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抑郁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谷维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解郁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和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疏肝解郁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抑郁症可明显提高疗效,缓解抑郁症状,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疏肝解郁汤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抑郁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急性损伤患儿的安全护理。方法针对2014年4月对1例急性损伤患儿行DPMAS治疗,总结治疗过程及护理要点。结果采用DPMAS治疗急性损伤患儿疗效显著。结论DPMAS治疗对胆红素清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治疗过程中优质护理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胆红素吸附 急性肝损伤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预防衰竭患者置管并发症的效果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首次确诊为衰竭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和留置针组。其中男128例,女12例。所有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直型留置针患者均知情同意,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自设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并发症记录表收集患者置管后第一个月、第二个月及第三个月的并发症资料,采用直型留置针置管并发症记录表收集患者住院治疗三个月期间所有留置针并发症资料。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PICC置管组相对留置针组穿刺口/针口渗血/渗出/坏死发生率低、一针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点异常发生率低、静脉通道堵塞发生率低、静脉炎发生率低、肢体肿胀发生率低和职业暴露风险低。结论对于衰竭患者实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避免置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为衰竭患者建立长期静脉通道。

  • 标签: 三向瓣膜式PICC 肝衰竭
  • 简介: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与射频消融治疗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就诊的57例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29例和射频消融组28例,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于直径在5-10cm的血管瘤,射频消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31、47.868,P=0.000);治疗后疼痛评分两组均明显改善,且腹腔镜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射频消融组(t=7.918,P=0.000)。射频消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8%(4/28),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9573);对于直径在10cm以上的血管瘤,射频消融组所有患者均需进行2次的射频消融术,其中1例患者因首次手术后发生溶血性黄疸未进行第2次手术,腹腔镜组患者1例出现大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较小的血管瘤方面疗效相当,但腹腔镜手术较射频消融术术后疼痛明显轻,对于较大的血管瘤腹腔镜手术相对有优势。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瘤 射频消融术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5年6月50例大肝癌患者,行PACE联合RFA治疗,分析其术后临床症状、甲胎蛋白(AFP)、肝功能等指标,随访4-60个月,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或随访期结束(2015年6月),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TACE联合RFA治疗后,患者AFP明显下降,肿瘤组织直径减小,至随访结束,随访4-60个月,平均(42.22±16.77)月,完全缓解10例(20%),部分缓解2例(4%),疾病进展4例(8%),死亡34例(68%)。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期4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62.0%、32.0%。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直径〉5cm的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经皮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方鳖甲软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通过阿德福韦酯、复方鳖甲软片联合治疗,对照组通过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纤维化指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复方鳖甲软片联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能够有效控制纤维化的进展,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 标签: 复方鳖甲软肝片 阿德福韦酯 肝炎后肝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切除术(ALPPS)治疗肝硬化肝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行ALPPS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以下简称肝硬化肝癌)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患者肝功能和肝脏储备功能,制订手术方案。第1步手术:患者行相应门静脉结扎和肝脏分隔。第2步手术:第1步手术后10、14、18d复查CT,监测剩余肝脏体积(FLR)增长情况,当达到安全切除标准时,则行第2步手术,完整切除包含肿瘤的半段。观察指标:(1)观察患者术中情况:肝硬化程度、第1步手术时间、第1步手术术中出血量、第1步手术后FLR、手术间隔时间、体积增长率、FLR与标准肝脏体积(SLV)比值,第2步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2)手术前后生化指标情况:第1步和第2步手术前后TBil和ALT指标值。(3)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住院时间。(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预约、门诊方式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复发转移、患者生存情况等内容,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1月。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范围)表示。结果(1)患者术中情况:5例患者肝硬化程度分级为F3级1例,F4级4例。5例患者中,1例在第1步手术后出现大量腹腔积液,随之出现急性肾衰竭,未能完成第2步手术;其他4例均成功完成ALPPS。5例患者第1步手术情况:第1步手术平均时间为282min(240~320min)、第1步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0mL(300~700mL)、第1步手术后平均FLR为457cm^3(338~697cm^3)、手术平均间隔时间15d(14~18d)、体积平均增长率为58%(46%-67%)、FLR/SLV的平均值为42%(32%-44%)。4例患者第2步手术平均时间为220min(200~260mi

  • 标签: 肝肿瘤 肝硬化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剩余肝脏体积 肝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