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拔5000m以上青年人心电图aVR波的特点。方法主要选择移居海拔5000m以上6个月、12个月的青年人进行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移居高海拔地区后6个月(n=116),aVR波中以主波向上且R波为主的占到近39.66%,12个月(n=90),占43.96%;R波最高达0.85mV,Q波最深达0.91mV;其波峰主要表现为Qr、qr、rSrˊ、qR等;出现电轴右偏分别为75例(64.65%)、55例(61.11%);伴随有ST-T的改变,以ST抬高、T波倒置改变较为显著,P<0.05。结论高寒缺氧的情况下,健康青年人的心电图aVR波改变,有其特有表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律失常心电图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2012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64例患者,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心律失常心电图的临床特点。结果64例患者中,52例窦性心率过速,占81.25%,43例心脏顺钟向转位,占67.19%。47例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中,13例伴有两种以上或两种心律失常,占27.66%。其中7例心电图显示右侧束支传导阻滞,占14.89%;6例左侧束支传导阻滞,占12.77%;14例房性早搏,占29.79%;9例室性早搏,占19.15%;5例房颤,占10.64%;1例室颤,占2.13%;1例室上性阵发性心率过速,占2.13%;2例房室传导阻滞,占4.26%;2例室性阵发性心率过速,占4.26%。死亡率达8.5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急性发作期慢性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的分析,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值得应用。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急性发作期 心律失常 心电图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和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社区中心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将患者划分为心血瘀阻证、气滞心脉证、心阴亏虚证、寒滞心脉证、心阳亏虚证、痰阻心脉证以及心气亏虚证等七个不同证型,采用统计学分析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和心电图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检测中都会表现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症状,本次200例冠心病患者中180例患者心电图表现异常,其中心肌缺血138例(69%),心律失常42例(21%),正常20例(10%)。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出现最多的分别是早搏72例(36%)、传导阻滞36例(18%)、房颤房扑29例(14.5%)。结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和心电图变化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根据本虚标实以及中医辨证分型可更直观了解每种类型的心电图变化,为临床诊疗冠心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中医辨证分型 心电图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胸痛、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因典型胸痛和非典型胸痛疑诊冠心病收治的患者387例进行本次实验,分为典型胸痛组、非典型胸痛组、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ST段压低或抬高组、心肌缺血T波倒置低平或U波组、心肌缺血合并胸痛组、心肌缺血不合并胸痛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静息心电图检查和冠脉造影检查。比较患者的胸痛、心肌缺血心电图,冠脉造影结果。结果387例患者使用静息心电图检查,典型胸痛组确诊冠心病特异度63.6%、阳性预测值81.1%,心肌缺血组心电图灵敏度63.5%、特异度35.6%、阴性预测值53.6%。ST段压低或抬高组阳性预测值65.0%、T波倒置或U波组阳性预测值30.2%、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典型胸痛组灵敏度69.2%、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非典型胸痛组诊断冠心病的的特异度33.4%。结论胸痛诊断为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大,几乎无误诊;心肌缺血心电图的敏感性高、特异性低,阴性预测价值更大,单凭心肌缺血心电图确诊冠心病具有片面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典型胸痛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非典型胸痛特异度低、误诊率高。

  • 标签: 胸痛心肌缺血心电图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术中异常心电图及配合临床预警恶性心律失常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行PBPV的患儿行心电图监测,观察术中心电图变化。结果95%为快速型心律失常,不需特殊处理;另见4.76%恶性缓慢型心律失常,常提示临床危重变化,持续30"以上需处理;其他ST段抬高、Q-T间期延长提示心肌缺血,易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需警示。结论为降低PBPV手术风险,防止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术中严密监测心电图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PBPV 心电图监测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败血症的心电图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7例败血症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d后进行心电图检测,分析对比患儿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本组患儿中发生心肌损害的18例,心肌损害发生率为38.30%。治疗前心电图监测可见异常改变的33例,发生率为70.21%;治疗后心电图监测仍有异常改变的5例,发生率为10.64%;治疗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于早期即可见心电图改变,心电图持续性异常改变提示有心肌损害的发生,因此对败血症患儿进行心电图监测对于预防心肌损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败血症 心电图 异常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诊断高血钾症的病因及特征。方法对52例高血钾症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与血清钾浓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改变和血清钾浓度测定不呈平行关系,主要病因为肾功能不全。当血清钾浓度超过5.5mmol/L时,心电图表现为帐蓬状高耸T波,基底变窄,Q-T间期缩短,随着血清钾浓度的继续增高,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亦相应增加,主要是细胞外血清钾浓度增高引起的心电图改变。结论心电图是评价高血钾症程度的重要手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心电图 高血钾症 帐蓬状高耸T波
  • 简介:摘要心电图ST-T段改变,当属心肌缺血征兆,在临床上非常普遍,目前有关心电图ST-T改变与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探明两者的关联性。运用西医检查手段和祖国医学有机结合,使其形成优势互补,组合成中西医特色的诊疗手段,逐步建立起心电辨证良好的应用前景,相信中西医结合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 标签: 心电图ST-T改变 辨证分型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ST-T改变对于临床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照其诊断结果。结果心电图ST-T异常患者的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75.44%>30.16%)高于心电图ST-T正常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的ST-T异常发生率分别为70.83%和68.4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有着一定的价值,但诊断效能并不十分显著,建议联合冠状动脉造影等诊断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心电图 ST-T改变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效果,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电图监测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将心电图ST-T改变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呈阳性的确诊组与呈阴性的对照组ST-T改变率分别为35.43%、7.29%,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心电图ST-T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检查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疑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26例老年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患者的心电图诊断情况,总结心电图检查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入选的126例疑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冠状动脉检查结果显示12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为119例,误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6.7%(117/121)。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临床治疗中起到指导性的意义。

  • 标签: 心电图检查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0例2015年1月—2016年6月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PICC置管,观察组则采取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比较两组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精确概率;导管堵塞概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精确概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导管堵塞概率、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PICC置管效果好。

  • 标签: 心房内心电图 PICC导管尖端定位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左室肥厚对体检人群高血压检出的预警作用。方法本文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人群35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体检心电图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存在心电图左室肥厚情况的170例作为左室肥厚组,不存在心电图左室肥厚情况的1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体检人员均给予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左室肥厚组高血压检出率42.35%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检出率8.33%(P<0.05)。左室肥厚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图左室肥厚对体检人群高血压的检出有着很好的预警作用,心电图左室肥厚体检者的高血压检出率较高,应该给予及时的动态血压监测,及时发现患者的高血压情况。

  • 标签: 心电图 左室肥厚 体检人群 高血压检出 预警作用
  • 简介:摘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D/C)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多数患者可有家族史,其发病较为隐匿,患者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昏厥、心力衰竭和猝死。心电图是诊断本病的重要工具,尤其在室速发作后,心电图异常更为明显。近年来,关于心电图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有一些研究新进展,总结如下。

  • 标签: 心电图 ARVD/C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61例超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在患者发病后10分钟-2小时内,记录18心电图记录,而后经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同时对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心肌损伤进行明确诊断。结果61例ST段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缺血性J波16例(26.2%),急性损伤阻滞20例(32.8%),ST段抬高36例(59%),T波高尖增宽40例(65.6%),缺血性J波不伴或可伴T波高尖,所有缺血性J波均伴随ST段抬高,无明显变化4例(6.6%),无J波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优于J波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急性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可能出现T波高尖、ST段抬高、或出现缺血性J波,或者伴随急性损伤阻滞,也可能无明显变化。其中缺血性J波患者心电活动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病症。

  • 标签: 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超急性期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骨折患者并发急性肺栓塞时的心电图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因骨折住院的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变化,共18例。结果观察中发现并发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有三类。第一类为肺栓塞经典心电图图形SⅠQⅢTⅢ,占22.2%。第二类为窦性心动过速,占44.4%。第三类为右室负荷过重,右室劳损,右室功能障碍的图形,包括肺性P波,占16.7%;电轴右偏,占11.1%;右束支传导阻滞,占22.2%;V1-V3联T波倒置,占27.7%;ST-T改变,占11.1%。结论心电图作为急性肺栓塞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是心电图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经济的检查在肺栓塞的辅助检查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动态观察变化对急性肺栓塞有诊断价值。

  • 标签: 心电图 骨折 急性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对病态窦性停播的诊断,分析研究心电图在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000例检测动态心电图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病态窦性停搏患者的发病年龄、停搏时间、发病时间及诱发原因等。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入组的患者中有120例患者出现病态窦性停搏,发生几率为6.00%,其中窦性停搏时间低于3s患者有28例,发生几率为1.40%,以20~30岁年龄段患者好发病且无明显诱因;余患者窦性停搏时间均超过3s,且合并有心脏器质性疾病或其他多种疾病。结论在诊断病态窦性停搏的过程中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有利于发现患者发病的高位因素,为临床医师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病态窦性停搏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应用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例2016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1日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心房肥大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对照组采取超声仪诊断,而观察组采取心电图诊断。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左心室肥大诊断符合率为98.3%,对照组高血压左心室肥大诊断符合率为76.7%,采用心电图诊断的观察组诊断率高于采用超声仪的对照组,且(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对于诊断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具有诊断率高、使用方便等特点,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左心室肥大 心电图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电图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法的效果。方法在2013级学生的心电图教学中应用传统讲授教学法,在2014级学生的心电图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法,比较两组心电图教学效果。结果合作组学生对于促进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心电图诊断能力、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心电图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心电图学习兴趣方面的满意度分别为92%、90%、94%、90%、92%,传统组满意度分别为74%、70%、72%、70%、72%,P<0.05。结论合作学习方法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合作学习方法 心电图教学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