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应用布洛芬直肠药与其他类型退热药物进行疗效比较确定其退热作用和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早期干预的优越性。方法随机将108例患儿分两组,布洛芬直肠药组和常规治疗组在用药后观察和记录体温,白细胞计数、血沉降、CRP(C-反映蛋白)、TNF-a(肿瘤坏死因子-a)、IL-6(白细胞介素-6)等数值的变化,以估计其效果。结果发现布洛芬直肠药组患儿退热时间比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白细胞计数,IL-6和血沉降的下降率比对照组高、P<0.05,CRP6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布洛芬直肠药组无副作用。结论布洛芬具有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与制IT-6有关,其退热效果好,副作用小,可使病程缩短,经济实用方便,值得推荐。

  • 标签: 炎症趋化因子类 布洛芬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麻醉性镇痛药理化性质、药途径及副作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阿片类药物是目前已发现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

  • 标签: 麻醉性镇痛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孕栓不同药时间在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寿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有发生产后出血因素的高危妊娠54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即孕栓卡组28例胎儿娩出前8-10分钟直肠药卡孕栓1mg并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U宫体肌注;对照组即缩宫素组26例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U宫体肌注。观察剖宫产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结果卡孕栓组在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方面均优于缩宫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卡孕栓能明显减少高危妊娠剖宫产出血量,且在胎儿娩出前8-10分钟直肠药与缩宫素合用疗效最佳。

  • 标签: 剖宫产术 高危妊娠 产后出血 卡孕栓
  • 简介:摘要直肠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药方法。其主要方法有三①保留灌肠法,②直肠点滴法,③栓剂塞入法。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直肠药法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和疑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仅将国内近年有关经直肠药治疗泌尿系统及男科疾病概况及直肠药的吸收机制综合分析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高血压患者在无痛肠镜检查与普通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无痛肠镜组(A组,n=50)普通肠镜组(B组,n=50)A组由手背静脉推注异丙酚2.0mg/kg的方法检查,B组按普通肠镜在心电监测下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监测检查前后不同时点的血压记录,操作时间,离院时间。结果A组患者在麻醉后血压心率开始下降(P<0.01>B组在检查中血压和心率较检查前明显上升(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做结肠镜检查时应优先选择无痛肠镜。

  • 标签: 高血压 无痛肠镜 异丙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经皮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78例临床诊断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6例,应用中药经皮药治疗仪、常规方法(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联合治疗;对照组132例,单纯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肺部湿性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经皮药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中药 经皮给药 支气管肺炎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麻醉诱导时芬太尼不同药方法对其诱发患者咳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20例,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ASA分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105)常规组(Ⅰ组)、预注射组(Ⅱ组)、稀释组(Ⅲ组)和后注射组(Ⅳ组)。麻醉诱导Ⅰ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芬太尼(50µg/ml)2µ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Ⅱ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芬太尼(50µg/ml)0.5µ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50µg/ml)1.5µg/kg;Ⅲ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芬太尼(20µg/ml)2µ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Ⅳ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50µg/ml)2µg/kg。注药完毕后2min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观察咳嗽、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咳嗽时、气管插管时记录HR和有创动脉压。结果与Ⅰ组比较,其余组患者咳嗽发生程度降低(p<0.05);与Ⅱ组和Ⅲ组比较,Ⅳ组患者咳嗽发生程度降低(P<0.05)。四组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时芬太尼稀释药、给予预注剂量或后注射均可明显降低其诱发咳嗽的发生,其中后注射效果最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硬膜外镇痛泵辅助药针对于妇产科手术之后镇痛的效果和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5年3月的15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镇痛泵辅助用药,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阵痛方式,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手术之后的排气时间加以比较,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镇痛率为54.7%,明显镇痛率为28.0%,对照组患者的完全镇痛率为20.0%,明显镇痛率为26.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之后的排气时间为28.2±17.2小时,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的排气时间为88.0±19.6小时,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硬膜外镇痛泵辅助用药,镇痛效果比较稳定,通过有效的护理,严格观察患者的血压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谨慎的处理患者皮肤瘙痒以及恶心呕吐等阵痛副作用,能够有效的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应该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镇痛 妇产科手术 辅助用药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胰岛素药方案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的患者为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组。传统药组患者采取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和皮下注射给药,胰岛素泵组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尿糖达标时间、尿酮复常时间、β-一羟丁酸复常时间和治疗前后血糖指标FBG、2hPBG、HbA1c。结果胰岛素泵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尿糖达标时间、尿酮复常时间、β-一羟丁酸复常时间明显短于传统药组,组间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指标FBG、2hPB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药治疗糖尿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且起效迅速,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案 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药方式。方法将27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上肢周围静脉药组,90例经上肢周围静脉途径药,给予NS250ml+纤溶酶300u,输液速度45~50滴/每分,2小时内输完;B组患肢足背静脉快速药组,90例经患肢足背静脉药,在踝关节上5cm处阻断浅静脉后,以45~50滴/每分输入,2小时内输完;C组患肢足背静脉匀速药组,90例经患肢足背静脉药,在踝关节上5cm处阻断浅静脉后匀速泵入,12小时输完。三组患者均使用NS250ml+纤溶酶300u,均配合在另一侧上肢周围静脉输入血栓通、低分子右旋糖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综合治疗。用药一周后比较3组患者患肢消肿率及溶栓率。结果B、C两组消肿率及溶栓率优于A组,P<0.05;阻断浅静脉后的患肢药方式效果更为迅速;药速度对治疗效果影响不大,B组与C组消肿率及溶栓率无差异,P>0.05。结论局部加压溶栓和快速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减轻病人由于输液时间过长带来的不适感,减轻护士工作量。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溶栓 给药途径 给药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咪达唑伦、枸橼酸芬太尼、甲磺酸罗哌卡因、氟哌利多复合应用于妇科硬膜外术后镇痛患者,探讨甲氧氯普胺不同药时机,减少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可行性。方法150例实施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A组在切皮时静注甲氧普安10Mg、关腹前再静注10Mg,B组在手术结束时静注甲氧氯普胺20Mg,C组不给任何止呕药物。观察三组术后镇痛期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严重情度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盐酸甲氧氯普胺不同药时机明显减少术后PONV的发生。

  • 标签: 甲氧氯普胺 咪达唑伦 枸橼酸芬太尼 甲磺酸罗哌卡因 氟哌利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5%氨甲环酸透皮药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42例面部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均随机选取左侧或右侧黄褐斑作为观察侧,采用5%氨甲环酸透皮药治疗;对侧作为对照侧,采用5%氨甲环酸单纯涂抹治疗;观察比较两侧治疗前后的MASI评分、治疗前后的黄褐斑VISIA评分、临床疗效、患者评价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比较两侧的MASI评分示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侧的MASI评分示观察侧显著低于对照侧(P<0.05)。治疗前比较两侧的黄褐斑VISIA评分示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侧的黄褐斑VISIA评分示观察侧显著低于对照侧(P<0.05)。比较两侧的治疗总有效率示观察侧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比较两侧的患者评价满意度示观察侧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观察侧有1例出现局部色素沉着,经对症处理后改善,其余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采用5%氨甲环酸透皮药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5%氨甲环酸 透皮给药治疗 黄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