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以下简称人工肝)治疗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纳入2020年1月31日至2月18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公共卫生中心病房收治的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其中重型3例,危重型3例。根据患者病情制订人工肝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变化。结果截至2020年2月24日,2例重型患者治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9 d;2例危重型患者仍在院治疗中,1例死亡。3例重型患者均采用血液滤过治疗;2例危重型采用血浆置换+血液滤过治疗模式,1例采用持续床旁血液滤过治疗。治疗前6例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分别为6.42、2.63、15.00、15.09、12.04和30.41,治疗后分别为4.77、6.05、4.86、5.43、32.77和23.46,变化无规律。6例患者淋巴细胞绝对数在治疗前偏低,中位数为382/μL,人工肝治疗后淋巴细胞绝对数上升,中位数为476/μL。检测3例危重型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2例在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分别从26 042.00 ng/L和282.03 ng/L下降至226.85 ng/L和26.15 ng/L,1例患者IL-6水平持续升高,从30.14 ng/L上升至709.25 ng/L,该例患者最终死亡。结论人工肝治疗可改善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炎症反应,提升其淋巴细胞和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IL-6水平与疾病进展有关,或能作为早期鉴别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后因素。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 细胞因子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益西格玛管理DMAIC流程在改善透析设备运转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济南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的透析设备共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试验组采用精益管理中的DMAIC流程对透析设备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设备管理,比较两组设备运转时长、患者等待时长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内瘘穿刺所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设备运转时长、患者等待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达标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精益管理的DMAIC流程管理可以提高透析设备的运转率,优化透析治疗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精益管理 六西格玛管理 DMAIC 透析设备运转率
  • 简介:摘要2014年5月—2018年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6例相邻2指或3指掌侧瘢痕增生造成的严重屈曲挛缩畸形,其中男4例8指、女2例5指,年龄13~51岁。患指近侧指间关节屈曲60~90°,掌指关节屈曲60~80°,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的被动伸指度数之和为-180~-120°。瘢痕切除、肌腱松解伸直患指后均存在骨质和/或肌腱外露,创面面积4.0 cm×2.0 cm~8.5 cm×4.0 cm。采用趾腓侧皮瓣、第2趾趾腹皮瓣及跖底皮瓣组成的三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4.5 cm×2.5 cm~9.0 cm×4.5 cm。供区跖底创面直接缝合,残留创面采用大腿外侧全厚皮修复。本组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术后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无血管危象。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形较佳,不臃肿,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质地柔软,触觉、痛觉恢复可,两点辨别觉距离达6~8 mm;患指主、被动屈伸活动好;足部供区无功能障碍,仅遗留轻微瘢痕。本文说明足趾蹼三叶皮瓣是修复掌侧严重瘢痕增生所致手指严重屈曲畸形,特别是相邻2指或3指瘢痕增生切除松解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之一。

  • 标签: 三叶皮瓣 瘢痕挛缩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术前胆管扩张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进行根治术治疗的89例H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显示的胆管扩张程度将患者分组,分析胆道扩张程度的相关因素及胆道扩张程度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肿瘤大小(P=0.024)、Bismuth-Corlette分型(P=0.048)和肿瘤分期(P=0.013)均与胆道扩张程度相关;肿瘤分化程度(P=0.002),R0切除与否(P=0.002)和胆道扩张程度(P<0.001)是3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对胆道扩张程度进行影像学评价有助于预测HC手术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胆管上皮癌 预后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髓系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诊治的1例首发症状累及鼻咽的原发性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以鼻塞伴耳鸣就诊,接受多次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历经约半年时间确诊髓系肉瘤。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方案治疗,达到缓解后2年余以新发皮肤包块形式复发,进一步完善骨髓相关检查提示骨髓未受累,仍为孤立性髓系肉瘤,再次行AML化疗方案诱导化疗后皮肤包块完全消失。患者复发后6个月,病情平稳,仍处于随访治疗中。结论原发鼻咽髓系肉瘤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孤立性髓系肉瘤预后优于AML,诱导化疗缓解后孤立性复发少见,通常较快进展至白血病期;早期和正确诊断对预后十分重要,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原发性髓系肉瘤的认识。

  • 标签: 肉瘤,髓样 白血病,髓样,急性 复发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脐肠造口术(transumbilical enterostomy,TUE)及二期腹腔镜辅助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的安全性、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58例HSCR并行肠造口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17例;包括13例常见型HSCR合并重度小肠结肠炎或结肠扩张、27例长段型HSCR和18例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TCA)。患儿行肠造口年龄为(5.7±2.4)个月;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UE组(27例)和常规腹部肠造口术(conventional abdominal enterostomy,CAE)组(31例)。常见型和移行区位于降结肠下段的长段型HSCR患儿行腹腔镜Soave手术,移行区位于降结肠上段需行大部分结肠切除的长段型HSCR和TCA患儿行腹腔镜Duhamel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并发症和术后1年腹部外观。结果两组间肠造口术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UE组术后出现造口黏膜脱垂2例(7.41%)、造口部位局部伤口感染1例(3.70%)、造口周围皮炎4例(14.81%),CAE组出现造口黏膜脱垂2例(6.45%)、造口部位局部伤口感染2例(6.45%)、造口周围皮炎8例(25.81%),两组上述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UE组术后未出现肠梗阻,CAE组有1例。TUE和CAE组分别发现3例(11.11%)和4例(12.90%)小肠结肠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均经保守治疗好转。TUE组的二期腹腔镜手术时间为(143.0±27.1)min,短于CAE组的(158.9±29.4)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E组瘢痕评分为(6.51±0.86)分,优于CAE组的(14.12±1.2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肠造口术在HSCR中应用安全、有效,且分期腹腔镜手术达到了与一期腹腔镜手术相似的腹壁美容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先天性巨结肠 肠造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LTPF移植联合Ilizarov骨延长技术修复足踝完全离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11例足踝完全离断伤的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21~47岁。入院后,急诊行断肢再植术,再植过程中,因吻合血管的需要,患肢需要短缩,而致患肢短于健侧肢体。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足趾坏死及足背部皮肤坏死,创面行ALTPF移植术,大多采用单侧ALTPF移植;创面面积较大者采用双侧ALTPF串联移植。待皮瓣成活后,患肢接受Ilizarov骨延长术,以恢复患肢长度。随访方式包括门诊复诊、微信联系或电话询问等。结果11例断肢再植术后均成活,所移植ALTPF均成活。随访0.6~3.0年,平均1.8年,所移植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其中6例皮瓣略显臃肿,经皮瓣整形后均得以改善。Ilizarov骨延长效果满意;术后患者足踝功能AOFAS平均分为93.8分。结论ALTPF移植联合Ilizarov骨延长技术修复足踝完全离断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移植 Ilizarov骨延长技术 足踝部离断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术后实际5年生存率的临床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到2015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HCC根治术的患者94例,分为存活超过5年组和未存活到5年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差别。结果94例患者中19例(20.2%)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HCC的实际5年总生存率(20.2%)低于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算的5年生存率(22.2%)。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资料中,两组的病理类型(P=0.012)、淋巴结转移(P=0.001)、切除水平(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类型非乳头型、淋巴结转移、R1切除是影响HCC术后实际5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胆道肿瘤 外科手术 5年生存率 病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蒂筋膜对大鼠肋间后动脉穿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每组25只。于每只SD大鼠右侧背部设计并切取以肋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皮瓣,大小为10.0 cm×2.5 cm,A组保留穿支及其周围2.5 cm×1.0 cm的筋膜组织,B组仅保留穿支,尽可能剔除穿支周围的筋膜组织,最后均将皮瓣原位缝合。观察术后2组皮瓣成活情况,并计算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切取2组皮瓣组织行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标本血管生成情况,并应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统计术后第7天HE染色切片中的血管密度,测量并计算血管直径及血管壁厚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组皮瓣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细胞珠蛋白(CYGB)表达的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皮瓣组织中HIF-1α和CYGB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皮瓣术后成活良好,B组术后7 d皮瓣远端缺血坏死,A组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为96.19%±0.65%,高于B组的88.97%±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显示,2组皮瓣组织均可见新生血管,A组新生血管多于B组;A组血管密度、血管直径、血管壁厚度分别为(7.77±0.92)条/mm2、(65.23±14.62) μm、(10.49±1.99) μm,均高于B组的(5.82±0.85)条/mm2、(40.61±7.78) μm、(6.27±2.63)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A组HIF-1α表达高于B组,并逐渐趋于稳定;A组和B组CYGB表达于术后第7天达到高峰。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术后第1、3天A组中HIF-1α表达量高于B组(P均<0.01),于术后第5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术后第5、7、9天B组中HIF-1α表达量高于A组(P < 0.01),直至第9天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术后第3、5、9天A组中CYGB表达量均高于B组(P<0.01),A组和B组CYGB表达量均于术后第7天出现峰值。结论大鼠肋间后动脉穿支蒂皮瓣切取时在蒂保留部分筋膜,可提高皮瓣成活面积,可能是其中的HIF-1α的表达稳定及CYGB的表达上调所致。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蒂皮瓣 筋膜 低氧诱导因子-1α 细胞珠蛋白 SD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心尖巨大纤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2020年9月和2022年5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确诊为左心室心尖巨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特点和治疗方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有活动后轻微胸闷不适,心电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T波倒置,分别误诊为“心肌炎”“冠心病”,心脏磁共振、超声心动图均显示左心室心尖团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狭窄病变。1例患者要求保守治疗,随访半年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瘤体大小无变化;另1例患者行心脏肿块剥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心脏纤维瘤,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左心室心尖纤维瘤是罕见的心脏肿瘤,容易漏诊、误诊,是T波倒置的少见原因之一。心脏磁共振、CT和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纤维瘤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心脏肿瘤,心尖部 心脏纤维瘤 T波倒置
  •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腺癌(AEG)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目前,腹腔镜外科手术已逐渐成为AEG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因肿瘤解剖位置特殊、离断食管位置较高以及纵隔区域空间狭小而致腹腔镜下吻合存在吻合难度大、吻合位置高等特点,术后发生吻合口漏风险较大,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对于其吻合口漏的处理,本文从基本原理、内镜治疗和外科治疗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早期识别吻合口漏,并通过多种手段通畅引流,是治疗的关键。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覆膜支架及负压闭合治疗等内镜手段的采用,进一步提高了吻合口漏的治疗效果。外科手术作为一种补救措施,虽然可取得较好的治疗结局,但也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因而必须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腹腔镜 吻合口漏 外科治疗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腺癌(AEG)因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胃癌。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会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术后生存率。AEG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受到患者因素(高龄、肥胖、术前营养状况)、手术因素(手术路径、手术方式、切除范围、预防性联合脏器切除等)、肿瘤因素(分期等)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优化围手术期的管理,制定合适规范的手术方式,是预防AEG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所在。所以,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同时,力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才能使AEG患者真正获益。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手术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小细胞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129例食管胃结合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29例患者中,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123例,姑息性切除术6例。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21.0%,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7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11.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9.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否根治性手术、肿瘤长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手术残端阳性、Syn的表达、综合治疗和疾病进展后放化疗均与患者的总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后放化疗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否根治性手术、肿瘤长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手术残端阳性、Syn的表达、综合治疗和疾病进展后放化疗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后放化疗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食管胃结合小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后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小细胞癌 外科治疗 预后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门胆管癌(HCCA)手术治疗效果及HCCA患者手术治疗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5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8例,女性47例,年龄(64.2±10.6)岁。总结手术(肝切除、局部胆管切除、姑息引流)、术后病理、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随访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4例(3.8%),58例(55.2%)发生并发症,其中胸腔积液32例(30.5%)、胆漏12例(11.4%)。获得随访的85例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1%、27.0%、24.8%。其中R0切除(59例)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4%、36.2%、27.4%,明显优于R1/2切除(20例)患者的49.4%、12.3%、0和姑息性引流患者(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HR=2.158,95%CI:1.175~3.965)、术前肿瘤糖类抗原(CA)19-9≥1 015 U/ml(HR=1.981,95%CI:1.009~3.894)、切缘类型(HR=2.587,95%CI:1.371~4.881)、淋巴结转移(HR=2.308,95%CI:1.167~4.567)是影响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R0切除是延长HCCA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有效措施,年龄、术前CA19-9水平、切缘类型、淋巴结转移与HCCA患者手术后生存预后相关。

  • 标签: 胆管肿瘤 Klatskin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开腹手术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在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肝门胆管癌切除的10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41例,年龄(64.4±10.4)岁。单纯行肝门胆管癌切除的7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联合保留侧门静脉切除重建的肝门胆管癌切除29例患者纳入联合组。分析门静脉切除重建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再手术、死亡情况。随访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门静脉楔形切除侧侧吻合2例,节段切除端端吻合27例。门静脉切除重建时间(12.7±2.9)(时间范围8~18)min,门静脉切除长度(20.7±7.3)(长度范围8~38)mm。联合组术中出血量[M(Q1,Q3)]800.0(600.0,1 500.0)ml、淋巴结转移58.6%(17/29),高于对照组的[M(Q1,Q3)]600.0(500.0,1 000.0)ml、32.0%(2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Clavien-Dindo 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31.7%(33/104),其中对照组为30.7%(23/75),联合组为34.5%(10/29),再手术率和术后90 d死亡率对照组分别为9.3%(7/75)和2.7%(2/75),联合组分别为3.4%(1/29)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1%、44.8%、36.4%,联合组为78.1%、35.9%、3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570)。结论与单纯肝门胆管癌切除相比,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生存率相近。门静脉切除重建可用于经选择的肝门胆管癌切除。

  • 标签: Klatskin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 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Bismuth-Corlette III、IV型肝门胆管癌(HCCA)的疗效及预后,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86例Bismuth-Corlette III、IV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59.5±10.5)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扩大肝切除组(57例)和围肝门切除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生存率。通过住院复查、定期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扩大肝切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大于围肝门切除组[320(270,380)min比270(210,300)min,P<0.001;300(200,400)ml比100(100,150)ml,P<0.001]。扩大肝切除组Clavien-Dindo III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和国际肝脏外科研究组C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均高于围肝门切除组[36.4%(20/57)比13.8%(4/29),P=0.037;13.8%(7/57)比0(0/29),P=0.0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扩大肝切除组手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5%、38.6%、19.3%,围肝门切除组分别为86.2%、20.7%、10.3%,两组比较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多因素分析显示围肝门切除(HR=1.958,95%CI:1.174~3.268,P=0.010)、非R0切除(HR=6.040,95%CI:2.915~12.513,P<0.001)、TNM分期III/IV期(HR=2.144,95%CI:1.257~3.654,P=0.005)是影响HCCA患者手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ismuth-Corlette III、IV型HCCA行扩大肝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率高于行围肝门切除者,但其手术并发症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也增高。

  • 标签: Klatskin肿瘤 Bismuth-Corlette分型 扩大肝切除 围肝门切除 生存率
  • 简介:摘要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越来越常见。因为骺板尚未闭合,ACL重建在这个年龄段独具特点。但目前国内临床医生在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诊疗上还缺乏统一的规范,规范化的ACL损伤诊疗对临床工作和社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小儿创伤与矫形学组以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发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体系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遴选出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25个临床问题,最终形成25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推荐条目1~6为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的预防和诊断,条目7~17为手术指征、时机、方法选择、操作要领及手术效果,条目18~22为合并损伤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条目23~25为保守和手术治疗后康复、重返运动标准及防护支具使用相关问题。指南制订旨在提高儿童及青少年ACL损伤诊疗的科学性并最终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腺癌(AEG)发病率在国内外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国际上AEG分型方法主要有Siewert和Nishi分型。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分期,适用手术的入路及方式有所不同,且随着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微创技术的应用,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出现了一定的影响。然而,AEG术后并发症尚未见详细阐述。本文将回顾总结不同术式治疗AEG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腺癌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食管胃结合部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核间性眼肌麻痹主要影响眼球的水平运动。一个半综合征是由于一侧脑桥背盖病变,引起患侧眼球不能内收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伴水平眼震的综合征。目前已有文章陆续报道了“八个半综合征”“九个综合征”“十三个半综合征”等。对一个半综合征系列的快速识别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精确定位和临床决策。我们现报道1例由于脑桥背盖病变致双眼同时不能内收外展伴双侧周围性面瘫的病例,以提高大家对脑桥区的解剖定位以及受累表现异质性的认识。

  • 标签: 脑梗死 脑桥 面神经麻痹 眼肌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