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放射性损伤对人类造成近期及远期的严重损害,有关对放射性损伤的防治有了一些进展。方法:对国外放射性损伤的防治近些年的进展作一综述。结果: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关于放射性损伤的文章,以“放射性损伤”或“radiationinjury”为检索词检索。选择文章与放射性损伤防治有关,初检得到80余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放射性损伤防治的文献35篇进行综述。结论:放射造成的肺脏、心脏、胃肠道、肾脏、肝脏、皮肤、血液、DNA等损伤,针对这些损伤的防治有多种药物

  • 标签: 放射性损伤 药物 防治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常见不同剂型的药物服药时,应选用用水量的多少及注意事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是主要针对医院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为提高医院的临床诊治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2010年1-12月门诊的7000张处方,对其中包含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系统地统计和分析。结果抽查之后,发现在这7000张处方中,有3050张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3.5%。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638张,口服抗菌药物共2412张。抗菌药品的种类高达71种,其中包括口服药物、注射药物以及其他类型的药物制剂。从门诊的抗菌药物金额方面来看,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使用量相对较大。结论从医院门诊部的抗菌药使用情况上看,基本较合理,但是在某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保证医院临床治疗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治疗的效果,提升医院的信誉度。

  • 标签: 门诊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治疗加辅助给氧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高原地区小儿肺炎的临床情况。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行单纯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行药物治疗加辅助给氧治疗。分别对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于2组患儿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并统计患儿发热肺阴影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肺阴影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加辅助给氧治疗高原地区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肺炎 小儿 高原地区 给氧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其他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联合应用时,在缩小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突变选择窗的作用。方法选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及奈替米星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同时选择4种临床常用的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进行试验。应用E试验法测定4种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和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MIC;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4种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单药及联合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后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防耐药突变浓度,计算选择指数,根据联合前后选择指数的变化,观察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后对其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单药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6、〉32、16、32;联合阿米卡星后其选择指数分别为:1、2、4、4;联合妥布霉素后其选择指数分别为:2、2、8、8;联合奈替米星后其选择指数分别为:2、4、8、16。结论4种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在分别联合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后,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突变选择窗明显缩小,可以有效减少耐药突变株产生,以联合阿米卡星后的作用最为明显。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氨基糖苷类 耐药突变选择窗 联合用药
  • 简介:首先要戒掉"没事乱吃药"的习惯,其次是了解自己是否属于药物性肝损伤的高风险人群,最后在服用任何药物的时候,都要注意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用药剂量、疗程以及自己将可能面对的风险。笔者曾经接触到一个比较极端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一名年轻女性为了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而长期服用中药,2年后因肝衰竭死亡。

  • 标签: 肝损伤 药物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 药品说明书 用药剂量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门诊和住院处方1200张,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1200张临床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602张,占50.17%;单一用药72.76%,二联用药24.92%,三联用药2.33%;从药物的使用频率来看,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和头孢西丁的使用频率较高,分别占13.46%、10.45%、7.97%、7.81%和7.14%。结论我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某县级综合医院麻醉镇痛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县级综合医院2010-2012年麻醉镇痛药物使用数量、消耗金额、DDDs及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该院麻醉镇痛药物年销售金额分别为17.1050万元、28.3398万元、35.8552万元,注射剂占总年销售额的89.56%、95.27%、95.88%,用药频度(DDDS)居前3位的分别是盐酸瑞芬太尼、丙泊酚注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结论该院麻醉镇痛药物临床应用不合理,癌症镇痛麻醉药物给药方式肌注多于口服,连续使用存在超剂量不合理现象,麻醉镇痛药物临床处方应遵循以硫酸吗啡缓释片等口服剂作为晚期癌症患者的首选止痛药应用,对重度疼痛患者应选用强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辅助药物联合用药。

  • 标签: 麻醉镇痛药物 应用分析 用药频度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收集科室常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如抗生素配置过早、配置药物的溶媒选择不正确、忽视了药物配伍禁忌、不能正确执行无菌操作等。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加强护理操作中重点环节的管理,同时加强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能力培训,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输液 药物不良反应 防范措施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普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及应对措施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163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药师是否参与抗菌药物使用,将163例患者分为非干预组和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抗菌药合理应用比例、手术切口感染率、平均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抗菌药合理应用比例为83.5%(71/85),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5.3%(81/85),平均住院时间为(11.4±2.3)d,非干预组患者抗菌药合理应用比例为57.6%(45/78),切口愈合优良率为82.1%(64/78),平均住院时间为(18.5±2.1)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普外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导,能显著提高抗菌药合理使用比例,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普外科 抗菌药物
  • 简介:为了比较高效他汀类药物与低效他汀类药物使用者的糖尿病发生率,英国哥伦比亚大学对加拿大6个省和英国以及美国的两个国际数据库的人群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年龄≥40岁,纳入了于1997~2011年间因主要心血管事件或手术入院治疗并开始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共136966名。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糖尿病 主要心血管事件 风险 哥伦比亚大学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物流产引发大出血的原因、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48例实施药物流产引起大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制定护理措施,对病情严密观察,并做好手术准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48例药物流产引起大出血的患者中,46例进行清宫术止血,2例剖腹探查异位妊娠切除术,效果均比较满意。结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遵守用药禁忌症,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应该不断的提高护理的质量。

  • 标签: 药物流产 大出血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见抗感冒药物主要成分的药理特性及药物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几种常用抗感冒药物,记录其药品名与通用名,分析药物主要成分的药理特性,制定用药建议。结果常用抗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主要有六种特性,即解热镇痛、收缩血管、镇咳祛痰、抗病毒、中枢兴奋、抗组胺。结论不同的抗感冒药物主要成分不同,针对性也有差异,应根据药物的适应症来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抗感冒药 药理特征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洗胃插管术是抢救口服药物中毒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如何正确的应用插管技术,掌握插管技巧是及时有效地清除毒物,减少毒物吸收,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具体从置管的体位,胃管插管的途径、深度,插管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置管技巧 药物中毒 洗胃插管术
  • 简介:摘要抗心律失常是一类用于治疗心脏结律紊乱的药物,市场上种类繁多,临床上如何科学、合理的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治疗各种原因引发的心律失常是当今医务人员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就近几年来人们比较关注和熟悉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作用机制、药效及应用概述如下。

  • 标签: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一直是精神科中的一大难题,患者的复发次数越多,病情就更加难治,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减少30%的复发次数。虽然现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有相当大比例的人群对药物治疗反应欠佳甚至无效,这导致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增加医疗费用,并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一个病例来阐述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概念、可能导致难治的因素、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和药物治疗。

  • 标签: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