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个性化护理方式,对小儿肺炎患儿病情恢复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自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24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儿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同时,施加个性化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患儿则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研究组患儿在施加个性化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后,病情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由此可见个性化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小儿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应当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早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得出结论早期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境障碍,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心境障碍 心理干预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肛肠术后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肛肠科116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患者资料选择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早期护理干预,并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疼痛程度评分与住院观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疼痛程度评分与住院观察时间方面经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出现一定的术后并发症,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7%,与对照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4%,(P<0.05)。结论对肛肠术后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 标签: 肛肠手术 术后护理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心理干预模式的探讨与实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患有肿瘤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模式,评价其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来说显著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可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肿瘤病人 心理干预模式 实践
  • 简介:摘要通过对国内护士职业倦怠的现况研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探讨如何对护士职业倦怠进行干预,使其在临床工作中提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降低职业倦怠程度。

  • 标签: 护士 职业倦怠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科护理行为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12月接收的儿科患者,与2015年2月到9月间接收的儿科患者进行对比,对缺陷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风险管理干预。结果2015年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为13.6%。结论各项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并且进行相应的干预,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的质量。

  • 标签: 儿科 护理行为 分析与干预 实施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150例,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70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心理疏导干预的80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护理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研究组改善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证实后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研究组更短,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干预可以使其不良情绪得以缓解,从而使临床治疗效果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心理疏导干预 脑血液意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截瘫患者的心理表现,并对其展开心理辅导,促进患者恢复身心健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截瘫患者,通过分析他们的心理表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促进患者身心恢复。结果经过调查发现,截瘫患者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焦虑、恐惧、自卑的消极情绪;二是焦躁不安,冲动易怒。三是孤独无助,有自杀倾向。82例患者经过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后,截瘫患者的日常活动量评分以及抑郁状态评分均优于心理辅导前,心理干预前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截瘫患者要格外注重心理护理,最大限度地调整患者消极悲观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健康、顽强的心理状态。

  • 标签: 截瘫患者 心理表现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心理干预贯穿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积极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帮助或支持,将有助于一定限度内帮助患者排解心理压力、减轻痛苦,延长患者寿命,这对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临床心理干预 护理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观察干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收治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急诊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两组患儿均等各50例,对常规护理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急诊护理组患儿实施急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情况。结果在不同护理措施的干预下,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和常规护理组患儿相比,急诊护理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且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常规护理相比,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急诊护理,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其复发率,同时缩短其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内急诊护理干预用于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院内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院内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为(4.27±1.28)分,对照组为(6.05±2.03)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为77.14%。结论院内急诊护理干预用于骨折患者的护理中,能够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折 院内急诊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肾结石患者是否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治疗的8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其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同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和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同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和两组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结石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更能缓解焦虑抑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心理护理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医院眼科在2013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葡萄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40例及护理干预组(观察组)46例,观察组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给予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眼压、药物副作用、并发症的控制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视力提高程度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对葡萄膜炎患者在积极配合医生给予规范治疗的同时,进行仔细的观察及护理,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明显提高患者视功能,减少药物副作用,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葡萄膜炎 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理干预减轻产后抑郁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40例产后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再由指定的主管医师和经过培训的护理师给予健康教育、精神鼓励、心理安慰、对症干预和出院指导等。结果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合理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抑郁症患者对冶疗护理的依从性,增强疗效,缩短抑郁的时间,促进康复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给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58例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ICU重症肺炎又接受了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93.10%),对照组(68.9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27.59%),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显著地提高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在治疗期间有效地降低了患者不良不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ICU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综合护理干预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患者术后施行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比较组,比较组患者施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施行术后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负性心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比较组(P<0.05),负性心理评分高于比较组(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术后施行舒适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缓痛感,调整心态,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骨折 疼痛感 SAS SDS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开展于2017年5月,直至2018.6月结束,期间以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样本计数91,分组处理选择计算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5)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综合护理干预,以两组不良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研究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在分值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对比均得到P<0.05最终结局确认,由此可证明,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结论对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宫颈癌根治术 术后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心脏监护病房(CCU)患者脱离亲属而在陌生环境里接受治疗护理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加重或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不良心血管事件。良好的心理干预,能使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冠状动脉节段性收缩减少,冠脉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良好的心理干预能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信心,提高临床疗效、促使疾病尽早康复、改善预后。

  • 标签: 心理干预 焦虑症 CCU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儿早期干预对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高危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A组(n=39,未进行早期干预)和B组(n=39,进行早期干预),选择正常儿39例作为对照组,在3组1、2岁时进行智能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B组1、2岁时运动发育指数、智力发育指数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可达到对照组正常儿的水平。结论早期干预对促进高危儿智能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采纳和深度推广。

  • 标签: 智能发育 高危儿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住院的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以延续性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出院30天后进行肺功能和6min步行试验评估患者状况。结果干预30天后试验组的FEV1、FVC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6min步行路程更长、脉搏更慢、血氧饱和度更高、Borg评分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科实施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对提高患者肺活量和改善运动机能具有显著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COPD 常规护理 临床观察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