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加强护理在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的价值及对死亡的影响意义。方法:2020.03~2021.06期间(研究样本采集时间段),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10例为研究基数资料,分析护理干预方案其临床应用价值,均对10例患者实施加强护理干预,分析患者(1)生命质量、情绪评分;(2)护理满意度、死亡。结果:相较实施前,实施后患者生命质量、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死亡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加强护理在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护理当中,可积极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情绪评分,满足患者护理需求,降低死亡,护理效果积极,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加强护理 老年重症新冠肺炎 价值 死亡率
  • 简介:摘要:探讨术后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高氧血症与死亡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入住ICU的240名接受外科手术患者的进行研究。根据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第三次国际共识定义(SEPSIS-3)标准定义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将患者分为两组,发作当天PaO2>100mmHg (n=116) 为高氧血症组(标准氧疗),PaO2≤100mmHg (n=124) 为正常氧血症组(保守氧疗)并持续48小时。结果:在PaO2≤100mmHg的患者中,机械通气时间更长(2 [8]天vs.1 [4]天,p < 0.001),ICU住院时间更长(8 [13]天vs. 5 [9]天,p < 0.001),SOFA评分评估的器官功能障碍较高(9 [3] vs. 7 [5],p 19无关。结论:PaO2高于100mmHg的氧合状态与术后重症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90天死亡降低、ICU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缩短独立相关。

  • 标签: 高氧血症,结局,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手术患者。
  • 简介: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调查发现,女性平常爱喝绿茶者,因罹患肺炎而死亡的风险可以降低近一半,而这一功效在男性身上则没有体现。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国临床营养学专业杂志上。研究人员指出,绿茶中富含的儿茶素可能对引起肺炎的病毒和细菌起到了抑制作用。

  • 标签: 喝绿茶 肺炎 死亡 日本东北大学 研究人员 临床营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死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组,两组均为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针对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再出血死亡、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等。结果研究组72 h再出血明显较对照组低,死亡明显较对照组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2.56±0.98) d vs (4.85±1.26) d〕、呕吐消失时间〔(22.69±5.82) h vs (29.85±4.58) h〕、粪便潜血转阴时间〔(2.26±0.75) d vs (4.56±1.26) d)〕均较对照组短,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心理症状评分四个维度在病情稳定、出院时评分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再出血死亡,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改善患者心理评分。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舒适护理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再出血率 死亡率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预警护理在新冠病毒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死亡的影响研究。 方法: 选择 2 019 年 1 2 月 -20 20 年 2 月在我 院 收治的 新冠病毒重症 肺炎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衰弱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相关风险因素及衰弱综合征对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6月期间北京5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年龄≥60岁的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ried衰弱评估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无衰弱、衰弱前期和衰弱综合征组;随访至2018年6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综合征发生的风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组间累积生存的差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因素,确定衰弱综合征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MHD患者204例,年龄(71.65±5.89)岁(60~81岁),其中男性123例(60.29%),衰弱综合征组147例(72.06%),衰弱前期组41例(20.10%),无衰弱组16例(7.84%)。衰弱综合征组患者呈现高龄、长透析龄、高糖尿病患病比例、低尿素清除指数(Kt/V)及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特征(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393,95%CI 1.241~1.563,P<0.001)、糖尿病史(OR=3.610,95%CI 1.262~10.327,P=0.017)、透析龄(OR=1.011,95%CI 1.002~1.020,P=0.019)、Kt/V(OR=0.711,95%CI 0.516~0.979,P=0.037)、血清白蛋白(OR=0.754,95%CI 0.644~0.882,P<0.001)、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OR=1.344,95%CI 1.024~1.763,P=0.033)与衰弱综合征的发生独立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衰弱综合征组患者累积生存显著低于衰弱前期组(Log-rank χ2=7.265,P=0.007)和无衰弱组(Log-rank χ2=5.238,P=0.02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综合征(HR=3.832,95%CI 1.116~13.157,P=0.033)、年龄增加(HR=1.074,95%CI 1.014~1.136,P=0.014)、糖尿病史(HR=2.009,95%CI 1.067~3.784,P=0.031)、认知损伤(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26,HR=2.627,95%CI 1.142~6.042,P=0.023)、Kt/V下降(HR=0.701,95%CI 0.545~0.902,P=0.006)、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HR=0.891,95%CI 0.806~0.986,P=0.025)及iPTH水平升高(HR=1.226,95%CI 1.100~1.367,P<0.001)与全因死亡相关。结论老年MHD患者衰弱综合征呈现出较高患病。高龄、糖尿病史、长透析龄、低Kt/V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高iPTH水平是此类患者发生衰弱综合征的独立风险因素,而衰弱综合征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 标签: 肾透析 危险因素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死亡率 衰弱
  • 作者: 许晴晴 严永富 陈浩 董文兰 韩丽媛 刘世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北京 10005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策规划研究室,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50,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宁波 315010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 315010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中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四大慢性病死亡趋势,预测2030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3.4.1的情况。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四大慢性病1990-2019年疾病负担数据,利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预测2020-2030年我国慢性病死亡情况及2030年SDGs 3.4.1的实现情况。结果1990-2019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ASR)呈下降趋势,预测我国30~70岁居民四大慢性病死亡数将由2020年的296.12万例增加至2030年的318.50万例,ASR将由2020年的308.49/10万下降至2030年的277.80/10万,与2015年的330.46/10万相比,2030年仅下降15.94%,其中男性下降18.73%,女性下降14.31%。另外心脑血管疾病下降25.09%,癌症下降4.76%,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下降37.21%,而糖尿病基本不变。结论我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四大慢性病ASR呈下降趋势,但按目前的下降速度至2030年难以实现SDGs 3.4.1,应采取更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 标签: 慢性病 年龄标化死亡率 贝叶斯分析 可持续发展目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死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接受了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死亡。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死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死亡,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 心肌梗死患者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及对死亡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随机选取143例重症监护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青白小球法列入两组,即人性化组(n=72,人性化护理)和参照组(n=71,常规对症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局。结果 相较于人性化组,参照组的N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新生儿死亡明显更大(P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 人性化护理 护理效果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死亡及变化趋势,并评估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至2019年间中国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中收集的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描述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死亡,并使用多元泊松回归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年份、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手术适应证、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医院所在地理区域、医院类别、医院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及手术类型。结果2013至2019年期间共纳入218 923例膝关节置换病例。年手术量自2013年20 307例增长至2019年35 757例,且7年间始终保持上升趋势。患者平均年龄自2013年的64.9岁上升至2019年的66.6岁。在218 923例置换手术患者中共有63例于术后30 d内发生院内死亡死亡为0.29‰。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患者年龄升高,院内死亡逐渐升高(趋势性检验,P<0.001);男性患者院内死亡较女性患者高1.5倍(RR=2.5,95%CI:1.5,4.1);单身(未婚/离异/丧偶)患者较已婚患者的院内死亡高1.1倍,但无统计学意义(RR=2.1,95%CI:0.9,4.6);随着Charlson合并症指数的升高,院内死亡风险升高(趋势性检验,P<0.001);随着医院年膝关节置换手术量的升高,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降低(趋势性检验,P<0.001)。此外,不同地理区域的院内死亡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华东地区死亡最低(0.16‰),而后依次为西南地区(0.31‰)、中南地区(0.31‰)、华北地区(0.33‰)、西北地区(0.54‰)及东北地区(0.59‰)。结论中国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死亡相对较低。高龄、男性、高Charlson合并症指数及较低的医院年膝关节置换手术量是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此外,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死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医院死亡率 危险因素
  • 作者: 郑健辉 冯国双 吴息凤 于石成 王琦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数据健康科学系,杭州 31005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办公室,北京 102206,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大数据中心,北京 10004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大数据精准医疗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083,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数据健康科学系,杭州 310058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8—2019年中国5~14岁儿童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轨迹和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8—2019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按区域、城乡、性别、年龄分组,应用轨迹模型拟合5~14岁儿童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变化的轨迹模型。结果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呈现相似的下降趋势。溺水模型中,5~14岁的东、中和西部农村以及西部城市男孩均属于死亡最高的组别;5~9岁东部城市男孩、西部城乡女孩、10~14岁东中部城市男孩以及西部城市女孩属于中等死亡趋势组别;其余组合属于低死亡趋势组别。道路交通伤害模型中,5~9岁西部城市男孩,东、中和西部农村男孩和西部农村女孩、10~14岁中西部农村男孩以及西部城市男孩属于高死亡趋势组别;5~9岁、10~14岁的东部城市女孩属于低死亡趋势组别;其余组合死亡中等。结论中国儿童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随年份变化的轨迹存在不同组别分类,识别中国儿童伤害死亡随年代变化的轨迹,有助于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

  • 标签: 溺水 道路交通伤害 死亡率 轨迹模型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长期持续性高血压、长期治疗和心血管病死亡的长期趋势1950~1990,费明翰心脏研究[英]PamelaA.Sytkowski…//Circulation,-1996,93-697~703心血管病(CVD)的发病死亡归因于高血压的慢性过程。很多...

  • 标签: 高血压 长期治疗 心血管病 全因死亡率 持续性 抗高血压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trackingimaging,STI)技术在评价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后心脏纤维化及远期死亡中的应用。方法12周龄C57BL/6雄性小鼠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造成心肌梗死,在梗死后第3天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采集胸骨旁长轴左心室二维图像.测量并计算左室前壁厚度(LVAWd)、左室射血分数(EF%)等参数。进而采用STI模块,测量长轴径向二维应变(radialstrain,RS)和应变率(radialstrainrate,RSR)等参数。心脏取材后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石蜡包埋,行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心肌梗死后3天,MI组小鼠LVAWd与Sham组相比显著减小(0.66±0.03)mmvs(0.56±0.24)mm,P<0.01),EF(%)下降(69.1%±2.90%vs44.7%±3.87%,P<0.001)。此外,MI组小鼠左室RS及RSR与Sham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依据心肌梗死后小鼠RS值进行分组,通过连续随访发现RS<11%组小鼠与RS>11%组小鼠相比,心肌梗死后死亡及心脏胶原沉积程度均显著增加。结论RS具有准确的早期预测小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胶原沉积程度及远期死亡的价值。

  • 标签: 心脏纤维化 心肌梗死 小鼠 应变
  • 简介:背景: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的手术切缘阳性(positivesurgicalmargins,PSMs)为辅助放疗常用的指标,同时可用来衡量手术的质量。然而,PSMs和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prostatecancer-specificmortality,CSM)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通过调整固定和随时间变化的参数分析PSMs与CSM之间的关联。设计、设置和参与者:对于1987年至2005年

  • 标签: 切缘阳性 特异性 参数分析 MORTALITY 术后放疗 MARGINS
  • 简介:目的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治疗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和死亡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92例诊断为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急救措施分为对照组(n=46)和呼吸机组(n=46),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呼吸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抢救成功率和死亡进行评价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压(HR)、pH、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命指标较治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呼吸机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呼吸机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呼吸机组包括46例患者,死亡为0,对照组组患者死亡为8.69%,呼吸机组患者死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抢救过程中联合应用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重症哮喘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