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院内跌倒伤害预测因素,构建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并开发线图。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住院期间发生院内跌倒的患者24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发生跌倒后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功能障碍等。采取Lasso回归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方法筛选预测因素,构建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并开发线图。C指数、H-L拟合优度检验验证模型区分度、一致性。Bootstrap重采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结果70例患者发生院内跌倒伤害,跌倒伤害发生率为28.81%。年龄≥60岁、功能障碍、联合服用特殊药物、无陪护、低血钙是跌倒伤害的五大预测因素。模型C指数为0.823(95%CI 0.756~0.875),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为0.803。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42,P=0.4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临床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快速通过院内跌倒伤害预测线图获得重回风险,识别院内跌倒伤害发生高风险患者,为针对性预防跌倒伤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跌倒 伤害 院内 预测模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院内跌倒伤害预测因素,构建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并开发线图。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住院期间发生院内跌倒的患者24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发生跌倒后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功能障碍等。采取Lasso回归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方法筛选预测因素,构建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并开发线图。C指数、H-L拟合优度检验验证模型区分度、一致性。Bootstrap重采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结果70例患者发生院内跌倒伤害,跌倒伤害发生率为28.81%。年龄≥60岁、功能障碍、联合服用特殊药物、无陪护、低血钙是跌倒伤害的五大预测因素。模型C指数为0.823(95%CI 0.756~0.875),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为0.803。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42,P=0.4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临床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快速通过院内跌倒伤害预测线图获得重回风险,识别院内跌倒伤害发生高风险患者,为针对性预防跌倒伤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跌倒 伤害 院内 预测模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应用诺曼图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后病理分期为pT1期原发性早期胃癌患者;(2)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进展期胃癌、残胃癌或既往行胃切除术的患者;(2)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分期为早期的胃癌患者;(3)其他类型胃肿瘤如淋巴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间质瘤等;(4)其他脏器原发性肿瘤胃转移患者。根据以上标准,收集200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行胃癌根治术的1 633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训练集;按照同样标准,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同一时间段行胃癌根治术的239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作为外部验证集。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式筛选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将多因素分析有意义指标构建诺曼图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1 633例训练集患者中,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20(13~28)枚,209例(12.8%)出现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肿瘤切除范围、肿瘤位置、肿瘤形态、淋巴结清扫数、脉管浸润、淋巴管癌栓、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镜下是否含有印戒细胞以及肿瘤浸润深度与本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肿瘤形态为溃疡型、有脉管浸润和淋巴管癌栓、肿瘤长径≥3 cm、肿瘤浸润深度较深和低分化均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提示,训练集AUC为0.818(95%CI:0.790~0.847),外部验证集AUC为0.765(95%CI:0.688~0.843)。校准曲线显示,诺曼图预测的淋巴结转移概率与实际情况相符(训练集C-index:0.818,外部验证C-index:0.765)。结论训练集女性、肿瘤形态为溃疡型、有脉管浸润和淋巴管癌栓、肿瘤长径≥3 cm,浸润黏膜下层和低分化者淋巴结转移危险性高。通过线图构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肿瘤,早期 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URSL)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使用URSL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220例,按照有无并发输尿管狭窄分为输尿管狭窄组和无输尿管狭窄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结石位置、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狭窄组在病程、结石大小、是否有息肉包绕结石、肾积水程度、碎石术种类、碎石手术次数、是否有结石嵌顿、是否有术后脓毒血症等方面均低于无输尿管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大于无输尿管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OR=0.060,95%CI:2.126~27.702)、结石大小(OR=0.126,95%CI:0.041~0.385)、息肉包绕结石(OR=29.100,95%CI:5.373~157.589)、肾积水(OR=0.155,95%CI:0.055~0.436)、碎石手术次数(OR=0.315,95%CI:0.100~0.987)及碎石术种类(OR=0.276,95%CI:1.962~24.445)为输尿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与输尿管狭窄高度相关。建立预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URSL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风险模型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同时本研究使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输尿管结石患者行URSL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风险的线图模型进行验证,C-index指数高达0.988(95%CI:0.977~0.999)。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在URSL碎石术后,应对病程、结石大小、是否有息肉包绕结石、肾积水程度、碎石术种类、手术时间、碎石手术次数、是否有结石嵌顿、是否有术后脓毒血症等因素综合预测评估输尿管结石患者行URSL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检查 碎石术 尿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脑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风险建立对应的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青年(≤45岁)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时段在德州市人民医院行健康查体的青年群体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青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危险因素,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青年脑出血的风险线图模型,并通过内部验证对构建模型进行效能、拟合优度及获益性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家族史(χ2=115.66,P<0.001)、高血压分级(Z=17.67,P<0.001)、吸烟史(χ2=33.91,P<0.001)、饮酒分级(Z=4.84,P<0.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11.76,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4.78,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5.83,P<0.001)、血糖(Z=5.68,P<0.001)、同型半胱氨酸(Z=2.2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分级(OR=3.457,95%CI:2.809~4.254,P<0.001)、家族史(OR=2.871,95%CI:1.868~4.413,P<0.001)、BMI(OR=1.093,95%CI:1.040~1.148,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230,95%CI:0.111~0.480,P<0.001)、血糖(OR=3.457,95%CI:2.809~4.254,P<0.001)、同型半胱氨酸(OR=3.457,95%CI:2.809~4.254,P<0.001)是青年脑出血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线图预测模型显示,BMI 96分,高血压分级100分,家族史30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76分,同型半胱氨酸48分,血糖52分,该预测模型的一致性系数为0.874;线图依赖ROC曲线AUC为0.891,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4.5%(263/353)、89.7%(437/487),模型诊断效能良好。结论通过本研究建立的线图模型可预测高危人群发生脑出血的概率,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青年脑出血的发生。

  • 标签: 脑出血 青年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临床因素及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建立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14例肺腺癌[男59例、女55例,年龄(60.0±10.8)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吸烟状态、肿瘤位置、临床分期及癌胚抗原(CEA)水平]、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及EGFR突变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训练组(80例)及验证组(34例)。在训练组中,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选取EGFR突变组与野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计算方差膨胀系数(VIF)删除存在共线性的变量后,基于赤池信息准则(AIC)构建最优logistic模型线图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中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校准度及决策曲线分析(DCA)等评估模型效果。结果114例患者中,EGFR突变型56例、EGFR野生型58例。在训练队列中,EGFR突变组与野生组间性别(男/女:14/26与25/15; χ2=6.05,P=0.014)、吸烟状态(有/无吸烟史:4/36与22/18; χ2=18.46,P<0.001)及SUVmax[5.72(3.90,8.32)与8.09(4.56,12.55);W=1 045.50,P=0.01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4, χ2值:0.20和0.20,W值:921.50和983.00,均P>0.05)。性别、吸烟状态和SUVmax的VIF均小于10,同时由3种因素构成的线图模型具有最小AIC(90.06)。模型在训练组中C-index值为0.798(95% CI:0.699~0.897)、灵敏度为85.0%(34/40)、特异性为70.0%(28/40)、准确性为77.5%(62/80)。在验证组中C-index值为0.854(95% CI:0.725~0.984)、灵敏度为13/16、特异性为14/18、准确性为79.4%(27/34)。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DCA示模型在较大的阈值范围内(训练组:0~0.59,验证组:0~0.65)能使患者临床获益。结论基于性别、吸烟状态及SUVmax的线图模型能够协助临床便捷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基因,erbB-1 突变 列线图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预测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发生风险的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341例产妇,根据产后3个月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评分是否≥10分分为PPD组(109例)和非PPD组(23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PD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线图法对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并建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等评估模型,最后以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PPD的发生率为31.9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初产妇、夫妻平均月收入<5 000元、产前抑郁、产前焦虑、社会支持水平低、婚姻满意度低是剖宫产产妇发生PP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95%CI分别为3.514(1.681~7.346)、2.105(1.119~3.958)、2.145(1.176~3.914)、13.491(5.345~34.052)、2.841(1.429~5.647)、5.231(1.371~19.956)、9.446(4.208~21.205),P值均<0.05。以上述因素构建线图模型,其预测剖宫产产妇PPD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73(95%CI 0.830~0.915),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0.7%和82.2%;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检验χ2值为3.571,P值为0.735;DCA显示当潜在风险阈值取25.1%时可获得较好的净收益。内部验证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剖宫产产妇PPD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本研究构建的线图模型有助于对PPD进行早期筛查。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抑郁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周围神经侵犯(PNI)与局部复发和预后不良有关,故建立术前预测胃癌PNI的风险评估模型,能够为制定更加合理、准确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标准:(1)术前均行电子胃镜和上腹部增强CT检查;(2)行胃癌根治性手术(D2淋巴结清扫,R0切除);(3)术前及术中均证实无远处转移;(4)术后病理确诊为进展期胃癌(T2~4aN0~3M0),且临床资料完整。排除同时或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或免疫治疗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接受根治性手术的5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用于建模及内部验证,包括262例(47.6%)PNI阳性和288例(52.4%)PNI阴性患者。按照同样标准,选取青岛市立医院2019年7—11月接受根治性手术的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进展期胃癌PNI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通过R软件建立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并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估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别模型的拟合效果。外部验证时,计算相应的C-index指数。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组中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全组550例患者中,PNI阳性者262例(47.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水平≥5 μg/L(OR=5.870,95% CI:3.281~10.502,P<0.001)、肿瘤长径≥5 cm(OR=5.539,95% CI:3.165~9.694,P<0.001)、Lauren分型为混合型(OR=2.611,95% CI:1.272~5.360,P=0.009)、cT3期(OR=13.053,95% CI:5.612~30.361,P<0.001)以及存在淋巴结转移(OR=4.826,95% CI:2.729~8.533,P<0.001)是进展期胃癌发生PN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依据此结果,并纳入Lauren分型(弥漫型)和cT4期,建立线图预测模型,癌胚抗原水平≥5 μg/L为68分、肿瘤长径≥5 cm为67分、Lauren分型(混合型为21分、弥漫型为38分)、cT3期为75分、cT4期为100分、有淋巴结转移为62分。将所有危险因素的评分相加,得到总分对应的概率即为该模型术前预测进展期胃癌PNI的概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内部验证显示,线图预测模型AUC值为0.935,优于癌胚抗原、Lauren分型、T分期、肿瘤长径淋巴结转移的AUC值(分别为0.731、0.595、0.838、0.757和0.802);外部验证显示,线图预测模型AUC值为0.828。内部验证显示模型的C-index值为0.931,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C-index值为0.828。校正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415)。结论由癌胚抗原、肿瘤大小、Lauren分型(混合型、弥漫型)、c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构建的线图模型可在术前预测进展期胃癌PNI。

  • 标签: 胃肿瘤,进展期 神经侵犯 列线图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构建线图预测模型,对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11日至2018年7月11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初始治疗的208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术前有无腹水、有无新辅助化疗、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以及术前和化疗后血清癌相关抗原125(CA125)水平、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影响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并以此建立卵巢癌患者PFS的线图预测模型,评估其预测卵巢癌患者PFS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新辅助化疗、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以及术前和化疗后血清CA125、HE4水平、血小板计数、PLR均与卵巢癌患者PFS预后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术前PLR、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化疗后血清HE4水平均为影响卵巢癌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均<0.01),以此建立的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系数为0.749(95%CI为0.699~0.798),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基于手术病理分期、术前PLR、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和化疗后血清HE4水平这4个临床病理指标构建的线图预测模型,有效预测卵巢癌患者初始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情况,可帮助临床医师筛查高危患者并提供个体化治疗,以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列线图 预后 预测 比例危险度模型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组学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线图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174例,将患者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2)和测试集(n=52),根据治疗后24 h的磁共振图像将患者分成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采用A.K.软件提取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病变区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筛选最佳预测因子并构建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每例患者各提取1584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15个与卒中出血转化高度相关的特征。ROC曲线显示联合影像组学标签、房颤史、年龄及入院NIHSS评分构建的诺莫图模型预测训练集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79 (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0.989),预测测试集出血转化AUC为0.885 (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6、0.908),均优于单一影像组学模型(AUC=0.763)或临床特征模型(AUC=0.707)。结论多模态磁共振联合临床特征的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可以预测急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术后出血转化,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标签: 卒中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列线图模型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出血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CC)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线图个体化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63例行ICC根治性切除术患者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线图,个体化预测ICC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情况。绘制前白蛋白密度图,研究ICC患者中前白蛋白与临床特征之间的潜在相关性。结果263例患者中位随访30(1~118)个月,OS为11(0.5~118)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0%、40.2%及27.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前白蛋白(P=0.002)、CA19-9(P<0.001)、肿瘤个数(P=0.006)、血管侵犯(P=0.042)、肿瘤细胞分化程度(P=0.004)是影响I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线图模型可以较好、较准确地预测ICC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一致性指数为0.730。前白蛋白与肿瘤的T、N、M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包含前白蛋白指标的线图可以较准确地预测ICC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生存。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切除术 预后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发生风险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n=135)和非谵妄组(n=31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基于独立危险因素的谵妄风险发生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及校正曲线衡量模型的判别能力、预测效力。结果450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患者术后发生谵妄135例,谵妄发生率为30.0%。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酗酒史、Markwalder分级和术后疼痛分级的患者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069、27.325、36.081、44.83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术前Markwalder分级为Ⅳ级、酗酒史及术后重度疼痛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线图预测模型,Bootstrap内部验证法证明模型预测精准度良好(C-index为0.904),Nomogram模型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谵妄风险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确度及区分度,预测能力良好,可以提高对于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发生高危人群的筛选效能。

  • 标签: 老年人 谵妄 慢性硬膜下血肿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个简单、精准和个体化的线图模型,并评估该模型预测有结核病史人群的耐多药结核病发病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杭州市12家结核病定点医院结束肺结核治疗的1 881例有结核病史的患者,其中训练数据集1 719例,外部验证数据集162例。应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耐多药结核病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并基于多因素Cox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构建一个多维度的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系数、校正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基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构建的线图模型纳入了10个耐多药结核病发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其影响等级和评分范围依次为:密切接触史为1级,评分范围为0~100.0分;痰培养阳性持续时间2级,0~84.5分;不良治疗转归3级,0~52.0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阳性4级,0~48.5分;复治结核病史5级,0~40.0分;复治结核病非标准化学治疗方案6级,0~32.5分;肺空洞持续时间7级,0~31.0分;被动的结核病发现方式8级,0~25.0分;年龄<60岁9级,0~17.5分;规范的胸部X线检查频次10级,0~14.0分。对于训练数据集和外部验证数据集,该线图模型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3(95%可信区间0.807~0.859)和0.871(95%可信区间0.773~0.969),提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校准曲线具有较好一致性,训练数据集的1年、5年和10年耐多药结核病发病风险概率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921、0.908;外部验证数据集分别为0.954、0.970、0.919。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线图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有结核病史的个体发生耐多药结核病的风险。

  • 标签: 列线图 预测 结核,抗多种药物性 个体化 监测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线图预测模型以预测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以分选不适宜内镜下切除的早期胃癌患者。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6年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早期胃癌并接受手术的4 03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机分为主要队列和验证队列。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线图模型。ROC曲线、C指数及校准曲线评估线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判别能力,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内部验证队列中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早期胃癌4 035例,其中774例(19.2%)发生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指数为0.702。线图在内部验证队列中也有很好的区分度(C指数=0.708)和良好的校准。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预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线图模型具有良好预测能力,有助于为早期胃癌患者做出合适的临床决策。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构建线图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就诊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39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9例,女性70例,年龄(59.5±10.2)岁。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按照3:1的比例分为两组:测试组(n=104)和验证组(n=35)。测试组数据用于构建线图,验证组数据用于评估线图的预测效能。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测试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线图,然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确定线图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组合免疫炎症(HALP)评分<37.1分(HR=1.784,95%CI:1.047~3.040)、CA19-9>35 U/ml(HR=2.352,95%CI:1.139~4.857)、肿瘤低分化(HR=2.475,95%CI:1.237~4.953)以及血管侵犯(HR=1.897,95%CI:1.110~3.244)是影响根治性切除术后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测试组中线图预测IC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1、2、3年总生存期的AUC分别为0.808、0.853、0.859,将线图代入验证组中进行内部验证,得到验证组1、2、3年的AUC分别为0.790、0.864、0.763。线图的预测与实际观察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测试组线图总生存期预测的C-index为0.765(95%CI:0.704~0.826),验证组的C-index为0.759(95%CI:0.673~0.845)。结论HALP评分<37.1分、CA19-9>35 U/ml、肿瘤低分化以及血管侵犯是影响根治性切除术后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线图,对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总生存期预测性能良好。

  • 标签: 胆管上皮癌 列线图 预后 根治性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预测因子,并建立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或活检的173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9例,女64例;年龄(53.29±13.58)岁;肿瘤直径中位数70(23~150)mm;68例有局部症状,24例伴全身症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56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有假包膜96例,伴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23例;T1~2期114例,T3~4期59例;远处转移22例;可疑淋巴结转移(cN1期)88例,淋巴结阴性(cN0期)85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淋巴结阳性的术前预测因素。根据上述独立预测因素建立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和Bootstrap自抽样法验证线图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173例中,pN1期49例(28.32%),pN0期124例(71.68%);88例cN1期患者中42例(47.73%)病理淋巴结阳性;85例cN0期患者中7例(8.24%)病理淋巴结阳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ECOG评分、临床症状、肿瘤假包膜、远处转移、临床T分期、影像学可疑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镜下血尿均与病理淋巴结阳性相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低、临床T分期高、影像学可疑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大和镜下血尿是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利用上述独立预测因子建立线图模型预测淋巴结转移概率,模型的C指数为0.954,自抽样内部验证显示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患病年龄低、镜下血尿、影像学可疑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大和临床T分期高是肾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鉴别和校准能力,有助于术前预测肾癌淋巴结转移风险。

  • 标签: 癌,肾细胞 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结转移 术前预测模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重症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炎症指标、基础疾病、病原学及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评分)构建的线图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首诊为CAP的172例成人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合并症和家族史)、临床资料(包括主诉症状、发病时间、CURB-65评分)、入院首次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凝血功能、微生物培养结果)及是否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重症及非重症患者的差异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构建模型的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线图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校正曲线评估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结果共纳入172例成人CAP患者,重症48例,非重症124例;中位年龄74(57,83)岁;发病时间5.0(3.0,10.0)d;合并症总数为3(2,5)种,其中合并高血压58例(33.7%),心力衰竭为17例(9.9%);113例(65.7%)CURB-65评分≤1分,34例(19.8%)CURB-65评分=2分,25例(14.5%)CURB-65评分≥3分。单因素分析显示,重症组与非重症组的年龄、吸烟史、CURB-65评分、心率、发病时间、合并症总数、病原微生物总数、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优势比(OR)=3.749,95%可信区间(95%CI)为1.411~9.962〕、心力衰竭(OR=4.616,95%CI为1.116~19.093)、复合感染(OR=2.886,95%CI为1.073~7.760)、吸烟史(OR=8.268,95%CI为2.314~29.537)、中高CURB-65评分(OR=4.833,95%CI为1.892~12.346)、CRP(OR=1.012,95%CI为1.002~1.022)、AST(OR=1.015,95%CI为1.001~1.030)等为成人CAP患者重症化的危险因素(均P<0.05)。将筛选指标纳入列线图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线图模型识别重症成人CAP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6,95%CI为0.840~0.937(P<0.05),校准曲线显示重症CAP的预测概率与观察概率一致性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χ2=6.088,P=0.665)。结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识别重症成人CAP患者的能力,可以作为一种全面可靠的临床诊疗辅助工具,为重症CAP高危患者采取及时干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 炎症指标 CURB-65评分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能够评估多发伤患者院内早期死亡风险的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对Dryad开放数据库中一项关于多发伤研究数据进行二次分析,纳入原数据中18~65岁的多发伤患者,剔除入院时血乳酸(Lac)、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和72 h内死亡等变量缺失的患者。分析72 h内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性别、年龄及入院时Lac、ISS评分、GCS评分等各指标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72 h死亡危险因素,并应用R语言软件将危险因素建立线图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该模型的预测能力,并通过自举法(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使用决策曲线(DCA)分析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共纳入2 315例多发伤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Lac、GCS评分和年龄>55岁为多发伤患者72 h内死亡的危险因素〔Lac:优势比(OR)=1.36,95%可信区间(95%CI)为1.29~1.42,P<0.001;GCS评分:OR=0.76,95%CI为0.73~0.79,P<0.001;年龄>55岁:OR=1.92,95%CI为1.37~2.66,P<0.001〕,使用上述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线图展示。ROC曲线分析显示,线图模型预测多发伤患者72 h内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预测能力显著高于血Lac(AUC=0.743)、GCS评分(AUC=0.774)单项危险因素和ISS评分(AUC=0.699),均P<0.05。模型校准图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趋于一致;同时DCA曲线分析显示,线图模型对多发伤患者72 h死亡风险预测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多发伤患者72 h内死亡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实现个体化、可视化、图形化预测,为多发伤的分级诊疗以及精准医疗提供良好的诊疗工具。

  • 标签: 多发伤 血乳酸 死亡风险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线图建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患者的生存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74例)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2例)两中心2008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和生存随访资料,根据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的独立预后因素建立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DCA)从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效用3个方面验证该模型的性能。结果全组患者中男性189例,女性87例;<60岁和60岁以上者分别为150例和126例;胃神经内分泌癌(g-NEC)175例,胃神经内分泌瘤(g-NET)101例;肿瘤胃内原发部位:胃上部、胃中部和胃下部分别为131例、98例和47例;肿瘤TNM分期:Ⅰ期72例、Ⅱ期26例、Ⅲ期93例和Ⅳ期8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胃内原发部位、Ki-67指数、T分期、N分期和M分期与本组g-NEN患者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67指数高、T分期晚和M分期晚是影响g-NEN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806(95% CI:0.769~0.863)。校准曲线证实模型与实际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ROC曲线与DCA决策曲线显示,模型相比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TNM分期系统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和临床效用(其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比0.792)。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针对g-NEN、且同时适用于g-NET和g-NEC的预后预测系统,以可视化的线图模型预测g-NEN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胃 总体生存率 列线图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 MRI线图模型在预测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增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HCC)的116例患者资料,男87例,女29例,年龄30~79(59±10)岁,其中DPHCC 31例,非双表型肝细胞癌(非DPHCC)85例,并按照6∶4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51例非DPHCC,19例DPHCC)及验证组(34例非DPHCC,12例DPHCC),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获得独立预测指标并建立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在训练组中,DPHCC中环形动脉期高强化的患者占比高于非DPHCC[47.4%(9/19)比 7.8%(4/51),P<0.001]。环形动脉期高强化、强化的包膜是DPHCC的预测因素[OR值(95%CI)分别是10.17(1.70~60.80)、0.17(0.03~0.93),均P<0.05]。在训练组中,线图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8(95%CI:0.806~0.969)、78.9%、86.3%;在验证组中,以上3个指标分别为0.811(95%CI:0.655~0.968)、75.0%、82.4%。结论增强MRI线图模型对DPHCC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高。

  • 标签: 癌,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