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例缬沙坦不良反应,进一步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本文选取出现缬沙坦不良反应患者50例,对其各方面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加以分析。结果50例中,男23例、发生率为46%,女27例、为54%,不同性别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41-49岁、70-75岁两个年龄段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结论临床用药要重视对缬沙坦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需采取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缬沙坦 不良反应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输液反应的分析、应急程序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门诊输液患者的一般资料,掌握并分析其输液反应情况。结果本组输液反应主要包括发热(65%)、急性肺水肿(15%)及过敏性休克(20%);全部患者经应急处理和治疗后,均迅速缓解不良反应,整个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严格把控药品质量关,规范进行输液操作,遵循无菌原则并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合理控制输液时间及速度,可有效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液反应 应急程序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预防对策,为实现合理用药提供有效借鉴。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发生的118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表现、给药途径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者所占比例为34.75%,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P<0.05;静脉注射给药所占比例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给药方式,P<0.05;。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受累居多,分别占42.37%、33.05%,均显著高于累及神经、心血管、呼吸、骨骼肌肉、血液系统所占比例,P<0.05。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附件及消化系统,且好发于老年人群和静脉给药患者,临床上应充分了解各类中药的药理特性、配伍禁忌,谨慎用药,以降低不良反应风险,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雷尼替丁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选取于2012年12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使用雷尼替丁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77例患者,对以上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雷尼替丁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最为严重,内分泌系统影响15例,造血系统影响11例,过敏反应9例,神经系统影响7例,肝功能损害5例,呼吸系统影响3例;有57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30min内(占比74.0%),其余患者均发生于30min后。结论在临床中对雷尼替丁一定要严格按要求使用,对其不良反应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的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同时患者治疗后应该在院观察30min左右再出院,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雷尼替丁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门诊药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便监测药品合理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CT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100例,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常规组为4.0%,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时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将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情况降至最低,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CT造影剂 处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性分析护理干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性。方法指导患者每次注射前一定要摄取食物,不能进行空腹治疗。对治疗存在抵触情绪的病人,要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解释内容其中包括治疗措施、目的以及副作用等。结果经此次调查显示98例患者药物使用的种类超过了33种,通过全科人员的培训,严把药液配置关。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回和观察。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过敏史,仔细向患者说明所用药物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观察患者的静脉注射速度,讲解静脉注射时的注意事项,在2011年门诊护理工作中,由于对以上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加以防范,有效地减少了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预防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护理干预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中药是我国的瑰宝之一,在防治疾病以及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中药品种的增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也不断增加。其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比较平和,在正常情况下无不良反应,所以中药的滥用及不规范使用现象越来越普遍,出现的症状也是呈现多样化。因此,中药的不良反应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及人民大众的重视。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滥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输血患者4500例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输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得出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在患者输注的不同血液制品之中,冷沉淀、冷冻血浆以及血小板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3.32%、3.07%,是最为常见的三种血液制品。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与输血不良反应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输血史或者是妊娠史与输血不良反应情况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尤其是有输血史或者是妊娠史的患者,对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实施及时干预。

  • 标签: 常见 输血 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急进高原对武警战士的影响,为探讨新兵高原习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60名新兵,收集进入高原前后高原反应评分、心肺功能指标、氧化应激及血气分析。【结果】(1)与平原比较,新兵急进高原后肺活量、屏气指数、高原适应指数、SaO2、pH、PaO2下降(P〈0.05),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oxygendifference,A-aDO)升高(2P〈0.01)。(2)与平原比较,急进高原后新兵收缩压和心功能指数升高,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较高原前降低(P〈0.05),CK、CAT、H2O2、LA则增高(P〈0.05)。(3)进入高原后,存在明显高原反应症状的战士与无明显高原反应的战士相比,其肺活量、SaO2、PaO2较低,而PaCO2、心功能指数则较高,【结论】云南藏区新兵急进高原后心肺功能及抗氧化应激能力下降。

  • 标签: 云南 急性高原反应 心肺功能 氧化应激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熟悉卡铂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对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某医院15例注射卡铂的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针对不良反应提出防治措施。结果选取的15例应用卡铂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骨髓抑制发生率最高为53.3%。结论卡铂作为癌症患者常用的化疗药物,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应该受到重视,需要加强监测不良反应,提供安全应用

  • 标签: 卡铂 不良反应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对一些常见药物产生不良的反应,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健康。本文对儿科临床用药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保证儿童科学合理用药,以供参考。

  • 标签: 儿科临床 药物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利培酮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和治疗。关键词利培酮;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熟悉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障碍不良反应,掌握其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本文通过我院198例(1136人次)患者治疗过程观察及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的表现,探讨护理经验。结果198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痊愈55例,显著进步93例,进步5例,无效5例。呼吸恢复时间延长(>6min)21例,循环虚脱8例,记忆力障碍153例,呼吸道分泌物85例,全身肌肉酸痛98例,头痛头晕93例,急性谵妄3例。结论目前MECT是当代最先进的治疗重性精神病的方法,被世界很多国家精神病医院采用,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早期识别和预防不良反应、加强心理护理和躯体护理,可降低MECT治疗的风险。

  • 标签: MECT 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黄芪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基本原因。方法统计分析35例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不良反应类型以及用药情况。结果变态反应为黄芪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其中13例为皮肤反应(占37.14%);7例为过敏性休克(占20.0%);9例为药物热(占25.71%);6例为呼吸系统(占17.14%)。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其原因与药物、输液影响以及剂量与浓度关系有关,为了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临床用药时,应该对患者的过敏史进行详细询问,并进一步加强用药监护,实现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