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至2014-11临床高度怀疑冠心病者,86例男65例,女21例,年龄(52-73)岁,入选所有病例都为窦性心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者采用多种后处理方法重建图像,回顾性分析总结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结果64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对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95.5%,特异度92.2%,阳性预测值92.8%,阴性预测值97.6%。64排螺旋CT对冠脉狭窄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基本满足冠心病的诊断需求,尤其是钙化斑块的类型及狭窄程度方面,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一种有效的筛查手段以及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脉成像 斑块的类型及狭窄程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医学影像学诊断的重要仪器,主要用于腹部、软组织、四肢关节、脊柱、头颅的检查,也常用于全身大血管、面颈部、直肠癌的术前分期、盆腔以及乳腺的检查中。核磁共振系统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其一为软件系统,其二为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主要有操作系统(当前常用的为WindowsXP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模块(含有仪器控制、成像系统与数据采集等)、故障检查与维修系统。硬件设备则包括数据处理系统、恒场磁体、射频场线圈、梯度场线圈、计算机与图像重建系统等。为了充分发挥MRI的工作性能,降低使用成本,对其进行及时的故障排查与维修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仪(MRI) 故障分析 维护保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3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为93.75%,敏感性96.43%,特异性为75.00%。结论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为一种可靠、安全的检查方式。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ImagingNBI)及放大内镜在结肠息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常规结肠镜发现的结肠息肉420枚,应用窄带及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PitPattern),研究其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结果结肠息肉中病理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共102枚,腺管开口类型为I、II型的87枚,占85.3%;腺瘤共307枚,其中腺管开口类型为III、IV型的296枚,占96.4%;病理为癌或部分癌变为11枚,其中腺管开口类型为V型的9枚,占81.8%。NBI放大内镜对结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3.8%。敏感性为88.8%,特异性为98.4%。结论应用窄带及放大内镜观察结肠息肉的腺管开口类型,能较准确判断结肠息肉的病理类型及性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窄带技术 放大内镜 结肠息肉 腺管开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ARFI)在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经肾活检证实的20例IgAN患者,对所有患者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测量左肾皮质剪切波传播速度(Vs)。分析剪切波传播速度与病理Lee分级的相关性。结果IgAN患者剪切波传播速度与Lee分级呈负相关。结论通过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测定肾皮质的剪切波传播速度与病理Lee分级指标存在相关性,ARFI技术在IgAN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 IgA肾病 Lee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两年中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疾病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回顾性分析和比较通过MPI和X线这两种检测方法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检测评价结果有显著性的差异,观察组的半月板、交叉韧带、胫骨平台、骨损伤等各种损伤以及并发症的检出率以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能够清晰的反应患者膝关节的损伤情况,为临床上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损伤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单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的比较,评价SPECT/CT同机融合在骨转移病灶诊断中的新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组织病理确诊的125例患者263处病灶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成像,与同期的单纯SPECT图像进行比较,由2或3名核医学医生独立阅片,比较两者之间的符合率差异。结果单纯SPECT成像,诊断总符合率94.7%(91/96)。良性病变的符合率95.6%(43/45),骨转移符合率94.2%(48/51)。SPECT/CT同机融合成像,良性病变的符合率100%(58/58),骨转移符合率98.2%(56/57),总符合率98.3%(113/115)。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成像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可同时提供病灶的功能和解剖显像,对骨转移病灶的临床诊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骨转移核素显像CT同机图像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乳腺癌疾病患者采用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两种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治疗的术后病理学诊断确定为乳腺癌疾病的92例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在术前采用常规超声技术进行检查;研究组在术前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组乳腺癌病情术前检查发现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诊断证实结果的符合率、误诊和漏诊例数。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乳腺癌病情术前检查发现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诊断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为95.7%,对照组为67.4%,组间差异显著(P<0.05);误诊和漏诊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疾病患者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使误诊和漏诊现象减少,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有效治疗时间。

  • 标签: 乳腺癌 常规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helieal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在胃癌术前分期过程中的应用和比较进行探究。方法选取30例已经通过胃组织活检确诊为胃癌的患者,对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与术后的的病理科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对胃癌N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3.2%与78.9%。两者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层螺旋CT对胃癌N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与淋巴结转移敏感度均高于磁共振成像,在胃癌M分期的讨论中,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的准确度相平齐。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在胃癌TNM的分期中的诊断准确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两种方法在胃癌的检测和诊断方面都较重要,并且无法被替代,同时两种方法均有各自相应的局限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胃癌术前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干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院实施的是随机分组方法,对照组实施的是MRI造影诊断方式,观察组实施的是核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高信号病灶显示时间为(4.12±1.15*)、病灶范围确定时间为(4.22±1.16*);对照组高信号病灶显示时间、病灶范围确定时间,分别为(13.42±3.11)、(13.73±3.14);两组数据对比显示,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核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脑干梗死早期诊断进行干预,发挥了巨大的诊断价值,清晰化地显示了病变范围、病变程度以及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帮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核磁共振 弥散成像 脑干梗死 早期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肝脏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存在的现实价值。方法: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至20 21年3月收治的共计90位肝脏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患者接受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以及超声造影的检查工作,其实际的病理结果为标准,对两组检查模式具有的结果开展综合性的对比。结果:肝脏恶性肿块超声弹性成像所有的评分为4.13±0.24,而良性肝脏肿块超声期弹性成像评分为2.16±0.14,研究数据具备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肝脏肿块 良性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优质护理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0名到我院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50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个性化优质护理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评分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情绪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75%)高于参照组患者(68.75%),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我院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应用个性化优质护理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优质护理 磁共振成像检查 运用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脑梗死并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3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并脑出血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CT进行诊断。结果:2组患者在各个时间段的发病检出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发病在12~24小时内或者低于12小时的检出率对比来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发病时间在24~72小时或72小时以上的检出率差异不明显[2-3]。祥见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出血的诊断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脑出血检出率差异不明显(P>0.05)。祥见表2。

  • 标签: 脑梗死并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CT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扩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MRI,dMRI)是当前最有前景的生物组织微结构成像方法之一,在肿瘤、神经成像中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振荡梯度自旋回波(oscillatinggradientspinecho,OGSE)序列是一种新型dMRI技术,它通过施加振荡梯度,使可测量的水分子有效扩散时间缩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测得细胞直径(diameter,d)、细胞外水分子扩散系数、细胞内水分子体积分数、细胞密度等微结构特征。在肿瘤细胞d值测量、肿瘤异质性评估、神经轴突直径测量中展现出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振荡梯度自旋回波 扩散磁共振成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到2023年12月期间接受司法鉴定的人员,共100例,包括脑部损伤、脊髓损伤、骨折人员。所有人员分别接受传统影像学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以临床医学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9.00%,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的93.00%,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在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法医临床司法鉴定 应用
  • 简介:摘要:常规X线图像数字化成像技术有计算机放射成像(CR)和数字放射成像(DR),在医学影像学中都很重要,两者都旨在替代传统的胶片X线成像技术,提高图像质量、缩短成像时间和简化工作流程来改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然而它们在技术原理、操作流程和临床应用方面存在很大区别。本文主要阐述常规X线图像数字化成像技术CR和DR比较,旨在促进医学影像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常规X线图像 数字化 成像技术 CR DR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 。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期间治疗的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患者 54 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颈椎外伤但非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 54 例作为参比组。 两组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核磁共振成像的参数和颈椎功能评分。 结果: 经过对比后,实验组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的参数优于参比组( P < 0.05 ),对比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低于参比组( P < 0.05 ),对比有意义。 结论: 在对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 进行诊断时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得参数更优,临床价值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无骨折脱位型 核磁共振成像 颈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MRI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血管狭窄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60例疑似脑血管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MRI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及DSA检查,对照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以DSA检查的检查结果为标准,观察组检查的准确度为76.7%,特异度66.7%,敏感度79.2%。经Kappa检验表明,Kappa值为0.65(P<0.05),表明两种检查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虽然DSA检查脑血管狭窄准确性高,但是检查过程具有创伤性,而且费用高,不适合作为诊断脑血管狭窄的首选。MRI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准确性与DSA检查基本一致,而且无创,可作为诊断脑血管狭窄的首选方法。

  • 标签: MRI 血管成像 颈动脉超声 脑血管狭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