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通过对2例应用血塞通注射剂后发生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措施。结果临床使用血塞通注射液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适应症,选择适当的溶媒,密切观察用药过程,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血塞通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用多种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西药合理应用。方法从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产生的西药电子处方中随机抽取2400份进行研究,统计处方对应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分析处方配伍是否合理,统计不合理配伍西药处方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400份西药处方中,药物配伍有不合理之处或出现配伍禁忌现象共计148份,总共占6.2%。其中,抗生素类不合理应用类型主要包括氨基糖苷类、第一类和第二类头孢菌素与头孢噻吩、和杆菌肽以及氯霉素联合使用;青霉素G与头孢拉定联合使用;林可霉素、氯霉素和红霉素三药联用;喹诺酮与美罗培南联合使用。其他类不合理应用情况包括吗丁啉与颠茄联合使用;氟哌酸与乳酶生联合使用;复方新诺明与酵母或者维生素C联合使用;氨茶碱和普萘洛尔联合使用;碳酸氢钠与呋喃妥因联合使用等。所有不合理用药处方中,用法不当所占比例最高,其次分别为药理拮抗、用药剂量不当和重复用药。结论西药合用不合理是引起西药治疗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坚持以药物理论为指导,促进合理用药,保证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进患者身体痊愈。

  • 标签: 临床西药应用 多药合用 处方配伍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安康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2015年我院收集的190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年龄及使用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0例ADR中,男性116例,女性74例,男女之比为1.6∶1.0;〉60岁患者46例(占24.21%);静脉给药引发ADR127例(占66.84%),口服给药引发ADR40例(占26.32%);抗感染药引发ADR62例次(占合计195例次的31.79%),居首位;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85例次,占合计255例次的33.33%)。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合理、规范用药,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2月我院上报的320例ADR资料,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发生ADR的药物种类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和婴幼儿易引起ADR,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最易发生ADR(81%);引起ADR的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45.3%),ADR发生率最高的抗生素类分别为喹诺酮类(29%),头孢菌素类(21%)、林可霉素类(18%);ADR以皮肤和附件、胃肠道损害最常见.结论医务人员应当加强ADR监测,规范合理用药,减少静脉滴注给药和抗菌药物过度使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抗菌药物;静脉给药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7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对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数据分析,为抗肿瘤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83例病人产生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映可以出现在多个系统,其中以消化系统最为突出。结论临床上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易引发不良反应,临床工作者应当重视其不良反应,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探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文献计量学法对国内今年来关于糖尿病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年龄构成、累及系统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糖尿病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在51岁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为1天-2个月,累及系统包括全身各个系统,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肠胃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糖尿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比较广泛,有些甚至危害生命。临床上应对不良反应进行密切监控,推进糖尿病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舒血宁是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银杏叶提取物。随着医学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药理作用、主治范围和禁忌症状正在被人们不断地拓展和认知。本文结合实例,浅谈舒血宁的系列过敏反应

  • 标签: 舒血宁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我院2014年1-12月上报省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为对象,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呈报人职务及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6例ADR报告中,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59例,占33.3%);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165例,占92.11%);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86例,占.7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46例,占26.12%);结论应加强ADR检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护士心理产生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及采取的应变对策,要求护士要提高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处理突发纠纷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出现;通过认真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增加心理卫生知识,从而提高护士的心理应激能力,使护士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使护理工作更加高效地进。

  • 标签: 护患纠纷 护士 心理应激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和改良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效果,探讨适合的应激性高血糖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神经科危重症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改良强化组和强化组三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目标血糖8.1-11.0mmol/L;改良强化组采用改良强化胰岛素治疗,目标血糖6.2-8.0mmol/L;强化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目标血糖4.1-6.1mmol/L.观察三组患者生命体质、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强化组和改良组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和强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和强化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和强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常规组和改良组均低于强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改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对血糖进行控制可改善患者预后,改良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获益更大.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疗效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6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灵芝孢子粉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正常组10只,糖尿病组15只,灵芝孢子粉组15只.经干预后断头取血,取肝脏检测相关指标及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2型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糖尿病组大鼠肝脏中MDA高于正常组和灵芝孢子粉组(P<0.05),SDH、GSH-Px、SOD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灵芝孢子粉组(P<0.05)。结论灵芝孢子粉能抑制糖尿病大鼠肝脏氧自由基的产生,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轻糖尿病肝脏组织细胞损伤,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在临床上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 标签: 2型糖尿病 氧化应激 灵芝孢子粉
  • 简介: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xanthin,ASTA)对储存悬浮红细胞内外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和对胞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集志愿者血液,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在B、C、D3组悬浮红细胞的MAP保存液内加入抗氧化剂ASTA,使其终浓度分别为5、10和20μmol/L,A组作为对照组只加入ASTA的溶解液DMSO.悬浮红细胞于2℃-6℃冰箱内保存.于保存第7、14、28、42天,采用荧光酶标仪测定红细胞内活性氧族(ROS)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红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外过氧化氢(H2O2)含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外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结果:在红细胞储存期间B、C、D组悬浮红细胞内ROS、MDA含量、细胞外FHb和H2O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保存第7天和14天时B、C、D组的MCV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保存第28天和42天时B、C、D组的MCV低于对照组.结论:ASTA可以降低储存悬浮红细胞内外的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细胞膜的过氧化损伤.

  • 标签: 虾青素 悬浮红细胞 氧化应激 活性氧族 游离血红蛋白
  • 简介: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心理应激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和谐问卷、心理应激量表以及复原力量表对886名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统计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以及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心理应激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0,P〈0.05),在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7,t=-0.189;P〉0.05)。心理和谐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8,t=1.868,t=4.179;P〈0.05)。复原力在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6,P〈0.05),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1,t=0.621;P〉0.05);2心理应激与心理和谐呈负相关(r=-0.113,P〈0.05),心理应激与复原力呈负相关(r=-0.070,P〈0.05),心理和谐与复原力呈正相关(r=0.658,P〈0.05);3复原力在心理应激与心理和谐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9.184%。结论:心理应激、心理和谐与复原力在不同变量上存在差异,三者关系密切,心理应激可直接影响心理和谐,也可通过复原力间接影响心理和谐。

  • 标签: 医学院校学生 心理应激 心理和谐 复原力
  • 简介:摘要随着肺癌发病率的增加,化疗药物得应用量显著增加,由此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化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对肺癌化疗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策的研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化疗依从性均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临床病例及相关研究为基础,对肺癌因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对策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提升治疗依从性,确保临床疗效,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