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配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晚胃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康艾注射液配合FOLFOX4方案化疗,而对照组单纯用FOLFOX4方案化疗。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评定及生存率情况。结果(1)依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实验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KPS评分显示实验组生活质量提高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根据肿瘤客观疗效判定标准,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根据随访结果,分别计算两组的1年及3年的生存率。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的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年生存率实验组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具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 标签: 康艾注射液 FOLFOX4 治疗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温水膀胱冲洗加S2-S4区间腰骶部按摩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的课题研究,探讨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所引发的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方法。方法本课题将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100例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引发的神经源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液体温度为30-37℃的生理盐水在膀胱排空情况下进行膀胱冲洗加S2-S4区间的腰骶部神经按摩。对照组50例,进行间歇性导尿术,具体方法是嘱患者先自己试行排尿,再插入导尿管排尽尿液,同时可以测残余尿量,根据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制定导尿次数。二组疗程均相同,一周为一疗程,间隔一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脑梗死引发的神经源性尿潴留患者治疗后评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本课题对100例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引发的神经源性尿潴留患者,运用温水膀胱冲洗加S2-S4区间神经脊髓段按摩的治疗护理方法与传统的间歇性导尿术比较。通过观察统计,对于促进患者排尿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确切的疗效。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冲洗 S2-S4按摩 治疗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1号方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直肠癌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应用直肠癌1号方联合FOLFOX-4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化疗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3-4周的临床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等,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直肠癌1号方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直肠癌术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直肠癌 直肠癌1号方 FOLFOX-4 直肠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丁二醇的采样和测定方法。方法用活性碳管采样,气相色谱仪测定。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4μg/ml,当标准溶液浓度为50~400μg/ml时,相对标准偏差为4.6%~1.5%,相关系数为0.999。测定范围为50~400μg/ml。活性碳管解吸效率为88%~95%。样品在采样管中能稳定7d。结论测定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研究规范”和劳动卫生检测的要求。

  • 标签: 丁二醇 甲醇 气相色谱仪 超声解吸仪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受检者体质量指数(BMI)并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CTC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0例CTCA受检者,根据不同BMI将其分为4组,A组(BMI≤21kg/m^2)、B组(21kg/m^2〈BMI≤24kg/m^2)、C组(24kg/m^2〈BMI〈28kg/m2、D组(BMI≥28kg/m^2),每组各30例。预设A组、B组、C组、D组管电流分别为100、150、200、250mAs,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扫描,之后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对图像分别进行标准滤波反投影(FBP)、iDose^4-3、iDose^4-5重建。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4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估,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记录4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结果各组中3种重建图像的客观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FBP相比,iDose^4-3和iDose4-5的图像客观噪声分别平均降低23.11%和35.61%,且应用iDose^4-3和iDose^4-5重建算法获得的CTCA图像主观评分≥3分的比率高于FBP(P〈0.05),但iDos4-3和iDose4-5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受检者ED均值分别为(1.36±0.10)mSV、(1.98±0.10)mSV、(2.67±0.21)mSV和(3.33±0.24)mSV。结论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根据受检者BMI采用不同扫描参数,可有效减低CTCA辐射剂量。

  • 标签: 冠状血管 心脏成像技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拔牙后植入4颗(all-oR-4)种植体并即刻负重18个月.评价拔牙后进行下颌无牙耠跨牙弓固定义齿修复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平均年龄623岁的47位患者(52~78岁).拔牙后植入4颗种植体并进行即刻跨牙弓固定义齿修复。共植入188颗种植体。术后48h内.采用含有金属支架的临时固定义齿修复,6个月后进行永久性修复。植入时以及植入后第6、12、18个月的随访检查中,对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在植入后第18个月的随访检查中.未发现种植体失败.且所有修复体都保持稳定。植入后第6、12、18个月时种植体周围骨水平量分别为031±0.12mm、0.58±0112mm、07±0107mm。研究发现在轴向和倾斜植入的种植体之间.在植入后第6个月(0.6mm.P=0115)、第12个月(012mmjP=O062)和第18个月(0.08mm;P=O146)期间骨丧失量并无显著性差异。在整个研究期间,有3位患者出现临时修复体折断.但所有患者的永久性修复体都保持稳定.并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本研究认为.拔牙后植入4颗种植体并即刻负重进行跨牙弓固定义齿修复是可行的,但此结论仍需更大样本量及更长随访期的研究来加以论证。

  • 标签: 全牙弓修复体 即刻负重 拔牙后种植i倾斜种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钙D3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法迪三治疗,最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后腰椎和桡骨骨密度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的LDL-C、TG和ALP明显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碳酸钙D3片能够明显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的临床指标,在提升患者健康生命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碳酸钙D3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在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对脑转移瘤病灶数目、大小和形态的准确评价至关重要,尤其当病灶数目多时,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常面对耗时和遗漏的问题,探索出一种能使放射科和临床医师快速而准确发现脑转移瘤变化特点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影像学上通过增大对比剂分子量和增加对比剂剂量等方法提高病灶的信号强度,达到提高脑转移瘤检出和诊断率,但是受到对比剂顺应性和适应证等方面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

  • 标签: 脑转移瘤 高分辨率 重复性 对比剂剂量 减影 MR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宾阳县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宾阳县4起流行性腮腺炎局部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起流行性腮腺炎局部暴发疫情分别发生在4所小学,发病共302例,罹患率为6.83%,男女性别比为1.801,性别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P<0.05),校间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6,P<0.05),各校采取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免疫力缺失、隔离措施不到位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严格落实隔离病人、通风消毒和应急免疫等措施,是控制疫情最有效办法。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暴发特征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IF4E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诊断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5例大肠石蜡标本的eIF4E表达。病例包括大肠炎25例、腺瘤40例、腺癌40例、转移性腺癌40例。结果依大肠炎、腺瘤、腺癌、转移性腺癌的次序,eIF4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80.0%、85.0%、100%,其中大肠炎组分别与其他三组比较,P<0.01;腺瘤组与腺癌组比较,P>0.05;腺瘤组和腺癌组分别与转移性腺癌组比较,P<0.05。依I、II、III、IV临床分期次序,eIF4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82.8%、96.6%、100%,P<0.01。eIF4E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发生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无关。eIF4E阳性表达从大肠炎中诊断腺瘤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88.0%;从腺瘤中诊断腺癌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17.7%。结论eIF4E在大肠粘膜演变成腺瘤和腺癌、从未转移性腺癌演变成转移性腺癌、从早期癌到晚期癌中表达显著升高,提示eIF4E可以促进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潜在的预后和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5例AECOPD患者治疗前后CRP及D二聚体水平,并与10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ECOPD患者治疗前的CRP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RP及D二聚体水平降低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CRP及D二聚体水平,对AECOPD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头颈部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细胞周期素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头颈部肿瘤易感性关系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13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共计有249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和2463例对照人群。Meta分析合并结果显示与细胞周期素D1G870A基因AA基因型比较,携带GG基因型和携带GG或GA基因型个体头颈部肿瘤发生风险的OR值分别为0.88和0.89(OR=0.88,95%CI:0.59-1.32;OR=0.89,95%CI:0.67-1.19)。通过种族的分层分析,没有发现细胞周期素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头颈部肿瘤易感性在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中有差异。结论:细胞周期素D1G870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头颈部肿瘤易感性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但纳入研究的数量及每个研究的样本量均较少,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细胞周期素D1G870A基因 多态性 头颈部肿瘤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服用他莫昔芬(TAM)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200例服用TAM的乳腺癌患者的口腔黏膜,采用实时RT-PCR法检测CYP2D6*10基因多态性,并分为CYP2D6突变组(CYP2D6*10/*10)和CYP2D6正常组(CYP2D6wt/*10和CYP2D6wt/wt).采用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200例乳腺癌中,CYP2D6*10/*10纯合子94例(47%),CYP2D6wt/wt野生型48例(24%),CYP2D6wt/*10杂合型58例(29%).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HER-2表达、肿瘤类型无关(Z=-0.444,P=0.674;Z=-0.716,P=0.500;χ2=0.066,P=0.797;χ2=0.694,P=0.405).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CYP2D6*10突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YP2D6*10正常组患者(47.2个月比51.2个月,χ2=5.554,P=0.01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CYP2D6*10基因型与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相关(HR=2.755,95%CI:1.230~6.173,P=0.014).结论CYP2D6*10/*10基因型乳腺癌患者服用他莫昔芬预后较差.

  • 标签: 乳腺肿瘤 他莫昔芬 细胞色素P450 CYP2D6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分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AP)患者的D-二聚体的含量差别,从而探讨D-二聚体在不同分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腹型、肾型及单纯型(AP)患者各18、15及20例,比较以上三组患者D-二聚体、血小板(PLT)计数及凝血时间(w)的差别。结果三组患者血小板及凝血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腹型AP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高于单纯型,而单纯型患者明显高于肾型,三者当中任意两者差异均具有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二聚体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性(P〈0.05),而与门无相关性(P〉0.05)。结论以单纯型AP患者为参照,腹型AP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升高,而肾型明显降低,该现象在腹型及肾型过敏性紫癜的鉴别诊断起到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分型 D-二聚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测定已改为同一管血同一台仪器测定,为了明确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合理安排采血时间,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测定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0份枸橼酸钠抗凝的外周血标本测定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测定,室温放置2h,4h,6h后各测定一次,与即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即时结果与室温放置2h.4h测定结果比较,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即时结果与4h,6h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测定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标本在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后对不同的测定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最好都在标本采集后2h内完成测定,如不能完成也要控制在4h内完成,否则会对测定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 标签: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测定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联合全身骨显像在胃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7例胃癌患者(其中,骨转移者34例、无骨转移者63例)及54例良性胃部疾病患者(对照组)行SPECT全身骨显像和CT或MRI检查,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CA72-4、CA19-9含量,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骨转移组CA72-4、CA19-9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和对照组,其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5.29%、62.43%,骨转移组全身骨显像32例为阳性(占94.12%),仅2例为阴性(占5.88%),但CT或MRI发现转移;无骨转移组及对照组骨显像个别为阳性,均由手术或外伤引起。结论CA72-4、CA19-9检测联合全身骨显像有助于提高胃癌骨转移的检出率。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血清肿瘤标志物 胃癌 骨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情况。方法选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入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53例,患者给予PFNA手术治疗,并计算患者隐性失血量。结果患者术后Hct、Hb显著高于术前,手术前后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PFNA手术操作简单、出血量小,具有显著的优点,但患者也存在着隐性失血量较多,因此对患者手术后应严格检测其生命体征,以免术后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外周血中纤维蛋白原(Fg)、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浓度变化与其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20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各个组别的血浆Fg、D–二聚体值。同时对其中117例冠心病引起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各个组别的血浆Fg、D–二聚体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随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血浆Fg及D-二聚体含量有增高趋势,P<0.05,在冠心病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随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血浆Fg及D-二聚体含量含量有增高趋势,P<0.05。结论心功能分级越高,血浆Fg、D–二聚体浓度水平越高,血浆Fg、D–二聚体水平与慢性心功能不全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 简介:目的同时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体内25(OH)D3水平,分析两者结果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50例住院患者,对同-血清样本分别用LC-MS/MS法和ELISA法测定25(OH)D3水平,同时用LC-MS/MS法测定25(OH)D2的水平。结果LC-MS/MS法测定的维生素D3的均数为14.99±6.51ng/mL,酶联免疫法测定的均数为20.91±9.70ng/mL,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25(P〈0.01),线性相关方程为维生素D3(LC-MS/MS法)=4.829+0.486×维生素D3(ELISA法)。LC-MS/MS法组25(OH)D3浓度高于20ng/mL的比例17%,酶联免疫法组为52%,LC-MS/MS法组的25(OH)D2和25(OH)D3总浓度高于20ng/mL的为24%。25(OH)D2占25(OH)D总量的8.4%。结论LC—MS/MS法测定的维生素D3的数值明显低于ELISA法,两者正相关性较高,可经方程互换。酶联免疫法低估了体内维生素D的缺乏,检测25(OH)D3的同时需测定25(OH)D2浓度。

  • 标签: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MS) 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25(OH)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