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妊娠期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CM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1例妊娠期初诊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30例非妊娠育龄期女性初诊CML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羟基脲加伊马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1年后评估患者疗效。结果11例患者中,3例为孕晚期,选择继续妊娠,行剖宫产,婴儿随访至今无异常;8例为孕早期或中期,选择放弃妊娠。观察组11例均获得血液学缓解,其中8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另3例未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CML罕见,治疗效果与非妊娠期CML相当,处理方式建议根据CML的孕周、孕妇生育期望等状态综合考虑。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慢性,BCR-ABL阳性 妊娠 伊马替尼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合并假性低血糖的病例进行总结,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2011年收治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均排除糖尿且未发现低血糖的临床症状。运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结果4例患者空腹血糖值均低于正常数值。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有合并假性低血糖发生的可能。

  • 标签: 慢性粒细胞性 白血病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检测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对郴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儿采取流式细胞分析,并选40例正常儿童的骨髓进行四色荧光抗体组合式检测,再进行微小病灶残留检测,总结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本组40例患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出37例为有效MRD免疫表型组合;PCR则检出19例为MRD融合基因或IgH/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细胞形态学在诱导治疗后的20例患儿的MRD阳性检出率为65.0%;流式细胞检测术的检出率达到95.0%,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微小残留病灶检测中,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术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有利于临床评估,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覆盖范围,临床实践意义重大。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微小残留病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通过本病例报道了解子宫肌瘤容易漏诊急性粒细胞白血常见原因,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类似病例起提示作用。方法叙述本病例的诊疗过程,提示子宫肌瘤漏诊急性白血的原因。结果本病例按子宫肌瘤常规治疗,于6月后死亡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结论患子宫肌瘤的中年女性容易合并其它疾病,对接诊类似病例要仔细检查,合理分析,必要时会诊。

  • 标签: 子宫肌瘤 白血病 漏诊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78-011
  • 简介:急性髓系白血细胞(acutemyeloidleukemiastemcell,AMLLSCs)的存在已被公认。AMLLSCs是正常的造血干/祖细胞被转化而形成的,但其形成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主要综述AMLLSCs形成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调控和参与AMLLSCs形成时的浓度依赖性。

  • 标签: 白血病干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转录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双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的临床疗效及PML-RARa融合基因转变情况。方法本中心自2014年6月以来,共收治APL患者39例,按照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治疗指南(2014版),对其中23例APL患者予ATO+ATRA双诱导,联合小剂量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序贯应用ATO+ATRA,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治疗早期因脑出血死亡,1例患者因未定期化疗复发,1例患者治疗后期中枢复发,其余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达91.3%,开始诱导至完全缓解平均26.5±3.5天。结论双诱导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大部分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可长期生存。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简介:自我更新和抗药性是白血细胞的重要特征,为阐明N—cadherin参与维持白血细胞特征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CD34细胞系KG1a为研究模型,确定N—cadhefin在维持白血细胞自我更新和抗药性中的作用。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N—cadherin阳性及N—cadherin阴性两群细胞,采用集落培养及化疗药物VP16分别处理两群细胞,比较二者的体外增殖及自我更新能力,以及VP16作用于两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显示:N—cad—herin阳性的KGla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高于N—cadherin阴性细胞。VP16作用于N—cadherin阳性细胞的IC50(220μmol/L)显著高于N—cadherin阴性细胞(151μmol/L)(P=0.04);N—cadherin介导的黏附参与了N—cadherin阳性细胞的抗药性。结论:N—cadherin在维持白血细胞自我更新和抗药性的特征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N—cadherin 白血病干细胞 自我更新 抗药性
  • 简介:急性白血(acuteleukemia,AL)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年发病率为(2-4)/10万,虽只占人类恶性肿瘤的5%,但危害人类健康极甚,其在青壮年中发病率较高,占儿童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一位。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发病机制 靶向治疗
  • 简介:维A酸时代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临床上表现为骨髓或外周血中异常的早幼粒细胞聚集,血纤蛋白原减少,易发生严重的出、凝血并发症,以致患者早期死亡。瑞典学者Hillestad在1957年报道了3例患者.病程表现极其凶险并具有严重的出血倾向。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到大量早幼粒细胞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诱导分化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采用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蒽环类药物诱导缓解治疗,诱导缓解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巩固治疗,ATRA、三氧化二砷和常规化疗交替维持治疗的初治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近期疗效。通过分析患者总生存(OS)率和无瘤生存(DFS)率,评价该方案的远期疗效。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评判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48例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7.5%(42~8),达完全缓解的时间为(30.7±4.6)d;年龄是影响完全缓解率的惟一因素。48例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87.5±4.8)%、(85.4±5.1)%、(78.3±6.7)%;进入完全缓解后治疗的42例患者的1、3、5年DFS率分别为(97.6±2.4)%、(93.9±4.2)%、(89.5±5.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危险度分层、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均与DFS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初治APL患者采用ATRA联合葸环类药物诱导缓解治疗,诱导缓解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巩固治疗,ATRA、三氧化二砷和常规化疗交替维持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诱导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维甲酸 蒽环类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修饰 T细胞(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 CAR-T)免疫治疗技术是一门基因工程技术,经过 30年的发展,已在治疗血液肿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CAR-T 细胞免疫技术在白血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免疫治疗 CAR-T 淋系白血病 髓系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在诱导缓解期粒细胞缺乏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4例初诊急性白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诱导缓解期粒细胞缺乏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在诱导缓解期均出现Ⅳ度骨髓抑制,112例伴有发热咳嗽症状,31例发生口腔感染,28例发生胃肠道感染,6例发生肛周感染,2例发生皮肤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及相关护理措施症状均于出院。结论急性白血儿童在诱导缓解期容易发生粒细胞缺乏,除了常规的护理外,还要加强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家属做好患者的口腔、肛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的观察与护理,减少患者粒细胞缺乏期的感染率发生,使其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

  • 标签: 儿童急性白血病 诱导缓解期 粒细胞缺乏期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在诱导缓解期粒细胞缺乏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选择本院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 124例初诊急性白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诱导缓解期粒细胞缺乏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在诱导缓解期均出现Ⅳ度骨髓抑制, 112例伴有发热咳嗽症状, 31例发生口腔感染, 28例发生胃肠道感染, 6例发生肛周感染, 2例发生皮肤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及相关护理措施症状均于出院。 结论 急性白血儿童在诱导缓解期容易发生粒细胞缺乏,除了常规的护理外,还要加强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家属做好患者的口腔、肛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的观察与护理,减少患者粒细胞缺乏期的感染率发生,使其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

  • 标签: 儿童急性白血病 诱导缓解期 粒细胞缺乏期 护理
  • 简介:为了从整体水平上研究PML-RARα融合蛋白的致白血作用,建立了仅在髓系细胞中表达PML-RARα融合基因的转基因小鼠。通过表型分析发现一个单系的3只hCG-PML-RARα转基因小鼠在1-5个月时发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从而说明MP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在白血的发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ML-RARΑ融合基因 转基因小鼠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化学染色法在急性白血(AL)分型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白血患者50例,应用细胞化学染色中各亚型三种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急性白血患者分型中P0X、CE、PAS区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ANLL),NAE用于判定粒系与单核系白血的区分。结论细胞化学染色是急性白血确诊分型和鉴别诊断客观指标,提高急性白血的诊断率,方法稳定,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白血病 细胞化学染色 分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的发病率病因、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和母儿预后.方法对4例妊娠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患者的现病史、临床表现、骨髓穿刺检查结果进行分型,按不同分型采用个性化化疗方案控制病情,对产前存在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适时终止妊娠,观察母儿预后.结果我院同期妊娠合并白血的发病率为10.74/10万均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其中妊娠早期急性粒细胞白血部分分型(M2型)1例占25%,妊娠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M3型)2例占50%,妊娠中期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M4型)1例占25%.仅1例存在装修接触史.经个性化疗后1例M2型早孕患者因胚胎停育行清宫术后病情完全缓解.1例M4型孕中期患者拒绝化疗,于妊娠21周自然流产之后患者失随访.1例孕晚期M3型患者经化疗病情稳定后于妊娠33周行剖宫产术分娩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另1例孕晚期M3型患者并发DIC,经纠正DIC和贫血后行剖宫产术,分娩一健康新生儿术后因出血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共出血3500ml,术后经化疗病情完全缓解.结论接触化学物质与该病发生有一定关系.妊娠合并白血可致胚胎停育、流产及胎儿生长受限,孕产妇易并发贫血、血小板减少和DIC,产时及产后易发生出血.母儿预后取决于及早诊断、化疗、对症治疗和适时终止妊娠.关键词妊娠;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诊断;治疗;预后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83-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AM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103例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通过PCR技术对其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进行检测。结果:在103例患者样本中所检测到的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点突变(FLT3-TKD)、核磷蛋白1(NPM1)基因突变、神经母细胞瘤RAS癌(NRAS)基因突变、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基因突变、人类原癌基因C-KIT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4.3%、3.3%、14.3%、12.4%、5.6%、10.6%和18.8%;NPM1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骨髓幼稚细胞比例高(P=0.0105),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低(P=0.0285),而C-KIT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高(P=0.0255)。结论:AM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细化了基于核型的AML危险度分层,其中FLT3-ITD、NPM1、C-KIT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联。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遗传学特征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