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患者术后静脉(DVT)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发生率、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住院时间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形成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1%(P<0.05);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1周后D-二聚体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干预服务满意度为92.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1%(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骨科术后下肢DVT形成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骨科患者 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颅脑术后静脉方面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本院接受颅脑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应用双色球分组法进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不同时间腿径变化情况、静脉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于术后第7d及14d的膝上10cm及膝下10cm腿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颅脑术后静脉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减少术后机体腿径,降低静脉发生几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颅脑 术后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术后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后对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7月研究期间收治的82例骨科术后患者进行下肢静脉预防护理研究,采用双盲法将骨科术后患者分为甲组(41例,基础护理服务)与乙组(41例,优质护理服务),研究指标为下肢静脉形成情况、住院指标。结果:干预后,乙组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率低于甲组骨科术后患者,P<0.05;干预后,乙组骨科术后患者住院指标优于甲组骨科术后患者,P<0.05。结论:骨科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后可以有效降低其下肢静脉形成率,预防效果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骨科手术 住院指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妇科肿瘤术后在预防静脉(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给予妇科肿瘤术的老年患者58例,随机均分到对照组(常规术后干预)、研究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预防效果。结果:研究组下肢肿痛的概率更低,且住院时间更短(P<0.05)。在DVT发生率方面,术中两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接受妇科肿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DVT的发生风险,对患者预后有利。

  • 标签: 妇科肿瘤术 老年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9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45例)与常规护理组(45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加强双下肢静脉形成预防、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双下肢静脉形成以及肺栓塞、下肢肿胀等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双下肢静脉形成以及肺栓塞、下肢肿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

  • 标签: 护理干预 颅脑手术 昏迷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ICU患者下肢不同肌力对静脉形成的影响[1]。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医院接收的45例ICU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发生组(16例)和未发生组(29例),下肢分为4~5级肌力组(至少1个侧肢体肌力≥4级)和0~3级组(双下肢肌力≤4级)。比较两组左、右下肢肌力组与血栓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生组左下肢0~3级组血栓发生率为37.5%(6/16),4~5级组为18.75%(3/16);右下肢0~3级血栓发生率为31.25%(5/16),4~5级组为12.5%(2/16),未发生组左下肢0~3级组血栓发生率为37.93%(11/29),4~5级组为17.24%(5/29);右下肢0~3级血栓发生率为34.48%(10/29),4~5级组为20.68%(3/29)两组DVT发生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的ICU患者中,4~5级肌力发生DVT的较少,0~3级肌力发生DVT的较多,需要加强防控,预防静脉的形成[2]。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神经内科ICU 下肢不同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偏瘫脑梗塞患者中行早期运动护理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以偏瘫脑梗塞患者8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参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采用早期运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脑梗塞 偏瘫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下肢DVT患者30例纳入研究,入组对象均接受导管直接溶栓治疗,对比治疗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和患侧膝上下部位周径差,同时观察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7d后,患者静脉通畅评分和患侧膝上下部位周径差均低于治疗前,且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导管直接溶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术中护理在减少下肢静脉形成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本院手术患者,本次实验在2020年10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4月,实验对象人数为100例。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为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概率、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概率相比,实验组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参数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细致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相比,实验组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手术室术中护理中预防性护理干预的表现优于一般护理干预,其在降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概率、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水平方面表现优异。

  • 标签: 手术室术中护理 一般护理干预 预防性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人工关节置换的外科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还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也可以消除膝关节的疼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恢复膝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它主要针对那些膝关节严重受损的患者,在不能通过合理治疗恢复时可以通过置换手术治疗的。但术后也极易出现下肢静脉等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积极有效的预防护理,能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故本研究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进行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科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预防下肢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骨科术后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下肢静脉患病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骨科术后患者 优质护理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ICU患者的护理方案,论证早期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根据电脑随机将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48例ICU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接受早期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更好的预防了下肢静脉的发生,而且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早期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实现更理想的预后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系统化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的防治和护理措施。 方法 以我院2017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病历和护理资料,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的防治和护理措施。 结果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们认为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缺少运动、肥胖、手术因素、术后入水量不足等。可以通过抬高下肢、活动踝关节、机械加压等护理措施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 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极其影响患者的预后,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做到预防为主,制定全程防治方案。

  • 标签: []恶性肿瘤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多路径溶栓治疗下肢静脉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于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开展研究,将70例下肢静脉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各35例。患者均采取多路径溶栓治疗。对比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的效果差异。结果 护理干预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为97.1%,对照组为82.9%,前者更高(P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多路径溶栓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下肢静脉预防过程中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进行针对性研究。方法:抽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应用手术室术中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术后各项凝血指标和下肢静脉发生率差异进行验证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各项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差异验证结果为:实验组患者的术后PT(凝血酶原时间)、D-D(D-二聚体)、FDP(尿纤维蛋白降解物)和Fbg(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下肢静脉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术中护理能通过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及术后予以的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改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从而有助于避免下肢静脉的发生,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面作用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术室术中护理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采取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集束化护理,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为4.55%、护理满意度为97.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对照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为18.18%、护理满意度为86.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62、4.423、3.880,P

  • 标签: 脑出血手术 集束化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主体,从中筛选出78例以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各39例,评价对比两组下肢静脉、不良反应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发生下肢静脉和不良反应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统计结果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大鼠下肢静脉(DVT)模型,探讨组织因子(TF)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TF小干扰RNA(siRNA)特异性沉默TF表达,转染大鼠成纤维细胞RFL-6,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转染效率。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进行动物预处理及分组,72只雄性6~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30只)、抑制组(30只),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进行开腹手术,不结扎静脉,模型组行开腹手术结扎静脉构建DVT模型,抑制组在模型组基础上行TF siRNA预处理。分别于术后2、8、24、48、72 h处死大鼠,取血清样本,RT-PCR实验检测不同组别大鼠血样中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P选择素(P-selection)及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水平,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数据间均数比较采用SNK-q检验;Spearman检验分析TF与各生物学指标在血栓形成中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静脉中TF、TFPI、P-selection、PSGL-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 [TF,1.54±0.12、1.02±0.03、1.03±0.02(t=11.322,P<0.05);TFPI,1.47±0.21、1.04±0.03、1.03±0.04(t=9.382,P<0.05);P-selection,1.59±0.12、0.95±0.05、1.03±0.03(t=12.720,P<0.05);PSGL-1,1.47±0.14、0.96±0.03、1.08±0.04(t=10.24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术后静脉中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量均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 [TF,(102.42±8.42)、(56.32±5.64)、(52.43±6.32) ng/L(t=14.230,P<0.05);TFPI,(42.43±4.45)、(36.43±3.42)、(38.43±4.10) μg/L(t=10.188,P<0.05);P-selection,(34.32±4.43)、(21.32±3.24)、(23.43±3.20) μg/L(t=9.272,P<0.05);PSGL-1,(1 432.43±110.42)、(832.43±32.43)、(845.43±43.84) μg/L(t=10.05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模型组大鼠术后2、8、24 h时静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 [TF,1.54±0.12(t=7.282,P<0.05),1.61±0.21(t=6.640,P<0.05),1.97±0.22(t=8.022,P<0.05);TFPI,1.47±0.21(t=11.022,P<0.05),1.50±0.18(t=12.103,P<0.05),0.52±0.20(t=11.039,P<0.05);P-selection,1.59±0.12(t=11.651,P<0.05),1.68±0.20(t=9.022,P<0.05),2.23±0.31(t=7.292,P<0.05);PSGL-1,1.47±0.14(t=8.023,P<0.05),1.60±0.23(t=7.026,P<0.05),2.20±0.34(t=8.554,P<0.05)],模型组大鼠术后2、8、24 h时静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量也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TF,(102.42±8.42) ng/L(t=7.166,P<0.05),(135.43±8.53) ng/L(t=9.025,P<0.05),(158.76±22.32) ng/L(t=12.305,P<0.05);TFPI,(42.43±4.45) μg/L(t=15.021,P<0.05),(51.42±5.43) μg/L(t=11.353,P<0.05),(68.64±6.87) μg/L(t=13.004,P<0.05);P-selection,(34.32±4.43) μg/L(t=8.023,P<0.05),(42.43±5.11) μg/L(t=12.020,P<0.05),(59.56±8.31) μg/L(t=10.266,P<0.05);PSGL-1,(1432.43±110.42) μg/L(t=8.102,P<0.05),(1 544.32±96.43) μg/L(t=10.442,P<0.05),(1703.42±117.46) μg/L(t=9.2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至术后24 h时达最高水平。模型组大鼠术后48 h及72 h静脉中TF、TFPI、P-selection、PSGL-1 mRNA表达水平出现降低趋势。抑制组大鼠术后2、8、24、48、72 h时静脉中TF、TFPI、P-selection、PSGL-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 [TF,0.43±0.01、0.53±0.01、0.59±0.02、0.61±0.03、0.62±0.01、2.02±0.22、2.02±0.24(t=14.385,P<0.05);TFPI,0.45±0.02、0.50±0.02、0.58±0.02、0.60±0.02、0.61±0.03、0.51±0.18、0.50±0.20(t=13.022,P<0.05);P-selection,0.34±0.03、0.55±0.03、0.67±0.04、0.60±0.02、0.55±0.03、2.02±0.16、1.79±0.14(t=15.335,P<0.05);PSGL-1,0.40±0.02、0.54±0.02、0.71±0.04、0.62±0.03、0.57±0.03、1.84±0.16、1.65±0.15(t=10.28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制组大鼠术后2、8、24、48、72 h时静脉中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 [TF,(34.64±5.64)、(50.53±10.54)、(65.43±11.42)、(48.42±12.42)、(38.42±10.24)、(102.32±7.43)、(93.43±6.48) ng/L(t=12.473,P<0.05);TFPI,(21.42±9.40)、(29.42±6.75)、(37.53±5.48)、(32.43±10.48)、(24.54±6.63)、(57.65±6.40)、(53.23±4.30) μg/L(t=11.255,P<0.05);P-selection,(13.42±2.23)、(15.54±3.02)、(18.76±2.43)、(15.43±1.43)、(11.43±2.03)、(43.43±5.03)、(37.65±5.11) μg/L(t=12.336,P<0.05);PSGL-1,(588.54±98.53)、(645.32±103.42)、(785.54±120.32)、(677.76±124.43)、(544.65±109.43)、(1 343.53±75.43)、(1 197.32±89.32) μg/L(t=8.10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制组大鼠术后2、8、24 h时各观察指标呈增长趋势,至术后24 h时达最高水平,但静脉中P-selection、PSGL-1 mRNA表达水平和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量均呈现降低表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VT模型中,大鼠静脉中TF表达水平与TFPI(r=0.632,P<0.05)、P-selection(r=0.513,P<0.05)、PSGL-1(r=0.651,P<0.05)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大鼠DVT模型静脉中,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量与血栓形成进程有关,TF表达与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存在正相关,P-selection、PSGL-1可通过介导内皮细胞黏附影响TF表达,调节血栓形成。

  • 标签: 组织因子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P选择素 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在下肢静脉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延续护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自护能力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高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抗凝治疗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中应用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和抗凝治疗达标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延续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运用针对性护理的方式面向接受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此种护理模式对下肢静脉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所有接受盆腔炎手术并接受了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中选择7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研究组接受针对性护理的患者39人纳入研究组,普通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几率。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栓情况可知,在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地护理工作对于减低下肢静脉的发生几率有显著地促进作用,研究组对比数据结果较之普通组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盆腔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