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效果及分析。方法选择未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为对照组,另选取已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给药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等,以探讨分析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组静脉给药满意度(98.00%,98/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x2值=9.7826,P值=0.0018。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9.00%,99/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x2值=14.4648,P值=0.0001。研究组医疗纠纷发生率(1.00%,1/100)明显高于对照组(13.00%,13/100),x2值=11.0599,P值=0.0009。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过程中,在常规调配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模式基础上,联合应用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加强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优化护理管理模式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指端创面放血法在无静脉断指再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无静脉断指再植的患者中抽选2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3例,接受指端创面放血法治疗,对照组12例,接受甲床渗血法治疗。结果实验组手指感觉、指甲长度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079、2.1778,P=0.000、0.000,2-PD明显低于对照组,t=11.1319,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静脉断指再植患者中采取指端创面放血法治疗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指端创面放血法 无静脉断指再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患者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临床护理措施,杜绝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总结468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分析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468例静脉留置针患者有6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经精心治疗及细心护理,并发症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患者健康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在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必须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操作,才能有效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静脉留置 并发症预防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总结了l例CVC导管异位致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CV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目的是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在以后工作中正确选择、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并能正确的处理药物外渗。

  • 标签: CVC 导管异位 药物外渗 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案例分析教学法在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体会。案例教学法在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论理解促进知识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培养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明显优于普通传统教学方法。

  • 标签: 案例教学法 静脉治疗 护士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比较针对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分别施行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与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科室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的患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35例,确诊后拟行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观察组共35例,确诊后拟行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手术时记录2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术毕后记录2组的住院天数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参考组进行对照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住院天数显著更短,手术出血量显著更少,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以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的价值较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更为优秀,值得借鉴。

  • 标签: 原发性 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 腔内激光闭合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后联合静脉管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心脏内科经由确诊收治的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入选患者均实施心肺复苏后联合静脉管溶栓治疗,总结归纳患者实际获取的临床治疗处置干预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入选的8例患者,经由实施心肺复苏治疗后联合静脉管组织溶栓治疗,有6例患者在持续住院289-36天条件下成功实现治疗痊愈并出院目标,有2例患者在静脉管溶栓治疗过程中顺利获取到较好临床结果,但却在其他原因的影响作用条件下发生因病死亡事件。结论为临床心内科确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后联合静脉管组织溶栓治疗,能够获取较好效果,相关研究经验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肺复苏治疗 静脉血管溶栓治疗 临床效果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住院患儿分别采集其静脉与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除MCH外,末梢血的RBC、WBC、Hb、MCV、Hct、MCHC、PLT水平均低于静脉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高于末梢采血。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实施品管圈(QCC)活动对排药差错的防范作用。方法与科室实际情况相结合,采用鱼骨图方法,对易产生排药差错的原因予以分析,并以此制定对应防范措施。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实际调配当中的排药差错得以显著减少,从之前每周14.5件减少至3.7件。结论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其开展QCC活动,能够对PIVAS内部问题给与不断发现并与之解决,从而实现工作效率及质量提升的面对。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品管圈 排药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5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9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IHSS评分(11.81±2.3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用于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尿激酶 静脉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并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结果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穿刺困难、药物渗出、输液反应、患者依从性差。结论强化输液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巡视,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可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

  • 标签: 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 护理问题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7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患者资料,总结其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血管震颤及血管杂音较前明显增强,透析时血流量大于250ml/min,完全满足透析需要。结论通过介入技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效果确切,安全;护士做好心理辅导、动静脉内瘘管护理、抗凝护理、病情观察、积极防止并发症,可促进病人康复出院。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介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新型静脉内心电图(NVECG)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DSA联合NVECG引导下进行PICC尖端定位,记录7个标志点的导管插入深度以及NVECG情况,并与常规体表心电图进行对照。结果O点P波呈正向,A点、B点、C1点、C2点、C3点、D点的P波主波方向均为负向,而E点为正向。结论NVECG法引导PICC置管时出现宽大负向P波以及Q波,且呈W波形,将标志着导管尖端已抵达患者体内上腔静脉下段,为PICC导管尖端相对理想的位置。

  • 标签: 新型静脉内心电图 DSA PICC NVECG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雾化吸入与静脉给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静脉给药治疗,观察组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39例,临床控制3例,显效16例,有效17例,治疗有效率92.3%,对照组39例,临床控制1例,显效14例,有效17例,治疗有效率7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1.7±0.2)L、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62.5±7.2)%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雾化吸入 静脉给药 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栓心脉宁片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接治的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应用血栓心脉宁片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7例,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4w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62%,心绞痛发作频率为(1.48±0.26)次/w,发作持续时间为(1.26±0.15)min,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片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栓心脉宁片 丹红注射液 冠心病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血栓患者治疗中使用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99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划分为实验组(49例)与对照组(5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奥扎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NIHSS、B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0%,并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NIHSS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并且P<0.05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8.16%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为6.00%无过多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血栓患者使用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NIHSS有所降低,BI有所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奥扎格雷 阿司匹林肠溶片 临床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应用血栓弹力图对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188例心脑血管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分别为94例患者。单一组仅接受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联合组则在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联合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栓弹力图进行检测,观察并比对单一组和联合组的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途径抑制率。结果联合组的阿司匹林途径抑制率均优于单一组,联合组氯吡格雷途径抑制率(68.12±8.25)%优于单一组(52.42±6.8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血栓弹力图进行检测,能够根据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适当调整治疗计划和方案,进而更加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抗血小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在2015年—2017年收治的下肢复杂骨折患者共56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完成患者划分工作,分组情况为实验组28例,使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使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恢复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切口长度值、出血量值以及愈合时间值均小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切口长度较小,愈合时间较短,值得推广。

  • 标签: 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肢复杂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小剂量地塞米松对预防下肢急性创伤后软组织早期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案,将150例下肢急性创伤后软组织早期并发症患者分为3组,50例单独以静脉推注葡萄糖注射液展开治疗为对照组,50例以静脉推注0.1mg/Kg地塞米松磷酸钠展开治疗为小剂量组,50例以静脉推注0.2mg/Kg地塞米松磷酸钠展开治疗为中等剂量组,对照3组肢体周径比变化。结果对比3组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小剂量组与中等剂量组48小时时,肢体周径比显著优于治疗前、比对照组优越,P<0.05。小剂量组与中等剂量组之间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中小剂量地塞米松对预防下肢急性创伤后软组织早期并发症效果明显,并且无对剂量存在依赖性。

  • 标签: 地塞米松 下肢急性创伤 中小剂量 软组织早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中,选取采取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120例参与本次实验,将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罗哌卡因麻醉,实验组患者采取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符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阻滞完善时间为(11.5±2.21)min,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为(198.52±3.25)min,对照组患者的阻滞完善时间为(1.51±0.25)min,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为(135.04±3.51)min,实验组患者的阻滞完善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质量、肌松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实施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进行手术的麻醉,能够提高麻醉的肌松满意度,提高组织完善事假,加强感觉阻滞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对促进患者的手术成功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小剂量罗哌卡因 芬太尼 下肢骨折手术 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