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LVIS支架在囊状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1例应用LVIS支架行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术后即刻图像及复查DSA图像,评估LVIS支架在动脉瘤支架辅助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7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破裂动脉瘤20个(28.2%),未破裂51个(71.8%);前循环动脉瘤56个(78.9%),后循环动脉瘤15个(21.1%);术中血栓事件4例(5.6%)。栓塞后即刻改良Raymond分级:1级39个(54.9%),2级13个(18.3%),3a级11个(15.5%),3b级8个(11.2%);其中破裂动脉瘤改良Raymond分级1级14个(70.0%),未破裂动脉瘤改良Raymond分级1级25个(49.0%),前循环动脉瘤改良Raymond分级1级33个(58.9%),后循环动脉瘤改良Raymond分级1级6个(40.0%)。术后半年DSA复查29例(40.8%),其中改良Raymond分级较栓塞后即刻造影级别改善7个,占2级、3级动脉瘤(32个)40.6%(3b级→1级4个,3a级→1级1个,2级→1级2个),变差2个(2级→3a级1个,2级→3b级1个)。术中发生血栓事件共4例(5.6%),术后复查DSA发现载瘤动脉狭窄2例,占复查例数6.8%。结论LVIS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中安全、有效,但术中血栓事件及术后载瘤动脉再狭窄亦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术 LVIS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岩上静脉的处理方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1日—2013年5月30日,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200例患者中,术中切断岩上静脉主干2例,其中小脑水肿1例,脑干梗死1例;术中切断岩上静脉分支17例,其中小脑出血1例;术中完全保护岩上静脉181例。根据责任血管情况,单纯动脉压迫138例,单纯静脉迫4例,动脉合并岩上静脉迫58例。结论根据岩上静脉和三叉神经的解剖关系,对岩上静脉术中予以不同的处理,尽可能保留岩上静脉,尤其对岩上静脉蛛网膜双层结构的充分锐性分离,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岩上静脉
  • 简介:目的通过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分析,探讨使用rt-PA对超早期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超早期脑梗死惠者308例,根据家属的意愿及是否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分别给予溶栓治疗和非溶栓治疗.溶栓组221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其中92例给予rt-PA0.9mg/kg,发病在3h内68例,>3~≤4h内9例,>4~≤6h内15例.129例给予rt-PA0.6~0.8mg/kg,发病在3h内72例,>3~≤4h内24例,>4~≤6h内33例.对照组87例,未应用rt-PA治疗.记录各组在基线、治疗24h、发病90d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定叉为发病90dBarthel指数≥95;颅内出血分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和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同时记录随访期间的血管性死亡事件和卒中再发事件.应用Iogistic多因素分析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的独立相关因素为患者接受治疗前NIHSS评分(OR=2.067,95%CI1.201~3.556,P=0.009),冠心病史(OR=1.942,95%CI1.040~3.625,P=0.037)和溶栓治疗(rtPA0.9mg/kg时,OR=0.414,95%CI0.207~0.826,P=0.012;rtPA0.6~0.8mg/kg时,OR=0.261,95%CI0.137~0.497,P<0.01).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在rtPA0.9mg/kg溶栓组与rtPA0.6~0.8mg/kg溶栓组分别为3.3%(3/92)和4.7%(6/12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可获得较好的预后,不同剂量rt-PA(0.6~0.8mg/kgvs0.9mg/kg)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伴有心房颤动、糖尿病史将可能影响预后.

  • 标签: 重组组织溶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冠切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及早期颅骨修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切双额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56例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伴难治性高颅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OS)评分判定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恢复良好33例,轻残12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的患者中早期行自体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28例。结论双额冠状切口大骨瓣减压术能有效解除或减轻双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的颅内高压,在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的抢救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冠状切口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 额颞叶脑挫裂伤 早期颅骨修补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增强实验(contrasttranscranialDoppler,cTCD)结合经食管超声(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对于鉴别肺动静脉瘘(pulmonaryarteriovenousfistula,PAVF)与卵圆孔未闭(patentforamenovale,PFO)所致隐源性卒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例隐源性卒中患者(PAVF组2例,PFO组2例)的临床资料,行cTCD、TEE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差异。结果PAVF组cTCD结果显示患者平静呼吸时即见雨帘样栓子信号,Valsalva动作(Valsalvamaneuver,VM)后栓子数量变化不明显;TEE彩色多普勒(colorDopplerflowimage,CDFI)未见异常,右心声学造影VM后5个心动周期左房内肺静脉开口处见大量微泡。PFO组cTCD结果显示,一例平静呼吸时可见4个栓子,VM后雨帘样栓子信号,VM作用消失后第40个心动周期有2个栓子信号。一例平静呼吸时无栓子信号,VM后可见〉50个栓子信号,VM作用消失后无栓子信号。TEECDFI示原发隔继发隔间裂隙左向右过隔血流,右心声学造影VM后2~3个心动周期卵圆孔附近的左心房内见数个微气泡。结论cTCD结合TEE鉴别诊断PFO和PAVF敏感性高,易于操作。二者主要鉴别点在于cTCD平静呼吸时是否出现大量栓子及是否受VM影响。

  • 标签: 肺动静脉瘘 卵圆孔未闭 隐源性卒中 经颅多普勒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三结合教学法(典型病例、文献复习、临床运用)对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处理脑血管病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1级、2012级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6名,分为试验组(14名)和对照组(12名),分别在神经科临床轮转阶段接受以三结合教学法与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比较两组研究生出科考核时的临床运用技能。结果两组学生的基线成绩及受教育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受三结合教学法培养的研究生较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的研究生在病例总结分析、信息整合、诊疗思路、临床思维及表达、英文文献的提炼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三结合教学法(典型病例、文献复习、临床运用)可提高临床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研究生教学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典型病例 脑血管病 临床能力
  • 简介:3个月内颅内/脊髓手术史近期(3个月内)颅内和脊髓内手术被列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说明中的静脉溶栓禁忌证及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ASA)指南的溶栓排除标准。参考本指南此前的章节,累及神经轴的手术部位出血有因占位效应和受压导致神经功能损害的次要风险。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脑缺血 脑梗死 纤维蛋白溶解剂 卒中 溶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