 γ分泌酶 斑马鱼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鼻喉科低年资护士培养中实施基于CIPP评估模型构建的专科护士培养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18年4月—2020年5月接受培训的80名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4月—2019年3月接受传统培训的40名护士分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5月接受基于CIPP评估模型构建的专科护士培养方案培训的40名护士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耳鼻喉科核心能力及培训合格率。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护士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培训合格率为92.50%(37/40),对照组合格率为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IPP评估模型构建的专科护士培养方案,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继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使医院长久发展,值得推广。

  • 标签: 耳鼻喉 专科护士 CIPP评估模型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高淋巴结负荷的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2 6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胸部多层螺旋CT(MSCT)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腋窝高淋巴结负荷(HNB)组和非HNB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负荷的影响因素,建立MSCT对HNB的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HNB的最佳界值,采用Kappa检验评价MS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2 620例患者中,HNB患者16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MSCT异常淋巴结数目、MSCT最大异常淋巴结长短径之比、最大异常淋巴结门情况及最大异常淋巴结实质与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负荷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SCT异常淋巴结数目是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HNB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于无异常淋巴结的患者,MSCT诊断有1枚、2枚、3枚、≥4枚异常淋巴结患者为腋窝HNB状态的OR值分别为3.305、9.379、126.163和780.953。以MSCT异常淋巴结≥3枚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HNB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95.4%,准确度为94.5%。Kappa检验显示,MS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29,P<0.001)。结论MSCT异常淋巴结数目是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HNB的独立影响因素,以MSCT异常淋巴结≥3枚为标准可以帮助临床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腋窝HNB状态,使部分患者免除不必要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结负荷 前哨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任护士长的培训需求,构建需求驱动的培训模型,为管理部门制订培训方案,提高新任护士长岗位胜任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11月—2019年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5名新任护士长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提取34个初始编码及13个范畴编码,在此基础上提炼4个主范畴,分别为外部驱动、自我发展、培训需求、培训关键要素,并据此构建基于需求驱动的新任护士长培训模型。结论新任护士长在外部驱动及自我发展的作用下,培训意愿强烈,培训需求呈多样化。基于需求驱动的培训模型,管理部门应根据新任护士长的需求分析制订培训策略,满足培训意愿,帮助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促进自身教育的发展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 标签: 培训 新护士长 扎根理论 需求 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试验主要研究益生菌慕斯洗液对实验性小鼠细菌性阴道炎模型的作用。建立小鼠阴道混合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动物模型,分别外洗给予益生菌慕斯洗液1mL(低剂量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专科护生在外科护理学教学期间,BOPPPS教学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BA)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imulus,CUMS)模型小鼠抑郁行为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ICR)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CUMS组)、氟西汀组(FLU组)、黄芩苷高剂量组(BA-H组)、黄芩苷低剂量组(BA-L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运用CUMS方法对其余四组小鼠造模,造模共进行42 d,并从第21天开始按照分组进行灌胃至造模完成。给药结束后运用糖水偏爱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定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分别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ERK、CRE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SPSS 21.0软件包,经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Tukey法。结果糖水偏爱实验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的糖水偏爱率降低[(82.88±2.00)%,(64.49±1.24)%;t=19.11,P<0.05]。与CUMS组相比,FLU组[(81.90±1.19)%]、BA-H组[(77.86±2.51)%]、BA-L组[(67.98±2.56)%]小鼠的糖水偏爱率均增加(t=24.83,11.68,3.00;均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CUMS组小鼠的穿越平台次数[(6.33±0.82)次,(1.83±0.75)次;t=9.93,P<0.05]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46.83±4.78)s,(24.25±6.12)s;t=7.13,P<0.05]均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14.88±3.00)s,(70.70±4.77)s;t=24.26,P<0.05]。与CUMS组相比,FLU组、BA-H组、BA-L组小鼠的穿越平台次数均增加[(5.00±0.89)次,(5.17±0.75)次,(3.33±0.82)次;t=6.64,7.67,3.31;均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增加[(36.80±2.66)s,(36.82±5.62)s,(33.28±3.56)s;t=4.61,3.71,3.13,均P<0.05],逃避潜伏期时间均缩短[(23.37±4.86)s,( 34.83±4.72)s,( 62.15±5.30)s;t=17.02,13.10,2.94;均P<0.05]。Westo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小鼠海马的ERK蛋白表达[(1.00±0.15),(0.36±0.10);t=6.26,P<0.05]和CREB蛋白表达[(1.00±0.12)(0.29±0.03);t=10.32,P<0.05]均降低。与CUMS组相比,FLU组、BA-H组、BA-L组小鼠海马的ERK蛋白表达均增加[(0.87±0.05)、(0.77±0.08)、(0.67±0.03);t=8.25,5.79,5.39;均P<0.05],CREB蛋白表达均增加[(0.90±0.12)、(0.84±0.14)、(0.62±0.04);t=8.94,6.59,12.25,均P<0.05]。PCR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小鼠海马的ERK mRNA [(1.00±0.03),(0.41±0.10); t=9.78,P<0.05]和CREB mRNA[(1.00±0.08)(0.61±0.12);t=4.62,P<0.05]均降低。与CUMS组相比,FLU组、BA-H组、BA-L组小鼠海马的ERK mRNA均增加[(0.71±0.08)、(0.69±0.03)、(0.59±0.04);t=4.15,4.65,2.84;均P<0.05],FLU组、BA-H组小鼠的CREB mRNA均增加[(0.87±0.08)、(0.86±0.07);t=3.14,3.19,均P<0.05]。结论BA对CUM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发挥可能与调节ERK、CREB蛋白有关。

  • 标签: 黄芩苷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 抑郁症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LHI)患者发生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有早期预测价值的可视化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确诊为LHI的患者274例进入研究,根据病情进展分为MMI组(n=97)和非MMI组(n=177)。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LHI患者发生MMI的独立因素。利用R语言绘制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和内部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体积、发热、溶栓、心脏疾病、中性粒细胞计数为LHI后发生M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是LHI后发生MMI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基于这7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905(95%CI:0.868~0.941),与校准曲线重合度高;模型预测LHI患者发生MM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95%CI:0.868~0.941),提示列线图模型预测LHI患者发生MMI的效能高。结论入院NIHSS评分偏高、梗死体积偏大、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且出现发热、具有心脏疾病、进行过溶栓治疗的低龄LHI患者出现MMI的概率更高;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及良好的精确度和区分度,能提高对LHI患者发生MMI的预测效能。

  • 标签: 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铁死亡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线粒体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小鼠RAW264.7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培养的细胞分为4组(n=6):对照组(Con组)、脂多糖组(LPS组)、脂多糖+铁死亡激动剂Erastin组(LPS+E组)和脂多糖+铁死亡抑素Ferrostatin-1组(LPS+F组)。LPS组给予终浓度为1 μg/ml的LPS进行孵育6 h;LPS+E组给予终浓度为1 μg/ml的LPS和浓度为1 mmol/L的含Erastin培养液进行孵育6 h;LPS+F组给予终浓度为1 μg/ml的LPS和浓度为1 mmol/L的含Ferrostatin-1培养液进行孵育6 h。采用Clark氧电极法及JC-1法分别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及线粒体膜电位(MMP),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内线粒体改变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内铁死亡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的表达,采用荧光探针法测定活性氧族(ROS)和Fe2+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Con组比较,LPS组RCR和MMP均降低(P均<0.05),GPX4表达下调(P<0.05),ACSL4表达上调(P<0.05);线粒体出现线粒体膜增厚、线粒体皱缩、线粒体嵴消失等铁死亡表现,细胞内Fe2+含量升高(P<0.05),ROS含量升高(P<0.05),MDA含量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LPS+E组RCR和MMP降低(P<0.05),GPX4表达下调(P<0.05),ACSL4表达上调(P<0.05),Fe2+含量、ROS含量和MDA含量均升高(P均<0.05)。LPS+F组RCR和MMP升高(P<0.05),GPX4表达上调(P<0.05),ACSL4表达下调(P<0.05),出现铁死亡变化的线粒体增加(P<0.05),Fe2+含量、ROS含量和MDA含量均降低(P均<0.05)。结论铁死亡增强LPS致小鼠巨噬细胞线粒体损伤。

  • 标签: 铁死亡 巨噬细胞 线粒体 脂多糖类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并验证适合亚洲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餐后血糖(PBG)估算模型。方法利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指尖空腹血糖(FBG)数据对PBG估算模型进行构建及验证。建模队列来自一项4期、跨国、随机、对照、26周治疗期的临床研究,比较低预混胰岛素和中预混胰岛素作为起始胰岛素在亚洲T2DM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患者基线(胰岛素起始治疗前)及26周血糖数据被用于构建PBG估算模型。验证队列来自一项多中心、随机、实用性研究,比较基础胰岛素和中预混胰岛素作为起始胰岛素在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中国T2DM患者(HbA1c≥7.5%)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患者基线数据及用药24周后的血糖数据被用于验证PBG估算模型。基于建模队列数据分布,使用包含两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构建PBG估算模型。采用由FBG、PBG和HbA1c构成的数据组,估算每个选定模型估算因子的β回归系数和α截距。选择FBG和HbA1c作为估算PBG的自变量。使用决定系数R2评估拟合优度。为进行模型验证,使用该模型估算PBG,并与实测PBG进行比较。计算PBG估算值与实测值间个体差异的平均值及95%置信区间(CI),用于评价该模型估算的准确性,并计算均方根误差(RMSE)。结果建模队列研究和验证队列研究分别入组403例和814例T2DM患者。根据散点图中的数据分布,使用包含HbA1c和FBG两个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构建PBG估算模型,PBG(单位mmol/L)=1.5×HbA1c(单位%)+0.5×FBG(单位mmol/L)-4.1(R2=0.57)。验证队列PBG估算值为(13.8±3.7)mmol/L,而实测值为(13.7±4.6)mmol/L,患者PBG估算值与实测值个体差异为(0.1±3.4)mmol/L,95%CI为-0.1~0.3,P=0.525。估算模型的RMSE为3.40 mmol/L。结论接受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可使用本模型通过HbA1c和FBG合理可靠地估算PBG。

  • 标签: 糖尿病,2型 餐后血糖 估算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左旋甲状腺素(L-T4)凝胶剂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大鼠模型的初步治疗效果。方法取健康成年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2月龄),完全随机设计分为6组(每组5只),1组为正常对照组,另外5组腹腔注射131I 18.5 MBq制备甲减模型:其中3组隔日分别给予每100 g体质量0.2 g(高剂量组)、0.1 g(中剂量组)、0.05 g(低剂量组)L-T4凝胶;1组每日给予每100 g体质量0.1 g空白凝胶;另1组每日灌胃每100 g体质量5 μg L-T4钠片(优甲乐)。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于给药第2、4和8周测定血清甲状腺素总量(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检验分析数据。结果给药第2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口服优甲乐组TT4、FT4降低,TSH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4:(65.04±8.20)与(40.34±1.41) nmol/L,FT4:(29.63±4.03)与(18.03±2.76) pmol/L,TSH:(6.04±0.80)与(10.07±1.01) mU/L;F值:60.081~108.128,t值:-4.44~4.86,均P<0.05];而L-T4凝胶剂低剂量组的TT4 [(67.88±14.27) nmol/L]、FT3[(4.04±0.84) pmol/L]、FT4[(33.76±7.71) pmol/L]、TSH[(8.20±0.40) mU/L]与正常对照组[FT3:(4.45±0.34) pmol/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44~2.61,均P>0.05)。给药第4周,L-T4凝胶剂低剂量组、口服优甲乐组和正常对照组的TT4、FT3、FT4、TS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34.527~90.976,t值:-0.95~0.35,均P>0.05)。给药第4周,L-T4凝胶剂低剂量组和口服优甲乐组的TT4、FT3、FT4、TS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71~1.03,均P>0.05);一直到第8周,2组各指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47.239~160.679,t值:-0.58~1.02,均P>0.05)。结论L-T4凝胶剂对大鼠甲减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起效快、效果平稳,治疗效果优于L-T4钠片(优甲乐)。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素 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组学方法诊断垂体泌乳激素大腺瘤(PPM)的效能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患者122例,其中PPM 70例、非泌乳激素大腺瘤(NPPM)52例,比较两者年龄、性别、泌乳素水平、出血、囊变及Knosp分级的差异。应用3Dslicer软件对术前轴面T1WI增强图像进行预处理、感兴趣区勾画与特征提取。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进行特征选择。所有病例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85例)与测试组(37例),使用logistic回归与支持向量机(SVM)在训练组与测试组进行建模与测试,分别绘制ROC曲线,计算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PPM与NPPM患者的年龄[分别为(38±12)岁、(43±11)岁]、性别(男/女分别为50例/20例、14例/38例)及泌乳素水平[分别为366.00(117.75,1 156.25)μg/L、47.25(32.68,62.40)μg/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与SVM在训练组鉴别诊断PPM与NPPM的AUC值分别为0.936和0.946,测试组AUC值为0.768和0.774。Logistic回归与SVM在训练组鉴别诊断PPM与NPPM的准确度分别为88.2%和91.8%,测试组的准确度分别为73.0%和77.8%。结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对垂体泌乳激素大腺瘤的诊断效能较高。

  • 标签: 垂体肿瘤 催乳素瘤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简易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查阅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衡水地区二级以上医院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CRKP与非CRKP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患者来源,入ICU 24 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ICU住院期间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净化、有创操作情况,送检病原学培养时的合并症、近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CRKP感染高危因素,建立早期预测模型。结果共有6所医院7家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543例纳入分析,CRKP感染136例(25.05%),非CRKP感染407例(74.95%)。感染部位前3位分别是呼吸道、泌尿道和血液,感染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P=0.004)。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OR=1.33,P=0.020)、外院转入(OR=1.04,P=0.030)、普通病房转入(OR=1.23,P=0.030)、APACHE Ⅱ评分(OR=2.14,P=0.020)、SOFA评分(OR=2.34,P<0.001)、查尔森合并症指数高(OR=5.09,P<0.001)、留置导尿管(OR=2.55,P<0.001)、有创机械通气(OR=2.39,P=0.030)、血管活性药物(OR=3.17,P=0.010)、近10 d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OR=3.26,P=0.010)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7.36,P<0.001)是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上述危险因素累积≥4个时,曲线下面积为0.78,预测CRKP感染的敏感度为71.32%,特异度为76.9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简易预测模型有助于基层医院早期识别CRKP感染高危人群,为早期及时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 标签: 交叉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温和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抑郁症模型大鼠血液及脑中端粒长度的变化及丹酚酸B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MS组、氟西汀组、丹酚酸B组、联合用药组,每组9只,CMS共6周;在抑郁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入组后第22~42天),分别按照分组给大鼠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氟西汀(每天20 mg/kg)、丹酚酸B(每天40 mg/kg)。每组在入组前和入组后每周末检测体质量,分别于入组前(第1和第2天),造模后(第21、22天)、干预后(第42、43天)通过检测强迫游泳测试和蔗糖偏爱测试评估抑郁症样行为。通过RT-PCR分析各组大鼠外周血、海马、皮质和小脑的相对端粒长度。采用两因素重复方差分析5组体质量、蔗糖偏爱值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差异,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5组相对端粒长度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部位端粒长度与体质量、蔗糖偏爱值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干预3周后,与CMS组相比,丹酚酸B组、氟西汀组、联合用药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49、0.008、0.036),蔗糖偏爱值增加(P=0.089、0.094、0.041)以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CMS组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53(3.95)与0.12(0.23),P<0.01,Bonferroni校正P=0.002],双侧海马、皮质和小脑的相对端粒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MS组相比,丹酚酸B组(P=0.005,Bonferroni校正P=0.051)、氟西汀组(P<0.01,Bonferroni校正P=0.005)和联合用药组(P=0.001,Bonferroni校正P=0.007)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显著增加,但在不同脑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部位的端粒长度与干预后体质量、蔗糖偏爱值、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无相关性。结论CMS抑郁症模型大鼠外周血端粒长度缩短并不能反映脑内端粒长度的变化,丹酚酸B可使大鼠血液中端粒长度缩短,与氟西汀效果相当。

  • 标签: 抑郁症 端粒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列线图建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患者的生存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74例)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2例)两中心2008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和生存随访资料,根据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的独立预后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DCA)从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效用3个方面验证该模型的性能。结果全组患者中男性189例,女性87例;<60岁和60岁以上者分别为150例和126例;胃神经内分泌癌(g-NEC)175例,胃神经内分泌瘤(g-NET)101例;肿瘤胃内原发部位:胃上部、胃中部和胃下部分别为131例、98例和47例;肿瘤TNM分期:Ⅰ期72例、Ⅱ期26例、Ⅲ期93例和Ⅳ期8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胃内原发部位、Ki-67指数、T分期、N分期和M分期与本组g-NEN患者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67指数高、T分期晚和M分期晚是影响g-NEN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806(95% CI:0.769~0.863)。校准曲线证实模型与实际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ROC曲线与DCA决策曲线显示,模型相比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TNM分期系统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和临床效用(其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比0.792)。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针对g-NEN、且同时适用于g-NET和g-NEC的预后预测系统,以可视化的列线图模型预测g-NEN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胃 总体生存率 列线图模型
  • 作者: 冯敏 曾红惠 廖伟棠 苏佳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广州 510120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恶性肿瘤表观遗传与基因调控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恶性肿瘤表观遗传与基因调控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120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1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顺铂致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为肾间质纤维化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使用8周龄C57BL/6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级小鼠建模,将小鼠分为顺铂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分别于第0、7、21天腹腔注射顺铂溶液(10 mg/kg)或生理盐水,第28天时处死小鼠,取肾组织行RNA Illumina高通量测序、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Masson染色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及Masson染色等验证,顺铂诱导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成功建立。RNA 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顺铂组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有387个,通过实时定量PCR验证排名前两位差异表达lncRNA的表达,趋势均与测序结果一致;差异表达mRNA 2 427个,其中补体C3在差异表达mRNA中排位第一。对测序结果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发现,与免疫相关的多个条目排位前20内;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通路排位第一(ko05322,Q=3.4E-17),其中包含了补体级联反应通路。通过实时定量PCR验证发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顺铂组补体C1q、C2、C3和C4 mRNA表达均升高(均P<0.05),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小鼠周期性腹腔注射顺铂可诱导肾间质纤维化模型,该模型中肾脏补体通路活化。

  • 标签: 顺铂 补体系统蛋白质类 计算生物学 肾间质纤维化 RNA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测试体外肺灌注(ex-vivo lung perfusion,EVLP)联合体外抗生素治疗移植前肺炎链球菌急性感染大鼠供肺的疗效,定量分析供肺感染后细菌载量的变化,评估体外肺功能。方法大鼠经气管注入或0.5 ml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或0.5 ml含105肺炎链球菌的PBS溶液(感染组、感染治疗组)后获取心肺供体。对照组和感染组不接受抗生素治疗,感染治疗组在常温EVLP灌注液中加入美罗培南和万古霉素。供肺均在体外常温灌注并通气4 h,对灌注液、肺泡灌洗液及供肺组织匀浆进行肺炎链球菌定量分析,并评估体外肺生理功能。采用2-way ANOVA分析肺功能,Dunnett法检验时间效果,Sidak’s法分析组间因素。供肺湿重变化采用1-way ANOVO分析,Tukey’s矫正。灌注液、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的细菌定量以样品中细菌负荷的绝对浓度表示,并根据临床相关性分类,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分析。结果EVLP转流期间体外抗生素治疗对肺炎链球菌感染供肺静态顺应性无显著改善作用[(0.076±0.020) ml/cmH2O比(0.096±0.035) ml/cmH2O,t=0.984,P>0.05],感染供肺无论是否进行了体外抗生素治疗其氧合能力均随灌注延长逐渐下降[(32.75±12.03) mmHg比(41.31±13.46) mmHg,t=1.060,P>0.05]。对照组和感染治疗组供肺在4 h EVLP灌注液中无细菌污染,感染组EVLP结束时所有供肺灌洗液中均可培养出细菌(χ2=15.00,P<0.01)。感染治疗组中50%供肺的灌洗液培养阳性,与对照组比较感染性移位并不显著(χ2=10.18,P>0.05)。感染治疗组(细菌中位数=103)比未治疗组(细菌中位数106)肺实质细菌载量低,两组均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肺实质细菌定量(χ2=13.00,P<0.05)。结论本模型证明在常温EVLP转流期间进行体外抗生素治疗可减少急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供肺和整个EVLP系统的细菌载量,但对肺功能改善不明显。

  • 标签: 大鼠 体外肺灌注 肺炎链球菌感染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早期死亡(EM)的因素,建立其预测模型,以期识别EM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7年1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收治的275例NDMM患者,对6个月(EM6)、12个月(EM12)及24个月(EM24)内死亡患者初诊时基线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EM的预测模型。结果本研究中EM6、EM12及EM24的发生率分别是5.5%、12.7%和30.2%;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疾病复发/进展,在EM6、EM12及EM24中分别占60.0%、77.1%及84.3%。影响EM6的因素包括经白蛋白校正的血清钙(校正钙)>2.75 mmol/L和PLT<100×109/L;影响EM12的因素包括年龄>75岁、国际分期系统(ISS) Ⅲ期、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 Ⅲ期、校正钙>2.75 mmol/L、血清肌酐>177 μmol/L、PLT<100×109/L及骨髓浆细胞比例≥60%;影响EM24的因素中,除上述影响EM12的因素外,还包括男性和染色体核型1q+。多因素分析尚未发现EM6和EM12的独立预后因素。在EM24的多因素分析中,年龄>75岁、PLT<100×109/L和染色体核型1q+是EM24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系数赋分:年龄>75岁:1分;PLT<100×109/L:2分;染色体核型1q+:1分,建立EM24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 0.626~0.793)。积分≥3分的患者24个月内死亡风险是0~2分患者的26倍,积分0~4分的NDMM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9、41、22、17.5及16个月(P<0.001)。结论年龄>75岁、PLT<100×109/L和染色体核型1q+为EM24的独立预后因素,依据上述变量构建的EM24预测模型有助于识别EM风险和预测生存,具有较好标准度与区分度。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早期死亡 预后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眼镜蛇毒注入大鼠臂丛神经下干的方法,探索建立新型臂丛神经痛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2~3月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分别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蛇毒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取仰卧位固定,沿右侧锁骨下缘向腋窝方向做1 cm切口,显露与锁骨下静脉伴行的臂丛神经,予臂丛神经下干内注射4 μl眼镜蛇毒(100 mg眼镜蛇毒溶于1 ml无菌生理盐水抽取4 μl);假手术组注射相同容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于术前3 d和术后3、6、9、12、15、20、30和60 d时观察大鼠左前肢及右后肢对机械刺激的疼痛反应阈值;于术后14、60 d时于假手术组、蛇毒组各取2只大鼠行4%多聚甲醛和2%戊二醛混合溶液主动脉灌注后取材,电镜下观察臂丛神经和颈髓(C8~T1)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3组大鼠在术前3 d时左前肢及右后肢机械痛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蛇毒组大鼠左前肢及右后肢机械痛阈值在术后各时点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持续至术后60 d(P均<0.05)。电镜下观察注射蛇毒后的大鼠右侧臂丛下干及颈髓(C8~T1)发现有明显脱髓鞘改变。结论大鼠臂丛神经下干鞘内注入眼镜蛇毒可成功模拟臂丛神经痛,神经受损后臂丛神经和中枢神经相应节段同时发生脱髓鞘改变。

  • 标签: 臂丛神经 神经痛 动物模型 蛇毒 脱髓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