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树突表皮T淋巴细胞(DETC)对小鼠创缘表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无特殊病原体(SPF)级野生型C57BL/6健康8~12周龄雄性小鼠28只、SPF级8~12周龄T淋巴细胞受体δ敲除(TCR δ-/-)雄性小鼠60只用于如下实验。(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取8只野生型小鼠分离表皮细胞、原代培养DETC,并于培养即刻及培养15、30 d行DETC形态学观察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纯度。(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取5只野生型小鼠、5只TCR δ-/-小鼠,分别设为野生型对照组、TCR δ-/-组,每只小鼠背部制作直径6 mm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伤后即刻及伤后2、4、6、8、10 d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剩余创面面积百分比。(3)同实验(2)取小鼠,分组并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伤后3 d取创缘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新生上皮长度。(4)同实验(2)取小鼠,分组并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伤后3 d取创缘表皮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评估表皮细胞增殖情况。(5)同实验(2)取小鼠,分组并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伤后3 d取创缘的表皮组织消化成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6)取40只TCR δ-/-小鼠,同前行实验(2)~(5)检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CR δ-/-对照组和TCR δ-/-+DETC组,每个实验每组5只小鼠。其中小鼠背部同前造成全层皮肤缺损,TCR δ-/-+DETC组小鼠伤后即刻于创缘多点注射1×105个DETC(溶解于100 μL磷酸盐缓冲液,纯度超过90%),TCR δ-/-对照组小鼠同法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DETC树突突起的数量逐渐增多。培养即刻,4.67%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这部分T淋巴细胞中94.10%为DETC。培养15 d时DETC纯度达18.50%,培养30 d时DETC纯度达98.70%。(2)伤后即刻,TCR δ-/-组、野生型对照组小鼠的创面情况相似;TCR δ-/-组小鼠伤后2~10 d的创面愈合速度慢于野生型对照组。与野生型对照组小鼠比较,TCR δ-/-组小鼠伤后2、4、6、8、10 d剩余创面面积百分比均明显升高(t=3.492、4.425、4.170、4.780、7.318, P<0.01)。(3)TCR δ-/-组小鼠伤后3 d创缘新生上皮长度为(359±15)μm,明显短于野生型对照组的(462±26)μm(t=3.462,P<0.01)。(4)TCR δ-/-对照组小鼠伤后即刻的创面情况与TCR δ-/-+DETC组相似;TCR δ-/-+DETC组小鼠伤后2~10 d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TCR δ-/-对照组。与TCR δ-/-对照组比较,TCR δ-/-+DETC组小鼠伤后2、4、6、8、10 d剩余创面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t=2.308、3.725、2.698、3.707、6.093, P<0.05或P<0.01)。(5)TCR δ-/-+DETC组小鼠伤后3 d创缘新生上皮长度为(465±31)μm,明显长于TCR δ-/-对照组的(375±21)μm(t=2.390,P<0.05)。(6)伤后3 d,TCR δ-/-组小鼠创缘表皮细胞的PCNA表达量为1.25±0.04,明显低于野生型对照组的2.01±0.09(t=7.415,P<0.01)。(7)伤后3 d,TCR δ-/-+DETC组小鼠创缘表皮细胞的PCNA表达量为1.62±0.08,明显高于TCR δ-/-对照组的1.05±0.14(t=3.561,P<0.05)。(8)伤后3 d,TCR δ-/-组小鼠创缘表皮细胞凋亡率为(16.1±1.4)%,明显高于野生型对照组的(8.1±0.6)%(t=5.363,P<0.01)。(9)伤后3 d,TCR δ-/-+DETC组小鼠创缘的表皮细胞凋亡率为(11.4±1.0)%,明显低于TCR δ-/-对照组的(15.4±1.4)%(t=2.377,P<0.05)。结论DETC可通过促进小鼠创缘表皮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参与创面愈合过程。

  • 标签: 伤口愈合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树突状表皮T淋巴细胞 表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背景下对侧隐匿性鞘突未闭的处理方法及结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且均于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鞘突未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均实施高位结扎,观察组患儿则采用选择性高位结扎,术后随访一年对两组患儿异时性腹股沟斜疝发生率,评价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腹腔镜手术中对侧隐匿性鞘突未闭的处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术后随访调查期间意异时性腹股沟斜疝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可有效发现对侧隐匿性鞘突未闭,但并非所有鞘图未闭均需结扎处理,选择性结扎即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且可避免过度医疗的问题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斜疝 隐匿性鞘状突未闭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袖胃切除术前后肥胖患者下肢关节疼痛的变化并探讨相关原因。方法对2017~2019年间于我院行腹腔镜袖胃切除术的9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1月患者体重、血糖等代谢指标以及下肢关节疼痛评分的变化。使用相关性分析评价下肢关节疼痛改善可能的原因。结果患者术后1月体重平均下降(11.73±3.99)kg,平均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EWL)为(35.2±18.4)%,患者术前NRS疼痛评分(3.38±0.10)分,术后1月随访时降至(1.32±0.11)分,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疼痛改善程度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相关(P<0.01),与%EWL无关。结论腹腔镜袖胃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肥胖及下肢关节疼痛,疼痛的改善程度和术前糖化血红蛋白相关。

  • 标签: 肥胖 袖状胃切除术 下肢关节疼痛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鱼鳞癣病伴高级别鳞上皮内病变是指子宫内膜在广泛鳞化的基础上出现异型增生,但未出现肌层浸润。本病临床上罕见,应避免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子宫内膜鱼鳞癣病伴高级别鳞上皮内病变患者,诊刮时外院曾误诊为子宫内膜鳞癌,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888-3p在食管鳞细胞癌(ESCC)中表达及对细胞恶性表型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白求恩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68例ESCC和癌旁组织,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ESCC和癌旁组织以及细胞中miR-888-3p表达,将抗miR-NC、抗miR-888-3p转入细胞,分别记为抑制miR-NC组、抑制miR-888-3p组,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生物信息学预测miR-888-3p和程序性死亡蛋白5(PDCD5)靶向关系,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两者靶向关系;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DCD5及其下游蛋白p5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食管鳞细胞癌组织中miR-888-3p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增加(4.57±3.27、1.28±0.82,t=8.047,P<0.01);上皮细胞-18(EC-18)、上皮细胞-1(EC-1)、上皮细胞-109(EC-109)中miR-888-3p表达较正常食管上皮细胞NEEC显著增加(分别为1.74±0.19、2.56±0.27、2.85±0.29、1.06±0.11,t=8.047,F=38.52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抑制miR-NC组相比,抑制miR-888-3p后EC-1和EC109细胞增殖显著降低(分别为0.48±0.05、0.35±0.04,t=3.517,P<0.05;0.71±0.07、0.51±0.05,t=4.027,P<0.05;和0.49±0.05、0.33±0.03,t=4.753,P<0.05;0.74±0.07、0.47±0.05,t=5.436,P<0.05),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EC-1分别为15.54±0.45、27.68±0.51和EC109分别为9.52±0.24、22.25±0.3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EC-1分别为4.35±0.87、18.59±1.92和EC109分别为4.26±0.83、15.34±0.83, t=11.701、8.327,P<0.05);PDCD5是miR-888-3p靶基因,抑制miR-888-3p可显著升高细胞中PDCD5及其下游蛋白p53、bax、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表达(PDCD5分别为0.44±0.04、0.97±0.09;p53分别为0.42±0.04、0.95±0.09;bax分别为0.40±0.04、0.92±0.10;Caspase-3分别为0.34±0.03、0.94±0.08;bcl-2分别为0.79±0.08、0.33±0.03,t=9.321、9.321、8.362、12.163、9.32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888-3p在食管鳞细胞癌中高表达,抑制其表达可通过上调PDCD5激活p53依赖凋亡信号途径,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微小RNA-888-3p 食管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5 增殖 周期 凋亡
  • 简介:摘要报告1例腹腔开放伴唇瘘肠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肠瘘患者临床围手术期治疗多采取分期个体化治疗,术前实施适当的瘘口处理控制腹腔感染、通畅引流、营养支持等有效干预措施,待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确定性手术。本案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期间皮肤护理,消化液管理,营养支持和术前体能锻炼的积极护理措施,为手术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 标签: 肠瘘 围手术期 造口护理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跨弓缘髋臼四方区解剖钢板,探讨其在复杂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优缺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跨弓缘髋臼四方区解剖钢板治疗18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49.6岁(范围,27~62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3例(累及四方区),T形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8例,双柱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 d(范围,5~14 d)。患者术前均摄骨盆前后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充分了解骨折形态。手术均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并使用跨弓缘髋臼四方区阻挡钢板进行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均摄标准前后位及Judet位骨盆X线片、CT+三维重建,按照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tta改良的Merle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130 min(范围,100~200 min);术中出血量560 ml(范围,400~900 ml);跨弓缘髋臼四方区解剖钢板术中均无需额外塑形,均顺利完成手术。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范围,6~15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骨折复位按Matta评分标准评分,其中优11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3.3%(15/18)。末次随访时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15.8分(范围,12~18分),其中优1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8.9%(16/18)。术后2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1个月后好转;余无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跨弓缘髋臼四方区阻挡钢板可以同时固定髋臼前后柱及四方区,解剖型设计,无需塑形,安全性好,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明确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脓液中是否感染棒杆菌,并根据结果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指导早期临床抗菌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诊治并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共42例,应用PCR方法检测患者脓液中的棒杆菌。阳性组患者治疗方法分别为单纯抗生素、抗生素+激素及单纯激素,阴性组患者治疗方法分别为抗生素+激素及单纯激素。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治愈率。结果治疗感染棒杆菌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抗生素方案包括短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及长效抗分枝杆菌三联药物。42例患者,PCR检测脓液明确棒杆菌阳性21例,术后复发率23.5%。单纯抗生素组、抗生素+激素组及单纯激素组对感染棒杆菌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4,P=0.036)。PCR检测棒杆菌阴性21例,术后复发率16.7%,抗生素+激素组及单纯激素组对无细菌感染的GM患者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9,P=0.719)。结论GM患者及早发现棒杆菌的感染对临床指导亲脂抗生素的应用有意义。

  • 标签: 肉芽肿性乳腺炎 棒状杆菌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旋转联合推进形式的臀上下穿支动脉岛皮瓣修复臀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臀部褥疮患者37例,男27例,女10例,年龄35~79岁。所有病例均进行一次清创负压治疗,控制局部感后,根据拟修复创面与臀上、下穿支动脉穿出部位及局部软组织情况,选择相应穿支动脉为蒂,形成岛皮瓣,以旋转及推进联合的方式转移修复创面。结果37例伤口经一次清创负压引流后局部感染均控制,二期皮瓣修复术后33例伤口均一期愈合,其中4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局部伤口裂开,经2期清创换药后愈合,术后局部外观良好,无明显隆起畸形。所有病例均随访,最长随访时间2年,电话随访患者,局部均无褥疮复发。结论旋转联合推进形式的臀上、下穿支动脉岛皮瓣是修复臀部褥疮一种良好方法。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穿支皮瓣 褥疮 旋转联合推进 岛状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单侧杓软骨切除术治疗双声带麻痹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双声带麻痹的患者37例,男13例,女24例,均行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单侧杓软骨切除术。随访6~62个月评估患者术后呼吸状况、吞咽功能及声音质量。结果37例中34例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并于术后3~5个月成功拔管,拔管率为91.9%(34/37);进流食呛咳33例,但均于术后8周(平均3周)内恢复正常吞咽功能;术后声音较术前嘶哑5例,但不影响日常交流。结论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单侧杓软骨切除术拔管率高,对喉的功能损失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

  • 标签: 声带麻痹 杓状软骨切除 低温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探究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半月板损伤的临床 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 9 . 2 -2020. 2 月内收治的 40 例膝关节盘半月板损伤 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 患者按照治疗 方法的不同 , 分为对照组( 20 例,使用 常规手术 )和观察组( 20 例,使用 关节镜手术 )。对两组患者在 治疗 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有一定效果,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手术后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后总有效率, ( P < 0.05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膝关节盘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能够 提高手术总有效率,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疼痛情况有明显改善,具有较强临床效果,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 盘状半月板损伤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在治疗翼胬肉手术当中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择了在我院治疗需要进行翼胬肉手术的患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本次实验为了保证公平性,将患者随机划分对照实验两组,通过对比患者手术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实际效果。结果:手术治疗当中使用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都远远优于使用普通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并且两组患者实际差异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翼胬肉手术中使用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大范围的运用。

  • 标签: 翼状胬肉手术 软性角膜接触镜 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头颈部鳞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易复发和转移。目前,手术联合放化疗是HNSCC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对已转移或复发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不佳。因此,深入探讨HNSCC致病的分子机制至关重要。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是蛋白质的氨基酸侧链上共价结合化学小分子基团,既是蛋白质功能调节的重要方式,也是当前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热点。近年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常伴随PTM异常,并在肿瘤进展中起重要作用,PTM可作为肿瘤的诊疗靶点。本文就几种主要的蛋白质PTM与HNSCC的关系进行综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及糖基化等,以期为HNSCC的诊治提供线索。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蛋白质加工,转译后 乙酰化作用 甲基化 糖基化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高级别鳞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2019年12月~2020年09月;研究对象:自愿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宫颈高级别鳞上皮内病变患者;以电脑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各45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CKC(宫颈冷刀锥切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宫颈锥切术治疗后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LEEP(宫颈环形电切术)手术治疗后,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不同宫颈锥切术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拇指背侧筋膜逆行岛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将目标选择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这一时间段中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拇指背侧筋膜逆行岛皮瓣修复的治疗方式,随后对患者的修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同时间节点对吻合神经患者以及不吻合神经患者的皮瓣两点辨别觉水平进行对比,发现在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这几个时间点,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的9个月、12个月这两个时间点的对比上,吻合神经患者以及不吻合神经患者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拇指指端缺损患者时,采用拇指背侧筋膜逆行岛皮瓣修复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保证皮瓣的成活率,同时促进患者的指端感觉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拇指背侧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拇指指端缺损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大巢变异型尿路上皮癌(large nested variant of urothelial carcinoma, LNU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诊治的5例膀胱LNUC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和基因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3岁(48~81岁),肿瘤平均直径3.4 cm(1.7~4.7 cm)。镜下观察,浸润性的中等至大的癌巢呈规则的圆形、球茎样、椭圆形,至不规则的融合、分支、哑铃排列,伴有轻度的间质反应。5例癌巢中均可见局灶的中央坏死和微囊变性。4例瘤细胞为低级别,1例局灶高级别,核分裂象少见。5例均可见表面尿路上皮肿瘤(3例低级别乳头状癌,1例高级别乳头状癌,1例原位癌)。3例可见伴随的小巢变异型尿路上皮癌,2例可见伴随的普通型浸润性尿路上皮癌。4例分别可见神经侵犯和淋巴管血管内癌栓。4例行膀胱前列腺根治切除,pTNM分期:2例为pT3aN0M0期,各1例分别为pT4aN0M0和pT4aN1M0期;1例行经尿道膀胱切除,pT分期为pT2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细胞角蛋白(CK)7、p40均为阳性(5/5),GATA3阳性4例,CK20阳性2例,Ki-67阳性指数平均为18%。3例行TERT基因启动子突变检测:1例为突变型(C228T),2例为野生型。5例术后均接受辅助化疗,随访2~11个月,1例死于其他疾病,各1例出现远处和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无疾病生存。结论LNUC具有"欺骗性"的低级别组织学特征和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准确的认识其独特的浸润方式可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LNUC并不偶然的与小巢变异型尿路上皮癌并存,提示两者可能为同一种尿路上皮癌亚型的不同表现形式。

  • 标签: 膀胱肿瘤 诊断,鉴别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应用于眼底出血导致黄斑囊样水肿(CME)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2例眼底出血引起CME患者,均为单眼患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疗法,观察组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更低;疗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康柏西普与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治疗由眼底出血引起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S)患者共焦激光扫描炫彩眼底成像(MSLI)和OCT图像特征。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产科确诊的PIHS患者112例224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27.00±2.14)岁。平均PIHS病程(15.00±8.27)d。自觉有视物模糊、眼花、视觉疲劳87例174只眼。均行BCVA、直接检眼镜、B型超声、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cSLO )、频域OCT (SD-OCT)检查。采用德国Heidelberg公司Spectralis HRA+OCT仪行SD-OCT检查,采集断层扫描图像。应用基于cSLO的海德堡炫彩程序,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1次扫描同时获得基于488 nm的蓝光反射、515 nm绿光反射、820 nm红外反射成像,合成MSLI像。将眼底异常表现分为动脉痉挛期(Ⅰ期)、动脉硬化期(Ⅱ期)、视网膜病变期(Ⅲ期)。根据视网膜形态、厚度等有无异常分为表现正常和异常。结果224只眼中,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表现正常68只眼(30.36% );眼底表现异常156只眼(69.64% )。其中,Ⅰ期28只眼(17.95%);Ⅱ期40只眼(25.64%);Ⅲ期88只眼(56.41%)。SD-OCT检查,眼底表现正常36只眼(16.07% );表现异常188只眼(83.93% )。眼底表现异常的188只眼中,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86只眼(45.74%);RPE层脱离56只眼(29.79% );视盘水肿、隆起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局部反射增强和(或)厚度增加等46只眼(24.47%)。MSLI像中,眼底表现正常48只眼(21.43% );表现异常176只眼(78.57% )。视网膜水肿、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RPE层脱离、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增厚等伴有视网膜局部凸起结构改变在MSLI上以绿色呈现。凸起程度越高,颜色越深。与SD-OCT检查显示的视网膜水肿范围一致。结论PIHS患者MSLI与SD-OCT图像显示的病变高度一致;MSLI可更清晰显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病变。

  • 标签: 高血压,妊娠性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诊断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