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及临床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患者静脉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采用AutarDVT风险评估表对216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临床护理干预,同时进行DVT监测,观察干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5.56%;术后24h高风险组患者DVT发生率高于低、中风险组(P〈0.05)。结论:高风险患者的发病率高于低、中风险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 标签: 风险评估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护理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折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入组的120例股骨近端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外,在术后第二天开始加用空气压力治疗仪。结果观察组并发下肢静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治疗护理加用空气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下肢静脉形成。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空气压力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静脉形成(DVT)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在减少THA后DVT发生的价值.方法从2010年1月~2014年1月中选取行THA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THA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包括DVT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功能锻炼、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四项.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术前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DVT基本知识评分、健康信念评分、术后功能锻炼开始时间及依从性、DVT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凝血功能、D-二聚体水平、蛋白S、蛋白C及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DVT基本知识评分和健康信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术后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为(0??62±0??24)天,对照组为(1??76±0??72)天,实验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优良率为90??0%(54/60),对照组为53??3%(32/6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肢体周径及体表温度、Homan征及Neuhof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蛋白C活性、蛋白S活性、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超声检查发现1例(1??67%)血流瘀滞,无DVT病例,对照组有7例(11??67%)血流瘀滞,3例(5??0%)DVT;两组均未发生肺栓塞,实验组血流瘀滞及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术前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显著降低THA术后DVT的发生风险.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静脉;危险因素;健康信念模式;健康教育AbstractObjectiveThevalueofpreoperativehealtheducationbasedonthehealthbeliefmodelinreducingtheincidencerateofDVTafterTHA??Methods120caseswereselectedfromJan??2010-Jan??2014,whichweredividedintoexperimentgroupandcontrolgroup(both60cases)randomly??ThecontrolgroupwasgivenTHAroutinenursingintervention,includinghealtheducation,functionalexercise,physicalanddrugprevention??Theexperimentgroupwasgiventhepreoperativehealtheducationbasedonthehealthbeliefmodelexcepttheroutineinterventionofcontrolgroup??DVTbasicknowledgescores,healthbelieflevelrating,postoperativefunctionexercisestarttimeandthetreatmentcompliance,theincidenceofDVTsymptoms,bloodcoagulationfunction,D-dimerlevel,proteinCandSandtheultrasonicexaminationofthetwogroupswereobservedbeforeandaftertheintervention??ResultsTheDVTbasicknowledgescoreandhealthbelieflevelratingoftheexperimentgroupafternursingintervention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controlgroup??TheaveragepostoperativefunctionexerGcisestarttimeofexperimentgroup(0??62±0??24d)wasobviouslyearlierthancontrolgroup(1??76±0??72d)??Thegoodrateofcomplianceofpostoperativefunctionexerciseinexperimentgroup(54/60,90??0%)wasobviouslybetterthancontrolgroup(32/60,53??3%)??TheperimeterandsurfacetemperatureofthelowerlimbsandtheincidenceratesofHomansignandNeuhofsignandD-dimerlevelinexperiment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在2008年3月到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成两组,对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21.67%,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都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降低人工膝关节置换后下肢静脉形成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1。

  • 标签: 护理干预 人工膝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高龄产妇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其剖腹产术后是否并发下肢静脉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妇产科进行剖腹产生产的高龄孕妇40例,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并选取同期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剖腹产手术的高龄孕妇40例,比较高龄孕妇在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术后下肢静脉的影响。结果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高龄产妇剖腹产后发生下肢静脉的仅有5例,而只采用常规护理的高龄产妇发生下肢静脉的有17例,采用X2检验,X2=9.0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下肢静脉的高龄产妇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后,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产妇治疗效果较好,恢复较快,预后较良。结论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于高龄产妇,剖腹产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较低,有效地预防其发生,且对于血栓的治疗效果较明显,产妇恢复较好,保证了产妇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龄 剖腹产 预防性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采取病例对照方法。将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认知干预。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肢在踝上10cm周径、膑下10cm周径和膑上10cm周径等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面认知干预可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率。

  • 标签: 认知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围产期实施护理干预对剖腹产产妇产后预防下肢静脉的效果观察。方法研究对象是自2013年5月初至2014年5月初在我院接受剖腹产术后的围产期产妇112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围产期产后护理,试验组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护理。对两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及有无静脉形成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试验组即护理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14%)较对照组即常规护理组(32.14%)小,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即护理干预组预防剖腹产围产期产妇下肢静脉的形成较对照组好,临床效果好、其产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减少了产后住院时间。

  • 标签: 剖腹产产妇 围产期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8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静脉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5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及表面温度、护理满意率及静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静脉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静脉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并发静脉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相关因素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抗栓泵与压力带对剖宫产手术产妇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35例产科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等分为常规护理组、单纯压力带组和抗栓泵+压力带组,比较三组产妇D-二聚体、血小板、凝血四项和下肢静脉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常规护理组术后D-二聚体浓度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内,单纯压力带组和抗栓泵+压力带组术后D-二聚体下降,其次三组凝血指标术后有所差异,单纯压力带组和抗栓泵+压力带组下肢静脉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抗栓泵联合压力带使用能改善产妇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可减少剖腹产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且其为机械性方法,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抗栓泵 压力带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下肢静脉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对83例行该手术的老年患者采取预防措施与护理资料的回顾。结论对LC术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积极采取DVT的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DVT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人 腹腔镜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静脉的发生及其预防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是否采用预防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取了预防下肢静脉治疗,另外3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没有采取预防血栓治疗为对照组。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预防措施和早期治疗,判断下肢静脉及肺栓塞形成的概率。结果治疗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只有1例在手术后形成静脉,采取有效治疗后均治愈,没有1例发生肺栓塞。对照组未采取预防血栓治疗,12例患者出现静脉,2例出现肺栓塞,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对下肢静脉的评估,强化风险意识教育,积极妥善地进行术前术后治疗,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下肢静脉形成几率。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 发生 预防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6例急性期下肢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这采用单纯的常规西药方法进行治疗,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根据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性期下肢静脉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期下肢静脉患者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患者急性期下肢静脉的形成概率,起到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 常规西医治疗 效果比较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56-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的特点。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例急性下肢静脉,13例慢性下肢静脉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急性下肢静脉形成后血管内径明显增宽,血栓表现为均质低回声图像;慢性血栓回声较高,血栓部位管腔无血流显示或血流充盈缺损,并可继发静脉瓣功能不全。其中中央型12例,周围型18例,混合型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诊断下肢静脉,并可较明确的诊断血栓的具体位置,为临床提供清晰的诊断资料,为有效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是治疗诊断下肢静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超声诊断 下肢静脉 血栓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手术后静脉检形成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入选病例均自愿接受骨科手术,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前为实验组预防性注射低分子肝素,术后为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不给予预防性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检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科手术患的预防效果更佳,实验组共5例患者出现了静脉检,对照组出现了12例,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对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检症状均消失。结论做好预防措施,可降低骨科患者静脉检发生率,抗凝、溶检疗法在血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静脉血检检塞 骨科手术 预防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超声在原发性和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疾病中的显像特征、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0条经临床和X线造影确诊的下肢静脉管进行探测,对其不同病因所致的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与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各自具备不同的超声特征,其2DE、彩色多普勒显像及频谱波形与测值亦不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区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为临床及手术提供准确诊断,并能术前定位、术后复查,具有无创、操作方便、可靠等优点,应作为下肢静脉管病变检查的首选。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静脉曲张 原发性 诊断
  • 简介: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预防并发症以及在并发症出现后如何进行合理的处理,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折的并发症种类繁多,与患者的因素、骨折的部位等密切相关,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分类方法。有些并发症与患者的年龄和身体健康情况密切相关,例如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容易出现认知能力甚至意识的障碍、心血管或肺部问题、泌尿系感染、电解质紊乱、褥疮等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和骨折的治疗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如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有些并发症则与手术密切相关,例如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创伤后关节炎和关节僵硬则是关节内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 标签: 骨折 创伤和损伤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联合溶栓抗凝治疗下肢静脉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联合溶栓抗凝治疗的下肢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干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联合溶栓抗凝治疗下肢静脉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溶栓抗凝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