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1935年版的《巴黎,19世纪的首都》尽管体现了瓦尔特·本雅明在方法论上的唯物主义转向,但是依然暗含着祈求弥赛亚救赎的悲悼性。悲悼性隐喻于辩证意象内部"过去"与"当下"的张力之中,当代人通过与受压迫者的对话,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力神话是建立在历代被统治阶级受难牺牲的基础之上。受压迫者记忆的重视,将瓦解生产力神话所支撑的资本主义政治的合法性,为当下的革命实践赋予正当性。波德莱尔被视为一个现代性的爆破者,其诗歌中的堕落意象是一种意在颠覆现代性的革命姿态。总而言之,本雅明是激进的现代性爆破者,他的目标是瓦解支撑法西斯统治的历史哲学基础,直接摧毁现代性,而不仅仅是一个商品梦幻与都市文明的批评者。

  • 标签: 本雅明 1935年报告 拱廊街计划 历史记忆 爆破者
  • 简介:<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中国现实的审美经验而构建的理论体系,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因为,它不仅要关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形势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也要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现象作出分析与批评。这就决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既要坚持马克思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基本理论分析 现代中国 理论体系 刘纲纪 社会形势
  • 简介: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天然不可分割。当前我军面临“去意识形态化”的严峻挑战,既有外部原因,需要拒腐防变,也有内部因素,自身意识形态工作有所松懈,还有来自新媒体的冲击。政治建军应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务实思想阵地、筑牢精神阵地、纯洁文化阵地、占领舆论阵地,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牢牢掌握军队.确保加快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

  • 标签: 军队现代化 政治建军 去意识形态化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现代性这一主旨展开其批判理论。在西方哲学话语母体中,将现代西方哲学思想资源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进行整合,彰显并诠释对现代性的解读。从现代性哲学内在逻辑出发,在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对比中,突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现代性诠解、现代性批判理路等方面所具有的辩证性、现实性、创造性的思想特质,可以进一步表征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独特意义与思想局限,方能凸显马克思主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批判与超越的时代性和思想性价值。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理论特质
  • 简介:《导论》是建立文学理论学学科的初步研究成果。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发展中自觉追求科学建设的具有标志性的专著之一。它从性质、定位、对象、要素、形态、范畴、理论的生成和转化、理论及理论体系等方面对文学理论进行了整体综合创新研究。体现了新思路,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新高度。学科建设是个艰巨系统工程。由于偏重于规律法则的逻辑探讨,对历史的方法有所忽略,因此《异论》有些论述显得粗略,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文学理论科学建设 自觉探索 综合创新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其核心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重大原则指导实践,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创新发展,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新境界。

  • 标签: 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境界
  • 简介: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来看,美国金融市场"贷款并证券化"的资本虚拟化模式孕育了金融危机的基础,虚拟资本价格与现实资本价值的渐行背离掩盖了美国房市虚假繁荣背后的矛盾和危机,金融市场赌博投机为危机爆发积蓄了能量,而商业信用危机与金融资本的贪婪本性则最终造就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 标签: 虚拟资本 美国金融危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简介: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在消解商品、货币、资本关系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生成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理论。这一理论,是在对现实经济关系的批判基础上,经过严密的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的逻辑推理而建立的,这使得其该部著作中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推论过程。以此理论来审视其中国形态——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使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反思。

  • 标签: 《资本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形态 反思
  • 简介:马克思与苏格兰启蒙哲学的关系是一项以往受到忽视的重要学术议题。基于大卫·休谟、亚当·斯密等人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卓越贡献,苏格兰启蒙哲学以崭新的经验理性主义和关于现代生活的务实取向而走在了时代前列,并引导启蒙精神向社会物质领域纵深推进。具体而言,苏格兰启蒙学派分别在历史观、正义论以及政治经济的学科性质三个层面对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话语与问题意识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深入挖掘苏格兰启蒙学派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承与分殊,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品质与理论深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本质内涵,以及在今日全球资本主义语境下重建劳动主体性与解放的力量,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标签: 苏格兰启蒙政治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产生以来,研究者对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彼此冲突甚至互相排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的混乱及内含的逻辑缺陷,影响了研究进程的深入和研究成果在更广范围的传播。本文通过剖析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种通常解释,就如何进一步拓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并剖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长期忽视经济的原因及后果,认为强化政治经济的研究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概念解析 内涵拓展
  • 简介:本文从总体上阐明了MEGA^2第2部分(《资本论》及准备稿)对研究《资本论》的重大意义。首先说明马克思在实施“资本一般”计划过程中遭遇到“抽象”与“具体”的矛盾,因而原本限于研究抽象领域的“资本一般”计划逐渐被研究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资本论”计划取代,马克思的经济手稿也藉此具有两个不同的主题:“政治经济批判”和“资本论”。其次,作者借助MEGA^2第2部分的文本对马克思审订的《资本论》第1卷不同版本做了比较说明,指出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强调德文第2版的修订手稿对于研究“价值形成”的意义。作者还以“危机理论”和“信用理论”为例,说明恩格斯编辑的《资本论》在某些地方与马克思的意图不相符合。最后作者借助马克思的手稿和一些书信证明《资本论》无论在研究还是写作方面都远未结束。

  • 标签: 资本一般抽象领域 单个资本 社会总资本 价值理论 危机理论 信用理论
  • 简介:本文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来阐述罗莎·卢森堡关于工会问题的观点,特别是关于工会工资斗争方面的观点。罗莎·卢森堡一方面肯定工会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工会作用的局限性,认为它解决不了政治经济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罗莎·卢森堡关于工会问题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思考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工会 工资斗争 劳动力价值
  • 简介:阿多诺的辩证法展现了万事万物——从最平凡的日常生活到人类历史上最恶劣的罪行——是如何被关联到这个遍布全球的、令人沮丧的、充满暴力的资本主义体系中来的。正是通过这种方法,他才看清楚大屠杀和帝国主义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特性而非偶然事件。阿多诺为后殖民研究所上的最后一课就是:当艺术作品对于观众习惯性的自满具有足够的冲击力、启发性和挑战性,并使得我们能够集中关注苦难,能够采取行动阻止苦难延续的时候,它就获得了存在的权利,而不再是用以转移对社会不公的关注。

  • 标签: 阿多诺 帝国主义 现代性 艺术
  • 简介:当代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起飞期、体制转轨关键期和社会现代化临界期。然而,在取得斐然成绩的同时也正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和新课题。尽管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一些社会道德风气的问题也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自我反省。我们的目标是蛩建设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和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那么就应当把社会道德建设发展和经济建设发展二者都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 标签: 社会现代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现代化进程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道德建设 经济建设发展
  • 简介:自从现代美学诞生后,审美与自由的关系就成为美学与文论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文章将现代主义美学主张的审美自由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所理解的审美自由作一番比较,指出,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审美自由与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审美自由,二者的哲学基础不同,前者建立在现代主体性哲学话语基础上,后者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二者的理论指向和目的不同,前者企图以精神和感性的超然来对抗现代主义的秩序化和同质化,带有浓厚的审美乌托邦幻想色彩,后者主张通过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来反对资本主义异化和物化现实对人的奴役;二者对待现代性的态度不同,前者简单地批判反对社会现代性,后者从历史进步的高度于批判中赞成肯定社会现代性。

  • 标签: 审美自由 马克思主义 现代主义 非功利 实践
  • 简介:从政治上把握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重大问题胡伟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发表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而在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还作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讲话《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江泽民同志在同一次全会上作...

  • 标签: 讲政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十二大关系 领导干部 政治与经济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随着现实实践主题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在现代化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无疑有着新的问题域:一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问题;二是外在的形式化制度结构的建构与社会价值理想的兼容问题;三是现代人心性秩序的重建问题。这三大问题所展开的论域标示出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

  • 标签: 现代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 简介:《社会大纲》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贡献,可以从"文本之外"与"文本之内"两个向度来加以评估和总结。从"文本之外"来看,李达在中国率先确立了学术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他撰写的《社会大纲》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行世后在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从"文本之内"来看,《社会大纲》不仅精心构筑了一个严整而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自觉地运用了史论结合的论述方式和批判的历史主义方法,而且在中国开创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为"实践的唯物论",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综合这两个向度,完全可以判定,《社会大纲》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早期标志性成果之一。

  • 标签: 《社会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贡献
  • 简介:顾海良在《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4期撰文认为,《论十大关系》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转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经典文献。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总体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 标签: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研究 经典文献 顾海良 论点摘编 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