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认知障碍简明评价量表(Cog-1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检出能力。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1月在江苏省老年医院高干科就诊年龄≥65岁老年患者107例,根据有无COPD病史分为COPD组59例和非COPD组48例,分别采用Cog-12、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进行评分,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各种方法对认知功能障碍判断效力。结果COPD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非COPD组(74.6%vs43.8%),其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比例明显高于非COPD组(30.5%vs25.0%,44.1%vs18.8%,P=0.003)。COPD组与非COPD组Cog-12、MoCA和MMSE评分[(15.44±12.60)分vs(7.54±8.09)分,(19.19±7.53)分vs(22.91±6.33)分,(22.46±8.38)分vs(25.71±6.33)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OPD患者MoCA曲线下面积0.964;MMSE曲线下面积0.911;Cog-12曲线下面积0.884。Cog-12界值取6分时,对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78.6%。结论Cog-12是简明而全面的认知功能筛查工具,可用于临床COPD患者认知功能筛查。

  • 标签: 认知障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ROC曲线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作用。方法该临床研究所选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共计纳入80例,按研究要求设置两组,即康复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康复组患者额外给予中药泡洗、针灸推拿及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前VAS、FMA和HAD评分,与对照组相当,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HAD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康复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角色、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患者患肢功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中药泡洗 针灸推拿 康复训练 脑梗塞 肩手综合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及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AMI患者72例为AMI组,另选取30名同期行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动态检测两组血压并计算其白天、夜间和24h舒张压变异性(dDSD、nDSD、24hDSD)及白天、夜间和24h收缩压变异性(dSSD、nSSD、24hSSD),酶比色法检测两组血尿酸浓度,采用冠脉造影检查所得Gen-sini积分评价其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并统计AMI组28d病死率。比较Gensini积分〈30分和Gensini积分≥30分患者BPV和血尿酸浓度以及不同预后情况患者BPV和血尿酸浓度,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BPV和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BPV及血尿酸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28d病死率、Gensini积分〈30分患者比例和Gensini积分≥30分患者比例分别为15.28%、55.56%和44.44%,且死亡患者BPV和血尿酸浓度均较存活患者高,Gensini积分≥30分患者BPV和血尿酸浓度均较Gensini积分〈30分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PV和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价值良好。结论BPV及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价值良好,联合检测血BPV及血尿酸可能作为其病情和近期预后评估参考指标。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血压变异性 血尿酸 联合 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及彩超技术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利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入选病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以及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其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和趾臂指数(toe-brachialindex,TBI),并分析相关检测数据和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评价。结果两组测得baPWV、TBI和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收缩压是IMT异常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和血糖是baPWV异常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和血糖是TBI异常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TBI保护因素。结论结合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指标并应用血管超声技术测量IMT,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外周动脉硬化程度,因其简便性、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好而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趾臂指数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10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厄贝沙坦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连续24小时RR间期标准差(SDNN):(104.83±13.62vs122.84±12.05)ms,连续24小时相邻RR间期平方根值(rMSSD):(38.41±7.21vs47.55±8.01)ms,连续24小时内5分钟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92.21±13.63vs113.47±14.03)ms,连续24小时相邻RR间期差值在50ms以上百分比(PNN50):(13.68±2.73vs20.61±3.08)%,高频范围功率(HF):(106.34±15.28vs117.59±16.16)ms^2,低频范围功率(LF):(457.25±33.79vs363.84±29.04)ms^2,低频范围功率与高频范围功率比(LF/HF):(4.23±0.46vs2.98±0.27),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8.00%vs30.00%),且两组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并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发生。

  • 标签: 缺血性心肌病 厄贝沙坦 心率 变异性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4种不同双支架技术(Crush、Culotte、T、TAP)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左主干(leftmain,LM)分叉病变(leftmainbifurcationdisease,LMBD)后左前降支(leftanteriordescending,LAD)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变化。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ACS合并LMBD并接受双支架技术介入治疗患者,根据采用双支架技术不同,将患者分成4组,分别是Crush组、Culotte组、T组、TAP组。通过检测术后LADTIMI血流变化情况,来判断各组技术相对优劣。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M-LAD直径是双支架技术危险因素;而LM-左旋支(leftcircumflex,LCX)直径和LM支架总长度是保护因素。Culotte组术后LADTIMI血流改善情况明显差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双支架技术对患者术后LAD血流改善程度有差异,Culotte技术改善LADTIMI血流效果比TAP、T和Crush技术差,TAP、T和Crush技术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左主干分叉病变 双支架治疗技术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
  • 简介:目的评价经静脉和经冠状动脉内给予负荷剂量替罗非班注射液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arteryintervention,PCI)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2例行直接PCI治疗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上游组42例(术前急诊室早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和下游组40例(术中导管室经冠状动脉使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后结果、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下游组比较,上游组有较高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3级血流获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vs.57.5%,P〈0.05)。上游组术后30d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下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7.1%vs.44.0%±5.4%,P=0.01)。两组术后出血并发症、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前早期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提高血管开通率、改善组织灌注和心功能。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替罗非班 不同给药方法
  • 简介:目的探究B型脑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出现心房颤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于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行改良扩大Morrow术98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出现心房颤动分为颤动组(n=19)和未颤动组(n=79),比较两组BNP浓度差异,并分析其与心房颤动出现关联。结果两组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septalthickness,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ventricularposteriorwallthickness,LVPW)、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eftventricularoutflowtractpressuregradient,LVOTG)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mension,LVEDd)间差异均不显著,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未颤动组相比,颤动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更低、左心房内径(leftatrialdimension,LAD)更大,差异具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8.04、9.37,P均〈0.01)。颤动组BNP浓度明显高于未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62.3±47.3)ng/mLvs.(4584.9±25.1)ng/mL,t=41.8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BNP均是心房颤动发生独立高危因素(t=3.97、4.78,P〈0.05),而患者年龄、LVEF则不是心房颤动发生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BNP浓度与其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存在密切联系,是心房颤动出现独立高危因素。

  • 标签: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心房颤动 脑钠肽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前白蛋白、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短期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6月于解放军第九五医院心内科收治61例AMI患者资料,男性29例,女性32例,年龄38~78岁,平均(56.14±5.76)岁.按治疗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10例)与未发生组(51例).入院后检测前白蛋白、BNP、cTnT、CK-MB水平.收集患者住院-般资料,随访观察治疗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年龄、BNP、cTnT、CK-MB显著升高,糖尿病比例增加,心功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680,95%CI1.186~6.058)、糖尿病(OR=2.372,95%CI:1.161~4.822)、心功能分级(OR=3.364,95%CI:1.233~9.172)、BNP(OR=1.980,95%CI:1.125~3.483)、cTnT(OR=1.532,95%CI:1.077~2.352)为AMI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BNP、cTnT、CK-MB为AM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影响因素,而前白蛋白与预后无明显相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前白蛋白 脑钠肽 心肌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inC)、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9)表达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冠心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小剂量组加用40mg氟伐他汀,大剂量组加用80mg氟伐他汀,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CystainC、IL-10及MMP-9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左心室每搏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峰与A峰比值(E/A)均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降低,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Cystain、IL-10及MMP-9表达水平降低,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氟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CystainC、IL-10及MMP-9表达水平。

  • 标签: 氟伐他汀 冠心病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白细胞介素-10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03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不使用他汀类药物)和他汀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两组均治疗1年。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以及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他汀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他汀组治疗后TG[(2.13±0.37)mmol/L比(1.74±0.41)mmol/L]、TC[(5.38±0.45)mmol/L比(4.34±0.73)mmol/L]和LDL-C[(3.63±0.72)mmol/L比(2.55±0.61)m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HDL-C水平[(0.95±0.31)mmol/L比(1.34±0.35)mmol/L]升高更显著,P均〈0.01。治疗1年期间,他汀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8.18%比56.67%),P=0.002。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纠正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脂质代谢异常,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 标签: 糖尿病 2型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冠脉)内直接给药短期效果及其对患者血小板微粒(PMPs)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接诊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9例.相同常规治疗条件下,试验组患者PCI治疗过程中替罗非班冠脉内直接给药,对照组采用静脉持续泵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TMPG血流分级、术后PMPs水平和再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TIMI0~2级占51.02%,TIMI3级占48.98%,而试验组患者TIMI0~2级占20.41%,TIMI3级占79.59%.术后TMPG血流分级比较中,对照组患者0~2级占46.94%,3级占53.06%,试验组患者0~2级占26.53%,3级占73.47%.术后患者PMPs水平与再出血情况比较中,试验组患者PMPs为(6.7±2.1)%,出现轻度出血患者所占比例为6.12%(3/49),重度出血为2.04%(1/4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8.3±3.5)%,12.24%(6/49)和6.12%(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治疗中替罗非班冠脉内直接给药可在短期内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并可降低PMPs水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给药 静脉泵注
  • 简介:目的观察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PEX168)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疗效,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11月~2014年1月于陆军总医院干四科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3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3.6±9.9)岁.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所有患者分为:安慰剂组(11例)、PEX168-100μg组(13例)和PEX168-200μg组(12例).用药12周,后随访4周.观察治疗前和随访4周后各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BG)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PEX168-100μg组和PEX168-200μg组FBG、2hPBG以及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安慰剂组治疗后比较,PEX168-100μg组和PEX168-200μg组FBG、2hPBG以及HbA1c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X168-100μg组有1例(7.7%)发生恶心;PEX168-200μg组有2例(16.7%)发生恶心,1例(8.3%)发生头痛,症状均随用药时间延长而自行改善.所有患者未有低血糖、肝肾功能异常和胰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能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初步观察具有良好安全性及耐受性,可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但本研究病例数有限,今后需大样本观察研究.

  • 标签: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 二甲双胍 糖尿病 2型
  • 简介: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细胞抗凋亡作用及对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Sham)组(n=12)、EPO组(n=12)和对照(Control)组(n=12);其中EPO组和Control组大鼠使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术后第8周EPO组经腹腔注射3000U/kgEPO,3次/周,连续4周;Sham组、Control组经腹腔注射等量等次0.9%氯化钠溶液。术后第4周、8周、1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术后第12周末全部大鼠禁食24h后处死,取心肌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细胞形态,采用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及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造模大鼠术后第4周时出现心室肥厚,术后第8周时出现左心室射血功能减退;EPO组干预4周后较Control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明显升高(P〈0.05),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s)、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明显降低(P〈0.05)。EPO组AI相比Control组显著降低(23.87%±1.45%vs.35.58%±2.81%,P〈0.01);与Sham组比较,Control组cleavedCaspase-3OD值明显增加(0.3145±0.0308vs.0.9007±0.0339,P〈0.01);与EPO组相比,Control组减少(0.4893±0.0683vs.0.9007±0.033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PO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相关。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力衰竭 心肌凋亡 cleaved CASPASE-3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HbA1c)、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相关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在荆州医院治疗冠心病患者226例,记录入选冠心病患者肝功能、血脂、心电图等相关检测结果及住址、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资料。测定血清Lp-a、HbA1c浓度,并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探究其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相关性。结果对4组不同血清Lp-a浓度患者之间冠脉Gensini评分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χ^2=9.35)。对4组不同血清HbA1c浓度患者之间冠脉Gensini评分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χ^2=10.58)。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脉Gensini评分与Lp-a呈正相关(r=0.069,P=0.04);冠脉Gensini评分与HbA1c呈正相关(r=0.079,P=0.032);HbA1c与Lp-a无相关性(r=0.031,P=0.23)。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a浓度、HbA1c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脂蛋白(a)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络风宁1号方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栓调节素-活化蛋白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系统调节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7只)、模型组(8只)、络风宁1号方组(7只)、联合用药组(8只)、卡托普利组(8只),心肌梗死造模后络风宁1号组及联合用药组予含生药量4.81g/(kg·d)络风宁1号方汤剂,卡托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予卡托普利片7.5mg/(kg·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相同体积蒸馏水,2/d,连续4周。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组织血栓调节蛋白(TM)、活化蛋白C(AP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EPCR、TMmRNA、sEPCR、sTM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EPCR、TM蛋白表达及APC含量较假手术组下降(P<0.05);络风宁1号组、联合用药组EPCR、TMmRNA以及含量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络风宁1号组、联合用药组血清APC含量较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络风宁1号方能够减轻膜结合型EPCR、TM损伤,抑制了TM、EPCRmRNA代偿性增加,使sEPCR、sTM含量下降,APC含量增加。

  • 标签: 心肌梗死 络风宁1号方 血栓调节蛋白 活化蛋白C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免疫及心肌炎性调节作用。方法纳入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CI治疗,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照组(n=41,常规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kinaseisoenzyme-MB,CK-MB)及肌钙蛋白(troponin,TnI)等心肌炎性指标和CD4^+T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miRNA)-21表达情况,并观察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dTNF-α浓度低于对照组[(0.26±0.05)pg/mLvs.(0.44±0.11)pg/mL,P〈0.05]、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13.26±3.48)pg/mLvs.(10.43±2.52)p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观察组hs-CRP、CK-MB及TnI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1周及2周miRNA-2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1表达水平与IL-10和TNF-α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观察组术后心绞痛和谷丙转氨酶(ALT)异常升高发生率分别为2.04%和4.0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前干预,能显著减少心肌炎性损伤和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这可能与阿托伐他汀上调miRNA-21表达,抑制TNF-α浓度,促进IL-10分泌有关。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强化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免疫 心肌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否可减轻肺少血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改善肺功能不全.方法入组2015-2016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肺少血复杂先心病患者36例,所有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后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布地奈德1mg+基础雾化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ml+基础雾化剂,吸入方式、时间及剂量均相同,其他呼吸道管理措施及临床治疗原则无差异.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有创呼吸机时间、无创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肺炎发生率及总死亡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不同时段白细胞、降钙素原、氧合指数、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和呼气末正压.结果试验组无创呼吸机时间[(41.00±21.20)h比(58.44±20.69)h]、ICU停留时间[(5.50±2.33)d比(7.33±2.03)d]及住院时间[(11.28±3.80)d比(14.00±2.54)d]比对照组短,其他主要指标无差异;在观察阶段中后期各次要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如术后第7天降钙素原(1.99±1.39)ng/ml比(3.58±2.21)ng/ml],早期则无差异.结论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段内减轻肺少血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急性肺损伤,促进肺功能恢复并缩短病程.

  • 标签: 体外循环 急性肺损伤 肺功能不全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