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提高骨型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方法对10例病理诊断骨型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及临床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型骨巨细胞瘤以骨质破坏为主。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年龄,可对骨型骨巨细胞瘤做出较正确的诊断。

  • 标签: 青少年 溶骨型 骨巨细胞瘤 X线诊断
  • 简介:目的:建立有效区分地氯雷他定片质量并具有国际通用性的出度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桨法,以0.1mol.L^-1盐酸溶液为出介质,转速50r.min-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出度,以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甲醇-0.5%三氟醋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值至6.3)(55:45),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7nm。结果:地氯雷他定在1.02~204.2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为0.3%(n=9),国内片剂在30min时的出度均在95%以上。结论:本方法准确、简单方便且高效,测定结果均一性良好,可有效地用于地氯雷他定片出度的测定。

  • 标签: 地氯雷他定片 溶出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糖尿病(DM)的重要并发症,一旦发生AMI,不仅病情重且病死率高,本文分析了静脉栓治疗DM合并AMI的临床疗效。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86例是1998年7月至2006年8月在我科行静脉栓治疗的AMI患者,其中DM组栓距发病时间均〈6h。

  • 标签: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疗效分析 AMI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标:探索针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静脉栓治疗的重症监护护理方法。方法: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将进入ICU的23例急性加重性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系统重症监护护理。我们比较了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对照组8例成功接受栓治疗,1例无明显改善,2例死亡,实验组中9例栓治疗成功,两名患者无明显改善,一名患者死亡。所有栓治疗成功的患者病情都得到了改善,并移至普通病房。两组之间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显着差异(P> 0.05)。实验组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溶栓治疗 肺栓塞 护理
  • 简介:目的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的分类分型,初步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栓治疗急性脑缺血性卒中的适应证。方法回顾1998年3月至2006年8月,急诊超选择动脉内栓治疗患者87例,男63例,女24例,年龄36-80岁,平均58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小时以内;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50万U,平均87.5万U。结果把脑血管造影的结果按闭塞程度分为完全闭塞、狭窄、未见异常三类。完全闭塞55例,狭窄组15例,未见异常组17例。闭塞组中,按责任血管和闭塞部位分,颈内动脉组18例,再通11例,通率为61.1%;大脑中动脉组20例,再通14例,通率为70%;椎-基底动脉型组12例,再通8例,通率为66.7%;双侧颈动脉系统多血管或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明显病变者称为多发型,多发型5例中再通2例,通率为40%。神经功能评价:闭塞组35例再通患者中24例改善,占68.6%;闭塞未通者22例,5例改善,占22.7%;完全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9例中1例恶化;狭窄组13例改善,2例无变化;未见异常组15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恶化。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栓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是治疗完全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适合心源性栓塞者、椎-基底动脉闭塞及颈内动脉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 适应证
  • 简介:急性脑梗死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对该病病理生理认识加深以及介入技术的发展,动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成为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优点是在病变区保持栓药物的高浓度,可使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有效的缓解症状,降低了病死率及致残率。于2008年本院对1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发病后2小时)患者施行了动脉栓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动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治疗方法 PA rt 颈内动脉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用胶原酶(Collagenase)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998年9月至2005年8月对62例患者采用经椎间孔注射用胶原酶。其中32例获得18—36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胶原酶可使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溶解,从而消除了神经根的压迫因素,解除或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胶原酶对适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 胶原酶溶核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一共为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栓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巴氏指数数据差异极小,而护理后,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加速患者的恢复,保证患者健康,同时还能提高临床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 急性脑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疏补温肾固方治疗腹泻型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胃肠激素相关性探讨。方法。选择90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各45例。中药治疗组口服疏补温肾固方,西药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和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疗程为4周。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测定监测血清中胃肠激素(SP、VIP,5羟色胺(5-HT))含量。评价两组用药后临床疗效及探讨胃肠激素与疗效相关性。结果中药治疗组与西药组治疗腹泻型IBS,在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大便形状改变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效果优于西药组。胃肠激素检测方面,治疗前后中药组与对照组胃肠激素均有下降,中药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肽,P物质,5羟色胺)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疏补温肾固方”治疗腹泻型IBS后胃肠激素较治疗前有下降,下降程度较西药对照组明显,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疗效与胃肠激素下降程度有正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7例采用单纯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41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Barthel指数情况,以及血脂水平,并监测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16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痊愈12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8.3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脑性脑卒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钙剂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应用于子痫前期高危产妇预防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中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高危产妇64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2名。对照组产妇在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根据产妇的个体状况作出相应的生活指导实验资产,负责配合阿司匹林片以及碳酸钙进行治疗,对两组产妇的子痫前期发生状况进行对比并分析母婴结局。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两组产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子痫前期发生,但实验组产妇的子痫前期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并且实验组中并未见重度,子痫前期的产生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明显更少,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司匹林联合钙剂应用于子痫前期高危产妇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钙剂 小剂量阿司匹林 子痫前期 高危产妇 预防方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方法,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 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将所有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效果分为A、B两组,A为观察组,B为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主要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判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水平以及治疗后效果的总有效率。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中,观察组在本次研究中占有较大的优势,对比结果明显,具有一定的意义P

  • 标签: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联合治疗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探究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 2016年 7月至 2018年 7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12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2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前一周均服用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手术后,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观察组服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持续医治 180天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作用效果。 结果:医治180天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 83.87%) ,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6.45%)低于对照组( 16.1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防治过程中联合应用辛伐他汀以及阿司匹林的药学药理作用,分析其用药有效性和合理性。方法:以本院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74例,落实随机数字表法,将纳选对象均匀划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单用阿司匹林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联合应用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展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所得结果为P>0.05;采取治疗措施以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为P

  • 标签: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血管病 药学药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于进展性脑梗死的价值 。方法: 2017 年 2 月 -2020 年 1 月本院接诊的进展性脑梗死病患 72 例,随机分 2 组。实验组联用阿司匹林和硫氢酸氯吡格雷,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 2 周后对比 NIHSS 评分等指标。 结果:实验组治疗 2 周后 NIHSS 评分( 10.81±5.24 )分,比对照组( 16.31±3.79 )分低, P < 0.05 。实验组总有效率 97.72% ,比对照组 80.56% 高, P < 0.05 。 结论:常规用阿司匹林期间,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加用硫氢酸氯吡格雷治疗,利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且疗效显著 。

  • 标签: 进展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机制 硫氢酸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痫前期应用拉贝洛尔联合阿司匹林方案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从院内子痫前期患者当中抽取68例,采取抽签法分组,常规组利用拉贝洛尔,探讨组采取拉贝洛尔联合阿司匹林方案,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探讨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常规组,统计学差异性较小(P>0.05),治疗后,探讨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优于常规组,有对比意义(P<0.05),探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阿司匹林方案治疗子痫前期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阿司匹林 拉贝洛尔 子痫前期 高血压 蛋白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脑梗死患者应用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方案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脑梗死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n=44。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对照组配合阿司匹林,观察组采取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从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残疾程度及血清学指标评价联合方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价、残疾程度(MR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介素-6(IL-6)、胱抑素-C(Cys-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改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脑梗死患者应用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有良好病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塞通软胶囊 阿司匹林 脑梗死 神经功能 疗效