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创造力和心理健康是目前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共同关注的两个热点话题。对大学生创造力的研究发现艺术类学生的创造力较为突出,社科类学生的创造力较差;创造性思维的年级差异明显,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优于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是对人际敏感、强迫症状和偏执,同时,焦虑和抑郁也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创造力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学生,其创造力水平也较高;对中等程度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可以提高创造力的发挥水平。这种研究发现对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青少年的创造力和心理健康教育均有启示作用,也提供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教学改革深化的新思路。

  • 标签: 青少年 创造力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经调研、论证后提出了中职少数民族学生特色“双(单-合)”护理专业及汉语言培养学习模式,针对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护理专业及汉语言学习的相互结合进行有效探索,并指出了在此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建议。

  • 标签: 〔〕中职少数民族学生护理专业汉语言培养
  • 简介:民族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素质状况和人才培养规格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强调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基于此,作为培养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民族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必须有针对性地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有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民族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对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基于语音、语法、语篇三项技能达标的民族高师英语专业教学评价模式。旨在促进民族高师英语教育教学朝科学合理的方向改革。

  • 标签: 民族高师英语专业 语音 语法 语篇三项技能达标
  • 简介: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假设,探讨父母陪伴与儿童自我价值感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436名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样本学生父母陪伴总体处于中上水平,父母陪伴的水平受子女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流动儿童等因素的影响;父母陪伴时间越多、父母陪伴质量越高,儿童自我价值感越强;父母陪伴对流动儿童自我价值感的预测作用大于本地城市儿童;母亲学习陪伴、父亲情感陪伴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城市儿童的自我价值感水平,而母亲养育陪伴、母亲情感陪伴依次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自我价值感水平。基于上述结果,认为父母陪伴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自我价值感,且父母陪伴对于流动儿童而言是更为重要的社会资本。

  • 标签: 父母陪伴 儿童自我价值感 社会资本理论
  • 简介: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农村作文教学目前处在一种学生谈虎色变、教师无奈的困境中,要走出这一困境,应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写作兴趣与提高写作能力、善于观察和勤写日记、语文阅读教学与仿写练笔、创造宽松环境与作文教学、作文批语与写作水平提高五个方面的关系

  • 标签: 培养 提高 学生 写作能力 走出困境 五个关系
  • 简介:教学设计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教学设计学是在教育技术学母体中孕育和发展成熟的,是教育技术学的次级学科。教学设计是一个术语,教学论是一门学科,两者概念范畴不同,学科层次也不相等。

  • 标签: 教学设计 教学论 教学理论 教育技术学
  • 简介:本研究基于浙江省79所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与办园经费调查的结果,对幼儿园教育质量与生均投入、生均成本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还是生均投入与生均成本,整体上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且城乡之间、公办民办幼儿园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园教育质量与生均投入、生均成本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与生均成本的相关性更强;从具体构成要素来看,家长缴费、尤其是人员经费水平与幼儿园教育质量相关性更强。基于本研究结果,研究者对于公共财政如何有效投入以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幼儿园教育质量 生均投入 生均成本 相关性
  • 简介:为了探讨父母陪伴对儿童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以及此关系是否在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间存在差异,对北京市436名4—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陪伴总体处于中上水平,母亲陪伴水平显著高于父亲;(2)城市儿童的父母陪伴水平与自我价值感均显著高于流动儿童;(3)父母陪伴各维度均与儿童自我价值感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的养育陪伴和学习陪伴与儿童自我价值感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父亲;(4)无论是城市还是流动儿童,父亲、母亲陪伴均可显著预测儿童自我价值感,两组儿童的父母陪伴对自我价值感的总体作用无差异,只是城市儿童的母亲陪伴对其自我价值感的路径系数显著高于父亲,而流动儿童的父亲陪伴对其自我价值感的路径系数高于城市儿童较多。父母陪伴与儿童自我价值感发展密切相关,母亲陪伴的作用总体高于父亲,且这种作用在城市儿童身上更加突出,父亲陪伴对于流动儿童可能比城市儿童更有意义。

  • 标签: 父母陪伴 自我价值感 流动儿童 城市儿童
  • 简介:"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实施5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我国民族地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利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可以深入分析我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高等教育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高等教育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源于行动者反复博弈行为,博弈行为源于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高等教育政策在效率、公平、问责制、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需要在制度层面上有所创新。

  • 标签: 少数民族 高层次骨干人才 政策评价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高等教育政策
  • 简介:运用访谈和田野调查的方法,对瑶族支系土瑶的民族心理及其学生人格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它们与语言学习的关系,结果证实,它们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学生人格的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影响,能够为学习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并且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创造心理条件.

  • 标签: 土瑶 民族心理 人格特征 英语学习
  • 简介:大学文化建设是推动大学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学术界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都有较多的探讨,但对一些关系着大学文化建设成败得失的对立统一关系,如大学的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大学文化传统与文化革新等关系关注不足。在处理这三种对立统一关系时,要突出个性、兼顾共性,要在反思创新中服务和引领社会的发展,要在汲取文化传统的营养中提升大学情感与理性的品质,让务实而创新的大学文化推动大学和社会全面发展。

  • 标签: 大学 文化建设 三种关系
  • 简介: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教育研究者和一线工作的教师都要仔细分析课程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课程文化的涵义,正视课程文化的缺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建新的学校课程文化,

  • 标签: 文化 课程 课程文化 重建 文化创新
  • 简介:文章以某研究生班级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强情感支持和弱情感支持两个方面对学生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虚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延伸;同时,强情感关系与弱情感关系之间亦具有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大学生 人际关系 社会网络分析 现实与虚拟社会
  • 简介:民族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古代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的社会组织的权威而俗成(自然现成)或约定的具有强制性和习惯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贵州,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习惯法,而它们对贵州旅游资源主要是民族人文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即绿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取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习惯法 旅游资源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根据1979—2006年间民族地区财政支出与义务教育供给方面的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学方法与模型,对两者的动态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民族地区财政支出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配置和教育产出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财政支出对义务教育供给水平的影响兼具持续性和跳跃性特点,即第一年冲击效果并不大,但随后其影响将不断小幅度增加;直到出现正的冲击高峰,然后逐渐减缓至平衡状态。要增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就必须加大民族地区本级和上级财政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在义务教育服务领域的支出效率。

  • 标签: 财政支出 义务教育供给 动态关联 VAR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