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关处理措施。方法对我科于2011年5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116例患者留置针后共有6例患者出现静脉炎,按照1990年美国注射护理协会的分级标准,Ⅰ度5例,Ⅱ度1例,经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在临床的工作中,我们要提高操作技术,明确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做好早期的预防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相关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裸”静脉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9月接受曲张精索静脉结扎术患者资料共计213,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开放高位结扎组(32例)、腹腔镜精索血管聚束结扎(82例)、腹腔镜精索“裸”静脉结扎组(99例),对其手术前后精液分析报告、术后精索静脉曲张复发、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6.12岁(13—61岁);其中不育症就诊138例、阴囊局部胀痛不适就诊41例;术前精液分析报告显示异常者(少、弱、畸形精子症等)171例,其中术后3个月有一项精液质量指标改善者152例(失访42例),改善率在高位结扎组、腹腔镜聚束结扎组和腹腔镜“裸”静脉结扎组分别为58.33%(14/24)、67.44%(29/43)、81.99%(69/85,P<0.05);术前诊断依据为体格检查和彩超,术后6月彩超提示复发者在3组分别为12.5%(3/24)、0%(0/43)、2.35%(2/85,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在高位结扎组阴囊水肿6例(25.0%)、睾丸鞘膜积液1例(4.17%);腹腔镜聚束结扎组阴囊水肿5例(8.06%)、阴囊疼痛12例(19.35%);腹腔镜“裸”静脉结扎组阴囊水肿4例(4.71%),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于开放组,改善率优于开放组,易于患者接受。腹腔镜“裸”静脉结扎术在对精液分析参数的改善、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高位结扎组和腹腔镜聚束结扎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肌重塑、颈动脉硬化及尿蛋白的关系。方法将1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及24小时尿蛋白水平,根据脉压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脉压≤40mmHg)33例;B组(脉压41—60mmHg)45例;C组(脉压>60mmHg)62例;分析各组间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尿蛋白水平。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血脂异常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脉压增高,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24小时尿白蛋白量均增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高可导致左室肥厚,加重颈动脉硬化,尿白蛋白水平增高。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动态血压 颈动脉内&mdash 中膜厚度 左室重量指数 尿白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困难患者成功留置静脉留置针,为临床慢性病患者减轻穿刺带来痛苦。为危重病人带来生命希望,减轻护士工作量,成功为静脉穿刺困难患者成功留置静脉留置针,至关重要。

  • 标签: 静脉穿刺困难患者 成功 留置静脉留置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三种不同的排气方法在四种不同的静脉通道中,进行静脉输液与静脉注射方式互换时排除头皮针针栓处微量空气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输液并需静脉注射药物的患者220例,男115例,女105例,年龄18~72岁,这220例患者分别使用了四种不同的静脉通道一次性钢针(头皮针);浅静脉留置针;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并且留置针、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均使用头皮针连接肝素帽输液。分别采用回血排气法(方法1)、滴入药液法(方法2)、回抽空气法(方法3)在静脉输液与静脉注射方式互换时排除头皮针针栓处微量空气,观察操作时是否有空气进入血管。结果三种方法在四种静脉通道方式中排除微量空气的效果有差别。结论头皮针注射者使用三种排气法均适合;浅静脉留置针、PICC者及锁骨下静脉置管者适合使用方法2和方法3;因此应根据病人个体的实际情况采用个体化操作,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与满意。

  • 标签: 静脉通道 静脉输液 静脉注射 空气 血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人员应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有效应用,注意每一环节,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并进行有效应对。结果护理人员防范措施和应对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加强。结论我们控制、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及时护理应对,有效减少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满意度。

  • 标签: 静脉炎 留置针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逆行静脉穿刺在顺行穿刺难以成功部位的应用,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末梢循环极差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Ⅰ组5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顺行穿刺法;Ⅱ组50例,采取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法。观察两组滴速、渗出、静脉发生条索状改变的情况。结果采用静脉留置针逆行静脉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并能有效保护患者的浅静脉。结论静脉留置针逆行静脉穿刺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逆行穿刺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接受静脉注射治疗患者,对其静脉留置针所致的静脉炎发生情况及有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供临床参考。结果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7.5%,其中,静脉输注药物及剂量、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部位等因素,与静脉炎发生情况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合理选择静脉穿刺部位及输注药物,控制用药剂量和留置时间,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比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输液后产生静脉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静脉输液后静脉炎患者6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率低,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后产生静脉炎在临床护理中应当注重患者各项护理的优质、细心,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优质的护理态度,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缓解患者护理期间的不良情绪和不良反应。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脉炎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MDT对预防静脉炎的临床应用实践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2月100例静脉治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静脉治疗MDT护理模式。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静脉治疗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静脉治疗依从性评分、治疗过程舒适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分值、抑郁自评量表分值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分值、抑郁自评量表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治疗MDT护理模式在静脉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治疗的舒适度和依从性,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MDT 静脉炎 临床应用实践
  • 简介:摘要随机对神经内科住院的342例病人进行分组,分别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和周围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对留置针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通过对比发现使用颈外静脉置管法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的损伤,有效地保护静脉,减少静脉炎等输液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进行临时静脉推注时预防微量空气进入静脉的方法,从而减少感染机会及一些不良后果。方法随机将50例病人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输液操作,改良组在接注射器之前滴入2-3滴药液于头皮针栓部空隙后再衔接注射器。结果常规组与改良组在空气进入情况下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静脉推药法安全、可靠,可以弥补常规静脉推药法的不足。

  • 标签: 静脉推注 微量空气 静脉
  • 简介:摘要随着螺旋CT的发展,CT静脉造影检查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T静脉造影检查方法多种多样,其包括直接造影法、间接造影法、双向下肢深静脉造影及肺动脉联合下肢深静脉造影等,其简单易行,诊断准确率高,与其它影像学检查手段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对多排螺旋CT静脉造影检查方法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CT静脉造影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普通静脉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