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金山文档小程序的护理指标月报表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护理部的护理管理质量指标情况,将2022年1月至6月实施常规每月人工统计的护理指标月报表作为对照组,2022年7月至12月开始实施基于金山文档小程序的护理指标月报表作为观察组。观察实施前后,两组护理监测指标每月制作耗时、各病区护理单元满意度、护理部工作效率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护理监测指标每月制作耗时为(1.54±0.38)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29±0.7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金山文档小程序 指标月报表 护理质量管理 满意度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工作中运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用数字随机表法的原则分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急诊确诊、急诊球囊扩张、首次心电图和整体抢救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显著小于护理前,且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运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工作中更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又可以改善预后,有借鉴意义和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94例,将其随机分组,分别采取不同救治护理方式,给予常规救治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给予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每组47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救治护理方案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抢救整体用时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例以及死亡事件发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故观察组患者救治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应用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可有效提高救治效果,缩短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比例以及进一步提高护理护理工作,并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 重型颅脑损伤 救治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对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半月板行膝关节镜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程序化护理模式,在护理完成后完成护理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完成后患者疼痛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程序化护理,半月板损伤 术后康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研究。方法:以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6月收诊的82例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标准化护理程序的价值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搏出量干预前、干预后33.24±2.12、54.12±2.12、4.12±0.23、5.45±0.42和33.24±2.34、42.35±3.24、4.32±0.28、4.63±0.36,干预后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救治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分别为(7.14±1.24)、(14.24±1.65)和(2.35±0.24)、(6.62±0.54),有差异,(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标准化程序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理想,救治反应和院内反应时间缩短,这种措施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程序 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 实施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标准化护理程序应用于心衰患者护理中对心功能的改善。方法 选择2020年3 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8 例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4 例患者给予常规程序护理,实验组 34 例患者给予标准化护理程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到2021年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号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为76.6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有效率。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程序 冠心病 住院患者 护理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观察脑肿瘤手术患者预防皮肤压疮症状过程中护理程序配合复合保暖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从省医院脑肿瘤手术患者中抽选60例进行实验探讨,治疗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抽签形式实施分组,即常规组、实验组,各组患者均为30例,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程序配合复合保暖措施,比较二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预防皮肤压疮症状的护理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脑肿瘤患者实施手术疗法期间,实施护理程序配合复合保暖措施方案,能够较好预防皮肤压疮症状的产生。

  • 标签: 皮肤压疮 护理程序 复合保暖 脑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程序化护理对鼻咽癌化疗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疼痛程度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7月-2021年7月接受治疗的60例鼻咽癌化疗患者作为探究对象,以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比较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鼻咽癌化疗患者和对照组鼻咽癌化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76.67%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鼻咽癌化疗患者护理期间,通过予以程序化护理方法,患者的疼痛感减少,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鼻咽癌 化疗 疼痛程度 护理满意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程序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改善临床护理满意度,并为后期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100例,依照双盲法原则做分组,具体为实验A组50例,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B组50例,实行整体护理程序。在患儿治疗与护理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把控细节,全方位做好护理工作,避免发生风险事故,保障患儿治疗期间的生命安全。结果:实验B组患儿在实施整体护理程序后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实验A组,P

  • 标签: 整体护理程序 小儿腹泻 改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共有受试者60例,选取时间:2021年5月到2022年4月,将以上研究受试者根据统计学随机法平均分成2组,每组30人,分别实施不同的住院护理,即对照组(常规冠心病护理)、预见组(预见性护理程序),比对组间满意度和病人预后生活质量。结果:预见组病人生理、精神、情感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另一组,P<0.05;预见组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更高,最终满意度也高于另一组,P<0.05。结论:冠心病作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较多,临床护理风险系数高,因此,要求在患者住院期间制定具有预见性的护理程序,干预后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 标签: 预见性 护理程序 冠心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肝炎三病区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采用慢性乙型肝炎自我管理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程序化健康教育 慢性乙型肝炎 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过程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程序化组,每组5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和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相关指标水平以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水平。结果:程序化组抢救时间、急性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程序化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出常规组(P<0.05)。结论: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工作当中,有助于促使急救时间缩短,提升救治效果,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得到提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过程 程序化急诊急救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模式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作为观察对象。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术后不同时期膝关节 HSS 评分,VAS 疼痛评分,术后3天 Barthel 指数评分,术后患者初次下地时间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等方面进行比较,干预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程序化护理干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方法]以“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为主题成立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病房进行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的现况调查,采用头脑风暴,运用品管手法,分析原因,查阅文献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并不断检讨与改进,比较改善后效果,最后制定标准化流程。[结果]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由改善前42.86%提高至改善后71.82%。[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通过品管圈活动制定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的流程,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提高了护理人员独立工作能力,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减轻了压力,提升自我成就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精神科 年轻护士 护理程序考核优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抢救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对比两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以及抢救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 多发伤 抢救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白血病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程序所获得的实践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的分析。方法:本文研究选取的时间段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研究主体为我院科室中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研究患者总人数为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平均、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观察组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数据统计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比对照组要高,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更优,P<0.05,差异对比具有研究意义。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护理工作而言,采用护理程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整体护理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护理应用 护理程序 临床效果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运用效果与减少并发症。方法 挑选院内2020年2月-2022年2月救治的198例脑出血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99例。参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预见性护理程序,观察对比两组病患的并发症出现率。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为3.03%,参照组为11.11%,两组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病患落实预见性护理程序,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率,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程序   脑出血护理   应用效果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