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2011年6月至2019年7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4例肝移植受者合并正中弓韧带综合征时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探究肝移植受者合并正中弓韧带综合征时动脉重建的方式,减少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肝移植 正中弓状韧带 肝动脉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不典型鳞细胞(ASCUS)患者分流的意义。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大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示ASCUS的患者214例,均行宫颈细胞学、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阴道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214例ASCUS患者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炎症135例,湿疣24例,CINⅠ17例,CINⅡ20例,CINⅢ 15例,浸润癌1例,腺癌1例,高度腺上皮异常1例,低度腺上皮异常0例。214例ASCUS患者HR-HPV阳性173例,HR-HPV阴性41例。炎症、湿疣、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腺癌、腺上皮异常HR-HPV阳性者检出例数分别为120例、19例、14例、9例、10例、0例、0例、1例,HR-HPV阴性者检出例数分别为15例、4例、3例、11例、5例、1例、1例、0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中炎症、湿疣、CINⅠ患者中共有高度阴道镜检评分(3分及以上,高度CIN)141例,CINⅡ、CINⅢ中共有27例高度CIN;浸润癌、腺癌、高度腺上皮异常中共有2例高度CIN,两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24.621,P<0.05)。结论HPV联合阴道镜检查能减少ASCUS假阳性判定,有利于临床分流高危型ASCUS患者。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细胞学 不典型鳞状细胞 阴道镜
  • 简介:摘要: 肥胖症是指营养物质过剩导致体内脂肪堆积的复杂慢性疾病,目前 , 肥胖已成为流行病 ,肥胖增加了患多种疾病的风险 , 一般体重超重可通过节食、运动和药物等多种方法进行控制和治疗 , 但重度肥胖患者采用上述方法效果不理想。手术减重被认为是治疗重度肥胖症唯一长期有效的方式。腹腔镜袖胃切除术 (LSG) 是一种新的减重术式 , 具有减重效果较好 , 手术操作较简单 , 并发症较少,且更接近生理功能等优点,是最常用的减重手术。

  • 标签: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减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广泛,髋臼假体的放置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自髋臼假体放置的"安全区"的概念提出以来,"安全区"一直是关节外科医生遵循的原则,而近年受到了挑战。临床中发现即使是髋臼假体放置在"安全区",亦可能会发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髋臼假体脱位。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40篇文献,并查阅了相关专著。新近的研究表明,矢面脊柱的平衡以及脊柱-骨盆活动度可以影响髋臼假体的空间位置。脊柱退变、长节段腰椎融合和脊柱强直等因素可导致矢面脊柱不平衡和/或影响脊柱骨盆活动度,从而影响骨盆的后倾。合适的骨盆后倾是一种代偿方式,有利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的稳定。因而,有必要重新认识"安全区",在行髋关节置换术前,有必要理解矢面脊柱的平衡以及脊柱骨盆的活动度,以期进一步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风险。本文以近年来国外文献中常见的脊柱-骨盆活动相关参数、髋臼假体空间朝向定义为切入口,介绍了脊柱矢面平衡的定义、代偿机制,以此为基础并根据不同体位来讨论脊柱矢面平衡和脊柱活动度在脊柱-骨盆活动下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翼胬肉手术患者 的 影响,以期为翼胬肉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以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于我院的翼胬肉 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分为治疗组 40 例以及对照组 4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治疗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术中应用5-Fu 敷贴裸露巩膜面 2.5 分钟, 通过 2 种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 等相关指标的差异,以期系统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对翼胬肉患者的临床应用潜力。结果:1 )治疗组患者的 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 2 )治疗组的患者满意度为 100.0% ( 40/40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0.0% ( 28/40 ),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较低,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于行 局部贴敷治疗翼胬肉的患者而言,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 护理干预 翼状胬肉 满意度调查
  • 简介:  【摘要】目的:评价的乳腺癌诊断中,乳腺钼靶 X线片簇钙化灶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段: 2017年 6月 -2019年 3月,抽取 30例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0例患者均于手术病理确诊,均采取乳腺钼靶 X线片簇钙化灶检查,分析乳腺钼靶 X线片簇钙化灶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30例患者出现 35处簇钙化灶,依次处于处上象限 15处、中央区 10处、内上象限 6处、下象限 4处。病灶呈泥沙 30处,呈颗粒状 5处。微高及等高钙化灶 22处、高密度钙化灶 1.3处,其中分叉钙化情形 30处,有小杆状钙化情形者 22处。结论:乳腺钼靶 X线片用于乳腺癌簇钙化灶诊断中,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可为临床提供相应的诊治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 ;簇钙化灶 ;乳腺钼靶 X线片 ;诊断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luster calcification on mam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study period: from June 2017 to March 2019, 30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 30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all of them were examined by cluster calcification on mammography,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luster calcification on mammography in breast cancer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35 cluster calcifications in 30 patients, 15 in the upper quadrant, 10 in the central region, 6 in the inner upper quadrant and 4 in the lower quadrant. There were 30 lesions in the shape of sediment and 5 lesions in the shape of granule. There were 22 micro high and equal high calcifications and 1.3 high-density calcifications, including 30 bifurcated calcifications and 22 small rod calcifications. Conclusion: mammograph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diagnosis of cluster calcification of breast cancer. It can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is for the clinic,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和视力正常大学生右侧尾核全脑功能连接的差异。方法对25例高度近视(HM组)和27例视力正常被试(normal controls,N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分别在常规(0.010~0.080 Hz)、慢5(0.010~0.027 Hz)、慢4(0.027~0.073 Hz)频段对比高度近视及正常对照组右侧尾核及前部亚区、后部亚区全脑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结果(1)与NC组相比,HM组右侧尾核与左侧枕中回(MNI:x=-48,y=-84,z=9)、左侧梭回(MNI:x=-30,y=-63,z=-12)、右侧额中回(MNI:x=39,y=12,z=39)的功能连接增强(P<0.05,Alphasim校正)。(2)HM组右侧尾核的全脑功能连接变化主要在前部亚区。(3)HM组右侧尾核及前部亚区与左侧枕中回的功能连接增强主要体现在慢4频段(P<0.05,Alphasim校正)。结论高度近视人群右侧尾核通过增强与视觉及视觉注意脑区的功能连接对视觉感知和视觉注意力起到代偿作用。

  • 标签: 高度近视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右侧尾状核 视觉感知 视觉注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发病与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pDC)频数及功能相关性。方法入组HBeAg阳性CHB患者,包括免疫耐受期(immune tolerance, IT)患者49例和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IC)患者100例。检测其病毒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等,并采集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DC频数及表面共刺激分子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6CD86定量表达,分析CHB发病与pDC频数及功能相关性。结果IC组与IT组比较,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s水平、HBeAg水平和HBV DNA载量有显著差异;IC组谷丙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显著高于IT组;IC组pDC百分率(%)显著低于IT组;IC组和IT组的CD86+ pDC%和CD86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tintensity, MFI)无显著差异。IC患者基线pDC%与ALT水平负相关,而ALT水平与CD86+ pDC%、CD86MFI和CD86抗体结合量(antibody binding capacity, ABC)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C频数与CHB发病相关。CHB患者pDC频数越低越容易发生肝炎。因此,提高pDC频数可能抑制肝炎的发生。

  • 标签: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翼胬肉400例,男180例,女220例,年龄40~80岁。分别行翼胬肉切除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应用裂隙灯观察植片成活情况。非接触式眼压测眼压,随访6个月~2年。结果:术后植片均成活。395眼治愈。4眼复发,1眼出现复视。结论:翼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重建角膜缘的正常结构,有效阻止异常结膜源性组织的再侵入,大大降低翼胬肉的复发率。

  • 标签: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翼胬肉的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共247例单眼、双眼和复发型三类翼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丝裂霉素组(MMC组)。术后随访1年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本研究包括单眼159例,双眼40例,复发者48例。单眼翼胬肉患者中干细胞组和丝裂霉素组复发率分别为11.25%和20.25%(χ2=2.431,P=0.119);双眼者中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9.05%和15.79%(χ2=0.000,P=1.000);复发者中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2.50%和45.83%,丝裂霉素组高于干细胞组(χ2=4.941,P=0.026)。三类翼胬肉患者中丝裂霉素组间复发型患者复发率高于单眼患者(χ2=6.227,P=0.013)。结论复发性翼胬肉患者干细胞移植术复发率低于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者,而在单眼和双眼两类患者中两种手术方式未见显著差别。

  • 标签: 翼状胬肉 移植,干细胞,角膜缘,自体 丝裂霉素C,术中 复发 并发症
  • 作者: 沈琴 王攀 黄长征 张万里 卢静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皮肤科,武汉 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武汉 43001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外科,武汉 43002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木犀草苷对皮肤鳞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人皮肤鳞细胞癌细胞A431购自美国标准生物品收藏中心。分别以80 μmol/L(木犀草苷-低组)、160 μmol/L(木犀草苷-中组)和240 μmol/L(木犀草苷-高组)木犀草苷处理A431人皮肤鳞细胞癌细胞株,对照组未行木犀草苷处理,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肿瘤抑癌基因7-L(ST7L)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T7L、p21、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A431细胞增殖抑制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木犀草苷-低组、中组、高组A43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上升[(10.22±1.02)%、(23.51±2.36)%、(49.28±4.33)%,F=644.968,P<0.05],迁移[(87.36±8.33)%、(71.02±7.05)%、(55.32±5.43)%,F=81.657,P<0.05]和侵袭细胞数[(73.65±7.22)个、(60.25±6.03)个、(41.25±4.33)个,F=105.695,P<0.05]均降低,细胞中Cyclin D1(0.50±0.05、0.38±0.04、0.24±0.03,F=116.198,P<0.05)、MMP-2(0.57±0.05、0.44±0.04、0.31±0.03,F=107.242,P<0.05)和MMP-9(0.43±0.04、0.31±0.03、0.19±0.02,F=194.667,P<0.05)基因蛋白含量降低,p21(0.46±0.04、0.61±0.06、0.76±0.00,F=117.900,P<0.05)和ST7L(1.61±0.15、2.11±0.21、2.84±0.27,F=118.059,P<0.05)基因蛋白的含量升高。过表达ST7L基因可提高A43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40.56±4.32)%]和p21蛋白(0.73±0.06)含量,降低迁移[(61.58±6.17)%]和侵袭[(52.65±5.23)个]细胞数,下调细胞中Cyclin D1(0.29±0.03)、MMP-2(0.36±0.03)和MMP-9(0.24±0.03)基因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ST7L基因表达可逆转木犀草苷对A4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结论木犀草苷可抑制皮肤鳞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可能与促进ST7L基因表达表达有关。

  • 标签: 皮肤鳞状细胞癌 木犀草苷 肿瘤抑癌基因7-L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种不同缝线方法治疗原发性翼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于解放军乌鲁木齐市第474医院住院并手术的翼胬肉患者128例(12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64眼)。观察组采用翼胬肉切除联合连续缝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翼胬肉切除联合间断缝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观察2组术后1、3、7 d的疼痛、角膜刺激症状程度;角膜荧光染色确定2组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时间;6个月随访中记录结膜完全愈合、瘢痕纤维增生及胬肉复发情况。2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必要时辅以Fisher精确概率法直接计算P值)。结果:疼痛和刺激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术后1 d和3 d均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t=-40.477,P<0.001;t=-23.376,P<0.001。刺激症状评分:t=-18.431,P<0.001;t=-7.894,P<0.001),术前和术后7 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荧光染色显示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率方面,观察组术后3 d和5 d均高于对照组(χ2=4.354,P=0.037;χ2=13.333,P<0.001),术后7 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χ2=8.848,P=0.003),观察组的瘢痕痊愈率低于对照组(χ2=8.214,P=0.004),2组胬肉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拆线时间早于对照组(t=-32.686,P<0.001),拆线耗时短于对照组(t=-20.236,P<0.001),拆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26.58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胬肉切除联合连续缝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原发性翼胬肉,术后眼部疼痛、刺激、炎症反应轻,角膜上皮愈合更快,可明显减少瘢痕的形成,术后拆线更早,拆线耗时短且疼痛感较轻。

  • 标签: 原发性翼状胬肉 自体结膜瓣移植 连续缝合 眼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早发性脊柱侧凸(EOS)患者在生长棒治疗期间颈椎矢面参数分析,探讨生长棒手术对颈椎矢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至2018年在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生长棒手术治疗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24例EO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7例,使用Surgimap软件对生长棒置入术前及术后、生长棒调节术前及术后的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包括中立位颈椎侧位片)进行测量,其中颈椎矢位参数包括颈椎前凸C2-7Cobb角、T1倾斜角、C2-7颈椎矢位平衡(C2-7SVA);对脊柱全长影像学参数胸弯/胸腰弯Cobb角、T5-12 Cobb角即胸椎后凸角(TK)、最大后凸Cobb角、C7-S1脊柱矢位平衡(SVA)及近端交界区角度(PJA)等进行测量;对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包括上端固定椎(UIV)、有无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单侧/双侧生长棒,分别进行组间对比分析;使用Logistic二元多因素回归分析颈椎矢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4例EOS患者,所有患者均经1次以上撑开手术,随访时间(35±14)个月。患者术前C2-7Cobb角为17°±11°,T1倾斜角为28°±13°,C2-7SVA为(17±11)mm,术后分别为18°±9°、28°±11°、(16±10) mm,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5、0.14、0.55,均P>0.05)。末次调棒随访时C2-7Cobb角、T1倾斜角、C2-7SVA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0、-4.08、-2.46,均P<0.05)。PJK组△C2-7Cobb角、△T1倾斜角均较非PJK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3.25,均P<0.05);而UIV选择和生长棒数量对于△C2-7Cobb角、△T1倾斜角无显著影响(t=-1.02、-1.61、-0.67、0.31,均P>0.05)。Logistic二元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JK的出现为发生颈椎矢位失平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57,95%CI:1.49~91.54,P<0.05)。结论生长棒手术在矫正脊柱侧凸的同时,生长棒手术会增加EOS患者的颈椎前凸及T1倾斜角,对于出现PJK的患者应更加关注其颈椎矢位序列和颈椎矢位平衡。

  • 标签: 早发性脊柱侧凸 生长棒技术 颈椎矢状位 近端交界性后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线顺行解剖法"在锁骨上动脉岛瓣制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点线顺行解剖法"设计锁骨上动脉岛瓣,修复的头颈部缺损患者43例,共计45个皮瓣的病例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72岁。其中下咽癌26例,复发性喉癌4例,颈段食管癌2例,扁桃体癌1例,腮腺癌1例,下咽癌术后咽瘘3例,外伤后食管瘘2例,下咽癌术后食管狭窄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喉狭窄1例,上颌窦癌术后面颊部缺损1例。"点"为锁骨上动脉在颈横动脉的起点;"线"为沿锁骨上血管起点顺行解剖1~2 cm,沿血管走行方向作延长线,并以此延长线为皮瓣中轴,设计岛皮瓣。记录皮瓣动静脉供应特点、皮瓣制取时间、皮瓣存活率、供区创面修复以及临床随访情况。结果皮瓣动脉供血较为恒定,静脉回流存在变异;制取皮瓣面积(4~8)cm ×(10~18)cm,制备时间为30~60 min,中位数为42 min;皮瓣存活率100%,1例患者皮瓣发生表皮部分坏死,5例患者术后出现咽瘘,换药治愈;供区缺损均直接拉拢缝合,3例患者出现切口部分裂开,换药后愈合;l例患者失访,余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55个月,涉及吞咽功能的患者40例,术后均恢复正常饮食或软流食;涉及恶性肿瘤患者40例,肿瘤局部复发3例,淋巴结复发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其中肺转移1例,骨转移1例。结论"点线顺行解剖法"是一种简单、安全和高效的锁骨上动脉岛瓣的制备方法。

  • 标签: 锁骨上动脉 外科皮瓣 头颈部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iR-520b在舌鳞细胞癌(T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TSCC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SCC组织及细胞系中miR-520b的表达;沉默或过表达TSCC细胞株SCC-9和UM1中miR-520b的表达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表达;Transwell小室验证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改变;TOP/FO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检测miR-520b表达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生物信息学、Western blot及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520b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潜在靶基因Dickkopf 1(DKK1)。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与正常相邻组织(2.59±1.43)相比,miR-520b相对表达量在TSCC组织中显著上调(5.28 ± 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6.04,P = 0.0005),并且与患者中更具侵袭性的TSCC表型正相关(5.81 ± 0.74 vs. 3.08 ± 0.89,t = 12.11,P = 0.0011);过表达miR-520b促进TSCC细胞侵袭转移(SCC-9:110.8 ± 17.8 vs. 74.7 ± 9.8,tSCC-9 = 32.58,PSCC-9 = 0.0011;UM1:178.8 ± 39.7 vs. 90.3 ± 22.5,tUM1 = 99.67,PUM1 = 0.0002),低表达则相反(SCC-9:74.7 ± 9.8 vs. 30.9 ± 7.8,tSCC-9 = -31.47,PSCC-9 = 0.0024;UM1:90.3 ± 22.5 vs. 35.7 ± 10.6,tUM1 = -37.89,PUM1 = 0.0019);此外,过表达miR-520b可靶向抑制DKK1,进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TSC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结论MiR-520b在TSCC中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DKK1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TSCC侵袭转移。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肿瘤侵润 MiR-520b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DKK1
  • 作者: 杨妍 常士平 刘思颖 付善民 王维佳 曹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陕西 710032,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创伤科,陕西 71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中国汉族人群特点及Andrews六要素中要素Ⅱ的阐述,探索以自然头位下过眉间点(Glabella)的铅垂线作为上颌中切牙或上颌骨理想前界位置的可行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中国汉族美貌人群两位(男女各一名),对其拍摄暴露前额的侧面微笑像。通过Photoshop CS5软件,在矢向上分别以过眉间点的铅垂线为标准,向前向后移动上颌中切牙,模拟切牙不同位置,同时应用软硬组织移动比例,调整上唇突度,获得相应侧貌图。由26名专业人士(正畸或正颌外科医生)和68名非专业人士运用100mm的VAS量表进行评分。评分数据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临床冠中心点(Facial axial point, FA)落在过眉间点的铅垂线前的距离和不同评分人士对评分值均有显著影响,且交互作用明显。在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评分中,均以0~2 mm评分最高,且前2 mm处评分显著高于0 mm(MD=4.029,P=0.000)和前1 mm(MD=3.404,P=0.026);性别不同,FA点最佳接受区域一致,最佳接受区范围外,女性患者后缩、男性前突获得的倾向性越高。结论以自然头位下过眉间点的铅垂线前0~2mm作为上颌中切牙或上颌骨的理想前界,可以被用来作为正畸、正颌治疗的终点目标,进而指导正畸、正颌治疗方案的设计。

  • 标签: Andrew六要素 侧貌 美学 软组织 正颌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对首次接受单眼眼底检查小儿全身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次全身麻醉下行单眼眼底检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入手术室前,右美托咪定组患儿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2 μg/kg,对照组患儿经鼻滴入0.9%氯化钠注射液0.02 ml/kg。经鼻给药30 min后患儿转入手术室,监测并记录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2组患儿均经面罩吸入8%七氟烷诱导麻醉后置入喉罩,吸入2%~3%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比较2组患儿滴鼻前(T0)、滴鼻后30 min(T1)、喉罩置入时(T2)、手术开始时(T3)及拔除喉罩时(T4)的心率和SpO2及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采用分离焦虑量表(PSAS)评估入手术室时患儿与家长的分离状况,采用小儿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评价患儿在PACU期间意识恢复时的躁动程度,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患儿在PACU意识恢复时的镇静程度。结果2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不同时间点SpO2、在PACU停留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T0外,右美托咪定组患儿T1~T4时间点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更容易与家长分离,PSAS评分低于与对照组[(2.40±0.81)比(2.93±0.87),P=0.018];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7%,5/30)比(63.3%,19/30),P<0.001];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3.2±0.7)比(1.9±0.6),P<0.001];PAED评分低于对照组[6(2,12)比12(5,8),P<0.001]。结论全麻下首次行眼底检查或手术的单眼RB患儿接受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可降低入手术室时与家长分离的焦虑程度和全麻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且未延长在PACU的停留时间。提示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在小儿眼科日间超短手术全身麻醉中的辅助作用有效且安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底检查 麻醉前用药 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侵及上矢窦的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9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4例侵及上矢窦的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肿瘤直径为(5.5±1.2)cm(4~8 c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翻向颞侧的"马蹄形"切口,沿中线旁和纵裂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采用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临床随访结果以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行影像学随访评估肿瘤有无复发。结果154例患者中,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112例(72.7%),Ⅱ级切除42例(27.3%)。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脑膜瘤(世界卫生组织分级为Ⅰ级)。手术时间为30~210 min,中位时间为6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7.2±1.1)d(5~10 d)。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无死亡病例,无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54例患者术后随访(63.5±0.7)个月(3~123个月),KPS为(93.6±0.3)分(80~100分);14例患者(9.1%)的肿瘤复发,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组7例,Simpson Ⅱ级切除组7例。两组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结论对于侵及上矢窦的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大多可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有利于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 标签: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矢状窦 大型和巨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