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静脉(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行THA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11比例分为参照组(n=71,采用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71,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静脉发生率与参照组静脉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静脉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可将其作为首选护理方案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子宫切术术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优质护理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发生疼痛比例、下肢静脉发生率、Homans征阳性率分别为11.1%、0.0%、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56%、44.4%、55.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明显的降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优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212-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我科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6例,术后并发门静脉形成7例,行保守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过保守治疗,7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的形成发生率高,尽早诊断并及时治疗可以获得很好临床疗效。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创伤后静脉形成(DVT)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30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0例DVT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30例骨创伤但未发生静脉患者作为对照组。选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C反应蛋白(CRP)含量进行测定,选用PT导出法对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选用散射比浊法对D-二聚体(D-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FIB、D-D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多部位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溶栓治疗之后FIB、D-D明显低于治疗之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D-D、FIB升高与年龄、骨折状况是骨创伤后静脉形成的影响因素。骨折状况越严重,年龄越大,那么静脉发生率、危险性就会越大,溶栓治疗对于骨创伤后静脉患者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 标签: 骨创伤 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给予双腿存在静脉情况的病人实施彩色doppler设备诊查的具体作用。方法回顾分析56例双腿静脉系统存在血栓的病人接受doppler设备扫检诊查临床资料,对病人的扫检档案进行查阅,归纳诊查的结果并以此对doplper的诊查作用进行判定。结果56例病人的血栓情况皆在手术及血管造影检查中得到证明,利用doppler设备扫检后,确定40例周围型血栓,8例中央型血栓,8例混合型血栓。doppler设备的诊查报告基本和手术及血管造影检查大体一致P>0.05,本组只有1例初次诊查时漏诊,随后经第二次扫检确定为混合型血栓,手术及血管造影检查准确比率是100%,dopper仪器扫检的准确比率是98.21%。结论由于彩色doppler设备可以在扫描之下取得血管系统的成片,且成片质量很高能够直接观察到血栓出现的位置以及阻塞的详情,能够显著提高双腿静脉系统存在血栓的病人诊查结果的准确率,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彩色doppler设备 腿部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合并急性下肢静脉(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妇科肿瘤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保守治疗10例和手术联合抗凝溶栓治疗6例,治疗2~3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彩超证实下肢静脉再通,无并发症发生,后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合并DVT引起重视,保守或手术治疗均有效。通过临床早期护理和实施健康教育,防止血栓再发和促进后期再通。

  • 标签: 妇科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神经内科要求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评估下肢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加以积极的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下肢静脉的形成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辅以下肢静脉预防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静脉的形成,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脑卒中 并发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塌渍联合气压疗法对颅脑损伤患者下肢静脉(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637例颅脑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有140例应用中药塌渍预防;163例行间歇性气压治疗(IPC)物理预防;151例行中药塌渍、气压疗法联合预防;有183例未实施中药塌渍、气压疗法预防。下肢静脉彩超或下肢CTV诊断DVT。结果中药塌渍预防组,DVT17例(12.14%);IPC预防组,DVT21例(12.88%)。中药塌渍、IPC联合预防组DVT11例(7.28%);未实施中药塌渍、IPC联合预防组DVT35例(19.12%)。中药塌渍、IPC联合预防组、中药塌渍预防组、IPC预防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实施中药塌渍、IPC联合预防组(P﹤0.05);中药塌渍、IPC联合预防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中药塌渍预防组或IPC物理预防组(P﹤0.05)。结论中药塌渍、IPC对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下肢静脉形成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中药塌渍、IPC联合预防效果更好。

  • 标签: 颅脑损伤 静脉血栓 中药塌渍 气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静脉形成(DVT)患者采取手术联合置管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将手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的急性DVT患者140例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静脉通畅情况、置管时间、术后随访并发症,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静脉通畅情况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置管时间与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急性DVT手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缩短置管时间,并降低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手术 置管溶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使用空气波治疗仪,探讨空气波治疗仪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预防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使用空气波治疗仪,观察手术5天后患侧膝关节的皮温、局部红肿、大腿及小腿的周径,下肢疼痛情况,对比术后未使用空气波治疗仪的患者。结果5天后患侧膝关节无红肿,大腿及小腿的周径和对侧相同,患侧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优良率达96%。而对照组5天患侧膝关节偶有红肿,大腿及小腿仍有轻度肿胀,患侧膝关节仍感疼痛,优良率仅70%。结论空气波治疗仪可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 空气波治疗仪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静脉穿刺方法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静脉置管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血栓症状、血栓累计的范围、静脉置管的角度和置管的预留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同时就上述因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股静脉穿刺置管静脉的发生率较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与血管壁之间的角度越大、置管的预留时间越长,则越有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则对血栓形成的影响不明显。结论不同静脉穿刺置管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临床应用效果也要分别开来,具体看待。

  • 标签: 深静脉穿刺方法 血栓形成 股静脉穿刺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