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患者手术卧床便秘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381例脊柱手术卧床患者并发便秘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床上排便训练、术前肠道准备,腹部按摩,帮助患者解除或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81例脊柱手术卧床患者排便情况有明显好转,便秘痛苦均得到解除。结论通过早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便秘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疾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脊柱手术 便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痛觉是感觉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射机制。疼痛影响着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一般来讲,按照规范方法进行止痛治疗,可以使90%以上的患者达到理想的疼痛控制。对那些10%左右达不到理想疼痛控制的患者可以采取其他办法如使用PCA泵,但不主张肌肉注射。护士正确判断疼痛的存在和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处理是控制疼痛的关键,实施健康教育要从基础和临床上对药物的用药方式上加强,以提高人的自控能力。研究表明护理干预疗法可有效帮助病人缓解术后疼痛症状,而护理人员对疼痛的正确判断和了解,不仅提高了护理水平,而且有效减轻了病人术后疼痛。

  • 标签: 疼痛控制 疼痛护理 药物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胆道多次手术的临床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已接受三次以上胆道手术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适当的术后护理,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基本恢复正常,无胆道感染,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胆漏,全部患者均已康复出院。结论对接受多次胆道手术的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情况,获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胆道多次手术 临床护理 引流管 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肛肠手术分析直肠出血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这期间治疗的72例肛肠手术患者,并均表现出直肠出血情况,分析出血发生原因,并对各种不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因为肛肠手术发生出血现象的机率约为3.25%,这些出血情况主要发生的原因关系到的手术有直肠放射切口瘢痕松解术、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术、经肛门前括约肌直肠息肉切除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肛瘘切开术等。结论对肛肠手术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直肠出血的原因,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是有效降低肛肠手术出现直肠出血的主要措施。

  • 标签: 肛肠手术后 直肠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急诊手术术后腹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妇科急诊手术与妇科择期手术进行对照,两组病人各100例,对照组在术前,术后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各种护理实施。观察组的急诊手术病人术前未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择期手术术后腹胀13例,占13%,急诊手术术后腹胀54例,占54%。两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急诊手术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结论根据术后腹胀发生的原因,术前术后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指导病人正确的呼吸方法,术后特别注意腹部保暖,肠蠕动未恢复前禁食,是减少术后腹胀的关键,是必要的护理途径。

  • 标签: 妇科急诊手术, 腹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一共有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病人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以后,观察组病人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以后,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以后采取针对性疼痛护理,可以使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使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外科手术 术后疼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直肠癌患者手术护理。方法配合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有无内出血和吻合口瘘的迹象。

  • 标签: 直肠癌 手术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疼痛是伴随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射机制。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生理、心理反应,几乎是每一位术后病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据有关调查,外科择期手术75.5%的病人担心术后疼痛,92%的病人迫切需要术后镇痛,80%病人反应镇痛不足,50%以上病人术后72h仍疼痛不止。

  • 标签: 外科手术后 疼痛护理 组织损伤 外科择期手术 术后疼痛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混合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局部团块,可引起出血、脱垂、疼痛和嵌顿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致使病程延长,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所以,做好混合痔术后护理,减少术后的复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混合痔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500)【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61-021疼痛护理机体潜在损伤或者组织损伤会形成一种疼痛的不良反应,疼痛是临床常见的心理活动,也是相对复杂的活动过程。针对疼痛,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常见的治疗措施为镇痛。随着麻醉学、外科学研究发展的深入与观念的更新,术后镇痛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镇痛亦是如此,由此术后镇痛护理成为了重要的临床研究之一。1.1术后评估疼痛程度临床一般采用VSD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分成五个等级:O度:不痛;Ⅰ度:轻度疼痛,间接性的疼痛,可以忍受,不采用药物治疗;Ⅱ度:中度疼痛,持续性的疼痛,影响患者正常睡眠,采用止痛药对症治疗;Ⅲ度:重度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疼痛,需要使用药物才能缓解;Ⅳ度:严重疼痛,持续性剧烈疼痛,同时会出现脉搏、血压的变化。根据疼痛程度分级让患者在均分为五等份的直线上标出自己疼痛感所处位置,然后进行综合评估。对此,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疼痛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对患者疼痛行为、部位、规律、性质进行评估,同时能够判断疼痛会诱发的症状及成因,关注患者由于疼痛引起的心理状态、行为动作、以及睡眠饮食的变化,从而有效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1.2疼痛护理1.2.1心理护理不同的疼痛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压抑、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以及告知患者关于疼痛的内容,促使患者能够逐渐的信任护理人员;同时,对于患者的疑问,需耐心解答,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量患者,理解患者的疼痛感,采用温和的语言与患者的沟通,从而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在护理期间,宜放缓动作,轻柔完成护理过程,避免对患者的疼痛部位造成刺激反应。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痛感,还能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1.2.2疼痛护理①炎症引发的疼痛:遵医嘱根据患者症状、疼痛程度使用止痛、消肿、消炎的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疼痛部位形成脓肿,需及时清理排脓,采取抗感染治疗。②创伤引起的疼痛:该类型患者由于创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