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作者: 马鑫 李方 刘万里 王希江 王雪冰 周海健 施国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测检验中心,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结核病与麻风病防治中心,乌鲁木齐 83000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乌鲁木齐 83000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6年新疆发生的一食源性疾病的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分子溯源分析。方法2016年4月3日,新疆某地发生一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依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2012版)》,共发现142例病例,其中疑似病例138例、确诊病例4例。通过入户调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发病和诊疗情况、发病前3 d的饮食史和饮水史、食品的污染源等信息,并采集病例呕吐物及粪便、剩余冰激凌、加工冰激凌剩余牛奶及其他原料、牛奶供应站的牛奶等27份样本,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全基因组测序(WGS)进行分子分型、毒力基因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142例病例年龄M为9岁,范围为1~66岁;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比为76%(107/142)。男性罹患率[5.5‰(65/11 717)]与女性罹患率[5.8‰(77/13 26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恶心(94%,133/142)、呕吐(92%,131/142)和腹痛(67%,95/142)等。27份样本共计分离获得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分离到其他病原菌。PFGE结果显示,产A+C+E混合型毒素的16株菌(包含病例呕吐物及粪便分离株和冰激凌加工点食品分离株)带型相似度为100%。根据WGS分子分型结果显示,9株菌(包括4株患者分离株、4株冰激凌加工点食品分离株、1株牛奶供应站分离株)为ST1(Sequence Type)、1株菌为ST5405。ST1型菌株聚集在一个大簇中,其中7株菌聚集成一个小簇(74 SNPs),其余2株菌聚集成1个小簇(127 SNPs)。结论该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可判定是一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

  • 标签: 中毒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现场流行病学 全基因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淮南市发生的一宋内志贺菌暴发疫情进行病原学溯源分析,并对菌株毒力基因和耐药谱进行检测。方法采集2020年8月淮南市一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相关水样、粪便,进行多重病原体核酸检测和分离培养,对分离的宋内志贺菌进行毒力基因PCR检测、微量肉汤法药敏检测、脉冲场电泳和全基因组测序溯源分析。结果56份黏稀样粪便分离出38株宋内志贺菌(阳性率67.86%),血清型均为宋内志贺菌Ⅰ相;3份末梢水和井水革兰阴性菌(GN)增菌液荧光PCR检测志贺菌阳性;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阳性(38份),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侵袭相关基因(ial)阳性(31份),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侵袭相关基因(ial)/肠毒素2基因(sen)阳性(1份);耐药谱显示14种抗生素中9种100.00%耐药,仅亚胺培南、氯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为有效药物;36株菌XbaⅠ限制性酶切图谱带型完全一致,其中3株菌株基因组ST型分析均为ST152型;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验证了此次暴发由单一克隆群菌株引起,且揭示此次暴发分离株与数据库中3株中国菌株、1株韩国菌株聚集成一个大簇,而与其他国家的菌株距离较远。结论本由水源污染单一宋内志贺菌克隆引起,分离株为低毒力株,呈多重耐药表型。

  • 标签: 宋内志贺菌 全基因组测序 聚合酶链反应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海市一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在潜伏期传染的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感染来源和病例传播链。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要求,2020年1月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例病例开展个案调查,采集鼻咽拭子和痰液等标本,采用real time 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医学观察,调查病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分析传播链等,并及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结果病例一于2020年1月20日发病,有与COVID-19确诊病例共同环境的暴露史,2月1日确诊;病例二于1月22日发病,1月27日确诊;病例三于1月25日发病,1月30日确诊;病例四于1月20日发病,2月1日确诊;病例五于1月23日发病,1月31日确诊。5例病例中,除病例二死亡外,其余4例病例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本疫情中,排除其他的共同暴露因素后,1月19日病例一和病例二及病例三参加了6 h的聚会,病例一在潜伏期内可能造成病例二和病例三的感染,这是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节点。结论COVID-19病例在潜伏内可能具有传染性,这对后面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潜伏期 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血液病患者并发Sweet综合征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就诊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1例以发热、皮肤结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weet综合征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9岁,发病时在给予维A酸+亚砷酸诱导缓解治疗中出现皮肤结节反复,行结节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Sweet综合征,予小剂量激素治疗,患者皮肤结节逐渐消退,白血病达完全缓解。结论Sweet综合征是一种皮肤病,多继发于其他疾病,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提高对血液病患者并发Sweet综合征的认识,给予及时有效处理,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Sweet综合征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过调控血红素加氧酶-1(HO-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通路在氢气(H2)治疗脓毒症小鼠肠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6~8周龄雄性野生型(WT)和Nrf2基因敲除型(Nrf2-KO)ICR小鼠各140只,体重20~25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WT小鼠及Nrf2-KO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H2对照组(Sham+H2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及H2治疗组(CLP+H2组),每组35只。其中Sham+H2组及CLP+H2组分别于术后1 h及6 h各吸入2% H2 60 min,Sham组和CLP组仅吸入空气。每组取20只小鼠观察术后7 d存活情况;剩余小鼠于术后24 h处死,收集腹腔灌洗液(PLF)测量细菌菌落数从而确定细菌负荷,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肠组织中HO-1及HMGB1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肠组织HO-1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肠组织HMGB1表达。结果WT脓毒症小鼠及Nrf2-KO脓毒症小鼠7 d存活率均为0;在WT小鼠中,CLP+H2组术后7 d存活率较CLP组明显升高(45%比0%,P<0.05),而在Nrf2-KO小鼠中,CLP+H2组术后7 d存活率与CL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0%,P>0.05)。与Sham组比较,WT及Nrf2-KO脓毒症小鼠PLF中细菌菌落数均显著增加。与CLP组相比,2% H2处理能显著提高WT脓毒症小鼠的细菌清除率〔菌落数(CFU,×103):34.7±6.3比74.2±8.1,P<0.01〕,但对Nrf2-KO脓毒症小鼠无显著影响〔菌落数(CFU,×103):73.3±7.5比75.8±8.6,P>0.05〕。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WT和Nrf2-KO脓毒症小鼠肠组织HO-1及HMGB1表达均明显升高。与CLP组比较,2% H2处理后WT脓毒症小鼠HO-1表达进一步升高〔HO-1蛋白表达(HO-1/β-actin):0.716±0.035比0.460±0.045,HO-1阳性表达(积分A值):0.703±0.135比0.430±0.116,均P<0.01〕,HMGB1表达明显降低〔HMGB1蛋白表达(HMGB1/β-actin):0.052±0.038比0.082±0.008,HMGB1阳性表达(积分A值):24.530±9.317比41.830±2.458,均P<0.01〕;而经2% H2处理后的Nrf2-KO小鼠HO-1及HMGB1表达无明显变化〔HO-1蛋白表达(HO-1/β-actin):0.148±0.004比0.164±0.043,HO-1阳性表达(积分A值):0.109±0.020比0.113±0.025,HMGB1蛋白表达(HMGB1/β-actin):0.109±0.020比0.113±0.025,HMGB1阳性表达(积分A值):39.570±12.660比42.790±9.680,均P>0.05〕。结论H2可经Nrf2/HO-1/HMGB1途径抑制脓毒症小鼠肠损伤,Nrf2在H2治疗脓毒症肠损伤过程中主要作用。

  • 标签: 肠损伤 脓毒症 氢气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侧卧位与半截石卧位下应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 2017年9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4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87例;年龄65~99岁,平均80.4岁。骨折AO分型:A1型42例,A2型88例,A3型11例。74例采用侧卧位行PFNA-Ⅱ内固定治疗(侧卧位组),67例采用半截石卧位行PFNA-Ⅱ内固定治疗(半截石卧位组)。比较两组体位摆放时间、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尖顶距、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除13例术后9个月随访后失访,其余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2.5个月。两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总长度:侧卧位组为(6.5±1.3)cm,半截石卧位组为(7.5±1.5)cm;术中出血量:侧卧位组为(84.3±3.1)ml,半截石卧位组为(90.4±3.9)ml;透视次数:侧卧位组为(13.1±1.9)次,半截石卧位组为(11.2±1.2)次;尖顶距:侧卧位组为(20.6±2.2)mm,半截石卧位组为(24.4±1.8)mm;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侧卧位组为80%,半截石卧位组为85%;内置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侧卧位组为5%,半截石卧位组为2%(P均<0.05或0.01)。结论与侧卧位比较,半截石卧位行PFN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减少透视次数,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减少内置物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老年人 侧卧位/半截石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创伤骨折中的应用,评估氨甲环酸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行股骨近端防髓内钉(PFN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3组: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组(A组),静脉滴注联合局部用药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氨甲环酸组手术开始前15 min按照100 ml生理盐水+20 mg/kg快速静脉滴注,静脉滴注联合局部用药组在手术开始前15 min按照100 ml生理盐水+20 mg/kg快速静脉滴注,切口关闭后由引流管逆行灌入2%氨甲环酸2 g+18 ml生理盐水,对照组予以等量100 ml生理盐水滴注+20 ml生理盐水灌入。记录术前血红蛋白和动态监测术后1、2、3 d血红蛋白及变化,术后1周、4周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多组间整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计数资料采用率比较,组间比较采用χ2,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输血量分别为(898.32±224.32)、(155.38±18.26)、(742.94±212.48)、(294.39±62.36) ml;氨甲环酸联合局部用药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输血量分别为(924.49±238.63)、(159.41±16.72)、(765.08±204.35)、(282.72±59.82) ml;对照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输血量分别为(1 221.20±249.38)、(158.82±16.34)、(1 062.38±238.74)、(404.28±71.92) ml。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组、静脉滴注联合局部用药和对照组围手术期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6、20.880、18.580、27.350、19.720、31.280,P<0.05);但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组、静脉滴注联合局部用药组围手术期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180、29.820、19.820,P>0.05),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组、静脉滴注联合局部用药组和对照组显性失血量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140、31.300、29.130,P>0.05)。3组患者术后1周、4周经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均未出现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在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方面效果显著,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 标签: 氨甲环酸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隐性失血
  • 简介:摘要2014年1月—2018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肩部和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5~56岁,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5 cm~11 cm×8 cm。5例患者创面采用肩胛动脉穿支皮瓣(皮瓣面积8 cm×7 cm~12 cm×6 cm)修复,供瓣区直接缝合。3例患者创面采用侧胸部穿支皮瓣(皮瓣面积8 cm×7 cm~13 cm×9 cm)修复,2例患者供瓣区直接缝合,1例患者供瓣区大部分直接缝合,小部分移植同侧大腿中厚皮覆盖。4例患者创面采用臂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皮瓣面积6 cm×5 cm~12 cm×10 cm)修复,2例患者供瓣区直接缝合,2例患者取左侧胸壁中厚皮覆盖。11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1例患者皮瓣远端出现血运障碍,经处理,皮瓣远端出现3 cm×2 cm坏死,经二次扩创植皮后,皮片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皮瓣质地良好,供瓣区瘢痕增生轻,肘关节及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肩胛动脉穿支皮瓣、侧胸部穿支皮瓣、臂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皮瓣成活率高、手术效果好等优点,是修复肩部和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佳选择。

  • 标签: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在北京市顺义区局部地区发生的新冠肺炎本地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其感染来源。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技术核查病例的活动轨迹,对活动轨迹涉及的点位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人员和环境采样检测,对溯源重点人群采集血清标本进行抗体检测,对疫情早期报告的病例和环境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比对分析,分析感染来源和传播链。结果2020年12月23日至2021年1月16日,顺义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报告4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感染来源为1例从印度尼西亚入境的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020年11月26日从印度尼西亚入境,11月26日至12月10日在集中观察期间5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1次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2月10日隔离期满后到京,12月28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在入京后传播给合租房屋的租户1人,在A商场购物期间传播给该商场服装售货员1人,同时传播给在A商场购物的同一家庭3人。随后在顺义区多个点位发生续发病例,并在顺义区某工业园区引发局部暴发疫情。结论此次疫情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期满、解除隔离后导致的聚集性疫情,提示应适当延长入境人员集中隔离时间,并加强对入境人员的样本采集检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无症状感染者 感染来源
  • 简介:摘要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RMS)和Donohue综合征(DS)都是由于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本文报道1例2个月病的女性患儿,病初诊断为新生儿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高胰岛素血症,有宫内生长迟缓,随访中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餐后高血糖及持续高胰岛素血症等,遗传学检测提示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31-54del/p.Ala10-Ala17del/c.3529+5G>T。本例患儿是罕见的以新生儿糖尿病病的INSR基因突变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病例,而RMS与DS表型存在交叉难于区分,其远期预后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糖尿病 婴儿,新生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受体突变
  • 简介:摘要患儿 女,11日龄,因“发现全身皮疹11 d,气促1 d”2017年11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患儿出生当天全身散在红斑伴脓疱疹,病程中发现血性胸腔积液。基因检测提示存在IL36RN基因c.115+6T>C及c.140A>G杂合变异,诊断患儿为该基因导致的脓疱型银屑病14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12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收集荔湾区2004年1月至2021年1月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资料并整理分析。结果共报告12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合计371例(学生366例,教师5例),总罹患率为2.99%(371/12 426),均为轻症病例,男女比例为1.26∶1,年龄2~44岁。12暴发疫情均发生在秋冬春季,发生在10月份至次年4月份,1月份的月报告数最多(占33.33%,4/12)。7发生场所是城市小学(占58.33%),且城市小学的总罹患率最高,与其他场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77,P<0.01)。人传人传播(接触性或气溶胶)共10(83.33%),食源性传播2(16.67%),其中有7引起暴发的原因是首例病例呕吐物未被及时清理或消毒不规范,2食源性传播为主的疫情均由无症状感染厨工引起。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呕吐病例所占比例最高(12疫情的中位数是91.83%),13岁以下呕吐为主,13岁及以上腹泻为主。病原体GⅡ基因型11(占91.67%),GI型1(占8.33%)。结论2020年开始荔湾区诺如病毒学校暴发疫情数呈现显著上升,荔湾区学校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均发生在秋冬春季,GⅡ型为主要基因型,以城市小学为主要场所,部分疫情报告不及时。建议加强学生及厨工的健康监测,落实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处理,提高查清疫情危险因素的能力与效率,采取快速精准的措施防控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

  • 标签: 诺如病毒 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 暴发 疫情 分析 调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作者: 唐颢 谭蓓 周炜洵 钱家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100730
  • 简介:摘要成人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s allied disease,HAD)由结肠壁先天神经节细胞减少缺如或发育不良引起,病隐匿且较为罕见,缺乏有效客观检查手段。此病偶可继发肠道溃疡,合并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应充分积极药物治疗,必要时需尽早选择手术治疗。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溃疡 难辨梭菌
  • 简介:摘要青少年的成年病型糖尿病(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是一种异质性的单基因糖尿病,其中MODY1、MODY2和MODY3是常见的MODY亚型。近年来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与葡萄糖激酶激动剂(GKA)等新型降糖药物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本文结合目前最新的基础及临床证据,对上述三种MODY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关于新型降糖药物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MODY的诊疗开拓更为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标签: 青少年的成年起病型糖尿病 肝细胞核因子1α 葡萄糖激酶 肝细胞核因子4α 新型降糖药物
  • 简介:摘要脂肪萎缩糖尿病是一类由于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所致的特殊类型糖尿病,本文中报道了一例脂肪萎缩糖尿病女性患者,于青春期以高血糖伴酮症、胰腺炎病,病时空腹C肽低,诊断为特发1型糖尿病后,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月经紊乱,全身体脂比例降低,部分脂肪萎缩以及皮肤黑棘皮样改变,辅助检查显示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肝功能异常,空腹与餐后C肽明显增高,重度脂肪肝及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并且其父亲亦存在部分脂肪萎缩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经基因检测提示该患者及其父亲均存在LMNA Lys486Glu突变,由于该患者病方式较为特殊,其脂肪萎缩范围较同型患者更广,且存在LAMN基因新的氨基酸改变,提示可能为家族性部分脂肪萎缩糖尿病2型这一新的亚型。

  • 标签: 糖尿病,脂肪萎缩型 家族性部分脂肪萎缩综合征2型 胰岛素抵抗 LAMN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髓内钉(PFNA)干骺端扩髓和未扩髓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17例;年龄75~89岁[(80.9±3.3)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3例,31-A2型22例,31-A3型21例。34例接受干骺端扩髓PFNA固定治疗(扩髓组),32例接受干骺端未扩髓PFNA固定治疗(未扩髓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输血率、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估髋部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7个月[(13.5±1.1)个月]。扩髓组总失血量[(976.3±210.1)ml]、隐性失血量[(712.4±224.4)ml]、术中失血量[(139.4±21.0)ml]、显性失血量[(263.8±36.3)ml]、术后引流量[(124.4±29.5)ml]均大于未扩髓组[(799.0±119.5)ml、(603.0±136.4)ml、(94.1±18.8)ml、(195.9±35.4)ml、(101.9±27.5)ml](P<0.05)。扩髓组输血量[2(0,2)U]和输血率[53%(18/34)]均大于或高于未扩髓组[0(0,1.5)U、25%(8/32)](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头颈骨块的楔形撑开畸形、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切口感染、肺栓塞或脂肪栓塞。两组医源性外侧壁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和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干骺端扩髓和未扩髓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而PFNA干骺端未扩髓较扩髓治疗具有围术期失血量少、输血率低等优势。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失血,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复合小剂量瑞马唑仑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湘雅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30例。丙泊酚组采取丙泊酚镇静的单纯静脉喉罩全麻,瑞马唑仑组采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瑞马唑仑喉罩全麻。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苏醒质量[拔除喉罩时间、术后15 min的警觉/镇静观察(OAA/S)评分、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时间、各种不良反应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段认知功能情况[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麻醉前(T0),诱导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时段,瑞马唑仑组MAP及心率水平均高于丙泊酚组(均P<0.05);瑞马唑仑组的拔除喉罩时间短于丙泊酚组[(8.7±1.3)min和(12.3±1.4)min,t=7.09,P<0.001]、术后15 min瑞马唑仑组的OAA/S评分高于丙泊酚组患者[(4.6±0.3)分和(4.1±0.5)分,t=4.841,P<0.001];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3.3%和20%,χ2=4.043,P=0.044);术后3 h、6 h和9 h内的静息VAS评分瑞马唑仑组低于丙泊酚组(均P<0.05),12 h的静息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 h、12 h瑞马唑仑组的MoCA评分高于丙泊酚组患者(均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小剂量瑞马唑仑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全麻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安全有效,苏醒迅速、苏醒质量高等优势,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和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后12 h内提供良好的镇痛的效果。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瑞马唑仑 股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标准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髓内钉(PFNA)与传统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浙江中医学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68~96岁[(85.0±6.6)岁]。32例患者接受标准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骨水泥组),36例患者接受传统PFNA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尖顶距值、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2周及12个月起立行走(TUG)试验时间、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6个月[(14.0±1.3)个月]。骨水泥组手术时间[(56.3±8.7)min]、术中出血量[(163.6±21.3)ml]、尖顶距值[(26.3±1.2)mm]、骨折愈合时间[(12.2±1.9)周]、术后12个月TUG试验时间[(20.6±3.1)s]及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89.6±5.8)分]与传统组比较[(52.7±7.9)min、(154.8±22.6)ml、(26.8±1.3)mm、(12.5±2.0)周、(21.4±2.6)s及(88.5±6.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骨水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尿路感染1例,术后谵妄2例),传统组为31%(尿路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谵妄1例,螺旋刀片切击2例,螺旋刀片松动退钉3例)(P<0.05)。术后2周骨水泥组TUG试验时间[(81.4±10.2)s]显著短于传统组[(90.8±13.7)s](P<0.05)。结论与传统PFNA相比,标准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行走能力的恢复。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髓内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河北省保定市一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流行特征,确定致病原。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呕吐物、肛拭子或粪便标本,居民末梢水以及污水井井水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对阳性标本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结果该小区发现病例70例,罹患率为2.33%。17份患者样本和6份水样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均出现GI和/或GII核酸阳性。测序分析显示患者样本和污水井井水的诺如病毒都为GI.6和GII.2这两种基因型,序列同源性均高于98.8%。结论本次疫情为一由水源水污染导致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疫情,需加强对水源水的日常管理,定期消毒,广泛宣传,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水源性 诺如病毒 暴发 流行特征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1年1月北京市某区一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特征及变异情况,为疫情防控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此次疫情相关呼吸道样本和外环境样本26份,使用高通量测序对病毒全基因组进行测定分析,对基因组数据拼接整理后进行一致性分析、变异位点分析及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共测定获得SARS-CoV-2病毒全基因组序列26条。26条病毒基因组之间高度一致,与参考株基因组(NC_045512)相比,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中位数为99.896%,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中位数为99.733%。26例病毒属于GR分支,共存在33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分布在ORF1ab、S、ORF8和N基因上,对应27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包括S蛋白69-70位缺失、N501Y、D614G等。病毒具有近期英国变异株(VOC 202012/01)的关键特征,属于英国变异株的类似株。结论此次聚集性疫情为同一传播链,疫情病毒为境外输入的英国变异株的类似株。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基因组 系统发育分析 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