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在下肢静脉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110例下肢静脉患者,患者均于出院后持续接受抗凝治疗,患者选自于2022年2月-2023年10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延续性护理,5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55例)。护理后观察干预效果,记录各方面(用药、行为、饮食)依从性情况、并发症(血栓静脉炎、患肢皮肤紧张、下肢红肿)发生情况,检测护理满意度评分、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心理健康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依从性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心理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下肢静脉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依从性及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标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老年缺血性脑卒中40例,时间在2022年8月—2023年8月。按照不同护理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标准化护理),两组护理前后并发症情况、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数据较低(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结论 标准化护理的应用,有效减少下肢静脉的发生,促进疾病有效恢复。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对其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病例筛选为在我医院接受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1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防性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各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最终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促进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 标签: 腰椎骨折 内固定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效果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下肢骨折患者静脉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在2022年03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中选取78例进行分析。遵从双色球法分组,基础组39例实施基础护理干预模式,分析组39例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评析指标:二组的生活质量水平、住院时长、静脉发生率。结果:在干预后,分析组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基础组,且住院时长较短(P<0.05);分析组的静脉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可以使下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同时,还可缩短住院时长,减少静脉形成,值得使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模式 下肢骨折 生活质量水平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效果。方法 筛选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骨科特殊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和血流速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科特殊护理能预防下肢静脉,提升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特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分级护理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静脉形成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人员在选择于我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1年12月-2023年8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60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30例为两组平均例数,传统护理及风险分级护理为两组患者需要接受的护理模式,观察静脉形成率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且静脉形成率明显较低,比较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风险分级护理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静脉形成及生命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风险分级护理 膝关节镜手术 深静脉血栓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下肢静脉预防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3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择140例泌尿系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70例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参照对照组)联合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依从性、术后下床和自主活动时间、下肢静脉发生率。结果: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更高,差异显著(P<0.05);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和自主活动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干预之后观察组中没有出现术后下肢静脉患者,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缩短下床和自主活动时间,从而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预防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泌尿系结石围术期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管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对神经外科患者静脉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2022年1月-2023年12月的100例患者,随机数字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PDCA管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比较深静脉发生率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静脉发生率更低(P<0.05),血小板、纤维蛋白质水平更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更长(P<0.05)。结论:PDCA管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用于神经外科中以及预防患者术后静脉的发生,改善凝血功能指标,减少静脉的危险因素。

  • 标签: PDCA管理 空气压力波 神经外科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特殊护理在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我院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老年)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0例)实施骨科特殊护理,对照组患者(40例)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骨科特殊护理予以干预,其干预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骨科特殊护理 老年患者 下肢骨折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品管圈的术后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 :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间开展本次对比实验。纳入实验样本均是在我院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患者(共计100例),所有参与者进行双盲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纳入50例患者,将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分析作为此次研究价值的参考依据。结果:观察组效果较为理想且可实施性能较高,考察各项指标评分均显优,较另一组(P<0.05)实验数据有价值体现。结论:基于品管圈的术后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有效实施,其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下肢骨折 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主动康复训练装置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以1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下肢静脉、关节脱位概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概率为2.00%,低于对照组14.00%(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关节脱位概率为2.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9/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6%(48/50),高于对照组(70.00%(35/50)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关节脱位概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

  • 标签: 下肢主动康复训练装置 老年髋关节 置换术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全面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内采取了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传统组(n=53)和早期组(n=53)。传统组采用传统护理,早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内下肢静脉形成率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照。结果 传统组内下肢静脉出现率比早期组内更高,数据间差异性大(P<0.05)。传统组内下地行走所需时间、直腿抬高所需时间以及屈膝90°所需时间比早期组内更长,数据间差异性大(P<0.05)。结论 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方式能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静脉的概率,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综合护理+早期活动量表预防老年胃肠癌患者术后静脉的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在本医院行胃肠癌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使用双盲法分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联用早期活动量表和循证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术后静脉发生率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前后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术后静脉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2.5%<15%),干预后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均改善得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循证综合护理+早期活动量表应用于老年胃肠癌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术后凝血功能,降低静脉发生风险。

  • 标签: 循证综合护理 早期活动量表 胃肠癌手术 老年患者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结合物理疗法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卧床患者为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与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钙+物理疗法)。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流变学指标及DVT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PTT、PT、T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及全血高/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与物理疗法联用可降低老年卧床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改善其凝血功能及血流状态。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物理疗法 长期卧床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呼吸引导踝泵运动在下肢骨折患者静脉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深呼吸引导踝泵运动。分别比较两组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深呼吸引导踝泵运动,可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

  • 标签: 深呼吸引导踝泵运动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管理理论护理对ICU重症患者静脉形成发生率降低的实际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本院ICU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目标管理理论护理)和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形成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0.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目标管理理论护理可有效降低ICU重症患者静脉形成的发生率并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目标管理理论护理 ICU重症患者 深静脉血栓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性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中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本院接收的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以随机法分组,各19例。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子宫切除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性护理。对比术后DVT发生情况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术后DVT发生占比更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 集束性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标签: 集束性护理 子宫内膜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下肢静脉形成、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ICU2023年3月~2024年2月接收的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选择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静脉、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以及失禁相关性皮炎的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下肢静脉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及护理后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避免静脉的形成,有效降低患者相关性皮炎的发生机率与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危重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失禁相关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标准化护理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压疮、静脉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开展标准化护理,就两组患者压疮、静脉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压疮、静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压疮、静脉预防中的效果突出,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急性期脑梗死 压疮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下肢静脉形成、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ICU2023年3月~2024年2月接收的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选择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静脉、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以及失禁相关性皮炎的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下肢静脉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及护理后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避免静脉的形成,有效降低患者相关性皮炎的发生机率与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危重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失禁相关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