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将对 B超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技术,在手术病人静脉置管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探讨其安全性和利用价值。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 2016―2019年入住芜湖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的 192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留置,实验组采取 B超引导下静脉穿刺技术,比较其二者的安全性、并发症等参考指标,来评价 B超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技术,在手术病人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是实验组成功率( 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 P<0.05)普遍高于常规穿刺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

  • 标签: B超 静脉穿刺 手术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中,在外周静脉留置套管中应用单手推送静脉针套管法,对该方法留置套管成功率予以探究。方法:84例患者筛选自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单手推送静脉针套管法);对照组(42例,常规方法)。观察两组的置管效果,对比2组外周静脉留置套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外周静脉留置套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单手推送静脉针套管法 外周静脉 留置套管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中,在外周静脉留置套管中应用单手推送静脉针套管法,对该方法留置套管成功率予以探究。方法:84例患者筛选自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单手推送静脉针套管法);对照组(42例,常规方法)。观察两组的置管效果,对比2组外周静脉留置套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外周静脉留置套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单手推送静脉针套管法 外周静脉 留置套管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静脉曲张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6例静脉曲张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传统大隐静脉曲治疗)和观察组38例(行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静脉曲张患者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能够促使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提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 静脉曲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静脉曲张患者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将本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确诊并治疗的100例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应用方便抽样法分组,将其中50例患者纳入常规组,予以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剩余5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予以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对比各组患者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00%,显著较常规组的86.00%高,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较常规组短,术后开始活动时间明显较常规组早,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在静脉曲张的治疗中,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效果显著,可优化围手术期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应用价值理想。

  • 标签: 静脉曲张 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下腔静脉滤网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前合并深静脉血栓效果。方法纳入的72例研究对象都来自本院骨关节中心2020年1月 ~2021年1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前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36例(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网后再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接受了下腔静脉滤植术.术中手术顺利,未见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肺栓塞。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满意。经术后随访,14例患者静脉血栓缩小,6例消失,6例未见明显变化。滤网周围均未见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网能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提高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结论术前下腔静脉滤网植入应用于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髋关节置换术,使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降低术中、术后肺栓塞发生的机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帮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

  • 标签: 静脉滤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对预防静脉炎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20年10月-2022年7月择取50例静脉输液治疗病例,以护理模式差异为依据进行分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病例纳入常规组,25例实施循证护理病例纳入循证组,对比分析两组健康知识认知程度、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循证组患者在静脉炎认知、无菌操作认知、遵医嘱输液行为认知、输液知识认知上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静脉输液治疗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2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将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7例,将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7例,对比两组治前后精子质量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明确最佳治疗方案。结果:经不同治疗,观察组患者精子质量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开放手术 腹腔镜手术 精子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的应用中对静脉渗出的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于本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之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生静脉渗出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评价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静脉渗出事件,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小儿 静脉输液 静脉渗出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中心转型为健康管理中心后的维度变化。方法:根据转型前后的工作性质、地点、形式、参与健康体检的人数、接受健康教育与管理的人数、社会满意度及科室职工满意度相比较。结果:转型后工作性质由以单纯健康体检转为健康信息采集、分析、评估、指导为主,工作地点由医院内拓展到院外学校、社区、企事业、乡镇等,工作形式由单一到多样化,充分使用各种多媒体形式;主动参加健康体检及接受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人数增多,由被动治疗为主转为主动预防保健;社会满意度增加,科室职工满意度增加。结论: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的前提,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健康体检中心转型为健康管理中心后,其维度变化就是由单纯的健康体检转变为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常见慢性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干预和促进。

  • 标签: []  健康体检    健康管理    维度变化
  • 简介:摘要:健康科质控中心是各个医疗机构为提升自身医疗服务质量,专门负责人民群众健康体检以及健康质量管理而建设成立的,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良好的医疗体检服务,例如:开展内容丰富多样的生命健康讲座;进行大规模体检单位的上门体检咨询服务;依照受众群体的要求,针对不同的个体由健康科质控中心专家量身制定体检项目套餐;为体检群体提供全过程、全智能化的医疗体检服务;运用质控中心的健康管理系统对体检群体的生命健康状态进行分析,开展生命健康风险评估,针对不同的个体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日常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建议。健康科质控中心在开展各项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健康状况体检是基础、健康风险评估是措施、生命健康干涉是重点、保障生命健康是目的”的生命健康管理观点。

  • 标签: 以病人为中心 健康科质控中心 医疗服务质量 管理模式
  • 简介:近年来,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逐步走上专业化和信息化的道路。笔者介绍了盛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信息追溯系统,阐述了信息化给消毒供应工作带来的改变。提高了手术器械的周围率,有效降低手术运行成本;全流程条形码管理,优化了工作流程;器械明细和图片,保证了器模式装配的准确性;便于更加动态、合理地调配各项资源:保障了医疗安全。

  • 标签: 消毒供应 信息管理 医疗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B 超引导下动静脉穿刺与普通动静脉穿刺的效果并进行对比。 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11 月时间段至我院进行动静脉穿刺的 150 例患者作 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以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普通组( 75 例,采取普通 动静脉穿刺方式置管 )和 B 超组( 75 例, B 超引导下动静脉穿刺方式置管 )。对比两组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总穿刺成功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 结果: B 超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组( P < 0.05 ) 。 B 超组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97.33% 、总穿刺成功率 100% 明显高于普通组 69.33% 、 86.67% ( P < 0.05 )。 B 超组并发症发生率 5.34 % 明显高于普通组 22.66 % ( P < 0.05 ) 。 结论: 与普通动静脉穿刺相比, B 超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更高,穿刺用时更短,血肿、动静脉血栓、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B 超 动静脉穿刺 穿刺成功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静脉炎留置针所致的静脉炎的情况实施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6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基础上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并对比2组患者经护理干预的静脉炎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经治疗、护理干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静脉炎留置针治疗的新生儿采取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静脉炎 新生儿 留置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深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64例,应用深静脉置管溶栓术)和对照组(64例,应用周围静脉置管溶栓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并发症(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Porter评分。结果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Porter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Por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深静脉置管溶栓术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开通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下肢深静脉联合腹部大血管彩超来研究对诊断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从而探讨在医学上使用的价值。方法在某市人民医院选取126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他们进行就诊之后检查的医学影像方面的资料进行一个有效、全面的分析。所有的患者都要进行一个下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以此确定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检查后如果出现了股静脉中有着血栓存在的现象,那么要组织患者对髂静脉以及下腔静脉也进行一次全面的逆行检查,这样才能最终判断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具体情况。结果在进行全面的检查之后,有75人处于急性期状态,32人处于亚急性期,19人处于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检查图像有一个显著地特征就是管腔的内部存在可以探测到的以及实质性的回声,检测的过程中使用超声的探头对管腔施加压力也无法使回声消失,使用脉冲多普勒则是会引出一些不正常的谱频波形,故此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腹部大血管彩超则可以清晰见到髂静脉以及人体的下腔静脉中的血栓情况,还可以检测由血栓引起的栓瘤的存在。结论再对深静脉血栓进行诊断的时候,采用下肢深静脉联合腹部大血管彩超的诊断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检测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还能够对患者发病的原因做一个科学有效的分析。这样对下一步的治疗是极有好处的,在临床医学上有着很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血栓 腹部大血管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质量敏感指标在深静脉治疗中对并发症管理中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深静脉注射治疗的患者86例,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静脉治疗质量敏感指标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概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深静脉治疗的患者通过静脉治疗质量敏感指标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有效降低,应该投入到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静脉治疗质量敏感指标 深静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皮静脉内滤网置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实施经皮静脉内滤网置入术的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视为调查对象,随机编号后纳入试验组和常规组(n=32)。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患者的血栓症状消失情况及其恢复的速度。结果: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消失率为93.75%,常规组患者完全消失率为75%,两组数据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的下肢周径改善时间、皮肤色泽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快,数据间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皮静脉内滤网置入术后患者恢复效果。在综合护理模式下,能够使患者血栓快速消失,缩短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与住院时间。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经皮静脉内滤网置入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深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64例,应用深静脉置管溶栓术)和对照组(64例,应用周围静脉置管溶栓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并发症(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Porter评分。结果: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Porter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Por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深静脉置管溶栓术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开通率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