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尊严”作为每个人都具有的价值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管理中实现尊严的维护是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人性管理作为现代新型管理理念,是在现代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中不断演变出来的。人性管理依据人性的基本属性进行管理的制定和实施,针对人性的不同特质,在管理中尊重和激发人性的积极面,充分利用人的潜能,抑制和消除人性消极面,从而为集体和个人都带来高效益。舍理的开发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成为现代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管理过程中通过民主管理、自我管理、情感化管理和文化管理来实现尊严的维护,论述人性管理中尊严的重要性。

  • 标签: 人性 化人性化管理 尊严
  • 简介:在早年流传至加拿大的平阳府某道观壁画中,绘有一位尊造型的主要人物,该人物曾一度被海外学者识为老子。本文通过梳理老子及道教朝元图像和相关文献,认为该尊不可能是老子,而应该是宋圣祖赵玄朗,同时指出平阳府壁画中的六御主神构制是宋代真宗朝遗留下来的六御朝元谱系的宝贵资料。

  • 标签: 道教 壁画 朝元图 老子
  • 简介:古老文明的中华大地,是道教孕育生长的土壤,道教在这块宝地上历经了坎坷沉浮而又漫长的演化进程。道教精神思想曾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今道教所倡导“尊贵德”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仍可为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更好的服务作用。

  • 标签: 道教 大地 精神思想 倡导 现代社会 现代精神
  • 简介:10月9-10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的4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发表论文14篇,内容关涉麦克尔的概念论,也关涉诸如经验、语言、理性、行动、信念、意向、意向性、知识等论题,还关涉相关的哲学史(休谟、维特根斯坦)或哲学传统(大陆哲学、中国哲学)。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概念论 麦克 经验 北京大学 香港岭南大学
  • 简介:在传统社会,政治与人生之间有着密切的价值关联。正如一位当代学者所言,"古典政治哲学预设了人的生命有一应然性的目的状态,或者来自本性(自然),或者来自某种超越的旨意(天、神),代表一种终极的理想目标,人的完成在焉。政治生活在人生里有其位置,正是因为政治生活跟达成该一目标有某种特定的关系。在这样的思考架构里,政治体制、政治价值的正当性,可以由政治生活与该一目标的关联导出。

  • 标签: 政治伦理思想 《大学》 形而上 “道” “命” 维度
  • 简介:释道璨曾入理学之门,转入释门之后,璨仍以儒家伦理道德为自己的“知行大要”,立身行事,讲求风操节概,崇尚“硬脊梁”。璨与具有同样品格的士大夫的密切來往与相互推许,成就了他在禅林中的影响和地位。

  • 标签: 道璨 理学 士大夫 交游
  • 简介:郭雍是兼山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属于程门支流.郭雍秉承义理解易之风,推崇二程、张载而又自成一家.郭雍反对象数派的衍生大易的观点.他认为为圣人明道之书.到了春秋时期,大道不行,卜筮成为主流.为包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人所作.对"、象、数"的关系,郭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郭雍还认为汉代以来,象数之学附会于,圣人之道熄灭无传.直到程颢、程颐、张载三先生发挥易理精奥,圣人之道才得以重现.郭雍的父亲郭忠孝是程颐的学生,郭雍作的目的就是继承程颐和其父的解传统,阐明圣人之道也.

  • 标签: 郭雍 以《易》明“道” 易学史
  • 简介:晚唐李商隐的另类文学观被埋没一千多年了。其原因,和宋、明人、清人对李商隐思想的误读及对李商隐诗的偏好有关,也与今人受宋、明人与清人的影响有关。李商隐另类理论的一个重要侧面,就是崇文学观。该文学观的文本呈现,主要是《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与《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等。它们以道家哲学与道教规训及创世神仙系统等为基础,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文学性质论、文学本体论、文学发生论及文学内容形式论。李商隐的重情说和言志说等与此紧密联系,不属于儒家儒学的文论体系,而是崇文学观的自然延伸。

  • 标签: 文学观 李商隐 崇道 理论家 文学本体论 道家哲学
  • 简介:王安石博闻广览,尤爱《老子》,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曾说“介甫平生最喜老子,故解释最所致意”,司马光也说“介甫于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与老子之言”,其所注《老子》,对王秀、陆佃、吕惠卿等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亦一代宗匠也”。可惜王注《老子》仅前十一章原注尚存,其后注文已散佚,今人容肇祖、蒙文通、严灵峰先生纂辑散见材料加以整理,务使王注得以再传。今仅就辑佚的材料和王氏与《老子》的相关材料,从为学与为道人手来研究王安石在《老子注》中实现的价值转向。

  • 标签: 《老子注》 价值转向 王安石 为学 《郡斋读书志》 《老子》
  • 简介:<正>一、超切主义的哲学:《易经》哲学的特质1何谓《易经》哲学?《易经》哲学的义理归趣何在?《易经》哲学,顾名思义,乃是本于《易经》的哲学。《易经》又名《周易》,本是卜筮之书。但蕴含在此书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卦辞和爻辞)和传(包括象传、彖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两部中的哲学义理却是宏深奥衍,罕有其匹的。卜筮原是先民籍以安身立命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种统合直觉与理解于一炉的生命道术。《易经》哲学正是环绕着卜筮的生命道术而发展出来的宇宙观、人生观。从纯粹的哲学立场来看,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哲学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场有哲学,也是一种生命哲学——一种归结于生命与场有的超切互摄之道的“超切主义哲学”。所谓场有乃“权能场有”之省。“权能场有哲学”乃是一种以行依体验为出发点,为理论根据

  • 标签: 权能 哲学立场 文明人 易经 体验 生命活动
  • 简介:数年前,周山兄就与我说准备写回忆录了,我虽然在口头上表示支持与赞赏,但内心并不看好。我总认为目前还不是写回忆录的时候,首先尽管我们已年届70(周山兄还年轻我两岁),但似乎当下还在忙于工作,一生的事业还没有走到尽头,我总觉得写回忆录那是工作完全搁下以后的事;其次更重要的是写回忆录就是要对自己一生所走过的路加以梳理和总结,但我总感到自己对自己所经历的事还缺乏确当的评判,而就是已有了一些想法,当今还不能做到"畅所欲言"。

  • 标签: 中国逻辑史 道家文化 儒家文化 甘祖昌 相信自己 过人之处
  • 简介:朱的治体会.本文据此考察了朱子治理路:一是对和书的定位,认为圣人所深见的不仅仅指的生生之道,而且还涵书本为卜筮而作的本义;二是对治困境的省思,认为因之本义被遮蔽,且还需经历见得之故,故成为难读的"天书".得出:朱子认定只有达至"此心大段虚明宁静"之境后,方可像圣人一样"深见之无穷",证成"学无大过"的生命境界.

  • 标签: 朱熹 易学 生生之道 卜筮
  • 简介:肖智文道长,于1945年出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河图观全体道教徒均受到了冲击,开大会对她们进行批斗,逼迫她们还俗,但肖道长和罗浩明道长等全体道友团结一心,不屈服威逼,被赶出去,又返回观中。她们坚信党的宗教政策不会改变,一时的乌云总会被驱散,她不顾个人安危,将观中有文物价值的经典、法器等东西隐藏起来,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尽管受到了很大的委屈,肖道长对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毫不怀疑,从没有半句怨言,一直坚持在河图

  • 标签: 道长 智文 河图 个人安危 宗教政策 全真派
  • 简介:8月15~18日在南京大学召开,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儒佛治理思想研究”优秀创新团队、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佛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共同举办。南京大学副校长杨忠、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赖永海、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 标签: 治理思想 儒佛道 学术研讨会 哲学社会科学 南京大学 传统文化研究
  • 简介:揭阳市棉湖镇花果寺西堂——光普法师,于2001年1月4日卯时,在本寺安详示寂。享寿91岁,僧腊72载,戒腊71年。是目前潮汕佛教界僧人中年纪最大,出家时间最长的老前辈。

  • 标签: 法师 2001年1月 悼念 揭阳市 安详 僧人
  • 简介:2007年6月25日,中国道教学院首届坤宫观管理大专班在南岳隆重举行毕业典礼。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任法融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黄至安道长,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袁炳栋,国家宗教事务局政法司院校处处长李革,湖南省宗教事务局局长陈树林,中国道教学院教研室主任周高德道长,衡阳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张玉林等有关部门领导和嘉宾莅临毕业典礼。

  • 标签: 中国道教学院 毕业典礼 大专班 中国道教协会 政府秘书长 宗教事务
  • 简介:中国"哲学的突破"始于《老子》,中国哲人寻求普遍统一性的努力集中体现在的提升上。但随之而来的,是的意义究竟如何理解,这也是困扰中国哲学的根本问题。我们今天所应当做的,不是站在老子思想之外指手画脚,说""是这是那,而是进入到老子思想的内部,帮助老子建立论的哲学言说。建立老子论的哲学言说,也就是建立老子哲学的逻辑体系。我们将老子思想的表述视为未经论证的命题,本文的目的即在于对这些命题进行论证,使之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言说之道已非,""有名而实无名。名亦物,非名亦非物,为无。无为万物生存之可能,万物即之显现,无亦即有。万物与区分,因万物自相区分,于是有德。消泯区分则合,固守区分则违。物的多样性激起欲望,对物的役使更背离。只有无我之欲方归于自然。欲是以人为尺度区分物,由是形成知。对知的获取为学,学增强我与他者区分的能力,故损学方能益生。学知方可有为,改造外物,对抗自然。无为则无我,不造物不别物。于是人之生即之动,无为而无不为。

  • 标签: 老子 别名 辨名 哲学言说
  • 简介:神学要中国在当今中国教会几成共识,但如何中国却令我们一筹莫展,无所适从。神学中国就如同翻译一样,一个优秀的翻译家不仅要有两种语言的修养,而且要有两种文化的修养。同样,有志于中国神学建设者除了熟悉西方传统基督教神学以外,还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的研究无外乎对典籍的研

  • 标签: 中国古代典籍 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基督教神学 修养
  • 简介:明代武当山全真在当时正一派占优的情况下,能够积极应对与自我调整,一方面取得朝廷与皇帝的支持,另一方面参与朝山进香活动,以此赢得更多信众,同时继续保持与清微等派相互兼容的特色,由此拓展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武当全真在明代的政治地位虽不及正一,但其宗教影响并未降低,对世俗社会的渗透显著加强。传承与拓展,是明代武当全真的主调。

  • 标签: 明代 全真道 武当山
  • 简介:在经历了元明以来的“理”的理解方面的“去实体”的转向以后,理学思想家大都走向了理气一元论。这显然已经偏离了朱子原有的理论形态。陆世仪站在申明朱子之说的立场,坚定地维护朱子理气二元存在论之架构以及理先于说。陆世仪的论证依据,虽不外朱子之既有观念,但充分反映了复兴朱子学这一时代需求,也表现了其个人对朱子理学之体认心得。其理先于说之特色及其效果,在对抗诸儒异说之目的下;显示了清初朱子学发展之一重要侧面。

  • 标签: 陆世仪 理先于气 理气动静 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