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审判监督程序是针对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确有错误时而适用的一种补救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该程序立法及实践中的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审判监督程序的完善应重新厘定其指导思想及启动主体,细化再审理由.

  • 标签: 审判监督 指导思想 启动主体 既判力 再审理由
  • 简介:恶意民事诉讼行为极易给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也不断困扰着我国的司法实践。如何发挥检察机关对恶意民事诉讼行为的监督作用已经引起学界广泛的关注。应当采取多种监督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建立针对恶意民事诉讼行为监督的机制,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

  • 标签: 检察机关 恶意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
  • 简介:在我国的证明责任理论中,证明责任能不能在具体的诉讼过程中转移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大多数的学者认为,证明责任是可以转移的;也有学者认为,证明责任在诉讼过程中是确定的,不可能发生转移.从证明责任的设置目的来看,它主要是为了防止法官以事实不清为理由,拒绝作出裁判.而法官在事实真伪不明的困难状态下如何作出裁判呢?必须借助证明责任规则.这就涉及到证明责任的分配问题.因此,证明责任分配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对事实真伪不明的败诉风险或不利后果的分担,由此可见,证明责任在具体的诉讼中由谁承担是由法律预先设置的,与诉讼的进行没有关系.因此,证明责任是不能够转移的.能够转移的只是提供证据的责任.

  • 标签: 证明责任 提供证据的责任 转移
  • 简介:在新近的司法改革中,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增加我国民事诉讼结构的“当事人主义”因素,强化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然而事实上新近两大法系民事诉讼改革却加强了法官在诉讼中的指挥、引导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审判有其可遵循的共同规律,我们要尽快利用本身的优势,走上到达法治的捷径,法官的指示义务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改革契机。

  • 标签: 指示义务 民事诉讼结构 当事人主义
  • 简介: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辩论原则的补充和对处分原则的限制,自然必须协调好三者之关系。法院在民事裁判上既包括对事实认定上防止突袭,也包括法律适用上防止突袭,而对事实认定上防止突袭时,对于在辩论中当事人未主张的事实和请求,法院应依职权主动探知调查而排除辩论原则的适用。

  • 标签: 突袭裁判 辩论原则 处分原则 依职权主动探知
  • 简介:与会人员:段厚省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王学棉教授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陈杭平副教授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郭翔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林剑锋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许可副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冯珂讲师北京化工大学李铎助理编审北京大学出版社刘哲玮讲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刘君博讲师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马丁讲师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赵蕾讲师华南农业大学袁中华讲师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标签: 撤销之诉 既判力 案外人 申请再审 虚假诉讼 判决效力
  • 简介: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职权配置应当贯彻基础正当、有利于维护民事诉讼秩序、现实必要和可行、维护公正和公益的原则。职权配置的内容应当全面和开放,包括对起诉的监督和对裁判行为、执行行为的监督,但行使职权时应当有所限制和谦抑;监督的重心环节应当适当前移。行使职权的方式包括提起诉讼、参与诉讼、抗诉等,相伴随的程序应当明确、具体、刚性、效率。同时,检察机关应当具备保障性职权。职权行使的体制也应当进一步改革。

  • 标签: 民事诉讼 检察监督 抗诉 提起诉讼 参与诉讼
  • 简介:<正>在反垄断民事赔偿诉讼中,原告起诉的首要目的是获得损害赔偿,只有通过损害赔偿,才能补偿原告受到的垄断损害。此外,惩罚性损害赔偿,例如美国反垄断法中的三倍赔偿,对违法者或潜在的违法者还具有显著的威慑功能,使他们惮于不法行为败露的可能性和招致的不利后果,从而抑制违法行为。这种威慑功能被认为是反垄断救济法律制度的主要目标——"反垄断法最优先、甚至可能是惟一的目标"。由于损害赔偿问题在反

  • 标签: 损害赔偿 损失计算 美国反垄断法 赔偿诉讼 专家证人 原告方
  • 简介: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这次年会的主题,这个问题提出来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到现在这个时间点为止,民诉法的修改这个任务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了。所以究竟这部法典怎么进行修改,是理论界,立法界和实务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我想分三个小题目来讲,第一个我想讲民事诉讼法修改的紧迫性,第二个问题民诉法修改的现实基础,第三个问题民诉法修改的基本思路。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修改 问题提出 时间点 理论界 法典
  • 简介:主题: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时间:2015年11月16日地点:厦门望海宾馆会议室报告人:胡学军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霍海红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特邀嘉宾(以接受邀请次序为准)1.张卫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傅郁林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3.肖建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4.寇丽《政法论坛》编辑部编审5.姚佳《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副编审

  • 标签: 民事诉讼青年 沙龙实录 紫荆民事诉讼
  • 简介:会议主题:民事判决既判力理论与制度化研究时间:2015年6月7日地点: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822高铭暄学术报告厅报告人:郭翔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林剑锋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特邀嘉宾:张卫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浩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荣军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熊跃敏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徐胜萍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马爱萍山西大学法学院教授冯珏《法学研究》杂志社编辑杨会新国家检察官学院副教授

  • 标签: 既判力 清华大学法学院 《法学研究》 林剑锋 学术报告厅 诉讼标的
  • 简介:民事诉讼基本模式包括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两大类型。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研究对民事诉讼立法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的指导意义。以民事诉讼模式论演变史及主要学术争论为线索,对民事诉讼模式的界定、类型划分、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定位及未来走向进行分析,可为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方向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 标签: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 简介:法官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疑难书证多为私文书证。其问题多见于私文书证真实性被否认时的举证责任分配、法官对私文书证复制件以及瑕疵私文书证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审查等方面。关于此类书证适用疑难问题的解决,应区分当事人对私文书证真实性的否认是诉讼法意义上的否认还是抗辩,依此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肯定复制件可以脱离原本取得证据能力,但唯有经核对或有其他证据证明与原件无异的复制件可被推定为实质真实;注重当事人的解释以判断瑕疵私文书证的证据能力,对于消除瑕疵之私文书证得适用推定判断其证明力。

  • 标签: 私文书证 举证责任 复制件 瑕疵书证
  • 简介:本文从诉讼案件、案例与判例一般考察,民事诉讼案例研究的价值、方法,我国民事诉讼案例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四个部分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加强民事诉讼案例研究是深化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必然要求与契机,我国民事诉讼案例研究应在研究人员的素质、研究手段与方法的创新、研究成果的规范化诸方面实现突破.

  • 标签: 案件、案例、判例、价值、方法.
  • 简介: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共同构成了我国民事诉讼法院管辖的核心,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级别管辖的规定却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级别管辖划分标准不明确、最高人民法院一审管辖权规定缺乏实际意义、当事人级别管辖异议权的欠缺及管辖权的下放性转移导致对司法公正的破坏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法院管辖的确定及当事人相关权利的保护,笔者逐一对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意见。

  • 标签: 级别管辖异议 当事人 民事诉讼制度 民事诉讼法 最高人民法院 管辖权转移
  • 简介: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在本质上属于消灭时效,在实体效力上具有消灭诉权的效果,在程序上则体现为仲裁机构依职权主动审查时效。与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弱效力模式”相比,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属于消灭时效中的“强效力模式”。两者差异的根源在于劳动法与民法对公权力干预程度存在区别。在一裁两审的架构下,这两种时效模式衔接不畅,导致法官与仲裁机关在主动审查时效以及处理继续性债权请求权时尺度不一。为妥善解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在制度层面对劳动仲裁与诉讼时效的冲突问题予以协调。

  • 标签: 劳动争议 仲裁时效 诉讼时效 时效审查
  • 简介:不同的诉讼模式,法官所承担的证据责任差异极大,当事人主义模式之下的法官多承担消极的查明责任,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中,则承担一定程度的证明责任,查明与证明责任皆表现为法官对案件事实的实际态度及应对,二者界限不明导致实际操作上的障碍与低效,甚至无法探究到或错过案件真实。

  • 标签: 民事诉讼 查明责任 证明责任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比较民事诉讼法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兴旺、繁荣的发展历程,其间经历了起步阶段、停滞阶段、恢复阶段和繁荣阶段等四个阶段,作为民事诉讼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比较民事诉讼法学对于促进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正确认识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比较民事诉讼法 发展历程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