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运动平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面平衡训练,干预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进行三维运动平台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de Morton活动指数(DEMMI)、改良Bartherl指数(MBI)评估2组患者的步态、转移和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步长、步速、步频、患侧站立相百分比、双支撑期百分比、DEMMI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步长[(42.26±3.06)cm]、步速[(38.49±2.05)cm/s]、步频[(52.40±3.10)次/分]、患侧站立相百分比[(69.91±2.90)%]、双支撑期百分比[(17.06±1.75)%]、DEMMI评分[(49.49±4.53)分]、MBI评分[(68.57±7.23)分]较对照组改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运动平台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三维运动平台 脑卒中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技术在临床上已经成熟。LPS-FlexMobileBearingSystem(Zimmer,USA)人工膝假体为旋转平台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由于国内临床应用时间较短,该假体的临床应用优越性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应用LPS-FlexMobileBearingSystem人工膝假体(Zimmer,USA)行全膝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以置换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价人工假体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以ZimmerLPS-FlexMobileBearingSystem人工膝假体(高屈曲旋转平台型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7例(42膝),男9例(10膝),女28例(32膝);年龄47-78岁,平均63.7岁。采用骨水泥固定,不进行髌骨置换。观察置换后并发症,比较置换前、置换后膝关节活动度,并根据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共34例(38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从置换前平均88.5°改善到置换后平均124.2°;置换前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平均为52.5分,置换后平均为91.1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根据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0例,良16例,中2例,优良率达95%。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提示高屈曲旋转平台型假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该假体在设计上更具优势,更加接近膝关节生理结构,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高屈曲 旋转平台 膝关节假体
  • 简介:摘要自1999年2月起至2010年5月,我院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病人81例。其中男51例、女30例。根据Schatzker分型,Ⅱ型35例、Ⅲ型13例、Ⅳ型7例、Ⅴ型10例、Ⅵ型16例,合并韧带损伤28例、半月板损伤16例、腓骨骨折3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随访68例,随访时间12-32月,按Merchsent拼分标准,优41例、良20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90%。

  • 标签: 胫骨平台 骨折 手术体会
  • 简介:胫骨平台骨折属膝关节内骨折,往往可以导致膝关节的不稳定和功能障碍、内翻或外翻、创伤性关节炎。适当的时机与治疗方法对减少后遗症极为重要。现将本院1994年~2003年收治的52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治疗 功能锻炼 手术指征 内固定
  • 简介:摘 要:面对不断增加的云计算安全需求,信息安全技术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而云平台自身的可信性是保证云计算安全的重要条件,并且推动云计算技术朝更深的领域全面普及发展也是提高用户对云平台信任度的关键内容。本文针对可信云平台虚拟化技术进行分析,提出可信云平台的具体构建策略。

  • 标签: 可信云平台 云计算技术 虚拟化技术 可信虚拟机
  • 简介:心理社团是由对心理学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共同开展心理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社团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阵地。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社团活动 高中 兴趣爱好 心理活动 自我教育
  • 简介:目的:探索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法:首都医科大学形态学实验室在2011级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了“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的制作”的第二课堂活动,此项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文献检索进行实验设计,制作疏松结缔组织铺片,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结果:参与本活动的学生多种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和锻炼,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结论: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对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形态学 第二课堂 疏松结缔组织 铺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前庭康复训练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帕金森病患者开展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协同前庭康复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平衡能力及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Berg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帕金森病 前庭康复训练 平衡功能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微信,超过9亿人在使用,成为现在人们进行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因此,将微信平台与移动学习相结合,引入高职课堂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将突破课堂教学对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移动学习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中,在没有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的情况下,控制传染源成为遏制疫情流行的最重要的防控措施之一。宁波市鄞州区在积极落实传统"早发现"综合措施的同时,通过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了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依托融合了医疗、疾控以及非卫生部门数据的健康大数据平台,创新性地探索开展大数据驱动的线上可疑病例筛选、线下核实处置的COVID-19病例发现工作模式,为今后实现更有效和高效的动态、持续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奠定工作基础、积累经验。本研究对宁波市鄞州区的这一模式探索进行介绍,并对大数据驱动的监测模式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大数据 病例发现 范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新生儿保健平台建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孕检的孕早期妇女4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两组妇女均给于常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妇女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给予新生儿保健服务干预。比较两组妇女对新生儿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及新生儿状况。结果两组产妇在给新生儿喂初乳、未给新生儿挑马牙等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母乳喂养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观察组新生儿第一个月体重增长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新生儿保健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成长发育,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新生儿保健平台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IT服务不断发展,各类IT运维平台的性能不断增强、功能不断增多,在各行各业都发挥出了较大作用。在智慧IT的运维中,微信等移动平台均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下的智慧IT运维平台实践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微信在IT运维管理中的应用,然后对智慧IT运维平台的一些功能做出了分析,最后则对智慧IT运维平台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推进IT服务的发展。

  • 标签: 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 医院IT运维
  •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之一,给世界各国发展带来巨大冲击。此次疫情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民族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业基础薄弱,设施设备条件较差,群众的健康安全意识较为欠缺,导致地方病多发,传染病高发。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等民族地区是四川省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师生结合专业所学,在学校党建项目和大创项目支持下,开展了“益行疫止”公共卫生科普活动,本文以此活动为例,探索民族地区“防疫”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模式。

  • 标签: 民族地区 防疫 志愿服务活动
  • 简介:围绕如何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运用专业外语的能力方面,我们除注重理论课和实习课外,还特别注重第二课堂的活动。目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程内,使学员既能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能使上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有讲座,组织学制作技术,组胚知识竞赛和翻译英文论著。知识竞赛由学员组队参加,最后评出集体和个人1,2,3等奖。知识竞赛的题目涉及到组胚学各个知识点,专业英语等,甚至包括教员从本讲过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通过组胚知识竞赛,帮助学员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对组胚学习的兴趣,对全面深入的掌握组胚知识有很大帮助。第二课堂的翻译论文活动,提高了学员的专业英语水平,在教员指导下已发表论文摘译10余篇。通过组织学制片技术,培训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发现了一些掌握组胚知识坚实的学员,他们中一些人因此而选择了终身从事组胚专业的道路。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第二课堂活动是知识竞赛,其次是组织学制片技术。在丰富多采的第三课堂活动中,学员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丰富了知识,拓宽了眼界,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达到培养人才的预期目的。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第二课堂 活动方法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活动性疼痛管理在肝胆胰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病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肝胆胰加速康复外科常规措施进行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活动性疼痛管理,比较两组疼痛宣教掌握率、术后24数字疼痛评分最高值、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宣教掌握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4h数字疼痛评分最高值低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性疼痛管理有利于提高肝胆胰加速康复外科患者的疼痛宣教掌握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

  • 标签: 肝胆胰手术 疼痛 活动 加速康复外科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发病特点,总结临床诊断方法,提高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急诊内科接诊的 300例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1)统计结果: 300例急性腹痛患者中包括急性胃肠炎患者 148例( 49.3%),溃疡病患者 55例( 18.3%),急性阑尾炎患者 36例( 12%),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 25例( 8.3%),急性胰腺炎患者 10例( 3.3%),肠梗阻患者 5例( 1.7%),初步确诊 279例( 93.0%),误诊、漏诊 21例( 7.0%),后期经医学影像辅助检查,确诊为附件炎 5例、急性阑尾炎 3例,输尿管结石 2例,心肌梗死 2例,胃肠穿孔 2例,尿毒症 1例,溃疡病 1例,其他疾病 5例。( 2)发病特点:急性腹痛患者中,内科系统疾病患者数量庞大,超过了 50%,主要包括急性肠胃炎、溃疡病等相关胃肠道疾病。外科系统疾病发病率次之,主要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相关疾病类型。急性胰腺炎、肠梗阻在急性腹痛患者中不常见。急性腹痛患者易漏诊妇科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症状,主要以附件炎疾病为主。结论:对于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应充分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急性腹痛症状的特点,可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降低误诊漏诊发生率。

  • 标签: 急诊内科,急性腹痛,发病特点,诊断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60例,甲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乙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乙组患者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量控制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对护理的满意度(93.3%)也明显高于甲组(76.7%),P<0.05;产后出血治疗时间(6.05±0.72d)明显短于甲组(8.68±1.75d),P<0.05。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传统的寄生虫学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容易造成学生疲于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本教研室教师通过多年来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工作,在理论教学工作中探索多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积极尝试实验考核的改革,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寄生虫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