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氧合(ECMO )在肾移植受者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导致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郑州人民医院接受ECMO支持的术后确诊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导致重度ARDS的9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总结行ECMO支持的时机、治疗期间并发症及ECMO运行情况。结果9例确诊PJP的受者均采用静脉-静脉(V-V)ECMO模式,ECMO开始前的氧合指数25~92,从入院至开始ECMO辅助的时间5.56 d(1~17 d)。除1例因腹腔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死亡,其余8例均成功撤机,1例因撤机后并发脓毒血症死亡,最终存活7例。成功撤机的8例受者中,V-V ECMO支持时间215.5 h(131~288 h)。存活的7例受者中,1例出现移植肾功能较发病前恶化,无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结论ECMO是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导致重度ARDS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建议早期积极应用ECMO以改善受者预后。

  • 标签: 肾移植 体外膜氧和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在对ARDS重症病人护理中采取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选取80例ARD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为调查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应用常规ADRS重症病人护理方式,调查组患者在此之上又引入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调查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均较参照组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RDS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可促进患者恢复效果,缩短恢复时间,减少病发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 ARDS重症病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辽宁省重症医师对目前公认有效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策略的执行情况,旨在提高ARDS治疗策略的临床实施。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于2019年1月1日至31日应用自行设计的 《ARDS患者医师临床行为调查问卷》 对辽宁省内各级别医院的重症医师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以电子邮件及微信小程序形式进行发送与回收;调查内容包括重症医师基本信息和治疗行为两大部分,其中治疗行为涉及对不同程度ADRS患者呼吸机模式、镇静镇痛等相关治疗措施在内的25个多项选择问题。结果本次调查回收160份问卷,排除完成率<75%的问卷14份,最终回收146份。受调查的重症医师来自辽宁省内28家医院,共计146名;年龄主要在25~44岁(占80.2%),以主治医师为主(占34.2%),从医年资、从事重症监护病房(ICU)工作年资均以<5年为主(分别占31.5%和43.9%);88.4%的医师所属医院为三级甲等,89.0%为教学医院;48.6%的医师所属医院床位数>2 000张,ICU床位数以10~19张为主(占39.0%),4.1% ICU床位数>60张;77.2%所属医院不设有呼吸治疗师,而设有呼吸治疗师的医院呼吸治疗师人数多为1~4名(占19.1%)。对于目前公认有效的ARDS治疗策略进行调查显示,大部分重症医师的执行情况较好,部分医师执行情况取决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80%以上的医师会监测所有ARDS患者的气道峰压、平台压和呼吸系统顺应性(不同ARDS严重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患者病情程度加重,医师放宽对上述监测指标的控制范围,近半数的医师控制轻度ARDS患者气道峰压为20~29 cmH2O(1 cmH2O=0.098 kPa)、平台压为15~34 cmH2O,面对重度ARDS患者67.8%的医师控制气道峰压在30~39 cmH2O,70.3%的医师控制平台压在25~34 cmH2O。在改善患者氧合方式、选择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及给予小潮气量通气(LVT)治疗方面,重症医师对中重度ARDS患者的执行情况较好,而对于轻度ARDS患者的治疗策略选择则偏保守。对于重度ARDS患者,97.3%的医师选择立即给予有创机械通气,92.4%选择8 mL/kg以下的潮气量,61.7%选择15~20 cmH2O的PEEP,97.8%选择给予深度镇静,82.5%选择给予肌松剂,82.3%选择采取俯卧位通气治疗,84.3%选择应用激素治疗;对于轻度ARDS患者,77.2%的医师选择LVT治疗,所有医师均选择5~9 cmH2O的PEEP。调查显示影响临床医师执行情况的原因主要有3类,分别为重症医师主观态度、无执行条件和担心发生并发症。结论从整体来看,辽宁省重症医师对于目前公认有效的ARDS治疗策略的执行情况较好,有少数医师的执行情况差。根据影响医师治疗行为的原因提示,应强化重症医师对于ARDS治疗的认识和培训,规范有效治疗策略在临床的实施,进而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医师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伴ARDS治疗当中,实施乌司他丁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本院就诊50例重症肺炎伴ARDS患者予以研究样本选取,设置2021.01~2022.11研究时间段为样本收录时间范围,动态随机化分组,25例纳入对照组患者,施行俯卧位通气治疗;25例纳入实验组患者,施行乌司他丁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统计对比:(1)炎性因子水平;(2)血气指标。结果:运用乌司他丁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法,对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各项研究数据均有积极优化趋势(P<0.05)。结论:重症肺炎伴ARDS治疗当中,实施乌司他丁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积极,有推广应用意义。

  • 标签: []乌司他丁 俯卧位通气 重症肺炎 ARDS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ARDS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与常规护理干预所发挥的不同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重症医学科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ARDS重症患者作为参考对象,首先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干预)与试验组30例(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两项数据。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的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在接受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干预后,其肺功能指标较应用常规干预的对照组得到优化(P<0.05),同时其预后效果较对照组良好(P<0.05)。结论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在ARDS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备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同时也为其预后恢复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 标签: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 ARDS重症病人 肺功能
  • 简介: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且具有强大促炎特性的非组蛋白核蛋白,是已经明确的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炎性介质之一。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HMGB1通过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Toll样受体(TLR)等结合调控ARDS,并且能够显著增加ARDS的致死率,但HMGB1的释放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HMGB1在ARDS中的释放机制及其与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核转录因子-κB(NF-κB)、Notch、炎症小体、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氧(R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等信号通路或依赖途径的关联进行系统性综述。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药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RDS模型组、乌药低剂量组、乌药高剂量组,每组10只。经气管注射5 mg/kg的LPS制备小鼠ARDS模型;乌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乌药提取物1 g/kg和5 g/kg每日1次灌胃,ARDS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假手术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制模前预给药3 d,制模后继续给药2 d并处死动物,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肺湿/干质量比值(W/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及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巨噬细胞表面分子CD40表达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p38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肺组织病理学显示,乌药高剂量组光镜下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间隔增厚、炎症细胞浸润,但病理变化均较ARDS模型组减轻,而乌药低剂量组ARDS病理特征较ARDS模型组无明显改变。与假手术组比较,ARDS模型组肺W/D比值明显升高,血清及BALF中TNF-α和IL-6含量明显升高,BALF中巨噬细胞CD40表达率明显增加,肺组织p38和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用乌药干预后,低剂量组肺组织W/D比值、血清及BALF中TNF-α和IL-6水平、BALF中巨噬细胞CD40表达率、肺组织p38和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均较ARDS模型组无明显变化;而乌药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ARDS模型组和乌药低剂量组〔W/D比值:5.70±0.19比6.20±0.31、6.01±0.17;血清TNF-α(ng/L):83.63±15.04比111.75±18.45、108.12±13.98;血清IL-6(ng/L):111.38±8.75比244.13±26.85、227.50±9.37;BALF中TNF-α(ng/L):36.25±2.82比51.13±5.44、47.50±5.78;BALF中IL-6(ng/L):35.63±2.20比49.63±4.90、46.38±3.50;CD40表达率(%):23.28±2.45比30.32±2.40、28.17±1.98;p-p38/p38比值:0.50±0.04比0.74±0.07、0.69±0.04;p-ERK1/2/ERK1/2比值:0.47±0.07比0.72±0.07、0.68±0.05,均P<0.01〕。结论乌药能够抑制LPS诱导的ARDS小鼠肺组织炎症,减轻肺损伤,该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ERK(p38 MAP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 标签: 乌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信号通路 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 简介:摘要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急危重症,发展非常迅速,病死率极高。肺泡巨噬细胞M1/M2免疫失衡参与ALI/ARDS的发生发展。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由促炎性M1型向抗炎性M2型极化,抑制下游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达到治疗ALI/ARDS的目的。因此,深入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ALI中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间质干细胞 巨噬细胞,肺泡 极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ICU中综合治疗的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ICU收治的 60 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结果:研究组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显著。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在ICU中采取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ICU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ICU中综合治疗的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ICU收治的 60 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结果:研究组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显著。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在ICU中采取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ICU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RDS重症病人在日常护理期间添加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价值。方法:在年龄范围28~68岁ARDS重症患者(2021.04至2022.08)内随机抽其中60例行研究项目,包含对照组及观察组(人数对等、护理方式不同),常规护理方案与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护理方案一一对应对照组和观察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护理后对照组8项SF-36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肺康复第3d、14d对照组氧合指数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耗时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ARDS重症病人在日常护理期间添加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其宗旨是促使患者病情早期康复,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确保患者护理期间氧合指数得到显著改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带管时间以及呼吸机治疗时间,保障临床护理效果及安全性,预防或者是降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如谵妄、压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 标签: ARDS重症 护理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内/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ARDSexp)新生儿在围生期肺动脉压(PAP)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128例,其中ARDSp 67例,ARDSexp 61例。比较两组新生儿机械通气上机后氧合指数〔OI,OI=平均气道压(Pmean)×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100〕、PAP、心功能指标〔心排血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做功指数(RV-Tei)〕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记录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AH,肺动脉收缩压(PASP)>35 mmHg(1 mmHg=0.133 kPa)或超过体循环收缩压的2/3〕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PAP与NT-proBNP的相关性;同时动态观察ARDSp与ARDSexp合并中重度PAH(PASP 50~69 mmHg为中度,PASP≥70 mmHg为重度)新生儿应用强心药米力农治疗前后PAP和RV-Tei的变化。记录两组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和预后;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新生儿28 d累积生存情况。结果ARDSp组新生儿PA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RDSexp组(97.01%比70.49%,P<0.01),OI、PAP、NT-proBNP和RV-Tei均明显高于ARDSexp组〔OI:17.61±6.12比11.04±5.35,PAP(mmHg):64.27±9.54比53.61±6.47,NT-proBNP(ng/L):23 126.32±1 485.14比18 624.24±1 647.15,RV-Tei:0.61±0.22比0.52±0.19,均P<0.05〕;两组CI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AP与NT-proBNP呈明显正相关(r=0.918,P<0.01)。共有97例ARDS合并中重度PAH新生儿,其中ARDSp组63例,ARDSexp组34例;随米力农治疗时间延长,两组PAP和RV-Tei整体均呈下降趋势,ARDSexp组较ARDSp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72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P(mmHg):38.42±8.95比45.67±13.32,RV-Tei:0.58±0.19比0.61±0.13,均P<0.05〕;两组拔管前PAP和RV-T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DSp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ARDSexp组明显延长〔机械通气时间(d):10.12±1.36比6.31±1.31,总住院时间(d):16.52±3.25比13.12±3.57,均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RDSp组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ARDSexp组(82.09%比95.01%;Log-Rank检验:χ2=5.062,P=0.025)。结论ARDS新生儿PAP和RV-Tei均明显升高,且ARDSp的PAP明显高于ARDSexp;动态监测PAP和RV-Tei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米力农改善氧合、降低PAP为治疗PAH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动脉压 心功能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俯卧位机械通气角度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改善氧合指标及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100例,均为本院治疗的ARDS患者,治疗时间在2022年5月—2023年4月。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俯卧位通气,对照组头高足低倾斜10°,观察组头高足低倾斜25°。对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标、压力性损伤和VAP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aO2、PaCO2、OI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的PaO2、OI增高,PaCO2降低,对比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的PaO2、PaCO2、OI对比,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VAP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俯卧位机械通气角度治疗ARDS对改善氧合指标及减轻VAP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俯卧位机械通气 角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指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80例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21.8-2022.8,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营养状况、肠胃功能。结果:观察组营养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应用价值。

  • 标签: ARDS俯卧位通气 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 营养状况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俯卧位机械通气角度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改善氧合指标及减轻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本院ICU行俯卧位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俯卧位角度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患者30例。A组常规角度俯卧位机械通气,B组30°俯卧位机械通气,C组45°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比三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标及VAP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PaO2、SaO2对比,B组、C组患者均高于A组患者,P<0.05。三组患者PaCO2对比,B组、C组患者均低于A组患者,P<0.05。三组VAP发生率对比,B组、C组患者均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角度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ARDS,30°、45°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改善患者氧合指标,减少VAP发生。

  • 标签: []不同俯卧位 机械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指标 呼吸机相关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