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皮肤护理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ICU80名大小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将8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名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程序化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结论实验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32.5%,实验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患者采取程序化结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程序化皮肤护理 失禁性皮炎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方法对30例患者每周常规行血液透析治疗,同时串联血液灌流器进行联合治疗。结果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后,30例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良好,通过配合护士的精心护理有助于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分析肠造口周围皮肤常见的过敏性皮炎、毛囊放射性皮炎、机械性皮炎、粪性皮炎、细菌感染以及尿酸结晶等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对其护理进展展开探讨,得出为降低患者因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应积极开展防护措施,尽早治疗,进而促进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肠造口 皮肤 并发症 临床护理
  • 简介:报告1例丘疹鳞屑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男,48岁。因头面部、躯干、四肢鳞屑型斑丘疹7年,加重半年就诊。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1∶320(+);核型:细颗粒型,抗Ro/SSA(+),余自身抗体均阴性。左上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部分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免疫荧光:基底膜带IgG、C3沉积。诊断: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丘疹鳞屑型)。

  • 标签: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丘疹鳞屑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皮肤科患者的心理特点,选取最佳的护理模式。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3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皮肤病患者480例设为患者组,在自愿参与调查的志愿者中选取无疾病正常人220名设为对照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人员进行心理学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问卷调查,比较两组问卷评分。结果 患者组心理学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科患者相比于正常人更容易患产生心理障碍,易患抑郁症和焦虑症。为预防和解决皮肤科患者的心理困难应当在护理工作中采用整体护理的模式。

  • 标签: 皮肤科 心理特点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次实验中将使用不同的皮肤准备方法对需要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备皮,研究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在本次实验中将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80名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实验对象,把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使用改良后的皮肤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皮肤准备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的概率低7.5%;而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的人数更少。所以,在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皮肤准备时使用改进后的皮肤准备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部位感染的概率。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更低,而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患者卧床时间更短,由此可见使用改良的皮肤准备方法有着更好的效果,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 标签: 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产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诱因等进行分析研究,给予相应的皮肤护理、心理护理、饮食等方面指导以及疾病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情绪变化,做到“八忌”,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预防和治愈有很好的作用。

  • 标签: 皮肤瘙痒症 护理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当前,世界的总体发展方向是和平共赢的,不过在中东、非洲等地区局部战争也时有发生,因此在医学领域内战场救护仍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战争武器也随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代化的战争中武器呈现出多样化、致伤性强的特点,对战场救护的组织与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战场救护的现状,而后从心理素质加强、一专多能及网络信息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战场救护组织与管理效率的措施。

  • 标签: 战场救护 组织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尘肺诊断中应用数字X线成像系统,研究数字X线成像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尘肺患者,共计50例,2015年9月-2017年1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段落,对所有患者均先进行高千伏胸片检查后再行数字X线成像系统胸片检查,研究2种检查方式的尘肺病检出率和优片率。结果在此次研究观察项目中,存在统计学数据指标有尘肺病检出率和优片率,且均以数字X线成像系统胸片检查的数据指标更优,P<O.05。结论在尘肺诊断中应用数字X线成像系统胸片检查,可以明确尘肺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临床信息。

  • 标签: 数字X线成像系统 尘肺 诊断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探究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减少胎盘植入漏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胎盘植入孕妇的影像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同一时期实施超声、MRI和超声联合MRI检查。将影像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金标准进行对比,统计分析不同检查方式对胎盘植入的诊断结果,得出超声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的漏诊价值。结果病理检出胎盘植入75例,17例未发生胎盘植入;超声检出胎盘植入76例,符合率83%,漏诊9例,漏诊率12%;MRI检出胎盘植入80例,符合率87%,漏诊7例,漏诊率9%;超声联合MRI检出胎盘植入88例,符合率96%,漏诊3例,漏诊率4%。结论对疑似胎盘植入患者做产前检查时,实施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降低胎盘植入的漏诊发生率,提高诊断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胎盘疾病 产前诊断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磁共振弥散成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和常规序列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检查率为100%,与病理诊断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T1WI序列的检出率仅为65.12%,T2WI仅为72.09%,与病理诊断相比较差异较大,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能够表现出较强的成像信号和较大的成像范围,有着较高的检出率,减少误诊或漏诊,能为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有力参考。

  • 标签: 磁共振弥散成像 急性脑梗死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二维超声成像与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肝脏恶性病变患者55例和肝脏良性病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术前二维超声成像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结果。结果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2.73%、95.31%、92.45%、90.91%、91.60%,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成像的78.18%、67.19%、80.39%、79.41%、7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病灶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优于二维超声成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维超声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 肝脏病灶 良性病变 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男47例,女4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估有效节段内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CTA诊断结果同CAG一致的血管共976段,不相符血管57段,CTA的诊断特异性为93.90%,敏感性为94.70%,准确性为95.50%,漏诊率为4.50%,误诊率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上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可将其作为早期筛查冠心病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T冠状动脉成像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到我院科行超声乳腺检查患者(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75例,上述患者均存在乳腺结节,共85个结节。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诊断结果,85个结节中,恶性结节共32个,良性结节共53个。所选75例患者均行二维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二者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乳腺结节良恶性诊断方面的敏感性为88.6%(47/53),而特异性为87.5%(28/32),准确率为88.2%(75/85)。二维超声检查在乳腺结节良恶性诊断方面的敏感性为72.2%(39/54),而特异性为80.6%(25/31),准确率为75.2%(64/85)。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二维超声。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高于二维超声,值得借鉴。

  • 标签: 乳腺结节 鉴别诊断 超声 二维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共8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学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准确率高,同时能清晰显示出患者脑部的病变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效果评价
  • 简介:乳腺癌作为一种患病率逐年升高的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加强对乳腺癌的预防和筛查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利用X射线成像技术进行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是主要临床手段之一。如何减少辐射剂量以及提高图像质量成为乳腺X射线成像技术的技术重点和技术难点。针对这一问题,在数字乳腺体层合成成像诊断设备中加入自动曝光控制系统,可降低辐射剂量,临床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图像质量也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文章主要介绍了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和算法。

  • 标签: 乳腺癌 DBT 自动曝光控制 辐射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能量成像(CFA)技术定量评估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100例。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36例(甲弥甲功正常组),甲状腺功能异常者64例,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者30例(甲弥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低者34例(甲弥甲减组)。另选择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名(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CFA技术测定甲状腺实质感兴趣区内的血流参数:血管指数(VI)与Vascularity。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受检者VI、Vascularity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绘制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低、异常与正常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VI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VI、Vascularity均为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甲功正常组>健康对照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I:健康对照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甲功正常组比较,q=13.67、7.00、3.93,P均<0.01;甲弥甲功正常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比较,q=10.35、P<0.01,q=3.27、P<0.05;甲弥甲减组与甲弥甲亢组比较,q=7.09,P<0.01;Vascularity:健康对照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正常组比较,q=15.23、10.16、6.58,P均<0.01;甲弥甲功正常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比较,q=9.33、3.83,P均<0.01;甲弥甲亢组与甲弥甲减组比较,q=5.55,P<0.01)。ROC曲线显示,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低的阈值为9.526%,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76.5%,曲线下面积为0.733。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与正常�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 红细胞能量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