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盆腔疾病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盆腔疾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围术期预见性护理。结果:在下肢静脉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5.00%,对照组为25.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在行盆腔疾病手术的患者护理中,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方案制定,考虑患者的需求和特殊情况,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尊重,提升了护理的个性化程度,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通过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降低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手术安全性,值得参考。

  • 标签: 围术期 预见性护理 盆腔疾病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 作者: 孙鹏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6-05
  • 机构:苏州市吴中区尹山湖医院 江苏苏州  2151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DVT)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到本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52例患者并均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常规质量管理,实验组采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与下肢DVT发生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PT、APTT及TT指标水平均高于参考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凝血情况,预防术后下肢DVT。

  • 标签: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 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患者下肢静脉形成、失禁相关性皮炎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归纳样本:60例重症患者;归纳时间:2022.12月-2023.12月,分组基准;数字表划分法,A、B两组分别纳入(n=30);前者:实行常规护理服务;后者:提供集束化干预策略,而后对干预效果实施比对。结果:统计学评估后,B组所获效果更加优异,在下肢静脉形成率、生活质量(FACT-G)、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情况方面体现,均显优A组(P<0.05)。结论:在对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方案的横向选择中,建议优先采纳文中B组方案,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静脉形成率、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还可极大减轻失禁性皮炎的严重程度,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危重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失禁相关性皮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盆腔疾病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盆腔疾病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围术期预见性护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比较方面,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在行盆腔疾病术患者的护理中,可以通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术后恢复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医患沟通以及实施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措施,从而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参考。

  • 标签: 围术期预见性护理 盆腔疾病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科术后静脉栓塞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骨科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在实验组中使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骨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标准化介入溶栓治疗下肢静脉患者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0例标准化介入溶栓治疗下肢静脉患者以电脑抽号法分为两组内均含有25例患者的研究组、对照组,将程序化护理给予前组,将常规护理给予后组,之后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SAS、SD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标准化介入溶栓治疗下肢静脉患者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明确。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标准化介入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手术已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手术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的出现。其中,术后并发症是引起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之一,下肢静脉(DVT)被认为是最普遍的并发病,它的出现频次超过30%。因此,如何有效预防DVT成为当前外科手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术前准备工作逐渐成了一项重要的环节。术前准备工作的目的是提高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 标签: 术中体位改变 开腹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握拳旋腕运动护理用于淋巴瘤PICC置管患者中的效果,及对降低上肢静脉发生率的效果。 方法: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收治的淋巴瘤PICC置管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n=30)、研究组(n=30),分别开展常规护理、握拳旋腕运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上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后14d、28d时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握拳旋腕运动护理用于淋巴瘤PICC置管患者中,可降低上肢静脉发生率,改善D-D水平。

  • 标签: 握拳旋腕运动护理 淋巴瘤PICC置管 上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骨科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尤其是在交通事故、坠落伤和高能量创伤等情况下,骨折患者常伴有多发伤、休克和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这些急危重症不仅危及患者的生命,还对治疗和康复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对骨折患者的护理不仅要关注骨折本身的治疗,还需重视DVT的预防和管理。近年来,针对骨折患者DVT的护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规范的护理措施和预防策略,如早期活动、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等,显著降低了DVT的发生率。本文将综述骨科骨折急危重症的护理要点和骨伤病人静脉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

  • 标签: 骨科骨折 急危重症 护理 深静脉血栓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褥期静脉栓塞症(VTE)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以200例产妇为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TE将患者分为VTE组(n=13)和非VTE组(n=187)。收集产妇一般资料,分析影响VTE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VTE组与非VTE组年龄、生产方式、妊娠次数、糖尿病、高血压占比,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76)、生产方式(OR=2.223)、妊娠次数(OR=2.493)、糖尿病(OR=2.499)、高血压(OR=3.097)、D-D(OR=2.962)与产褥期VTE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产褥期VTE的发生与年龄、妊娠方式、分娩方式、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D-D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干预控制,减少VTE的发生。

  • 标签: 产褥期静脉血栓 栓塞症 高危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PICC置管后静脉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本文旨在探讨老年PICC置管后静脉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要点,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及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预防与护理策略,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 标签: 老年人 PICC 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影响产褥期静脉栓塞症的因素以及防护措施。方法:收集我院产科孕产妇基本资料进行研究,对发生静脉栓塞症的产妇身体基本情况和凝血指标等进行研究和对比。结果:患者在年龄大于35周岁,剖宫产等因素都会增加静脉栓塞症的发生且好发于产后14天内,多出现静脉栓塞症,混合型血栓患者居多。结论:发生产褥期静脉栓塞症多在产后14天内,发生血栓部位广,年龄超过35岁,有剖宫产的产妇,应加强护理,采用抗凝血治疗方案。

  • 标签: 产褥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 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分析PICC置管后肿瘤患者并发静脉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2月~2023年8月之间接收的PICC置管肿瘤患者158例,分为对照组137例,没有出现静脉;观察组21例,已经发生静脉。对全部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形成静脉的原因。结果:年龄>60岁、静脉史、化疗剂液<3d、D⁃二聚体>0.5mg/L为静脉高发因素。结论:肿瘤患者在PICC置管前,需要对危险性因素进行全面的筛选分析,确保置管之后选择合理的护理措施,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静脉发生概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产生积极的作用。

  • 标签: PICC置管 肿瘤患者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预防性护理在预防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压疮和下肢静脉方面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研讨。方法:设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为研究期限,择选50例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依据,遵循“平行序贯分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每组归入(n=25),分别命名为参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前者常规护理服务,给予后者预防性护理服务,而后进行数据收集,疗效比对。结果:统计学评估后可知,采用预防性护理服务的研究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均显优参照组(P<0.05)。结论:在本次实验中,侧重对预防性护理在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研讨,旨在利用对比方式,使其优秀影响价值得以体现,结局所得明确,此项干预策略不仅能切实降低压疮和下肢静脉发生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还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收获其满意度提高,应用价值确切。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老年脊柱骨折术后 压疮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穴位贴敷联合间歇充气泵对卒中后偏瘫患者预防静脉(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011月-2023.01,1年内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40例,保持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接受穴位贴敷和间歇充气泵治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